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杯状细胞腺癌(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 GCA)临床特征、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消化系统GCA 22例, 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 复习相关文献, 同时将2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NEN)和24例腺癌作为阳性对照。结果男性16例, 女性6例;年龄36~79岁, 平均年龄56岁。22例肿瘤中发生部位位于阑尾17例, 阑尾外5例。后者包括胃3例、十二指肠1例和肛管1例。17例阑尾GCA均为纯GCA, 5例阑尾外GCA中1例胃GCA为纯GCA、2例胃GCA伴NEN或腺癌, 十二指肠GCA伴NEN和腺癌, 肛管GCA伴NEN。低级别GCA由数量不等的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及神经内分泌细胞构成肠隐窝管状或簇状结构, 分布于消化系统管壁中。管状和簇状结构缺乏黏附性。杯状细胞呈柱状, 位于基底、胞质透明、细胞核小、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不常见;细胞外黏液和变异型细胞核的印戒细胞在部分病例可见。常可见神经纤维束侵犯及脉管内瘤栓。高级别GCA则缺乏小管状和簇状结构, 结构较复杂。肿瘤细胞混合性地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伴肠母细胞分化的结直肠腺癌(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with enter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CAED)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23年8月8例CAED, 对其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特征和预后进行分析,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8例CAED中, 男性6例, 女性2例, 平均年龄为58岁(29~77岁, 中位年龄61.5岁), 其中5例术前血清甲胎蛋白升高(14.0~286.6 μg/L)。4例发生于结肠, 4例发生于直肠。2例临床分期为Ⅳ期, 初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1例初诊时发现肝脏转移, 1例初诊时发现肺、骨和全身多发淋巴结转移), 其余6例为局部进展期(Ⅱ~Ⅲ期), 3例术后发生远处转移(肝脏1例、肺1例、腹膜1例), 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9、24个月死亡。肿瘤由不同比例的肠母细胞分化的腺癌成分(30%~100%)和经典管状腺癌成分构成, 前者形态类似胚胎发育时期肠黏膜上皮:立方状或柱状肿瘤细胞排列成管状、乳头状、筛状或实性巢状, 胞质透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 肿瘤细... 相似文献
3.
2021版WHO肺肿瘤分类中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分型和诊断标准较之前无显著变化。但近年来的分子病理研究表明, 肺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均是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的高度异质性肿瘤, 可以通过基因组或转录组的关键特征进行分子分型, 对肿瘤亚型诊断以及指导患者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 \"肺神经内分泌瘤G3\"和\"组织学转化\"等新兴概念如何从病理角度进行解读以及INSM1和POU2F3等新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应用等也需要了解和认知。本文结合2021版WHO分类和新近相关分子病理进展, 对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变化和分子分型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4.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0,(7)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集的14例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改变及活检标本病理形态学改变,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4例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表现为非特异性的胃肠道症状, 血清学检测均显示抗壁细胞抗体阳性和/或抗血清内因子抗体阳性。12例为女性, 2例为男性, 年龄41~79岁, 平均年龄55岁。其中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2例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14例患者中有2例内镜下可见多个息肉状广基隆起(直径0.2~0.9 cm), 组织学诊断为多发神经内分泌瘤;2例胃体/胃底见10余个形态不规则隆起型肿物(直径0.8~3.5 cm), 组织学诊断为多发增生性息肉。14例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以胃体/胃底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为主, 具有不同程度的胃底腺萎缩, 伴有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胃小凹增生及胰腺腺泡化生。嗜铬粒素A或突触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所有病例均有胃体神经内分泌细胞线状和/或微结节状增生, 而胃泌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胃窦黏膜内G细胞增生。所有病例胃窦黏膜无明显炎性病变或呈轻度慢性炎。2... 相似文献
5.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0,(6)
目的探讨肺肠型腺癌(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cinoma, PEAC)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至2019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PEAC19例, 复查相关临床及病理资料, 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相关免疫表型, 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的表达情况, 随访患者, 复习相关文献并总结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男性10例, 女性9例, 平均年龄58岁(33~71岁)。镜下见肿瘤组织呈中到高分化的腺样和/或乳头样生长方式, 肿瘤细胞呈高柱状, 有时假复层排列。部分腺腔内可见炎性坏死和散在的碎裂核。IHC显示该组病例不同程度表达细胞角蛋白(CK)7(19/19)、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 8/19)、Napsin A(6/19)、Villin(17/19)、CK20(16/19)和CDX2(10/19)。基因检测发现9例(9/19)KRAS基因突变, 1例(1/19)EGFR基因突变, 1例(1/19)ALK基因断裂信号阳性。... 相似文献
6.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2,(7)
