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甲状腺病变的细胞、组织及分子病理学发展十分迅速, 为更好地指导和规范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技术在术前诊断甲状腺病变中的应用, 编写专家委员会特制定本共识, 对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的采集和制片、细胞学诊断、细胞蜡块制备及免疫细胞化学、分子检测等进行规范, 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甲状腺肿瘤临床诊治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yalinizing trabecular tumor, HT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HTT的临床资料,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采用PCR检测BRAF V600E突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界限清楚,3例见包膜,2例无包膜。肿瘤细胞较大,胞质嗜酸性,细胞核可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排列成梁状或器官样结构,小梁间见大量透明变嗜酸性无定形物质。3例肿瘤间质见砂砾体。免疫表型:5例肿瘤细胞TTF-1、TG、CD56、CK7及Ki-67均阳性,其中4例Ki-67胞膜阳性,1例胞质阳性;1例Galectin-3和MC阳性,Calcitonin、CK19、Syn、CgA均阴性。特殊染色:5例肿瘤间质PAS染色阳性,刚果红染色阴性。5例行PCR检测均未出现BRAF V600E突变。结论 甲状腺HTT多呈良性生物学行为,易误诊,准确诊断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1例26岁女性筛状-桑葚状甲状腺癌(cribriform-morular thyroid carcinoma, CMTC)病例。镜下组织形态: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 滤泡上皮呈乳头状、筛状、梁索状及实性结构。肿瘤细胞拥挤折叠, 部分细胞核呈毛玻璃样, 可见核沟, 部分细胞呈柱状及高细胞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甲状腺转录因子1、β-catenin、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galectin-3均阳性。基因检测:未检测到KRAS、NRAS及BRAF基因突变。筛状-桑葚状甲状腺癌罕见, 诊断需结合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涎腺分泌性癌的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2例腮腺分泌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细胞学、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方法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细胞学涂片均显示富于细胞,主要呈乳头结构或单个散在分布。肿瘤细胞核偏位,胞质丰富,嗜酸性或空泡状。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7(CK7)、波形蛋白和S-100蛋白。例1 DOG1和Mammaglobin灶性阳性,例2 Mammaglobin弥漫强阳性,DOG1阴性。例2免疫细胞化学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Mammaglobin,而S-100蛋白仅局部表达,不表达DOG1。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到ETV6基因易位。结论涎腺分泌性癌细胞学形态与其他涎腺肿瘤重叠,仅仅根据细胞学形态诊断存在困难。制备细胞蜡块并借助免疫细胞化学和FISH检查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 hyalinizing trabecudar tumor, HTT)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例HTT的临床表现、超声检查、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组织病理学显示瘤细胞呈梁状、器官样排列,小梁间见透明变性的基膜样物质沉积,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胞质嗜酸,细颗粒状,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常见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TG、TTF-1、CD56呈阳性,CK19散在(+),Galectin-3(-/+),不表达Calcitonin、MC、CEA、Syn、CgA,Ki-67表达膜阳性或质弱阳性,p53低表达。该肿瘤需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髓样癌和副神经节瘤等相鉴别。结论 HTT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肿瘤,多表现为良性的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准确的病理学诊断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在恶性胸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并分析胸水细胞蜡块在肺腺癌分子病理检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恶性胸水的液基细胞学、细胞蜡块HE染色以及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染色,并结合细胞形态抗体的表达情况对恶性胸水进行肿瘤分类。采用ARMS-PCR法对其中40例经免疫组化En Vision染色确诊为肺腺癌的胸水细胞蜡块,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142例胸水细胞蜡块经免疫组化染色证实肺腺癌99例,肺小细胞癌4例,肺鳞状细胞癌3例,乳腺癌13例,卵巢癌9例,胃癌2例,甲状腺癌1例,子宫内膜癌1例,间皮瘤5例,淋巴瘤3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滑膜肉瘤1例。40例肺腺癌中EGFR基因突变20例,其中19del突变9例,L858R突变11例。结论 恶性胸水细胞蜡块行免疫组化检测不仅有助于肿瘤的明确诊断,更有助于对肿瘤进行分类并判断肿瘤原发部位及帮助判断预后。利用胸水细胞蜡块可以对肺腺癌进行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为肺腺癌的基因检测提供新型的标本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细针穿刺涂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多灶性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甲状腺细针穿刺涂片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或可疑甲状腺乳头状癌合计89例,记录其手术标本中的病灶数量及是否淋巴结转移,细胞涂片褪色后行BRAF(VE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染色结果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多灶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89例涂片中检出BRAF阳性51例,阴性38例。BRAF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7.352,P0.05),一致性检验κ值为0.733;BRAF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多灶性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9.177,P0.05),一致性检验κ值为0.445。结论甲状腺细针穿刺涂片BRA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多灶性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望成为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癌甲状腺转移在细针穿刺标本中的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鼻咽癌转移至甲状腺的细针穿刺细胞学的光镜、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丰富的淋巴细胞背景(其中1例伴大量中性粒细胞)内见大量散在、合体状或片状排列的肿瘤细胞,细胞胞质少且边界不清,细胞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可见"鱼群"样排列的梭形细胞,核深染,核型不规则。