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介绍从“气、血、水”论治膜性肾病验案1则,认为“去菀陈莝”活血利水法适用于膜性肾病血瘀水停的中医病机特点,从而形成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水肿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2.
《素问·汤液醪醴论》曰:"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文中"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合称治水三大法,对水肿病的认识和治疗颇多影响.临床上"开鬼门"指发汗法,"洁净府"指利水法,至于"去菀陈莝",王冰、张介宾等多注释为去其水气之陈积、祛除积聚水液,还有人认为是指水肿病的总治则.笔者每读到"去菀陈莝"一句,总觉得其义未尽,难以令人诚服.  相似文献   

3.
《内经》治疗水肿,以“开鬼门,洁净腑”,“去菀陈莝”,宣布五阳为要则,但就词义来说,去菀陈莝,也应包括祛瘀活血,否则就达不到疏涤五脏,宣布五阳之目的。《素问·针解篇》云:“菀陈则除之者,去恶血也。”可见历代医家认为水肿的成因与“血瘀”有关,治疗上也应  相似文献   

4.
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汤液醪醴论篇》中治疗水肿的原则是“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五脏阳气得以输布,去菀陈莝,包括祛瘀活血,达到疏涤五脏,宣布卫阳之目的。治疗上应重视“祛瘀”环节。笔者运用活血化瘀治则治疗慢性肾炎34例,疗效堪称满意,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5.
探讨《内经》"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治水三法运用于急性心力衰竭辨治的思维和临证运用。心衰的病机演变复杂,其急性发作期以肺失宣降、血瘀水停为临床特点。治疗当宣肺、利水、活血,速去水瘀之邪。《内经》治水三法多用于治疗水肿病,究其理乃利水活血之法,运用此法论治急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故予探析,附验案一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总结佘延芬“去菀陈莝”法治疗湿疹的应用经验。“去菀陈莝”与“开鬼门”“洁净府”是治疗水肿的3个基本原则。佘延芬法宗《黄帝内经》,扩大了该法的临床适应症,认为“菀陈”是指瘀阻于经络的邪气,“去菀陈莝”是治疗邪气瘀阻致病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结合采用的缪刺法,应为“刺络以祛邪,邪去而正安”之意。于针灸疗法而言,以“通”字为要,采用刺络放血的方法,给邪以出路,往往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7.
"去菀陈莝"出自《内经》,是古代医家治疗水肿经验,可总结为攻下逐水法与活血化瘀法。攻下逐水法是中医治疗水肿证的基本治法之一,根据"扶正祛邪"和"急则治其标"的原则,着重在水肿严重阶段,通过扶正攻水,以解本虚标实之急,祛其病邪,争得时机,以利正气恢复,攻逐之法应用于高度水肿,是治标之法,但易伤正,只作为权衡之机;活血化瘀法包括攻逐消肿法、活血利水法、软坚利水法等,现已广泛应用,并取得一定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去菀陈莝”一语出自《素问·汤液醪醴论》,是“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的治水三法之一,后世对水肿的治疗多由此而发展。“去菀陈莝”的“菀”同郁,积也,“陈”,久也。“莝”则有不同的注解,一可归为以下几种:1.即四版教材《内经选读》中所采取的解释。“莝”当斩除讲,那么这就是一个动词,据此原文就应改成去菀莝陈了,不然从句子的意义上讲就前后不通。2.高士宗《素问直解》与张志聪《素问集注》都按“腐”理解,高士宗解道:“莝,腐也,去菀陈莝,谓津液充廓,则去其积久之腐秽。”张志聪解道:“腐者为莝”。3:张景岳《类经》中作“斩草”理解,  相似文献   

9.
介绍谢长生教授辨治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临床经验。谢长生教授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理论,从津血同源出发,认为“血不利”乃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中间环节,皆因脾虚气少,血停生瘀,瘀血化水,泛溢肌表而发为肿胀。故以益气活血、利水消肿为治疗大法,诸法有:益气补虚,以脾为要;活血化瘀,去菀陈莝;调畅三焦,利水消肿;清解余毒,邪去正安。总之,重视补益脾气,达到气行血行,血行水行,肿胀自消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0.
“去菀陈莝”,语出于《问素·汤液醪醴论篇》,是在论述水肿病的治疗时提出来的。然而世人对“去菀陈莝”四字的理解却不尽相同,历代注家皆以为是荡涤久积之冰,并作为水肿病的治疗原则。如王冰所说:“去菀陈茎,谓去积久之水物,犹如草茎之不可久留于身中也。”张景岳注:“菀,积也。陈,久也。茎,斩草也。谓去其水气之陈积,欲如斩草而渐除之也”。马莳也说:“菀,积也。陈莝,陈草也。邪气之在人身,犹草莝之陈积也。”张志聪说:“积者,谓之菀,久者谓之陈,腐者谓之莝”。这些注释对后世  相似文献   

