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36例老年观察对象分为老年高血压组(76例)和老年健康对照组(60例)。用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thickness,clMT),对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o在控制了年龄、体重指数、高血脂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仍然存在正相关性(r=0.452,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控制血压对于延缓老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某查体人群合并代谢综合征对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某单位健康查体人群,常规体检及测定相关代谢指标,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双侧肢体的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评估标准,确定有无代谢异常并分组,比较各组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特点,分析代谢异常与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结果 该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是13.26%,其中四项代谢异常者占2.43%.随着代谢异常组分和年龄的增加,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逐渐增加,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男女各组趋势与总趋势一致.即使单一代谢成分异常,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单纯高血压组增高最显著.以年龄分为<40岁组,40~59岁组及≥60岁组,前两组均有随着代谢异常数增加,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逐渐增加趋势,≥60岁组此趋势不明显.相关分析可见代谢异常与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存在相关性(左侧r=0.42,P<0.01,右侧r=0.45,P<0.01).结论 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均是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加的危险因素,随着代谢异常数的增多,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 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分为2组,颈动脉内中膜无增厚组(简称无增厚组)73例,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简称增厚组)62例,所有患者均测量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增厚组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高于无增厚组(P<0.01),且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素氮、空腹C肽、2hC肽呈正相关.结论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62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baPWV是否增快将患者分为正常组(baPWV<1 800 cm/s,n=166)和增快组(baPWV≥1 800 cm/s,n=96)。H型高血压患者baPWV增快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NLR与baPWV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增快组年龄大于正常组,收缩压、舒张压、TG、空腹血糖(FBG)、NLR高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74,95%CI(1.116,1.235)]、收缩压[OR=1.051,95%CI(1.019,1.084)]、舒张压[OR=1.057,95%CI(1.005,1.112)]、TG[OR=1.801,95%CI(1.188,2.731)]、NLR[OR=1.295,95%CI(1.026,1.635)]是...  相似文献   

5.
8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大小分为两组,其中脉搏波传导速度正常组40例、脉搏波传导速度增高组48例,所有病例均行头颅MRI、心脏与颈动脉超声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查。结果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增高组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及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糖尿病患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有关,对糖尿病患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入选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和单纯高血压患者各300例.应用日本科林VP-1000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同时检测血糖、甘油三酯、肌酐、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腰围等指标,并以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为因变量,以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体质指数、腰围、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酸等为自变量,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1635±239cm/s)较单纯高血压患者(1583±288 cm/s)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两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均与收缩压、脉压显著正相关(P<0.05),与舒张压无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600例高血压患者中年龄、收缩压和腰围与反映动脉僵硬度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关系密切(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之间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年龄、收缩压及腰围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对血管早期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入选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和单纯高血压患者各400例。检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等指标,比较两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值的差异,对血脂异常进行临床分型,比较各血脂异常亚型之间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值的差异,并对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值(1674.0±13.0 cm/s)较单纯高血压组(1594.0±11.2 cm/s)显著升高(P<0.001);两组间踝臂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高血压病患者中,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血脂异常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值均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01)。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均与动脉硬度指标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显著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年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体质指数和空腹血糖与反映动脉僵硬度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关系密切(P<0.05),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β=0.104,P<0.001),是仅次于收缩压和年龄的影响因素。结论血脂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相关,高脂血症加速了高血压病患者的动脉硬化,高甘油三酯血症对动脉硬度的影响与高胆固醇血症相当,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大动脉顺应性和颈动脉硬化的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高血压前期、高血压、正常血压各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动脉硬化诊断装置VP-1000测定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多普勒彩色超声观察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以及斑块形成情况,比较三组间差异.