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织因子(TF)是一种跨膜糖蛋白,通过与凝血因子Ⅶ相互作用参与凝血过程,在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来,人们发现TF具有信号传导受体的功能,可通过介导多种信号转导,参与肿瘤侵袭、转移,血管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等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TF的凝血及非凝血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大部分的冠脉缺血性事件 (包括猝死、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是因粥样斑块破裂后触发血栓形成所致。凝血功能失调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尤其在外源性凝血途径中发挥主要作用 ,凝血因子VII(FVII)是该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因子  相似文献   

3.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又称凝血因子Ⅲ,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因子,机体内活性最强的促凝物质之一。它在钙离子、磷脂存在的条件下,能与第Ⅶ因子(FⅦ)结合成复合体,同时使FⅦ裂解为有活性的FⅦa。TF-FⅦa复合体迅速活化X和Ⅸ因子,从而启动凝血系统。 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发现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源性凝血途径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均采用ELISA法测定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病人及正常对照组血浆TF、FⅦa的含量及不同时期这些物质浓度的变化、同时通过测定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记物vWF、内皮素 -1(ET -1)、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组织因子(TF)探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活化与水平状况及内皮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病人TF、TFPT、ET -1、vWF、FⅦa,血中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高 (P<0.01) ,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外源性凝血途径与内皮细胞损伤和AS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第 X 因子由于涉及内、外两大凝血途径,在完成止血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凝血内途径中,由于Ⅷa、钙离子和磷脂存在,X 因子被Ⅸa 激活,在外途径中,组织因子、钙离子和磷脂存在,Ⅶa 激活 X 因子。然后,在 Va 存在下,Xa 将凝血酶原催化成凝血酶。X 因子缺乏是罕见的凝血疾病之一,出血表现不一,最严重者常有关节血肿。为不完全的常染色体隐性传递,杂合子则有时在手术中异常出血,纯合子 X 因子缺乏症常与血缘有关。  相似文献   

6.
凝血因子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血浆中凝血因子Ⅶ按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可分为两种:一是酶原形式的因子Ⅶ(FⅦ),二是活化形式的因子Ⅶ(FⅦa)。FⅦa作为血凝瀑布的起始酶,在正常生理性止血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血栓性疾病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因而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FⅦ的活化机制、FⅦa凝血活性的调控因素以及血浆FⅦ和FⅦa水平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等诸方面近年来研究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人体血浆中凝血因子Ⅶ按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可分为两种:一是酶原形式的因子Ⅶ(FⅦ),二是活化形式的因子Ⅶ(FⅦa)。FⅦa作为血凝瀑布的起始酶,在正常生理性止血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血栓性疾病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因而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FⅦ的活化机制、FⅦa凝血活性的调控因素以及血将FⅦ和FⅦa水平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等诸方面近年来研究的进展作一简要棕述。  相似文献   

8.
先证者(Ⅱ6)女,46岁.因"反复关节血肿40余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自6岁起多次剧烈活动后出现左膝关节血肿,予对症止血治疗可好转.症状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以肘、膝关节血肿为主,左侧为著,伴反复鼻衄、牙龈出血,创伤后出血难止,偶有黑便、血便.无肝病史,否认抗凝药物摄入史.查体:发育正常,贫血貌,皮肤黏膜可见瘀斑.心肺听诊无特殊.双肘、膝关节肿胀变形并活动障碍,以左侧为著.查肝功正常,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为54.1 s(正常参考值10~14 s),国际标准化比值为4.98(正常参考值0.87~1.20),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时间均为正常值,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为1.10%(正常参考值50%~120%),诊断为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乏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er250Phe突变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缺陷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STA-R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一步法及ELISA分别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凝血因子Ⅶ活性及抗原;PCR扩增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因子7基因(factor 7 gene,F7)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直接测序分析;PCR介导质粒DNA定点诱变法构建F7 Ser250Phe突变表达质粒,将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EK293细胞,一步法测定培养上清FⅦ活性及ELISA及Western印迹测定培养上清及细胞裂解液FⅦ抗原;同时将F7表达质粒与高尔基体或内质网定位的荧光质粒共转染CHO细胞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 先证者及家系成员APTT、TT及FIB均正常,而先证者PT、FⅦ活性及抗原分别为36.5 s、4.0%及130.2 ng/mL;测序发现先证者F7基因存在g.15975G>A(IVS6-1 G>A)与g.16750 C> T(Ser250Phe)双杂合突变,其父亲为g.16750 C>T杂合子,母亲为g.15975G>A杂合子,妹妹不携带这两种突变;HEK293细胞上清中FⅦ250Phe活性为(4.12±0.61)%(以FⅦ250Ser载体转染细胞培养上清FⅦ活性作为100%),培养上清中FⅦ250Ser与FⅦ250Phe抗原水平分别为(37.77±2.30)ng/mL和(4.02±0.52) ng/mL;而细胞裂解液中FⅦ250Ser与FⅦ250Phe抗原水平分别为(172.45±2.25) ng/mL和(130.51±2.32) ng/mL;Western印迹分析示转染了FⅦ250Phe载体的HEK293细胞培养上清无可检测FⅦ抗原,而在细胞裂解液中检测到FⅦ抗原,与ELISA检测结果一致;在CHO细胞表达的重组FⅦ250Phe绿色荧光信号能与核周内质网红色荧光信号重合,而且也与高尔基体红色信号重合,与重组FⅦ250Ser一致.结论 复合IVS6-1G>A与Ser250Phe突变是导致患者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的原因;FⅦSer250Phe突变未见报道,其能正常合成,并转运至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但不能有效分泌至细胞外,可能于细胞内部分降解或由于半衰期缩短而分泌后迅速降解.  相似文献   

