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浆网膜素-1(Omentin-1)水平及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T2DM患者62例,随机分为T2DM对照组和T2DM运动干预组各31例,另选取正常健康对照组51例。运动干预组进行为期12周的有氧运动干预,T2DM对照组及正常健康对照组维持原有生活方式不变。于运动干预前后分别测量患者体质量、身高、腰围、臀围,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胰岛素(Fins)、Omentin-1、脂联素、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2h PG),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内脏脂肪面积。分析以上指标变化情况及其与Omentin-1的相关性。结果:运动干预前,糖尿病运动干预组和糖尿病对照组除HDL-C、Omentin-1及脂联素外,其余各临床和代谢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Omentin-1及脂联素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中,基线水平血浆Omentin-1与FBG、HOMA-IR、TC及腰围呈负相关(P<0.05),与脂联素、HDL-C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腰围、FBG是空腹血浆Omentin-1的独立相关因素。与运动干预前相比,运动干预后T2DM患者的BMI、腰围、WHR、内脏脂肪面积、TC、LDL-C、FBG,Fins、HBA1c、HOMA-IR、Omentin-1等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周有氧运动干预增加了T2DM患者血浆Omentin-1水平;患者全身代谢指标也发生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
腹部脂肪分布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中各种代谢异常与腹部脂肪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螺旋CT对MS(70例)、2型糖尿病(T2DM,16例)和高血压病(EH,22例)患者进行腹部脂肪扫描,测量患者腹内脂肪、腹壁脂肪含量,并计算二者比值(内/壁比),分析腹部脂肪与代谢综合征中各种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MS组患者较EH组和T2DM组腹内脂肪面积(VA)显著增高(115·6±48·72cm2vs69·96±25·41cm2、55·96±29·75cm2,P均<0·01)。腹内脂肪含量与腹围、体重指数(BMI)、腰臀比、体脂比等均有相关关系,相关程度依次为腹围>BMI>腰臀比>体脂比。不论是根据NCEP-ATPⅢ,还是亚太地区界定腹型肥胖的标准,腹型肥胖患者腹内脂肪面积均高于非腹型肥胖患者。腹内脂肪含量与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显著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r=-0·202,=0·036),与LDL-C呈正相关(r=0·297,P=0·002);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显著相关。腹内脂肪面积与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同时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腹内脂肪面积和内/壁比均显著高于非胰岛素抵抗患者。腹内脂肪增加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C反应蛋白(CRP)、血清尿酸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等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腹内脂肪含量增加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单一成分疾病密切相关,腹部脂肪堆积预示了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加。NCEP-ATPⅢ界定腹型肥胖的标准同样适用于中国重庆本地人群。  相似文献   

3.
近年研究发现,内脏脂肪与肥胖相关疾病关系密切。肥胖者的体脂分布模式对健康的影响可能比体脂总量更为重要。研究显示,脂肪细胞增殖分化一方面通过改变脂肪细胞的数目来影响体脂的总量,继而间接改变脂肪细胞体积并影响脂肪细胞的功能;另一方面,不同部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差异还可能导致体脂分布的改变并改变健康状况。本文从脂肪细胞增殖分化与体脂分布两个方面进行综述,为运动减肥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伴肥胖患者血浆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水平变化及其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脂、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等的关系.方法 纳入T2DM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161例,分为4组:初诊T2DM患者(T2DM)组、初诊T2DM伴肥胖患者(T2DM-ob)组、正常糖耐量伴肥胖者(NGT-ob)组和正常对照(NGT)组.再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中位数将上述161例患者分为胰岛素抵抗(IR)组及胰岛素敏感(IS)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上述受试者血浆ATGL水平,并分析其与BMI、WHR、血脂、血糖、血浆胰岛素、HOMA-IR等的关系.结果 4组间血浆ATG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4组中T2DM-ob组、T2DM组ATGL浓度分别与NGT-ob组、NGT组比较有降低的趋势.IR组ATGL水平(61.7±21.6μg/L)明显低于IS组(75.3±22.9μg/L,P<0.01).血浆ATGL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明显正相关(r=0.229,P<0.01),而与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呈明显负相关(r=-0.199,P<0.05;r=-0.234,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DL-C、BMI、体内脂肪百分比(FAT%)均为影响血浆ATGL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血浆ATGL水平的改变与肥胖相关因素和IR等有关,并可能参与了肥胖、IR和T2DM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能骨密度仪评估肥胖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脂肪含量、体质量与性激素水平对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68例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肥胖组(78例)、超重组(86例)、正常组(104例),比较各组脂肪含量、体质量及性激素水平,分析与骨密度、骨矿含量的关系。