目的探讨青少年多形性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polymorphous low-grade neuroepithelial tumor of the young, PLNTY)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19—2021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手术诊治经病理确诊的PLNTY 5例, 对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改变进行分析总结, 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例, 女性3例;年龄10~39岁, 平均年龄25岁;肿瘤位于颞叶3例, 侧脑室、左尾状核各1例;临床表现癫痫3例、右眼视力下降1例, 1例因外伤后体检发现。镜下观察:肿瘤特征性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多形性(均可见少突胶质细胞瘤样细胞、细胞核呈低级别、多形性)及不同程度钙化。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阳性, CD34弥漫强阳性, 周围脑组织可见散在CD34阳性细胞, Ki-67阳性指数均小于3%。分子遗传学:BRAF V600E突变2例, PAK5-Q337R基因错义突变1例, FGFR2-CTNNA3基因融合1例, 1例伴有FGFR2... 相似文献
7.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0,(7)
目的探讨肝脏转移性消化道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病例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鼓楼医院诊治的8例肝脏转移性消化道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形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表达特点。结果患者男性5例, 女性3例, 平均年龄66岁。原发于远端食管1例, 原发于右半结肠1例, 其余6例均原发于胃。4例患者治疗前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 2例血清AFP水平正常, 2例结果不详。8例患者初诊时均有肝转移。镜下观察:原发部位肿瘤组织由肝样分化区构成, 伴或不伴普通腺癌成分, 肝样分化区组织学特点似典型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而肝脏转移灶组织学形态以肝样分化为主, 与HCC难以鉴别。免疫表型上, 原发灶与转移灶肝样分化区域不同程度表达HCC的标志物如Glypican 3、AFP、SALL4和HepPar-1;同时也表达消化道腺癌的标志物, 如细胞角蛋白(CK)19、CDX-2和Villin等。结论消化道肝样腺癌临床症状不特异, 有较强的侵袭和转移能... 相似文献
8.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0,(8)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神经外胚层肿瘤(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 MGNET)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学特征, 并分析其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9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诊断的4例MGNET, 对4例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分子病理学研究, 复习文献并综合分析。结果男女各2例, 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57岁), 肿块最大径5~9 cm(平均6.8 cm)。病理组织学上表现相似, 瘤细胞排列成实性、片状、巢状或假腺样, 部分呈小圆形细胞样;瘤细胞上皮样、卵圆形或短梭形, 可见核仁, 部分呈小细胞样, 胞质嗜酸性或透明样, 核分裂象(2~10)/10 HPF, 可见散在分布破骨样多核巨细胞。免疫表型:瘤细胞呈S-100蛋白(4/4)、SOX10(4/4)、突触素(2/4)、INI1(4/4)、H3K27Me3(4/4)、波形蛋白(4/4)阳性。Ki-67阳性指数热点区域15%~90%。4例均检测到EWSR1基因分离信号, 2例未见C-KIT、PDGFRα基因突变。结论 MGNET属于胃肠道罕见恶性软组织肿瘤,... 相似文献
9.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0,(4)
目的探讨胃底腺型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收治的6例胃底腺型腺癌, 分析6例患者的内镜特征、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6例胃底腺型腺癌患者中, 男性3例, 女性3例, 平均年龄6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阵发性隐痛;胃镜检查在胃体部发现隆起或平坦病灶, 直径0.4~1.0 cm;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主要由主细胞构成, 但也有散在混杂的壁细胞, 排列成不规则管状或条索状结构并形成吻合支;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表达主细胞标志物MUC6、Pepsingon 1。结论胃底腺型腺癌是分化好的腺癌的一种罕见类型, 是一种新的独立的实体类型, 发病率低且目前对其认识不足, 容易误诊及漏诊;掌握其内镜特点和组织学形态对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垂体多激素PIT1谱系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病理数据库中诊断为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的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 整理相关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结果 48例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纳入研究, 成熟性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13例, 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35例, 研究显示两组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临床特征:(1)成熟性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几乎均有垂体激素分泌增多的临床症状, 而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少见, 但有62.9%(22/35)的患者存在血清垂体激素低水平升高;(2)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患者偏年轻化, 肿瘤体积更大, 影像学易见侵袭周围组织。病理学特征:(1)成熟性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由大的嗜酸性细胞组成, 生长激素表达比例高, 而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由嫌色性细胞组成, 催乳素表达比例更高;(2)成熟性多激素PIT1谱系肿瘤表现为一致性、弥漫性胞质广谱细胞角蛋白阳性, 而不成熟性PIT1谱系肿瘤细胞角蛋白表达则具多样性;(3)不成熟性PIT1谱... 相似文献
