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桡骨远端骨折类型和腕不稳定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桡骨远端骨折类型对腕不稳定发生的作用。方法 在160例正常腕关节测量并确定腕不稳定标准基础上,比较236例桡骨远端骨折中桡骨远端关节面不平整(52例)、桡骨明显缩短(50例)、桡骨远端关节面背倾(43例)和伴尺骨茎突骨折(65例)与无以上因素的一般骨折(63例)不稳定发生率及类型,分析以上骨折相关因素的严重程度和不稳定发生的关系。结果 伴有尺骨茎突骨折例腕不稳定发生率为47.7%,腕关节背倾例中发生率为30.2%,桡骨明显缩短例中发生率为22%,关节面不平整例中发生率为17.3%,一般骨折例中发生率为7.8%。腕不稳定例的桡骨缩短、关节面背倾和尺骨茎突骨折移位程度与无不稳定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的关节面不完整、桡骨明显缩短、关节面背倾和伴尺骨茎突骨折对腕不稳定例发生及程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法间接复位后AO 2.4 mm桡骨远端锁定板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C3型(AO/OTA分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操作技巧。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采用手法间接复位AO 2.4 mm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板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AO/OTA分型C3型患者19例21腕(双侧2例)。年龄31~66岁,平均(45.3±17.4)岁;并发尺骨茎突骨折14腕,下尺桡关节不稳6腕;均为闭合性骨折;发病时间4.5~9 d,平均(6.7±3.5)d。采用Henry切口显露骨折部位,保留关节囊、韧带连续性,手法间接复位,C形臂X线透视关节面复位情况,仍存在塌陷者予以撬拨复位后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板固定。下尺桡关节发现不稳定和并发尺骨茎突骨折者均予前臂旋后位石膏托固定6周。结果:19例(21腕)获得随访,时间7~17个月,平均10.5个月。X线示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尺骨茎突骨折未愈合3例,下尺桡关节不稳0例,1例出现背侧伸肌腱激惹,内固定取出后激惹消除。术后随访观测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关节面和下尺桡关节情况,按照Batra和Gupta评分标准行影像学评定:70分以下3腕,70~79分5腕,80分以上13腕。同时对患者进行主观和客观疗效评定,观测残留畸形和腕关节活动度、并发症情况等,根据Sarmiento改良的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评定术后疗效:优17腕,良3腕,可1腕。结论:AO/OTA分型C3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间接复位可获得良好复位效果,应用锁定板联合穿针可为其提供内固定架支撑式固定以满足早期功能锻炼要求,患腕功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背景:尺骨茎突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最常见的合并损伤,一直未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很高。目的:观察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急诊行手法整复及石膏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均为AO分型A型,按照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均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对照组30例,均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治疗前两组的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和旋后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解剖学评分和功能评分的优良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腕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解剖学评分和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66.67%和70.00%,对照组为90.00%和93.33%,对照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和旋后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较观察组提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的预后有一定影响,尤其对腕关节功能恢复影响较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18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伴有尺骨茎突骨折分为不伴尺骨茎突骨折组(61例)和伴尺骨茎突骨折组(128例)。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及末次随访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握力和腕关节尺侧旋转疼痛发生率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0~46个月,平均38个月。两组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末次随访时握力、腕关节主动活动度、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和DASH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尺侧旋转疼痛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不影响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桡骨远端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汤锦波 《中华外科杂志》1994,32(2):82-86,T011
作者对197个桡骨远端骨折的分析显示其中65个伴腕不稳定,发生率32.9%。共有六种不稳定存在,以背屈不稳和舟月骨分离最多见。骨折类型、桡骨下关节面弧度和掌倾角对不稳定的发生及型别有显著影响。整复骨折自然纠正64.9%的不稳定,但有35.1%的不稳定仍残存。骨折愈合后,伴不稳定者与无不稳定者相比,腕功能明显较差。本文讨论了腕关节不稳定的重要性、伴发不稳定的机理,并提出了内源动力性不稳定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0例Melone分型2B以上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掌侧入路,LCP钢板固定进行手术治疗。通过对这些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随访、X线片观察等分析,评定该方法的疗效。结果经术后平均2.1年随访,30例患者中26例术后没有腕关节疼痛,能满足日常生活要求,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2例术后仍存在腕关节疼痛且需服用止痛药。2例存在手指活动障碍。术后X线片显示桡骨远端关节面平均掌倾3.38°,尺倾18.9°,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长0.9cm。2例桡骨远端较术后早期X线片缩短0.2cm。未发现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Melone2B型以上)采用掌侧LCP内固定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对恢复并维持桡骨远端高度和关节面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桡骨远端骨折常常伴发尺骨茎突骨折,尺骨茎突骨折是否需要治疗一直存有争议。一些研究认为伴发的尺骨茎突骨折不会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的解剖学、影像学和腕关节功能结果;而另一些研究则发现尺骨茎突骨折和下尺桡关节不稳定、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腕关节活动受限以及握力减少有关。本文针对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及其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疗效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4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AO分型为A型和B型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行切开复位T型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茎突骨折未作特殊处理,将所有资料按照未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组、尺骨茎突骨折(体部骨折)Ⅰ型组及尺骨茎突骨折(基底部骨折)Ⅱ型组分组进行整理分析,记录病例AO分型及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X线片测量结果 ,按照Bunger提出的解剖学评分(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进行解剖学评估,同时进行GartlandWerly评分。