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及舌象与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中医证型及舌象与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102例符合入选条件的RE患者的流行病学信息、中医证型、舌象及食管黏膜胃镜下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在102例RE患者中,病程较短者以热证、实证多见,病程长者以虚证多见,不同病程的RE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胃镜下分级为Ⅰ级的患者多为肝胃郁热、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证,Ⅱ级者多为脾胃湿热及脾胃虚弱证,Ⅲ级者以脾胃虚弱及胃阴不足证为主,不同中医证型的胃镜下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RE患者在脾胃湿热及肝胃郁热证型中分布较多,不同中医证型的Hp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黏膜粗糙不平的RE患者以淡红舌多见,其他食管黏膜各损伤类型均以红舌常见,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渗出物增多均以薄黄苔多见,黏膜粗糙不平以白腻苔多见,舌象与食管黏膜表现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中医证型与病程、胃镜下表现、Hp感染之间以及RE舌象与食管黏膜表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黏膜内镜分级的关系。方法:对178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进行中医分型,分为肝胃郁热、脾胃虚弱、气郁痰阻3型。观察和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内镜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分布以及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黏膜内镜分级的关系。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的检出率为9.7%,男女性别比为1.06∶1。随着年龄增长,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逐步升高,且病变程度呈加重的趋势。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以A、B级为主。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管黏膜内镜严重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气郁痰阻。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黏膜内镜分级存在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食管裂孔疝的不同中医临床证型舌象与内镜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舌象及胃镜像进行分析、观察。结果:62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中,不同舌色组的食管反流、胆汁反流程度整体比较各组无统计学差异;不同舌苔组的食管反流程度比较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食管反流和舌苔具有相关性,其中薄白苔组与黄腻苔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aman相关分析,r=0.571,P=0.00﹤0.05,表明两组呈中度正相关性;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无相关性。不同舌苔各组间胆汁反流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的不同中医临床证型舌象与内镜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提供新的客观化指标,提高了对食管裂孔疝中医辨证治疗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食管黏膜在胃镜下的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联性。方法:对151例符合观察条件RE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4组,并对其食管黏膜根据洛杉矶标准进行分级。结果:151例RE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为肝胃不和占35.10%(53/151,95%CI=27.49%~42.71%),肝胃郁热占40.40%(61/151,95%CI=32.57%~48.22%),痰瘀交阻占11.26%(17/151,95%CI=6.22%~16.30%),脾胃虚弱占13.25%(20/151,95%CI=7.84%~18.65%);其中肝胃不和与肝胃郁热分别与痰瘀交阻及脾胃虚弱进行比较(95%CI不重叠,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51例RE患者中医证型与胃镜分级比较(χ2=18.552 0,f=3,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组间比较,肝胃不和与肝胃郁热的胃镜分级低于脾胃虚弱组(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之间存在差异;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与胃镜分级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中医证型与窄带成像内镜下食管上皮微血管分级的相关性,探讨运用中医辨证评估反流性食管炎疾病转归风险的可行性。方法:对81例LA-B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在窄带成像内镜下对其食管上皮微血管进行分级,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经非参数检验得出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管上皮微血分级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中医证型与NBI下食管上皮微血管分级二者具有相关性,中医辨证用于评估反流性食管炎疾病转归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Cyclin D1、CDK4、PCNA、p16的表达。方法对21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中医分型,分为肝胃郁热组82例、脾胃虚弱组68例、气郁痰阻组60例。另设50例内镜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均行胃镜检查及食管黏膜病理活检,对患者的内镜分级及食管黏膜病理学改变进行评估;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食管黏膜组织CDK4、Cyclin D1、p16、PCNA的表达。结果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黏膜内镜及病理积分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气郁痰阻证。肝胃郁热组食管黏膜Cyclin D1、CDK4的表达最高,气郁痰阻组食管黏膜p16的表达最高。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黏膜内镜及病理积分存在明显差异,Cyclin D1、CDK4、PCNA、p16的表达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疏肝和胃颗粒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试验组予生活饮食指导合疏肝和胃颗粒,对照组予生活饮食指导合奥美拉唑。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以及胃镜下食管黏膜分级变化情况。结果入组患者94例均完成了8周疗程,其中疗程结束后实际完成胃镜复查76例。试验组临床及胃镜总有效率分别为95.74%、80.00%,对照组分别为76.60%、63.89%,试验组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值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颗粒可以明显提高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食管黏膜炎症。  相似文献   

8.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型与胃镜表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型与胃镜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 923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选取62例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且胃镜检查结果阳性(EE)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脾胃湿热证24例:EE分级在Ⅱ级以上;寒邪客胃证5例:EE分级为Ⅰ级;肝胃不和证12例:除EE表现外,多伴胆汁反流;脾胃虚弱证17例:EE分级在Ⅱ级以上,伴贲门松弛或食管裂孔疝;痰瘀互结4例:EE分级在Ⅲ级以上,伴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中医各种证型的胃镜表现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与内镜下的检查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60例,观察患者的中医证型,并比较进行内镜检查后的血浆Chrelin浓度血管活性、内黏膜改变等指标的关系。结果:反流食管炎的中医证型与黏膜改变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型与某些内镜下的表现及胃肠激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柴芍六君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郁脾虚型反流食管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柴芍六君汤加减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食管黏膜病变程度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56%,对照组为7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和食管黏膜病变等级均较治疗前降低(P0.0 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和食管黏膜病变等级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 5)。