10.
创伤导致约30%患者在入院时已并发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筛选试验在严重创伤出血患者中很难预测出血倾向,而血栓弹力图(TEG)可以显示从血凝块开始形成到溶解时所有阶段的变化。其优势是可快速识别纤溶亢进。文章就TEG工作原理、优缺点及其在创伤性凝血病患者中临床应用进行阐述。TEG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早期预测输血、指导大量输血复苏、有助于评估创伤患者预后、联合血小板图鉴别诊断创伤前是否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造成的血小板功能的下降、区分机械性出血、加强重组活性凝血因子Ⅶ(rFⅦa)的管理,同时也对是否、何时使用抗纤溶药物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9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 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缺陷症家系的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特征.方法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FⅦ活性和抗原等指标以明确诊断;用PCR法扩增先证者F7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序列、5′和3′非翻译区.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寻找基因突变,用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生的突变.结果 9个家系中的先证者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FⅦ活性在2.0%~6.0%之间,7例先证者的FⅦ抗原显著减低.共发现8种F7基因突变,其中g.8355 A>T(Gln100Leu)、g.11243T>C(Ser269Pro)和g.11520_11521insT 3种突变为首次发现;6种突变发生在催化区;缺失突变和插入突变各1种,其余均为错义突变;所有的基因突变均来自先证者的父亲和(或)母亲,发现5个家系存在近亲婚配.g.27_28delCT、Cys329Gly、Arg304Trp和His348Gln突变在无亲缘关系的家系中重复出现.不同基因突变类型的临床表型有较大差异:2例His348Gln及1例Arg304Trp纯合突变可表现为轻型和无症状,2例g.27_28delCT纯合、杂合突变分别表现为中型、无症状,4例双杂合突变分别表现为1例(Ser269Pro和Cys329Gly)无症状、2例(Arg304Trp和Cys329Gly与Arg277Cys和g.11520_11521insT)轻型、1例(Gln100Leu和His348Gln)中型.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中存在导致F7基因缺陷的突变热点.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的临床表型与FⅦ活性、F7基因突变类型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动态描记凝血形成和纤维蛋白溶解全过程的曲线图,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凝血、纤维蛋白溶解和血小板功能等多方面的信息,为预测出血风险和优化管理策略提供一有效手段.文章对TEG的设计原理、参数解读及其在肝硬化、肝移植、监测活化重组凝血因子Ⅶa使用及对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1个姨表近亲婚配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F7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4代9人)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FⅦ活性(FⅦ:C)等来明确诊断。PCR扩增先证者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寻找突变位点,以反向测序验证所发生的突变;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oly Phen-2和Mutation Taster)预测突变位点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利用Py MOL软件构建正常FⅦ蛋白空间模型,进行定点突变观察构型改变。结果先证者PT(36.1s)和FⅦ:C(2%)明显异常,家系中其余8位成员PT均略高于正常对照组和FⅦ:C均略低于正常对照组;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F7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c.1165 TG纯合型突变,即TGT→GGT(Cys329Gly),8位家系成员的F7基因分析均显示c.1165有杂合型突变;两种生物信息学软件都提示此突变会引起蛋白功能变化,有致病性;F7基因蛋白构型显示突变后329位点与310位点之间二硫键消失,周边静电磁场发生改变。结论该家系F7基因存在Cys329Gly突变,是引起FⅦ缺陷症的主要分子机制,推测先证者纯合Cys329Gly突变基因分别遗传自近亲结婚的杂合子父母。  相似文献   