免疫表型:CK、CK5/6、p63均阳性,原位杂交EBER均阳性。结论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癌转移至甲状腺的患者临床罕见,其形态与甲状腺原发或其他转移性肿瘤有重叠,采用细针穿刺细胞学结合临床病史、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可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巢式PCR和基因测序法检测107例甲状腺石蜡包埋组织中BRAF点突变情况(包括93例PTC、5例滤泡癌、1例髓样癌、8例甲状腺腺瘤)。结果 93例PTC中,BRAF蛋白阳性者69例,阳性率为74.2%(69/93),BRAF蛋白对照组中仅有1例滤泡癌阳性表达(20%),而8例甲状腺腺瘤和1例髓样癌中BRAF蛋白均阴性表达。在PTC中检测到BRAF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2.3%(30/93),在其它类型的甲状腺病变中均未检测到BRAF基因突变。93例PTC的临床病理资料与BRAF蛋白表达及基因突变的对比分析显示,45岁以下患者的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45岁以上者,肿瘤直径>1 cm的患者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肿瘤直径<1 cm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RAF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性别、淋巴结转移、血管内瘤栓和腺外浸润等无相关性。结论 BRAF基因突变仅发生在PTC中,其可能对PT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第5版WHO甲状腺肿瘤分类以细胞发生机制为新分类框架的基础, 以组织学、分子和临床生物学特征来判定肿瘤分类和亚型。甲状腺滤泡起源的肿瘤为甲状腺内最常见的肿瘤, 包括良性、低风险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包括滤泡腺瘤、常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乳头状滤泡腺瘤、嗜酸性细胞腺瘤和新概念甲状腺滤泡结节性病变。低风险肿瘤包括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和透明变梁状肿瘤。滤泡起源的恶性肿瘤根据分子特征和侵袭性分为BRAF样恶性肿瘤和RAS样恶性肿瘤。不提倡≤1 cm的乳头状癌作为独立亚型, 而应根据形态特征进行亚分型。提出高级别甲状腺滤泡细胞起源癌, 包括传统低分化癌、高级别分化型甲状腺癌, 形态特征为核分裂象增加、肿瘤坏死、不伴有间变特征, 临床生物学行为相似。鳞状细胞癌为间变性癌的一种亚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4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分子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4例患者, 男女各7例, 年龄52~88岁, 平均年龄69岁。肿瘤肉眼观呈息肉样或溃疡型改变。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方式多样, 大多呈巢状排列, 部分围绕血管呈假菊形团样排列, 梭形细胞呈条束状及鱼骨状排列;肿瘤细胞形态丰富, 细胞呈上皮样、梭形及气球样改变, 部分区域失黏附, 胞质嗜双染或嗜酸性, 核分裂象多见, 细胞异型性显著, 染色质粗糙, 核仁明显, 部分肿瘤细胞中可见黑色素沉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4例HMB45、S-100蛋白、SOX10及Melan A均为阳性。分子检测14例患者中有1例发现C-KIT基因第11号外显子存在c.16591660insA移码突变, 14例患者均未发现BRAF及NRAS突变。14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0~95个月, 10例存活, 1例复发及3例发生转移的患者死亡。结论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因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容易漏诊, 确诊依赖HE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本组中1例患者发现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Warthin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WL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市顺义区医院WLPTC病例5例,对其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标记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复习文献。结果5例WLPTC组织大体观察,肿瘤切面呈灰白色或灰褐色,实性,质地硬,边界尚清。镜下见肿瘤组织形态似涎腺的Warthin瘤,呈乳头状结构,间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但无明显滤泡形成;表面被覆复层上皮,肿瘤细胞呈多角形,胞质嗜酸性细颗粒状;肿瘤细胞核呈毛玻璃样,并可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5例均伴发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间质内增生的淋巴组织以CD3阳性的T细胞为主,亦可见少量CD20阳性B细胞及CD138阳性的浆细胞。4例患者浆细胞表达IgG4。Ki-67阳性指数为1%~10%。即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5例患者中,有3例存在BRAF V600E突变,但无一例RAS突变。术后随访1~10年,5例患者均无进展,其中4例无复发和转移,1例曾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未见新的转移灶。结论WLPT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良好。正确认识和诊断对临床医师的治疗、预测患者预后具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SPCH)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结合临床影像资料, 回顾性分析5例SPC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中, 男性2例, 女性3例, 患病年龄30~56岁(平均43岁)。患者通常无临床症状, 为肺周围单发结节, 影像学呈混杂磨玻璃、纯磨玻璃或实性结节。镜下观察:肿瘤边界清楚, 增宽的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增生, 呈结节状、团簇状或肾小球样结构, 血管腔内衬扁平或立方内皮细胞, 内充多少不等的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CD34、CD31、ERG阳性, 而肿瘤表面被覆的肺泡上皮细胞显示甲状腺转录因子1、上皮细胞膜抗原阳性。结论 SPCH是一种罕见的肺原发性间叶性肿瘤, 需结合临床影像、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才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检测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Jin S  Zhang W  Teng M  Zhang Z  Liu Y  Li M  Qu P  Wang S  Jin Y  Wang H  Pan Q  Liu S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9,28(5):334-336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细针穿刺细胞标本中的端粒酶,探讨其在乳腺癌辅助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技术检测99例乳腺细针穿刺标本(83例乳腺癌、12例乳腺良性病变和4例乳腺炎)中的端粒酶。  相似文献   

15.