11.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0,(3)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T细胞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cell lymphomas, TPCNSL)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并分析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TPCNSL 3例, 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分析其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遗传学特点, 收集随访结果,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经电子病历系统查询, 6 816例脑肿瘤患者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97例。其中3例为TPCNSL, 男性2例, 女性1例, 年龄60、67、82岁。临床表现多样, 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乏力、麻木, 行走不稳;其中1例伴有烦躁不安、易激惹;1例伴有精神萎靡、嗜睡。镜下肿瘤细胞弥漫分布或围血管生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 可见活跃的核分裂。免疫组织化学3例均阳性表达白细胞共同抗原、CD3、CD43、T细胞胞质内抗原1、穿孔素, 2/3例表达CD5、颗粒酶B, Ki-67阳性指数70%~80%。EB病毒编码的小RNA原位杂交均阴性;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均阳性。随访1~6个月, 术后... 相似文献
12.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0,(2)
目的探讨混合性嗜铬细胞瘤(composite pheochromocytoma, CP)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CP, 对5例CP的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预后进行观察, 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 CP患者中男性4例, 女性1例, 男女发病比例为4∶1, 发病年龄52~68岁(平均年龄59岁, 中位年龄54岁), 肿瘤最大径3~4 cm(平均最大径3.6 cm, 中位最大径3.5 cm);临床表现多为无明显症状的肾上腺肿块;典型的形态为两种成分组成, 一种为瘤细胞呈不规则巢状排列, 瘤细胞胞质细颗粒状、嗜碱性或双嗜性, 核分裂象罕见;另一种为由不规则交叉束状排列的施万细胞及散在分布的神经节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示嗜铬细胞瘤弥漫表达PHOX2B(5/5)、突触素(5/5)、嗜铬粒素A(CgA, 5/5), 支持细胞S-100蛋白阳性(5/5), 节细胞神经瘤弥漫表达S-100蛋白(5/5)、神经丝蛋白(5/5), 其内神经节细胞PHOX2B、突触素、CgA弱阳性;5例均接受手术切除,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嗅癌(olfactory carcin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临床病理中心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初诊为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 ONB)或不能确定诊断的鼻腔鼻窦肿瘤共21例, 其中3例复诊为嗅癌, 并以其余18例肿瘤作为观察对照。结果 21例病例中3例嗅癌患者, 男性2例, 女性1例, 发病年龄35~74岁, 平均年龄57岁。镜下见瘤细胞以实性、巢状或分叶状生长方式为主, 周围常见丰富的纤维血管性间质。肿瘤内可见菊形团或假菊形团结构, 局部见明显的神经纤维性基质成分。部分癌巢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瘤细胞主要呈短梭形或椭圆形, 界限不清, 胞质少至中等, 细胞核染色质较细腻, 1个至数个小核仁, 核分裂象易见。3例嗅癌均见呈轻度异型腺体, 部分腺腔内见纤毛。肿瘤至少弥漫性表达1种上皮性标志物, 且同时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瘤细胞部分表达p40及p63, 癌巢周围的支持细胞不同程度表达S-100蛋白。肿瘤细胞不表达NUT、CD99和结蛋白, SMARCA4(BRG1... 相似文献
14.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22,(3)
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患者的生存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SEER)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录的2 504例肺LCNEC患者, 其中男1 357例、女1 147例, <60岁633例、60~80岁1 664例、>80岁207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 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因素对患者生存率影响的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 确定肺LCNE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2 504例患者3年、5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21.1%、16.0%, 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34.9%、30.8%。(2)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侧别、肿瘤分化程度、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肺癌TNM 2017第八版分期、肿瘤大小T分期、区域淋巴结N分期、是否有远处转移, 以及是否有骨、肝、脑转移, 是否手术、是否化疗对患者的生存预后有影响(P值均<0.05)。有无保险、婚姻状况、人种、放疗与否对患者预后无影响(P值均>0.05)。(3)多因素分析:男性、左... 相似文献
15.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0,(9)
目的探讨未定类树突细胞肿瘤(indeterminate dendritic cell tumor, IDC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特征。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3例)和福建省立医院(1例)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收集的4例IDCT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RAF V600E基因检测, 并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男性2例, 女性2例, 发病年龄30~52岁(平均年龄40岁)。病理组织学特征, 瘤细胞呈圆形、多角形, 细胞核圆形, 胞质丰富嗜酸性, 瘤细胞呈片状、旋涡状, 束状排列。瘤细胞可见核仁, 核分裂象(1~3)个/10 HPF, 间质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免疫表型:瘤细胞呈S-100蛋白(4/4)、CD1a(4/4)、CD68(4/4)、cyclin D1(3/3)阳性, Ki-67阳性指数5%~30%, CD207/Langerin、Ki-67、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CD21、HMB45、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肌动蛋白阴性。