比较各血压组合并颈动脉斑块时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分析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结果 (1)随着血压从正常向高血压转变,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呈上升趋势,高血压前期组(1 390±171 cm/s)较正常血压组(1 293±151 cm/s)升高但低于高血压组(1 652±291 cm/s,P<0.01);踝臂指数高血压前期组(1.115±0.060)与正常血压组(1.114±0.06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血压组明显升高(1.132±0.067,P<0.01).(2)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率及斑块发生率在高血压前期组与正常血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高血压组显著升高(P<0.01);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高血压前期组(0.73±0.10mm)与正常血压组(0.72±0.12 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血压组显著增厚(0.78±0.16 mm,P<0.01).(3)有或无合并颈动脉斑块时,高血压前期组脉搏波传导速度均较正常血压组升高(P<0.01),但低于高血压组(P<0.01);各血压组合并颈动脉斑块时脉搏波传导速度较无颈动脉斑块时均升高(P<0.01).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271,P<0.01),校正血压因素后相关性仍存在(r=0.156,P<0.01).结论 高血压前期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显著升高.提示存在早期动脉硬度改变.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作为评估高血压前期动脉硬度有效且简便易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冠心病和脑卒中及终末期肾病的关系研究较多,而对于PWV与早期肾脏损害的关系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和动脉弹性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高血压病患者(n=60,高血压组)和健康志愿者(n=32,对照组)血浆中CD31+/CD42-内皮微颗粒的水平,袖带震荡技术无创检测肱动脉与胫后动脉之间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显著升高[(972.6±116.2)比(1920.3±152.0)个/μl,P<0.001];高血压组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1369.3±147.3)比(1793.0±328.3)cm/s,P<0.001]。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呈正相关(r=0.42,P<0.001),以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为因变量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升高且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加快,循环内皮微颗粒是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较高水平的循环内皮微颗粒加速了大动脉弹性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臂踝动脉脉搏波速度在诊断非缺血性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心衰)中的价值。方法:因呼吸困难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86例,分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即实验组(n=46)和对照组(n=40),测量超声心动图、B型利钠肽和臂踝动脉脉搏波速度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指标联合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和净重分类指数评估臂踝脉搏波速度能否改善上述指标对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的诊断效果。结果:经多元逐步Logistic分析,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与侧壁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比值、B型利钠肽和臂踝脉搏波速度对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有独立预测价值(P<0.05)。臂踝脉搏波速度与前两个指标两两组合或三个指标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单一指标(P<0.05)。臂踝脉搏波速度加入2007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共识后,明显提高该标准的诊断效果(NRI=0.127,P<0.05)。结论:臂踝动脉脉搏波速度结合现有的诊断指标或标准,能改善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睡眠时长、入睡时间与社区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关系。方法本研究以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 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样检验、臂踝脉搏波速度检查。最后将资料完整者3 912例观察对象纳入研究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评估睡眠时长、入睡时间与baPWV的关系。结果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糖尿病患病率、睡眠情况、体质量指数、血糖、血压、血脂异常、踝臂指数等混杂因素后, 发现睡眠时长、入睡时间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相关。与睡眠时长为6~8 h组相比, 睡眠时长≥8 h组PWV异常率的患病风险升高(OR=1.155, 95%CI 0.995~1.367,P=0.037)。与入睡时间~23:00组相比, 00:00以后组PWV异常率患病风险升高(OR=1.482, 95%CI 1.008~2.179,P=0.045)。结论睡眠时长过长(≥8 h)和入睡时间过晚(00:00以后)可能与动脉硬化患病风险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价动脉硬化,为假性高血压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患者30例,造影结束后同步测量肱动脉内直接血压及间接血压各3次,计算直接血压与间接血压收缩压差值和直接血压与间接血压舒张压差值;并应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双侧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并获得年龄、疾病、体质指数、血脂参数。根据收缩压差值或舒张压差值是否大于10 mmHg分为假性高血压组和非假性高血压组,对各项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的年龄、性别比例、体质指数、吸烟史比例、冠心病比例、糖尿病比例、高脂血症比例、血脂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P=0.001)、无创收缩压(P=0.018)、无创血压与直接血压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假性高血压组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非假性高血压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根据统计学操作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出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1896.0 cm/s时,预测假性高血压具有最高的敏感度(80.0%)和特异度(73.3%)。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两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31,具有中等相关性。结论根据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异常可对假性高血压的诊断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12年12月每年定期到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人群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期间出现的205例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基线资料(包括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一般情况、生化检测等)及其转归情况。