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乳房再造的手术方法,并分析其适应证。方法 以健侧腹直肌为肌蒂、患侧腹壁下动、静脉穿支为吻合血管蒂形成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与腹壁下动脉穿支联合皮瓣,将腹壁下动、静脉与患侧胸背血管或胸廓内血管相吻合,进行乳房再造。结果 自2003年以来,于临床应用17例,所有皮瓣皆成活,随访3~12个月,再造乳房外形满意。结论 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血运可靠、提供组织量丰富、塑形自由度大、供区损伤较小等优点,尤适宜需要移植体积多以及胸廓内血管受损的乳房再造患者。  相似文献   

2.
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移植乳房再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移植进行乳房再造的手术方法,总结应用该方法进行乳房再造的临床经验。方法 切取以腹壁下动静脉为蒂的穿支游离皮瓣,将腹壁下动静脉与胸廓内动静脉相吻合,进行乳房再造。结果 自2000年以来,临床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再造乳房共15例,10例皮瓣100%成活,2例皮瓣远端局部皮肤坏死,1例皮瓣远端脂肪硬结,2例皮瓣完全坏死。随访6个月至1年,再造乳房外形满意,供区无腹壁疝、腹壁膨出、腹壁薄弱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是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皮瓣)的技术改良与发展,该皮瓣具有血运丰富、组织量大、易于塑形、供区损伤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乳房再造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重建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胸壁巨大缺损的手术策略。方法2007年8月至2018年10月,共收治病灶切除后继发缺损需行下腹部皮瓣移植修复的局部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89例,继发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5.0 cm×12.0 cm~31.0 cm×16.0 cm,全部采用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为26.0 cm×12.0 cm~35.0cm×15.0 cm。本组患者均为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后遗留的单纯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联合皮瓣的具体形式分为两种:①对侧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同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②同侧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对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的受区血管选择包括胸廓内血管、胸外侧动静脉、胸肩峰血管、胸背血管、胸背血管前锯肌支和颈横动静脉。采用第二种皮瓣形式时不能选择胸廓内血管作为受区血管。结果采用第一种联合皮瓣形式57例,其中4例腹直肌带蒂皮瓣一侧术后发生边缘部分坏死;采用第二种联合皮瓣形式32例,其中2例在切取过程中发现带蒂腹直肌皮瓣完全没有血供,改为游离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3例腹直肌带蒂皮瓣一侧术后发生边缘部分坏死,清创后再采用局部推进皮瓣修复。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完全成活。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后期治疗,术后随访12~96个月,平均(29.5±0.3)个月,11例患者失访,完成随访的7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局部肿瘤复发(5.1%),4例患者发生脑部转移(5.1%),3例患者发生肝转移(3.8%),6例患者发生肺部转移(7.7%),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皮瓣外观、功能恢复满意,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联合下腹部皮瓣移植安全性高,有助于控制局部晚期乳腺癌病灶,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中第一种联合皮瓣形式移植血管吻合选择更加灵活,皮瓣血运更加可靠;第二种联合皮瓣形式手术时间短。两种术式具体选择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双侧下腹部皮瓣游离移植再造1例Poland综合征乳腺癌患者双侧乳房的经验.方法 2020年7月,收治1例41岁Poland综合征双侧乳腺导管内癌女性患者.入院后行双乳皮下腺体切除+双侧下腹部皮瓣游离移植(右侧保留部分腹直肌的腹直肌皮瓣、左侧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双侧乳房再造术.腹部皮瓣供区直接拉拢闭合.结果 ...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开展保留感觉神经和部分腹直肌功能的下腹壁横行腹直肌肌皮瓣 (TRAM皮瓣 )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DIEP皮瓣 )乳房再造手术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9具 18侧 10 %甲醛溶液防腐固定的成年女尸腹前外侧壁进行大体及显微解剖 ,观察T8~T12 肋间神经的走行及分布 ,重点解剖腹直肌区域内肋间神经分支。在 15例DIEP皮瓣乳房再造术中 ,观察肋间神经在腹直肌内的走行分布特点及其与腹壁下血管穿支的关系。结果 肋间神经在腹直肌外侧 1/3区域内穿入腹直肌 ,其运动支在腹直肌内有交通支形成 ,相邻神经可重叠支配节段性腹直肌。感觉神经支分为内侧穿支和外侧穿支 ,与腹壁下血管穿支形成血管神经束进入皮下组织。纯感觉神经蒂长为 (2 7.6± 12 .2 )mm。结论 在应用TRAM皮瓣和DIEP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时 ,可以保留感觉神经蒂进行神经吻合以恢复乳房感觉功能 ;而在切取TRAM皮瓣时 ,保留外侧 1/3腹直肌不会导致术后肌肉失神经萎缩。  相似文献   