伴有HMGA2-WIF1融合的多形性腺瘤是一种独特的分子亚型, 该分子亚型的多形性腺瘤常表现为单形性, 有显著的梁状/小管腺瘤样结构, 组织学形态上需与小管腺瘤、肌上皮瘤及低级别多形性腺癌等涎腺肿瘤鉴别。本文报道1例57岁女性腮腺HMGA2-WIF1融合的具有梁状/小管腺瘤形态的多形性腺瘤, 镜下肿瘤细胞主要呈梁状、小管腺瘤样及微囊状结构, 间质中灶区可见少量黏液样基质, 瘤细胞大小较一致, 多呈立方形或短柱状, 异型性不明显, 偶见核仁, 未见肿瘤性坏死, 未见神经及脉管侵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呈S-100蛋白、SOX10阳性, p63、p40阴性, Ki-67阳性指数<1%。二代测序(靶向RNA seq)检测显示肿瘤具有HMGA2-WIF1基因融合, 术后随访12个月未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法,对6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和45例其他类型甲状腺疾病患者石蜡组织BRAF V600E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32例存在突变;而在其他类型甲状腺疾病组中未发现突变。BRAF V600E基因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肿瘤直径组之间的比较差异以及在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肿瘤的大小和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涎腺腺泡细胞癌(acinic cell carcinoma,AciC C)细针穿刺的细胞学特点,探讨细针穿刺对涎腺AciC 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细针穿刺涎腺AciC C的细胞形态学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 7例涎腺AciC C涂片中均可见腺泡样细胞及透明细胞,其中3例癌细胞呈小梁状伴吻合,2例间质富于淋巴细胞浸润,1例间质有囊性变,1例间质伴胶原纤维的玻璃样变;细胞块切片实体型2例,微囊型5例。结论涎腺AciC C是腮腺的常见低度恶性肿瘤,联合检测细针穿刺涂片联合细胞块切片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2,(6):494-499
目的探讨头颈部涎腺型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 CCC)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8至2021年诊断的7例CCC的临床病理资料, 光镜下观察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EWSR1基因断裂重组情况。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5例, 女性2例;发病年龄范围32~71岁(中位年龄50岁), 肿瘤分布于腭部、舌根部、声门下、右颌下及鼻咽部。镜下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方式, 肿瘤细胞形态较一致, 排列呈实性片状、巢状或梁状;肿瘤细胞胞质丰富, 透明或嗜酸性;间质可见显著的玻璃样变, 部分病例局灶亦可见促纤维增生性间质。肿瘤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及鳞状上皮标志物(CKpan、CK5/6、p63及p40), 不表达肌上皮标志物(平滑肌肌动蛋白、Calpon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CD10);FISH检测结果显示EWSR1基因断裂重组。随访时间8~33个月, 6例患者无瘤生存, 仅1例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涎腺型CCC是一种罕见的涎腺上皮源性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类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探讨TROP-2在PT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0例甲状腺恶性病变(PTC 75例、滤泡性癌10例、髓样癌10例、差分化癌5例)、45例良性病变(正常甲状腺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桥本甲状腺炎15例、滤泡性腺瘤10例),5例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non-invasive folliculaRthyroid neoplasms with papillary-like nucleaRfeatures,NIFTP)中TROP-2的表达;ARMS法检测PTC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分析TROP-2对PT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以及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TROP-2在PTC中的阳性率为81.3%(61/75),在其他甲状腺恶性肿瘤和良性病变中均阴性,TROP-2对PTC诊断的敏感性为81.3%,特异性为100%。TROP-2表达与PTC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经典型PTC中TROP-2表达高于滤泡亚型PTC(P<0.05)。PTC中TROP-2表达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呈正相关(P<0.05)。结论TROP-2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诊断PTC的标志物,TROP-2检测可预测PT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和BRAF V600E基因突变状态,并对于形态学变形的PTC、微小型PTC和PTC的甲状腺内扩散的诊断和识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淋巴瘤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416例淋巴结肿大的患儿,行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检查疑似淋巴瘤的患儿47例,术后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免疫表型及FISH检测综合分析。结果术后最终确诊为淋巴瘤43例,符合率达91.4%(43/47)。其中霍奇金淋巴瘤21例,表现为大量成熟淋巴细胞间可见多少不等的、大而醒目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核大,核仁明显;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表现为幼稚瘤细胞弥漫增生,大小较一致,而成熟的小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失。结论FNAC是一种操作简便、诊断快速且相对微创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可对大多数儿童淋巴瘤进行初步诊断,避免漏诊,为临床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