结果至调查终止时,共54例发展为高血压,发展为高血压的比例达26.34%,中位随访时间长达5.89年;以基线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三分位数分组,高血压发生的累积风险从最低三分位数组到最高三分位数组依次升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基线年龄、性别、饮酒、教育、婚姻以及体质指数、肾小球滤过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仍是进展至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大和中间三分位数组进展至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最低三分位数组的6.647(95%CI 2.374~18.616,P0.001)、3.008(95%CI 1.054~8.587,P=0.040)倍,基线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水平每增加100 cm/s,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风险就增加22.3%(P=0.002)。结论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是高血压前期进展至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血压前期进展至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红外光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关于红外光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经两名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信息与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项研究,共1 04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红外光治疗能有效改善DPN患者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SMD=1.40,95%CI(0.67,1.95),P<0.00001]、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MD=2.02,95%CI(1.30,2.74),P<0.000 01]、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SMD=1.68,95%CI(1.03,2.33),P<0.000 01]、正中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正常人动脉顺应性与糖化血红蛋白之间的关联.方法 横断面调查福建沿海地区30岁以上健康人1175例,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评价糖化血红蛋白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相关情况.结果 (1)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糖化血红蛋白具有相关性(r=0.147,P<0.05);(2)糖化血红蛋白四分法组间显示,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在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异常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比例升高;异常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组糖化血红蛋白大于正常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组(P<0.05);(3)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尿酸为正常人群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其中糖化血红蛋白比值比最大(OR=2.692,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独立相关,提示非糖尿病健康人群中中间高血糖水平参与了大动脉血管壁早期功能或结构性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数据库,收集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含有西医对照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年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12月31日,文献经过筛选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项RCT研究,共计3 541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SMD=-0.65,95%CI(-0.94,-0.36),P0.000 1]、疗程14 d NIHSS评分[SMD=-0.24,95%CI(-0.34,-0.14),P0.000 01]以及疗程14 d NIHSS评分[SMD=-0.79,95%CI(-0.97,-0.61),P0.000 01]改善程度均优于西医对照治疗;中医综合治疗临床总有效率高于西医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4.65,95%CI(3.24,6.67),P0.000 01]。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需要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8.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运用“当动脉硬化时由心脏输出的血液产生的波动(脉搏波)的传导速度会加快”这一原理,测量2次心跳之间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判断血管的弹性程度。计算公式为:PWV(cm/s)=L/t。L为两个探头间的距离,t为两个波形的时间差。我院应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进行动脉血管检测,对早期发现的病变状态进行及时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0年8月来本院进行健康查体的某单位高血压患者327例,测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臂踝脉搏波及其他生化指标。根据血压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和3级高血压后,比较不同血压水平间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臂踝脉搏波速度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分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臂踝脉搏波速度与血压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27例患者中男209例,女118例,平均年龄50.8±9.9岁。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和3级高血压患者中分别为132.5%、148.7%和1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臂踝脉搏波速度在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和3级高血压患者中分别为1617.4 cm/s、1810.9 cm/s和1896.1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臂踝脉搏波速度均与血压水平呈现较好的相关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臂踝脉搏波速度之间也呈现较好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臂踝脉搏波速度同时升高,且二者与血压水平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可能作为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20.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入选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否认既往心血管病史的人群,共入选319例,男性215例,女性104例,年龄(48.7±14.2)岁。根据脉搏波传导速度:分为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组(≥1 400 cm/s,1 480±79 cm/s)共95例,脉搏波传导速度正常组(<1 400 cm/s,1 030±350 cm/s)共224例。在6~18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结果: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组行冠状动脉CTA检查,20例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硬化和斑块(20/95,21.1%),正常组只有6例(6/224,0.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0.23±0.08)cm高于正常组(0.14±0.05)cm,血压(152±23)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正常组(114±26)mm H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组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和正常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话随访6~18个月的心血管事件: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组发生心绞痛12例、入院治疗8例,正常组没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的动脉硬化人群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