6.
刘闪  谭谦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3):450-453
1989年,Koshima等报道通过解剖一个或多个起源于腹壁下动脉穿过腹直肌的穿支来获得下腹部皮肤和脂肪而不牺牲腹直肌的方法是可行的。1994年,Allen等第一次将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在临床上用于乳房再造。  相似文献   

7.
94例腹直肌肌皮瓣肌皮动脉穿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了解腹直肌肌皮瓣、肌瓣与皮瓣之间的血管穿支的分布,以及在体表的定位和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方法 采用彩色超声血管检查仪对94例进行检测,术中进一步验证检涮 结果。对腹部各区内肌皮穿支出现频率、位置及收缩期血流速度,腹直肌肌皮瓣转移后肌皮穿支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进行检测和统计。结果 左右两侧腹直肌肌皮瓣、肌瓣与皮瓣之间血管穿支呈非对称性分布,脐周的肌皮穿支含量占81.1%,同一分区内第二条穿支的  相似文献   

8.
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再造乳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inferiorepigastricperforator,DIEP)皮瓣进行乳房再造进结。方法2000年3月~2005年3月,收治18例患者,其中因乳腺癌导致乳房缺损17例,术前行放射治疗者7例放射治疗者10例;先天性Poland’s综合征1例。胸壁缺损范围12cm×8cm~25cm×20cm。应用DIEP皮瓣游离进行乳房再造,皮瓣切取范围12cm×8cm~35cm×22cm。15例乳房再造患者使用的受区血管是胸廓内血管,其中腹壁下动、静脉分别与切断后的胸廓内动、静脉近、远心端行吻合者13例;仅切取一侧腹壁下血管,与胸廓内动、静心端行吻合者2例。3例行即刻乳房再造者使用的受区血管分别是胸背动、静脉和胸背动、静脉加旋肩胛动、静脉。18例患者中16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2例术后出现皮瓣坏死。其中行放射治疗1例,未行放射治疗1例。Poland合征患者术后皮瓣远端约1/3面积坏死。术后半年行乳头再造和乳房修整者2例。2例术后2周出现腹部供瓣区正口部分裂开,行创面清创后,分别应用直接缝合和植皮的方法进行修复。结论DIEP皮瓣在保留了传统下腹部横直肌皮瓣乳房再造所具有的优点同时,可最大限度保留腹直肌的功能,从而避免术后出现腹壁薄弱、腹壁疝等并发目前较理想的乳房再造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或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及手术技术.方法 2006年8月至2012年4月,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25例,创面范围4.0cm×5.5 cm~11.0 cm×23.0 cm.其中,足背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20例,足底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结果 术后2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 50个月,平均(18.0±0.8)个月.皮瓣修复后外形大部满意,皮瓣末梢二点辨别觉为10~22 mm,股前外和隐动脉穿支皮瓣组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S2+以上感觉分别为13/20和5/5例.结论 股前外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较合适,隐动脉穿支用于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避免受区二次手术整形,重视皮瓣供区处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开放性损伤导致创面的皮瓣成活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缺失的病人建立一种供区隐蔽、损伤小,形态逼真,多数病人愿意接受的自体组织移植乳房再造的方法.方法 在以腹直肌为蒂的横型腹直肌肌皮瓣TRAM的基础上,保留腹直肌及其前鞘,形成以腹壁下动脉及其肌肉穿支直接供血的横行下腹部游离皮瓣进行乳房再造.受区血管选择同侧或对侧胸廓内动、静脉.根据再造乳房的水平高度,血管吻合点定位在不同肋间.皮瓣移植后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本组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游离移植乳房再造,共46例,41例双蒂穿支皮瓣的病例全部成活;5例单侧穿支供血的皮瓣其中2例远端出现缺血现象.随访5个月~3年,再造乳房外形、质地满意,未见腹壁薄弱、腹疝等腹部并发症发生.下腹供区瘢痕隐蔽,同时也达到了腹壁整形减肥的效果.结论 横行下腹部DIEP瓣乳房再造,供区损伤小、组织量充足、血供丰富,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手术方法.DIEP瓣也能根据需要修复多种软组织缺损,本方法在满足受区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供区的损伤.这种皮瓣的应用代表了整形外科皮瓣移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再造乳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报道对有纵形剖腹产瘢痕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所造成的胸壁畸形,应用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再造乳房的临床效果,从而说明胸廓内动脉远心端供血的可靠性。方法 应用游离的双侧腹壁下动静脉为蒂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与胸廓内动、静脉远近心断端分别进行端端吻合再造乳房4例。结果 临床应用4例,皮瓣全部成活,再造乳房的形态较满意。术后随访l0~26个月,无腹部薄弱或腹壁疝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胸廓内动、静脉可提供远近心端两组可靠的受区血管。以双侧腹壁下动、静脉为蒂的横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适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乳房再造,特别适用于有纵形剖腹产瘢痕及腹壁较薄者的整形修复。  相似文献   