结果在体质量指数、脂肪含量方面,肥胖组均明显高于超重组、正常组;超重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性激素指标(T、E2、FSH、P、LH、PRL)水平而言,各组仅有T、E2指标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E2指标方面,肥胖组、超重组均明显低于正常组;超重组T指标水平明显低于超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骨矿含量方面,肥胖组明显高于超重组、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体质量指数、脂肪含量、T性激素与骨矿含量和骨密度有关,且体质量指数、脂肪含量为骨矿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体质量指数、脂肪含量、T、E2为骨密度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MRI定量技术3D-IDEAL-IQ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之间的大腿肌间、肌内脂肪浸润含量差异,并分析其分布情况。方法:搜集确诊为T2DM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T2DM组),招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大腿中段的MRI检查,分别测量皮下脂肪面积和肌肉区域间脂肪面积,通过各肌肉脂肪分数计算肌肉内的脂肪面积及单纯肌肉面积。再根据人体解剖学分区将肌肉分群,分别计算各肌群的肌肉内脂肪面积及纯肌肉面积。结果:T2DM组的皮下脂肪面积(P=0.004)、肌肉区域间的脂肪面积(P<0.001)、肌内脂肪面积(P<0.001)绝对值均大于对照组;T2DM组的肌内脂肪面积相对值较对照组大(P<0.001),单纯肌肉面积相对值较对照组小(P=0.044),并且大腿前外侧群肌肉减少更为显著(P=0.003)。结论:3D-IDEAL-IQ定量技术可以用于评价T2DM患者大腿肌间和肌内脂肪浸润含量和分布;T2DM患者大腿骨骼肌的脂肪及肌肉的比率较健康人群产生变化,脂肪沉积更明显,肌肉含量更少,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四项参数测定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9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血管病变者40例,无血管病变者50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为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1~2 mL,迈瑞BC56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已确诊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检测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T2DM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明显增大(P<0.01),PLT计数降低(P<0.01);有血管并发症组较无血管并发症组MPV和PDW显著增高(P<0.01),PLT计数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1),两组间PCT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影响血小板功能,而血小板功能的改变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其检查对发现T2DM有无血管并发症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菊峰  王磊  李卉 《武警医学》2019,30(6):503-505
 目的 探讨武警某部战士膳食与体成分的关系,为进一步提供科学的膳食结构和强化战士体能水平打下理论基础。方法 整群选择武警某部137名战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三日称重法对其食堂伙食供应情况连续调查,计算其能量及三大营养素摄入情况;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体成分,包括身体总水分、肌肉量、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和腰臀比,采用多元回归分析食物能量及三大营养素与体成分之间的关联。结果 调研的战士每日膳食能量摄入量为3591.5 kcal,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分别为(98.6±18.2)g、(138.9±24.1)g和(484.8±78.2)g;调查对象的身体总水分为(38.5±7.2)kg,肌肉量为(43.7±10.7)kg,体脂百分比为(17.6±5.3)%,内脏脂肪面积为(58.6±14.2)cm2,腰臀比为(81.0±15.2)%。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与身体总水分和肌肉量呈正相关,脂肪摄入量与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呈正相关(P<0.05),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体脂百分比和腰臀比呈负相关(P<0.05)。结论 饮食结构与战士体成分关系密切,应适当调整基层部队的膳食结构,对于降低体脂百分比、提高运动能力、保障军人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肥胖主要是由于过多的脂肪沉积于皮下和/或内脏组织形成的,肥胖与许多慢性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内脏型肥胖(脂肪主要沉积于腹部内脏器官周围)比皮下型肥胖(脂肪主要沉积于腰腹部和臀部皮下)面临更大的临床患病风险[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脂肪组织不仅仅是体内储存过多脂肪的场所,而且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分泌多种激素如瘦素[3]、脂联素[4-6]、抵抗素[7]、肿瘤坏死因子-[α8]等。这些激素在调节机体糖脂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9]。2005年,日本学者Fukuh…  相似文献   

10.