结果随访时间为7~12个月,平均11个月,64例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未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组、尺骨茎突骨折Ⅰ型组及Ⅱ型组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解剖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组与尺骨茎突骨折Ⅰ型组Gartlant-Werley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未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组与尺骨茎突骨折Ⅱ型Gartlant-Werley评分、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尺骨茎突骨折Ⅰ型组与Ⅱ型组相比,Gartlant-Werley评分、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尺骨茎突骨折与否及分型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解剖学评分无影响,尺骨茎突体部骨折对腕关节功能无影响,但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对腕关节功能有一定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Colles骨折采用闭合手法整复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Cones骨折46例采用手法整复夹板或石膏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6年2个月的随访,按Stewart改良的Sarmiento评分标准对桡骨远端骨折影像学评估:优35例,良11例。按Garland和Wedey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Colles骨折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21例):优3例,良7例,可2例.差9例,优良率47.6%。Colles骨折不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25例):优18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8.0%。两者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预示着疗效不佳,Colles骨折经手法整复,完全或接近恢复骨性解剖参数基础上,Colles骨折无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腕部功能优于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评价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Melone分型ⅡA以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联合植骨进行手术治疗。通过对患者术后X线片观察、腕关节功能随访等分析,评价该方法的疗效。结果经术后平均1.7年随访,18例术后没有腕关节疼痛,能满足日常生活要求;2例术后仍存在腕关节疼痛;3例存在手指活动受限。术后X线片显示桡骨远端关节面平均掌倾9.8°,尺偏19.5°;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平均长1.1cm;1例桡骨远端较术后早期X线片缩短0.2cm。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Melone分型ⅡA以上),采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配合服用中药骨康方煎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们收治伴有尺骨茎突粉碎性骨折的经桡骨茎突月骨周围背侧脱位 1例 ,经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后 ,取得满意疗效。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35岁。因骑摩托车挫伤右腕关节 ,查体 :右手背侧及腕关节肿胀明显 ,右桡、尺骨茎突处压痛明显 ,腕关节活动明显受限。X线后前位片显示 :右腕关节近排腕骨的近侧和远侧弧线的连续性中断 ,正常的腕中关节间隙消失 ,桡、尺骨茎突均为粉碎性骨折 ,舟骨长轴明显变短 ,月骨形态介于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 ,腕高比下降 ;侧位片示 :月骨轻度背伸 ,月骨相对于桡骨远端关节面的位置正常 ,头状骨、月骨和桡骨不在同一中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3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依据是否行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分为内固定组和非内固定组。两组患者均实施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内固定组同时对尺骨茎突骨折行克氏针或联合钢丝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桡骨远端骨折和尺骨茎突骨折愈合情况、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主动活动度、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结果内固定组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为(12.4±2.1)周,非内固定组为(13.8±3.4)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所有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和尺骨茎突骨折均愈合,非内固定组所有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尺骨茎突骨折愈合13例,畸形愈合19例,不愈合3例。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主动活动度、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和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是否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无影响,但会影响尺骨茎突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桡骨远端骨折对腕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各型桡骨远端骨折导致的腕关节不稳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腕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999年1月至2006年9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00例,采用AO分型,标准腕关节正侧位片测量桡月角、舟月角、桡骨远端长度、关节面落差、舟月近远侧间距。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患者和桡骨远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进行比较,采用改良Gartland和Werley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平均随访时间5年2个月,结果发现舟月分离、背屈不稳、掌屈不稳、背侧偏移和掌侧偏移5种腕关节不稳;优良率为78%。桡骨远端长度缩短≥2.5mm与〈2.5mm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不稳发生率比较,Fisher确切概率P〈0.01;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落差≥2mm与〈2mm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不稳发生率比较,Fisher确切概率P〈0.01。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对桡腕关节面、桡骨远端长度、掌倾角的恢复与患者的疗效密切相关,腕关节的稳定性依赖于骨性结构和周围韧带的完整性,腕关节不稳将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对于严重关节内的骨折应手术治疗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对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随访资料。根据尺骨茎突骨折情况分为:A组(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B组(尺骨茎突尖部骨折)、C组(无尺骨茎突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尺骨茎突骨折不做任何治疗,术后6~8周拆除外固定支架,平均随访15.3个月,终末随访时行影像学参数(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旋前、旋后)及Gartland-Werley评分测定。结果终末随访时三组病例之间在影像学参数、腕关节活动度及Gartland-Werley评分方面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时,若下尺桡关节稳定,对伴有的尺骨茎突骨折可不做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15.