12.
2021年6月15日, 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例43岁女性右侧乳腺癌患者。患者13年前曾接受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6年前接受带蒂腹直肌肌皮瓣移植左侧乳房再造术。入院后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双侧游离臂内侧穿支皮瓣移植右侧乳房再造术, 术中以同侧臂内侧皮瓣再造外侧半乳房, 尺侧上副血管蒂与胸外侧动脉近心端和胸外侧静脉远心端吻合, 以对侧臂内侧皮瓣再造内侧半乳房, 尺侧上副血管蒂与胸廓内血管吻合。完成血管吻合后见皮瓣通血良好, 两侧臂内侧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患者术后病程稳定, 皮瓣成活良好, 供区愈合良好。术后随访2个月, 皮瓣供区外观、功能好, 未见明显并发症, 再造乳房外形欠满意。本病例提示双侧游离臂内侧穿支皮瓣组合移植适合用于再造中小容量的乳房, 不足以用于大容量乳房再造。  相似文献   

13.
为了应用吻合血管的双蒂下腹直肌游离肌皮瓣移植法再造乳房,采用胸廓内动脉近、远心端为受区血管再造乳房,共行6例,其中一例以对侧胸廓内动脉为受区血管,术后皮瓣成活良好。随访10~40个月,无脂肪液化,腹部薄弱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了应用吻合血管的双蒂下腹直肌游离肌皮瓣移植法再造乳房,采用胸廓内动脉近、远心端为受区血管再造乳房,共行6例,其中一例以对侧胸廓内动脉为受区血管,术后皮瓣成活良好。随访10~40个月,无脂肪液化,腹部薄弱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7年8月-2017年2月,对41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即刻或二期应用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DIEP行乳房重建,患者年龄27~49(34.5±2.7)岁。22例为一期乳腺癌术中即刻乳房再造,19例为乳腺癌术后二期乳房再造。术后规律定期门诊随访。结果本组共切取移植41例游离双侧血管蒂DIEP,包括12例外侧支型、9例内侧支型和20例内、外侧型,皮瓣长(24.5±0.5)cm、宽(10.8±2.8)cm、厚(5.5±0.4)cm,血管蒂长度为(12.5±0.6)cm。皮瓣平均重量为565(365~1 050)g。受区血管组合包括:①胸廓内血管近远端18例。②胸廓内血管近端加胸外侧血管11例。③胸廓内血管近端加胸背血管8例。④胸背血管加胸外侧血管4例。为进一步促进皮瓣静脉回流,有3例额外将腹壁浅静脉与受区胸肩峰静脉吻合。所有皮瓣均一期顺利成活,无边缘坏死或感染发生,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良好。本组获随访平均15.8(12~5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腹部供区仅遗留线形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受限,腹直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营养血管穿支能否为下腹部皮瓣供血。方法 2017年6月—2020年12月,对39例下腹部优势穿支来源于肋间神经营养血管的女性患者,选择以腹壁下血管主干联合肋间神经营养血管穿支制备游离下腹部皮瓣再造乳房。患者年龄28~52岁,平均38.6岁。左侧16例,右侧23例。乳腺癌病程3~32个月,平均21.8个月。病理分期:Ⅱ期31例,Ⅲ期8例。其中,25例一期肿瘤切除及乳房再造,14例延期乳房再造。结果 术中32例制备一侧血管蒂下腹部皮瓣,均为腹壁下血管主干联合肋间神经营养血管穿支供血;7例制备两侧血管蒂下腹部皮瓣,其中4例为一侧腹壁下血管主干联合肋间神经营养血管穿支联合对侧传统腹壁下血管穿支供血,3例两侧均为腹壁下血管主干联合肋间神经营养血管穿支供血。以腹壁下血管主干联合肋间神经营养血管穿支供血皮瓣中,肋间神经营养血管穿支为一支型15侧、一支+网状型19侧、网状型8侧。皮瓣切取范围为26 cm×10 cm~31 cm×13 cm;厚2.5~5.5 cm,平均2.9 cm;血管蒂长度7.0~11.5 cm,平均9.2 cm;皮瓣质量350~420 g,平均390 g。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5个月,平均25.4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随访期间未见乳腺癌复发。结论 腹壁下动脉直接穿支血管不能为下腹部皮瓣提供可靠血供时,选择腹壁下血管主干联合肋间神经营养血管穿支可以确保皮瓣血运。  相似文献   