游离脂肪酸、脂毒性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表明 ,2型糖尿病 (DM)患者和肥胖病人中存在脂代谢紊乱 ,甘油三脂 (TG)、游离脂肪酸 (FFAs)、胆固醇 (Chol)均有升高。 2 0 0 1年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年会上McGarry教授(本年度Banting科学成就奖得主 )作了题为“在 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脂肪酸代谢异常”的发言 ,提出脂代谢障碍为DM及其并发症的原发病理生理改变 ,2型DM中糖代谢紊乱的原因之一为脂代谢异常 ,同时提出可将 2型DM称作“糖脂病”(DiabetesMellipitus)。因此脂毒性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FFAs升高与胰岛素抵抗 (IR)和 β细胞功能障碍均有关系 ,FFAs在 2型DM发病…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失调等多种危险因素参与了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作为独立于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外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是反映动脉硬化的实用指标[1]。大量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是2型糖尿病(T2DM)血管并发症的始发因素[2]。本研究检测了40例新诊断T2DM患者的  相似文献   

12.
以腹部脂肪积累过多为特征的向心性肥胖是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中尤以腹部内脏脂肪过多危害更大。运动锻炼是减少体脂的基本措施,而运动强度对减少腹部内脏脂肪的效果影响很大。中低强度持续耐力运动可以减少腹部内脏脂肪,但需较大运动量,而高强度运动在较低运动量下即可有效。本文系统综述不同强度运动减少腹部内脏脂肪量的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配方高脂饲料对构建SD大鼠肥胖模型成功率的影响。方法:40只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C组(SPF级繁殖鼠料),H1组(40%自配高脂饲料)、H2组(45%高脂饲料)、H3组(60%高脂饲料),每组10只。每周称量大鼠体重,饲养11周后大鼠麻醉处死,测量每只大鼠的体长、脂肪重量(肾周脂肪和附睾脂肪),计算其脂体比、BMI和Lee’s指数;检测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分析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性,综合评估不同配方饲料对SD大鼠肥胖的影响。结果:(1)H2组大鼠自第8周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建模效率最高;(2)45%高脂饲料显著升高大鼠血清TC、TG和LDL-C浓度,而显著降低HDL-C浓度(P<0.05);(3)60%高脂饲料极显著升高大鼠血清TC和TG浓度(P<0.01),显著升高LDL-C浓度(P<0.05),而极显著降低HDL浓度(P<0.01);H2和H3组大鼠肾周脂肪重量、附睾脂肪重量、脂体比和Lee’s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1)构建SD大鼠肥胖模型成功的判断标准:高脂饲料组体重显著增加,TC、TG、LDL-C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脂体比显著增加,Lee’s指数显著升高;且个体体重超过对照组平均体重20%。(2)喂饲6周是利用45%脂供能高脂饲料构建SD大鼠肥胖模型最经济的建模周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歇低氧暴露对高脂膳食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膳食常氧组、普通膳食间歇低氧组、高脂膳食常氧组、高脂膳食间歇低氧组。普通膳食采用普通饲料,高脂膳食采用高脂饲料,间歇低氧暴露采用常压低氧方法,氧浓度控制在15.4%,每天10小时。干预6周后取材测试大鼠内脏脂肪总量、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与普通膳食常氧组相比,高脂膳食常氧组大鼠Lee指数、内脏脂肪总量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极显著增加而胰岛素敏感指数极显著下降(P<0.01),但普通膳食间歇低氧组大鼠Lee指数、内脏脂肪总量显著减少(P<0.05,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升高(P<0.05);与高脂膳食常氧组比较,高脂膳食间歇低氧组大鼠Lee指数、内脏脂肪总量和胰岛素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极显著提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内脏脂肪总量与胰岛素水平存在一定正相关,且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存在高度负相关(P<0.01)。结论:体内脂肪总量增加可使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而间歇低氧暴露可以减少高脂膳食大鼠体内脂肪含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内脏脂肪组织visfatin和AMPK的表达对肥胖倾向(OP)和肥胖抵抗倾向(ORP)形成的可能作用。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高脂饲料喂养10周,依据腹脂/体重比值选大鼠进入OP和ORP两组,每组各7只,测定大鼠血脂、血糖、血浆胰岛素和visfatin浓度,肾周脂肪组织中visfatin表达和AMPK活性。结果:与ORP组大鼠相比,OP组大鼠血浆visfatin浓度有升高趋势(P=0.16),肾周脂肪组织visfatin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AMPK活性显著降低(P<0.05),内脏脂肪visfatin表达与AMPK活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内脏脂肪组织中visfatin表达升高和AMPK活性降低可能与肥胖倾向有关。