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用药规律,提供治疗用药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VIP三大数据库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文献,检索时间自建库起至2021年3月,利用Ex-cel2016进行数据筛选、整理,将数据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建立标准化数据库,利用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分析方...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294-2296
文章介绍江育仁教授治疗儿童厌食症的经验。近年来厌食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江育仁教授认为本病发生的机制主要为脾失健运,部分儿童发病与脾气亏虚及肝火旺盛密切相关,治疗当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取健脾助运、调中消食之法,倡导脾健不在补贵在运,必要时佐以补脾、疏肝。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挖掘国内主要数据库中收载的有关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文献中的复方,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 搜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重庆维普全文数据(VIP)中有关中药治疗儿童厌食症的文献,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复方690首,含单味药265味。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高频药物有山楂、白术、麦芽、茯苓、陈皮、鸡内金、神曲、甘草、山药、党参等;频次居前 7 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消食药、补气药、理气药、化湿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等,累积频率占90.17%;药性以温、平为主,其次为寒;药物归经涉及十二经脉,主要归经为脾经、心经,其次为肝经、肺经。关联规则分析发现白术为治疗厌食的核心药物,白术-党参、白术-甘草-茯苓、白术-党参-陈皮、山楂-麦芽-神曲为常用药物组合。【结论】 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常用治法为消食、补气、理气、化湿之法,药物的性味以温平为主,用药以四君子汤为主方进行加减。  相似文献   

5.
正小儿厌食症为小儿时期常见的脾胃病症之一,临床上以较长时期的食欲不振、食量减少、见食不贪甚至拒食为特征,是一种以影响食欲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障碍性疾病~([1])。该病相当于西医的"消化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疾病。儿童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可能,但以1~6岁小儿多见~([2])。该病任何季节都可发病,尤为夏季,暑湿当令的季节,湿常困脾,常使患儿症状加  相似文献   

6.
7.
李亚黎 《河北中医》2001,23(6):426-426
张淑琴系河南省安阳市著名老中医 ,擅长中医儿科 ,尤善治小儿厌食症。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低下 ,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病因是小儿禀赋脾胃虚弱或过食肥甘、生冷杂物 ,喂养不当或久病后中气未复。其病位在脾胃 ,病机分虚实 ,虚者为脾胃气虚和胃阴虚 ,实者为肠胃积滞和湿困脾土。根据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脾常不足 ,易虚易实 ,易寒易热等生理、病理特点 ,结合临床辨证分别治之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其临证治法介绍如下。1 脾胃虚弱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二者互为表里 ,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转输。小儿素禀脾胃虚弱 ,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国名老中医黄瑾明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资料收集整理与文献查阅方法结合小儿厌食的生理和病理,对黄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辨证和遣方用药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从调气、解毒、补虚、祛瘀等方面入手,打通三道两路,以疾消健体等,总结整理了黄老临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有效经验。结论:黄老采用壮医针灸疗法和中药口服来健运脾胃、清热化积、扶正培元、强壮补益、调理气血、通调谷道等调治小儿厌食症,临床上能收到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树华主任医师具有近40年的临床经验,对中医内儿科疾病尤为擅长,我们在跟师学习过程中,目睹老师治疗小儿厌食症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兹将学习体会作一介绍。小儿厌食症为儿科脾胃疾患中的常见病,且发病日渐增多,严重影响了小儿的正常发育。本病多见于1~6岁小儿,其症状主要为较长期的厌食、拒食、食欲不振,胃脘或脐周胀满疼痛,或伴有面色无华,消瘦乏力,毛发枯槁,恶心、口臭,大便不调等。刘老师临床辨证施治主要从以下二个证型着手。1脾虚肝旺(郁)型症见面色青黄,腹胀厌食,消化乏力,时而烦躁,大便多不成形,舌质淡苔白厚…  相似文献   