17.
游离股后侧穿支动脉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股后侧区的穿支动脉解剖特点和分布规律,设计切取以该区域穿支血管为蒂的游离皮瓣. 方法 利用新鲜尸体8具乳胶加铅灌注标本对股后侧区域内血管解剖结构尤其是穿支血管走行及分布进行研究,筛选口径、长度及走行适合做吻合血管蒂的穿支.临床上实际应用7例,均为穿支游离皮瓣,皮瓣大小:3 cm×8 cm~8 cm×16 cm,第一穿动脉皮瓣3例,第二穿动脉皮瓣2例,第三穿动脉皮瓣1例,第一穿动脉上无名穿支皮瓣1例. 结果 解剖研究发现,该区域适合做游离皮瓣的穿支有4~5条,平均外径0.4~2.8 mm;平均长度2.2 ~9.0 cm.7例穿支皮瓣均成活,随访5~11个月,穿支皮瓣修复创面后皮肤弹性好,皮瓣薄,外形美观. 结论 股后侧区的穿动脉分布较多、口径长度适宜,以该区域设计切取穿支血管游离皮瓣部位隐蔽、可直接缝合供区,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蒂腹部皮瓣单侧乳房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8年3月,19例接受双蒂腹部皮瓣单侧乳房再造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2~51岁,中位年龄45岁。一期乳房再造3例,二期16例。左侧7例,右侧12例。术中采取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加对侧游离横行腹直肌肌皮瓣8例,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加对侧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3例,双侧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7例,一侧保留部分肌肉的游离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加对侧腹壁下穿支皮瓣1例。腹部皮瓣切取范围为24 cm×7 cm~43 cm×13 cm。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1例发生皮瓣血管危象,经探查处理后缓解;1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经清创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42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术后4例行再造乳房修整术,2例因对侧乳房下垂行对侧乳房下垂矫正术。末次随访时采用BREAST-Q评分系统评价,腹部评分为(84.1±11.7)分,胸部评分为(86.5±8.9)分,乳房评分为(67.6±16.4)分。结论对于体型较纤瘦以及存在腹部切口瘢痕尤其是纵行切口的患者,双蒂腹部皮瓣能够提供充足组织量和良好血供,是一种较好的自体组织单侧乳房再造方法。  相似文献   

19.
腹直肌肌皮瓣的动脉分布及其在乳房再造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腹直肌肌皮瓣与血供的关系,为肌皮瓣的再划分及乳房再造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用大体解剖、血管X线造影方法对60侧尸体腹直肌进行观测.结果 腹壁上动脉(superiorepigastric artery,SEA)和腹壁下动脉(inferior epigastrie artery,IEA)在腹直肌内,纵行于肌后方,根据X线造影所见其终末分支多呈螺旋状,在脐上方互相吻合,穿支到达腹直肌表面皮肤.其中腹壁下动脉在脐周围发出的穿支较粗,较腹壁上动脉在肌皮瓣分布较广.在肌内的动脉分支分布可分为3种类型:Ⅰ支型(SEA 26.5%,IEA 34.6%)在X线造影显示肌内有1条动脉主干.Ⅱ支型(SEA64.7%,IEA 48.1%)在肌内有2条主要分支.Ⅲ支型(SEA 8.8%,IEA 17.3%)在肌内显示3条主要分支.根据解剖学研究提示,SEA、IEA在腹直肌内多数分为2支或2支以上主要分支(SEA73.5%,IEA 65.4%).结论 腹直肌肌皮瓣按其动脉分支特点可分为几个部分,为部分分离转移,保持肌功能提供血管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带蒂胸肩峰动脉嵌合穿支肌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带蒂胸肩峰动脉嵌合穿支肌皮瓣修复8例复杂性下咽环周缺损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45~80岁,平均57岁。均为外院治疗后下咽癌复发者,结束治疗至复发确诊时间为3~28个月,平均16.5个月。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类分期:T_2N_1M_0 3例,T_3N_1M_0 2例,T_3N_2M_0 1例,T_4N_1M_0 2例。全喉全下咽切除术后,下咽环周缺损范围为9.0 cm×8.5 cm~12.0 cm×10.5 cm;带蒂胸肩峰动脉嵌合穿支肌皮瓣的穿支皮瓣皮岛范围为7.0 cm×4.0 cm~9.5 cm×6.0 cm,胸大肌肌皮瓣皮岛范围为9.0 cm×5.0 cm~14.5 cm×6.0 cm。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住院时间12~22 d,平均14.5 d。术后8周患者均恢复正常饮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5个月,平均18.7个月。所有患者颈部外形良好,未见肿瘤复发,未发生咽瘘、切口裂开和肿胀等情况,皮瓣不臃肿,重建的下咽腔无狭窄。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胸大肌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复杂的下咽环周缺损往往存在颈部受区血管缺如情况,不适合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带蒂胸肩峰动脉嵌合穿支肌皮瓣可以作为一种局部重建替代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