腕关节镜下治疗尺骨茎突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腕关节镜监视下治疗尺骨茎突骨折的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5例尺骨茎突骨折的患者,在C臂透视机及腕关节镜监视下先将合并的桡骨远端骨折进行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然后在腕关节镜下检查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是否损伤,并作修整、清理等相应的处理,在关节镜监视下将尺骨茎突骨折复位,经皮作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结果 11例合并有TFCC损伤,经平均15.4个月的临床随访,X线片检查显示尺骨茎突骨折全部骨性愈合,骨性愈合时间平均5.2个月.按照Green-O'Brien功能评定方法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3.3%,无腕关节尺侧疼痛及腕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腕关节镜下治疗尺骨茎突骨折既可以对骨折进行有效的复位及固定,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又可以了解腕关节内TFCC等结构的损伤程度,便于早期处理,以免遗留慢性腕痛或腕关节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带桡动脉腕背支血管蒂的桡骨远端骨瓣治疗腕舟骨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腕舟状骨骨折,尤其是腰部骨折后常出现近端缺血性坏死,发生骨不连,导致腕关节疼痛、功能障碍。1992年9月~2001年12月,我科采用带挠动脉腕背支或茎突返支的桡骨远端骨瓣植入术加桡骨茎突切除治疗腕舟骨骨不连18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腕关节功能的11个指标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与性别、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治疗方法、残留掌倾畸形无相关性(P>0.05),而与骨折类型、年龄、合并肌腱皮肤等软组织损伤、残留桡骨短缩、残留尺偏畸形和残留关节面不平整显著相关(P<0.05)。后者进一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除年龄外,其余均有相关性;按照其作用强度,影响腕关节功能的独立因素依次为:残留关节面不平整、残留桡骨短缩、骨折类型、合并肌腱皮肤等软组织损伤和残留尺偏畸形。结论残留关节面不平整、残留桡骨短缩、骨折类型、合并肌腱皮肤等软组织损伤和残留尺偏畸形为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应选择手术,尽力恢复腕关节的重要解剖结构,尤其是要恢复桡骨长度、桡骨关节面平整和合并下尺桡关节不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后采用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尺骨茎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0例桡骨远端骨折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骨折及关节面复位、愈合情况以及腕关节功能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良好,尺骨茎突骨折愈合优良率73.33%;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1.67%),其中创伤性关节炎3例,畸形愈合2例,下尺桡关节分离1例,前臂旋转受限1例。结论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尺骨茎突骨折具有创伤小、稳定性好、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分为A组(合并尺骨茎突骨折,19例)和B组(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19例)。观察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影像学参数(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腕关节活动范围及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及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功能康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背景:在对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移位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的处理中,尺骨茎突是否需要手术固定尚存争议。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移位型尺骨茎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至2010年3月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移位型尺骨茎突骨折(HauckⅡ型,移位>2mm)39例,其中单纯桡骨远端切除复位内固定(单纯桡骨固定组)22例,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尺桡骨远端固定组)17例,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6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的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的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掌屈及尺偏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尺侧疼痛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移位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而言,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优于单纯桡骨远端切除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