结论:柴芍六君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反流性食管炎作用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食管黏膜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和胃降逆法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及食管黏膜内镜分级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中药治疗组以和胃降逆法治疗,选用和胃降逆方1包;西药治疗组以奥美拉唑胶囊20 mg。两组均1日2次,共8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胃镜检查及食管黏膜病理活检。观察和胃降逆法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食管黏膜内镜改变。结果:和胃降逆法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其总有效率达96.77%,与西药奥美拉唑的总有效率(94.83%)相当;同时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管黏膜内镜分级积分。结论:和胃降逆法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明显改善食管黏膜内镜分级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胃镜观察六君疏肝方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黏膜变化的情况.方法:对120例服用六君疏肝方的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观察服药前后食管黏膜损害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食管黏膜损害程度减轻;与治疗前比较黏膜损害程度有较大改善(P<0.05).结论:六君疏肝方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同时可明显减轻食管黏膜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蒲苓连夏方治疗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60例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蒲苓连夏方)和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组30例,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24 h食管pH监测、胃镜下食管黏膜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胃蛋白酶浓度,治疗结束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pH<4总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反流持续≥5 min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De Meester得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后胃镜下食管黏膜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胃蛋白酶浓度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蒲苓连夏方有效率高,且复发率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与胃镜表现、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14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和胃镜下表现、胆汁反流及HP感染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分级与中医主要辨证分型有相关性,A级以肝胃郁热型(71.6%)为主,B级以胆热犯胃型(44%)为主;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型与内镜下胆汁反流密切相关,HP感染多为实证.结论胃镜表现、胆汁反流、HP感染等因素在中医分型证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辨病的基础上结合内镜所见加以辨证分型,能提高辨证用药的准确性,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朱晓燕  朱生梁 《北京中医》2004,23(6):323-325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与胃镜表现、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对 14 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和胃镜下表现、胆汁反流及HP感染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分级与中医主要辨证分型有相关性 ,A级以肝胃郁热型(71.6 % )为主 ,B级以胆热犯胃型 (44 % )为主 ;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型与内镜下胆汁反流密切相关 ,HP感染多为实证。结论 胃镜表现、胆汁反流、HP感染等因素在中医分型证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辨病的基础上结合内镜所见加以辨证分型 ,能提高辨证用药的准确性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莫沙比利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临床症状及胃镜下食管黏膜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镜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半夏厚朴汤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以有效缓解反酸等症状,促进食管黏膜恢复,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临床从"气阴两虚,气机不畅"的方面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30例气阴两虚,气机不畅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片、莫沙必利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及胃镜下食管黏膜病变等级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及胃镜下食管病变黏膜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气阴两虚,气机不畅"理论为指导的中药汤剂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明显,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食管病变黏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有效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无效的103例作为难治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症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精神心理状况,并进行胃镜观察,记录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及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分级、Barrett食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组患者胸骨后疼痛、嗳气、咽喉梗阻感、呛咳症状及气郁痰阻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烧心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难治组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分级、Barrett食管及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有效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相比,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多表现为疼痛、嗳气、咽喉梗阻感、呛咳,气郁痰阻证多,较易合并心理疾患。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性。方法:(1)通过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收集84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四诊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2)研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结果:肝胃郁热证及气郁痰阻证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P<0.05,P<0.05),中虚气逆证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P<0.05);各中医证型的病程、体重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P>0.05);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分级在中医证型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萎缩性胃炎在中医证型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Hp感染在中虚气逆证中的比例低于其他各型(P<0.05);肝胃郁热证中曾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的比例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性别、Hp感染、非甾体消炎药的使用可影响本病中医证型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疏肝和胃法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并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分别予以疏肝和胃法治疗和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促胃肠道动力药治疗。分别统计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积分以及胃镜表现,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有效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下黏膜情况大部分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治疗显效率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法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食管黏膜的病理改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