分子病理检测, 4例均未见BRAF V600E基因突变。结论 IDCT属于罕见的树突细胞肿瘤, 形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肿瘤内细菌群落特征。方法研究人群为上消化道肿瘤患者(食道癌、胃癌)。对入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n=17)并在肿瘤部位进行取材, 同时取距离肿瘤组织4 cm以上远端的非肿瘤组织作为对照。对样本总DNA进行提取纯化后进行高通量16S DNA基因测序, 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肿瘤组织内特有的细菌群落特征及与非肿瘤组织相比细菌群落水平上的差异。结果 16S DNA PCR结果显示肿瘤内的细菌负荷没有发生明显变化。α和β多样性的比较结果显示, 两组的细菌群落组成相似度较高, 组内各样本较为离散, 菌落构成差异性较大, 但整体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恩图展示出肿瘤组织1 358个OTU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非肿瘤组织2 068个OTU, 表明肿瘤组织的细菌群落物种丰富度降低。群落组成分析发现普雷沃菌科(属)、乳杆菌科(属)、梭杆菌科(属)在肿瘤组织中富集(丰度平均百分比均超过非肿瘤组织的1倍以上)。进一步对两组样本菌科和菌属丰度前十的细菌进行配对比较显示, 假单胞菌在科(P=0.041)和属(P=0.041)水平上均显示在肿瘤组织中明显减少, 而... 相似文献
17.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0,(8)
目的探讨肺动脉内膜肉瘤(PAIS)的病理形态、基因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江苏省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1月确诊的3例PAIS, 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改变。结果男性1例, 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32、50、60岁;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胸闷气喘;影像学示低密度充盈缺损, 拟诊为血栓或栓塞性疾病、黏液瘤可能。大体上肿瘤主体位于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内, 延伸至心房、心室, 小灶区侵犯周围肺实质;组织学示梭形细胞肉瘤, 黏液背景中的肿瘤细胞形态类似于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 可见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及灶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缺乏特异性标志物, 肿瘤细胞波形蛋白阳性, 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S-100蛋白、结蛋白、Fli-1、CD31、平滑肌肌动蛋白(SMA)、ERG不同程度阳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3例均显示MDM2扩增, 2例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扩增。随访:1例分别于18、32、42个月出现胰腺+脾脏、胃体及肝脏转移, 2例术后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PAIS是起自弹性肺动脉内膜的恶性间叶性肿瘤, 形态... 相似文献
18.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22,(4)
例1, 患者女, 72岁, 因"发现乳房肿块3 d"于2020年6月15日入院。患者诉3天前无意间发现左侧乳房肿块1枚, 如豌豆大小, 无疼痛, 伴乳头溢血。查体:双乳对称, 双乳头无凹陷, 左乳头溢血;左乳可触及一直径约2.5 cm的肿块, 质地中等, 活动可, 边界尚清, 无压痛, 双侧腋下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乳1~2点钟方向可见约24 mm×15 mm×21 mm低回声结节, 呈水平位不规则生长, 边缘模糊, 未见明显钙化灶, 后方回声无明显改变, 结节周围乳腺组织结构略扭曲, 周围导管无明显改变。诊断:左乳腺结节,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4B级。2020年6月24日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左乳)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invasive 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 ISPC), 未见明显脉管瘤栓, 未见明显神经累犯, 左腋窝淋巴结15枚未见癌转移。见图1A。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 相似文献
19.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0,(7)
目的探讨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TFL)的病理和临床特征。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012年1月至2018年3月间收集的37例病例进行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Ig基因重排, 并对13例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bcl-2和bcl-6基因是否断裂。结果男性35例, 女性2例, 发病年龄9~34岁, 中位发病年龄16岁, 均处于临床Ⅰ期(31例)或Ⅱ期(6例), 表现为头颈部淋巴结肿大。32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6~79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仅2例接受小剂量化疗, 无论是否完全切除病灶, 无1例死亡或进展。形态学上, 肿瘤性淋巴滤泡大、形态不规则, 由形态一致、中等至大的母细胞组成, 核圆形或卵圆形, 染色质呈细块状, 可见小核仁, 胞质稀少, 缺乏极向, 可见显著的"满天星"现象。瘤细胞表达CD20、CD10和bcl-6, 均不表达bcl-2、MUM1和C-MYC, Ki-67显示高增殖指数(50%~90%), 肿瘤细胞局限于滤泡内。被检的28例病例均不表达CD43、CD5和CD23。PCR方法检测Ig基因均呈克隆性重排。FI... 相似文献
20.
李宝玉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23,(2)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3大癌症死亡原因, 具有基因频繁突变的特点。目前的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方案面临着癌症复发和耐药性等挑战。结直肠癌的治疗往往通过促进各种形式的程序性细胞死亡。铁死亡被发现是一种铁依赖性和脂质过氧化物驱动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研究表明, 铁死亡是结直肠癌的一种有效治疗策略。然而, 需要对结直肠癌中铁死亡的发生、传播和耐药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主要对结直肠癌形成、代谢、治疗中的铁死亡机制及其耐药途径进行综述, 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为改善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