14.
组织因子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组织因子的认识已有百余年,尤其近20年来,它在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对其复杂的生物学特性的了解也逐渐增多。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即第三凝血因子,又称组织凝血活酶,它既是凝血因子Ⅶ(FⅦ)的细胞表血受体,又是FⅦ或FⅦa的辅因子,它与F...  相似文献   

15.
蝎毒和蝎毒多肽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蝎毒 (SV)和蝎毒多肽 (PSV)对家兔凝血系统的影响 .方法 麻醉家兔 ,颈动脉取血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 (PRP) ,分别加入SV和PSV ,测定二磷酸腺苷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结果 较低浓度的SV即可使血小板聚集曲线明显下降 ;PSV对血小板聚集影响不大 ,即使用较高的浓度 ,血小板聚集曲线亦仅轻微下降 .结论 SV对血小板聚集起抑制作用 (抗凝血作用 ) ;PSV对凝血系统的影响远远小于蝎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蝎毒(SV)和蝎毒多肽(PSV)对家兔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麻醉家兔,颈动脉取血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分别加入SV和PSV,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结果较低浓度的SV即可使血小板聚集曲线明显下降;PSV对血小板聚集影响不大,即使用较高的浓度,血小板聚集曲线亦仅轻微下降.结论 SV对血小板聚集起抑制作用(抗凝血作用);PSV对凝血系统的影响远远小于蝎毒.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对抑制性T细胞(T_S)在免疫应答中作用的认识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本文仅就在T_S细胞与T_H细胞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T细胞抑制因子(T_SF)及其作用途径的研究新进展作一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纯合子His348G1n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家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1个姨表近亲结婚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缺乏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因子活性等指标以明确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FⅦ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5'和3'非翻译区进行分析,寻找基因突变,用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生的突变.结果 先证者PT(30.9 s)和FⅦ活性(3%)明显异常,女儿、父亲和母亲的PT(分别为21.2 s、16.3 s和16.1 s)稍延长和FⅦ活性(分别为22%、25%和35%)减低,胞弟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先证者FⅦ基因第8外显子的11482位为纯合T→G导致氨基酸His348Gln;女儿、父亲和母亲为His348Gln杂合子,胞弟为正常野生型.结论 该遗传性FⅦ缺乏症家系为纯合子错义突变His348Gln,推测此突变遗传自近亲结婚具有该杂合子的父母.
Abstract:
Obi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gene mutation and the 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an inherited coagulation factor Ⅶ (F Ⅶ ) deficiency pedigree with consanguineous marriage. Methods The diagnosis was validated by coagulant parameter assay on the prothrombin time (P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fibrinogen and coagulation factor activity. F Ⅶ gene mutations were analyzed in the proband and other family members by direct DNA sequencing of the PCR products of all exons, exon-intron boundaries and 5' and 3' untranslated sequences. The mutations were confirmed by reverse sequencing.Results The values of PT and FⅦ activity in the proband were significantly abnormal, they were 30. 9 s and 3% respectively. The PT of her daughter, father and mother was slightly extended to 21.2 s, 16.3 s and 16. 1 s respectively, and the FⅦ activity was reduced to 22%, 25% and 35% respectively. The coagulant parameters of her younger brother were within normal range. Homozygous T→G transition at position 11482 in exon 8 was identified in the proband resulting in His348Gln, and heterozygosity for His348Gln was confirmed in her daughter and her parents, and the normal wild-type was observed in her younger brother. Conclusion Homozygous missense mutation of His348Gln was found in a pedigree of hereditary FⅦ deficiency. The mutation was inherited from her heterozygote parents.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甲状腺癌中的异常表达说明性激素受体在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ER、PR通过经典的基因途径及非基因途径对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特征产生重要影响.性激素受体拮抗剂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将为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0.
Stuart—Prower病即先天性凝血因子X缺乏是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疾病,发病率仅占人口的五十万分之一。本病是根据第一次发现的两名患者的名字而命名的。其临床表现为粘膜、伤口或手术后出血不止。实验室检查为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与凝血因子Ⅶ缺乏相似。因子X和Ⅶ缺乏的鉴别比较困难。如果正确地了解因子X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诊断其缺乏可以无误。因子X是以不活泼状态存在于血浆中,当血液凝固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