10.
周俊亮 《北京中医》2006,25(3):150-151
潘奔前教授从事脾胃病临床研究近30年,对脾胃病的治疗颇有心得,尤其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颇有造诣。余在从师学习期间得其口传身授,获益非浅。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选穴规律及特点。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等数据库,收集2000—2020年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相关文献共1 523篇。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次分析,再将数据库导入SPSS Modeler 25.0软件对高频次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最终总结选穴规律及特点。结果:共纳入文献303篇,处方384条,腧穴95个,总频次为2 579次,统计得出脊、腹、脾经、内八卦、四横纹、板门、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10个穴位为高频次穴位;穴位组合以腹→脊、足三里→脊、腹→脾经→脊为主的处方最为常用;关联性最强的穴对为腹→脊、脊→脾经、脾经→内八卦;以小儿特定穴运用最为广泛,占比65.68%;选穴部位又以上肢腧穴为主,尤以手部为多。结论:现代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以脊、腹、脾经、内八卦、四横纹、板门、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为核心穴位,强调运脾开胃的治疗理念,形成以小儿特定穴为主、手部穴位为多的选穴特点。  相似文献   

13.
赵和平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彪 《陕西中医》2011,32(8):1040-1041
<正>厌食症是指排除全身性和消化道器质性疾病,较长时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本病发病呈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14.
周俊亮 《北京中医药》2006,25(3):150-151
潘奔前教授从事脾胃病临床研究近30年,对脾胃病的治疗颇有心得,尤其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颇有造诣.余在从师学习期间得其口传身授,获益非浅.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近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丽娃 《北京中医》1997,16(5):41-43
  相似文献   

16.
杨颖 《河南中医》2007,27(4):16-17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不振,纳差,纳呆,甚至拒绝饮食的一种常见病证。厌食日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智力发育均可能产生影响。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大优势,导师杨之藻是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擅长诊治儿科脾胃、肺系疾病,尤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现将导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经验简介如下。1内治法厌食症病位在脾胃。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得阳则运;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得阴则和。导师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后天喂…  相似文献   

17.
小儿厌食症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其不良后果众多,严重者可致患儿身体机能日渐低下,进行性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更有甚者会导致患儿免疫力低下,也有可能造成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厌食症是儿科的一种慢性、常见、多发病,对儿童的营养状态、生长发育均有明显不良影响。造成小儿厌食的病理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西医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均是解一时之难,而非长久之计。从临床疗效来看,中药汤剂口服以及其他中医疗法较西医治疗疗效显著。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范梅红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颇具经验。临床治疗上,她结合小儿脏腑特有的“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生理特点,基于小儿“三不足,二有余”的生理特点,结合中医肝、肺、脾、胃四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患儿体质虚弱,易于感邪的体质特点,以运脾开胃、清肺疏肝,达到脏腑同调、脾胃自健的良好治疗效果。治疗上多从调理脏腑功能入手,以运脾开胃为总则,辅以清热泻火,使脏腑调和,脾运复健,胃纳自开。文章结合案例,介绍范梅红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以期为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穿山甲治疗小儿厌食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方兰 《中医杂志》2002,43(3):173-173
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甲,经炮制后研细粉入药。其味咸,性微寒,入肝、胃经。穿山甲具有通经活络,祛瘀生新,健脾助运,消积杀虫,宁神益智,强筋壮骨等功效。穿山甲虽无毒副作用,但易耗气动血,临床应用必须精心辨证,从小剂量开始,视患儿体质恢复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收集1986年~2011年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所涉及到的治疗小儿便秘的中药复方录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中医治疗小儿便秘用药规律。中医治疗小儿便秘用药多以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消食药和润下药为主要组成部分,补虚药应用最多的为补气药,其次分别为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因此,在小儿便秘治疗上应以补虚、理气、清热、消食、润下为主,并须临床辨证论治选用对证的补虚药。  相似文献   

20.
小儿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以见食不贪,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的一种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属摄食行为异常,是小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的研究证实,小儿厌食有日渐增多的趋势,已经成为儿童摄食保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