11.
从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用药等方面探讨总结谢晶日教授运用去菀陈莝辨治恶性肿瘤的经验。去菀陈莝为中医经典治疗方法,与恶性肿瘤的中医病机相吻合,将其法运用临床疗效良好。该理论认为"解气之郁,化血之瘀,消痰之聚,祛体之腐"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此文主要基于"祛瘀生新"及"去菀陈莝"理论探讨针刀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论治难治性下肢溃疡的心得体会.方法 总结针刀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难治性下肢溃疡的临证经验,并结合难治性下肢溃疡的基本病理过程,进一步探讨难治性下肢溃疡的临床论治.结果 针刀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可以有效治疗难治性下肢溃疡,值得探讨研究.结...  相似文献   

13.
《内经》治水,归纳为平衡阴阳,宣肺气,利小便,祛瘀血,顾护阳气。心源性水肿宜用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利水不忘宣肺,利水宣肺,活血化瘀相结合,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黏液性水肿多与甲状腺疾病有关,临床上可分为全身黏液性水肿和胫前黏液性水肿,多表现为非凹陷性水肿,可归于中医“水肿”范畴。贾颖教授从《内经》“汤液醪醴论”讨论治水之法,认为“开鬼门”是通扶脾肾阳气、化气行水、通利小便;“洁净府”是通利三焦;“去菀陈莝”是活血利水;而“平治于权衡”是指以实际病情为依据,对三种治法的主次进行排序,属治疗中的思想层次,通过结合前人智慧与现代研究,从病因病机、症状分类、治疗原则和方法等方面对黏液性水肿的辨治进行分析探讨,并附验案二则以与同道共享。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衰基本病机在于气血津液功能失调,气虚、血瘀、水液停聚是病机关键,心气虚为本,贯穿始终,血瘀、津液失调为标;"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腰以下肿,当利小便",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是治疗之要。注意邪正关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顾。张艳教授提出"宜温阳通阳而不宜补阳,宜益气补气而不宜滞气,宜行血活血而不宜破血";邓铁涛提出阴阳分治,以温补阳气为主。  相似文献   

16.
吴元洁  王正 《中医杂志》2011,52(15):1341-1342
刘完素论治水肿富有创见,在病机上提出"湿热兼化,阳气拂郁"说,治疗上对《黄帝内经》"去菀陈莝"的治疗观进一步发挥,主张宣上通下,分消二便,并根据肿势的急缓所治不同,病药相宜,所用峻下逐水之剂重药轻投,以防戕正,对于实性水肿的治疗有理论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语出《素问·汤液醪醴论》,是临床上治疗水肿病的一大法则。笔者通过临床验证,略有心得,今笔录案例数则,以就正于同道。一、峻下法-去菀陈莝“去菀陈莝”,《类经》云:“谓去其水气之陈积,欲如斩草而渐除之也。”此属峻下法,常用于气机壅塞,水饮停聚,其证属实或虚实挟杂之证。因峻下之剂,多有毒性,临床用药需适可而止。案一:患者,男,58岁,工人。  相似文献   

18.
慢性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运用《内经》中"平治于权衡"、"疏涤五藏"、"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等治"水"法则治疗现代慢性心衰及其引起的水肿有独特功效,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清代名医沈金鳌辨治水肿,尊崇经典,倡导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法则。提出水肿虽制于脾,实主于肾,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临床治疗水肿,详辨阴阳、寒热、气血、五脏之差异,并总结了青水、赤水、黄水、白水、黑水、元水、高水、风水、气水九种水肿的辨治方法,治疗上在利水渗湿同时,尤重养脾温肾理气。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发的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其中以心衰引起的水肿在临床最为常见。多数中医学者在心衰病的治疗上遵从"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的原则。介绍一则治疗心衰水肿的验案,其基本治疗原则以疏利三焦为主,活血化瘀为辅,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为治疗心衰水肿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