Visfatin可能通过负性调节AMPK活化程度影响肥胖倾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定量评估初发2型糖尿病(T2DM)骨髓脂肪含量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初发T2DM患者及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n=32/组)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及股骨颈MRS扫描,分别获得骨密度(BMD)及骨髓脂肪分数(FF)。检查2组研究对象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FINS)及血脂指标(TC、TG、HDL-C、LDL-C),利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结果初发T2DM组BMD值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初发T2DM组FF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校正糖代谢、脂代谢及BMD值,2组间FF值仍存在统计学差异(F值=16.763,P=0.012)。FF与HOMA-IR呈中度正相关性(r=0.683,P0.001),校正BMI,FF与HOMA-IR仍然存在正相关性(r=0.592,P=0.018)。结论初发T2DM患者骨髓脂肪增高,骨髓脂肪增多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重及肥胖青少年骨密度、骨矿含量与脂肪和去脂软组织质量的关系。方法:身体健康的超重或肥胖青少年50人,以双能X射线吸收法,采用全身扫描模式,测量全身及各区域骨密度、骨矿含量、脂肪质量和去脂软组织质量。以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体重、BMI、体脂百分比、全身脂肪质量和去脂软组织质量与骨密度、骨矿含量的关系。结果:(1)全身、腿部和骨盆骨密度、骨矿含量与体重、BMI和全身去脂软组织质量呈显著正相关。(2)体重、全身去脂软组织质量与全身骨密度和骨盆骨密度间呈中等相关(P<0.01),与腿部骨密度呈强相关(P<0.001);体脂百分比与全身、腿部和骨盆骨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腿部骨密度呈中等负相关(P<0.01)。(3)全身去脂软组织质量与全身和骨盆骨矿含量呈强相关性(P<0.001),与腿部骨矿含量呈极强相关性(P<0.001)。全身、腿部和骨盆骨矿含量与体脂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4)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身去脂软组织质量是影响超重和肥胖青少年全身、腿部以及骨盆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决定性变量,腿部骨密度的52.6%、腿部骨矿含量的73.1%由全身去脂软组织质量决定。结论:超重及肥胖青少年体重、BMI和全身去脂软组织质量与骨密度、骨矿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体脂百分比与骨密度、骨矿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全身去脂软组织质量是影响骨密度、骨矿含量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心包内脂肪     
内脏性肥胖与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与非肥胖个体比较,内脏肥胖者心肌梗死发病率更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更快,即使在具有相同脂肪总量的人群中,由于人体的脂肪分布不同,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并不相同,内脏型肥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用于定量绝经后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病人骨髓脂肪成分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例绝经后新诊断T2DM女性病人,年龄(57.4±4.5)岁,以25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者,年龄(56.6±4.0)岁。两组均行腰3椎体1H-MRS扫描,计算骨髓脂肪含量(FC)及不饱和脂肪指数(UFI)。测定被检者空腹血糖及HbA1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糖、HbA1C、FC及UFI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组的FC、UFI与血糖及HbA1C的相关性。结果T2DM组骨髓FC值(63.2%±7.4%)与正常对照组(60.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2DM组骨髓UFI(6.1%±0.8%)较正常对照组(7.6%±0.9%)降低(t=-3.775,P0.001)。T2DM组HbA1C7.0%者的骨髓FC(66.0%±6.3%)高于HbA1C≤7.0%者(57.6%±6.5%)(t=2.893,P0.001)。T2DM组骨髓FC与HbA1C呈高度正相关(r=0.801,P0.001),而骨髓UFI与HbA1C水平呈负相关(r=-0.746,P0.001),但FC(r=0.226,P=0.206)和UFI(r=-0.184,P=0.589)与血糖无相关性。结论 T2DM病人腰椎骨髓FC可无明显变化,但UFI明显降低。T2DM骨髓脂肪成分与HbA1C密切相关,MRS测定骨髓脂肪组分可看作血糖控制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超声检测186例患者双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1)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的T2DM患者)96例;(2)B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阴性的T2DM患者)90例。并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结果 A组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与B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2DM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649,P<0.01)。结论 IGF-1参与了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IGF-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