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心脏磁共振(CMR)组织追踪技术定量评估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入选2014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CMR检查的单支CTO患者作为病例组(即CTO组),另选取同期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临床病史等排除的无心血管疾...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评估基于深度学习(DL)算法的冠状动脉CTA(CCTA)智能分析技术在辅助诊断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中的可行性。方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自动分割、重建CCTA图像,同时提供辅助诊断信息。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行CCTA检查的冠状动脉CTO患者100例,所有入组患者同时接受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以DSA检查为参考标准,比较基于DL的CCTA智能分析技术与人工判读诊断CTO病变的准确性。结果:与人工判读相比,CCTA智能分析技术显著缩短了约80%的后处理和诊断时间,分别仅需(2.7±0.9)min和(1.4±0.6)min,其在冠状动脉中度狭窄中的诊断准确率与人工判读相近(89.3%vs. 89.8%,P> 0.05);而智能分析技术对于重度狭窄与CTO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不及传统人工方法(重度狭窄:59.9%vs.74.3%;完全闭塞:61.3%vs. 80.8%;P<0.05)。结论:基于DL的CCTA智能分析技术可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评估效率,在冠心病患者中度狭窄病变中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但其在重度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是一种潜在多病因综合征,心脏磁共振(CMR)可以寻找MINOCA潜在的发病原因,本文旨在探讨CMR在MINOCA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2019年26例急性胸痛伴血肌钙蛋白升高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阻塞或狭窄<50%,临床诊断为MINOCA。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行CMR扫描,分析磁共振图像特点,观察心脏结构、功能及有无灌注异常和延迟强化。 结果 26例MINOCA中CMR诊断心肌梗死15例(58%)、心肌炎3例(12%)、Takotsubo心肌病3例(12%),有4例(15%)CMR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例(4%)无法明确具体病因,根据磁共振特征归为非缺血性心肌病。CMR最终确诊26例MINOCA中21例,诊断率81%。 结论 CMR一站式成像对于诊断MINOCA有独特作用,能够鉴别心肌炎、Takotsubo心肌病与急性心肌梗死等不同病因引起的MINOC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超声心动图、心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CT)、心脏磁共振(CMR)多模态影像技术对儿童心力衰竭的综合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今在我院住院诊治的不同病因学导致的儿童心力衰竭病人的超声及影像学资料165例。全部患者均规范进行了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完成脱机定量分析。根据心衰病因学诊断的需要,选择心血管断层扫描(CT)检查及心脏核磁(CMR)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并分析心脏功能。对比不同检查手段对心功能评价的一致性。总结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主要功能及优劣势,探索多模态影像评价儿童心力衰竭的方法。结果:165例心力衰竭儿童病例入组,男性60.0%,平均年龄73.2(11.5,132)个月。其中左心衰竭为主115例,右心衰竭为主50例。心衰病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05例(63.6%)和心肌病60例(36.4%)。ROSS/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8.2%,Ⅲ级41.2%,Ⅳ级20.6%。共73例完成CT检查,其中20.5%通过CT检查补充了心力衰竭病因学诊断。50例完成CMR检查,12例明确了病因学诊断。3D超声评估心功能指标与CMR结果显著相关,包括LVEDV,r=0...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冠心病等危症患者诊断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00例均接受了CCTA与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的冠心病等危症患者。采用目测直径法对CCTA图像狭窄程度进行判定,冠状动脉狭窄分为<50%,50%~69%和≥70%。相应MPI图像上心肌节段的核素分布分为:灌注正常及灌注异常。结果 400条冠状动脉中,22条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其中10条(45%)相应的心肌供血区域在MPI图像上出现心肌灌注异常;378条冠脉血管狭窄程度<50%及正常,其中18条(4.8%)冠状动脉的心肌供血区域在MPI图像上出现心肌灌注异常。CCTA对评估心肌缺血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6%、97%、45%和95%。结论 CCTA用于诊断冠心病等危症患者心肌缺血时,确定诊断性能较低,排除诊断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京津冀地区2016—2020年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成果,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检查和病变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以问卷表格形式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京津冀消化内镜医联体平台中26家合作单位的胃镜和结肠镜检查病例资料,对消化内镜检查例数、主要病变(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胃癌、结肠癌)的内镜下检出情况、治疗例数按年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6—2019年,京津冀地区胃镜、结肠镜检查例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年增长率10%以上;2020年受疫情影响,胃镜和结肠镜检查例数较2019年分别下降10.86%和8.29%。2016—2020年,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胃癌和结肠癌的年检出率总体呈增加趋势,分别从2016年的7.22%、1.49%和8.98%增加到2020年的9.87%、2.71%和12.04%;胃镜下黏膜切除术、黏膜下剥离术和结肠镜黏膜下剥离术例数始终逐年增加,分别从2016年的2 132、300和217例增加到2020年的5 466、872和560例。结论 京津冀医联体平台推动了内镜筛查规模的扩大和内镜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本地区内镜检出阳性率和早期癌诊断率不断提高。2020年胃肠镜检查量锐减,病变检出率不降反升,反映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流行和防控对于消化道肿瘤检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影响。方法 2020年4月,在我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各选择3个县(市、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2020年1–3月当地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应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影响。结果 在本次调查的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6个县(市、区)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高、中风险地区占66.67%。各地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部署、人群血吸虫病查治病、药物灭螺、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较2019年同期减少44.26% ~ 91.56%,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省受影响程度较大;血吸虫病防治总经费收入较预期下降23.39%,总经费支出增长41.22%。36个调查县(市、区)均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血防工作产生了短期影响,并以工作部署、人力资源和疫情监测等3个方面受影响最为突出。结论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各地常规血防工作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应加强政策支持、保障经费落实,以保质保量完成各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了解2017—2020年北京北苑地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特点,为临床经验治疗及防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来我院就诊腹泻患者的粪便23 205份,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方法对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患者性别、年龄、季节分布及粪便常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 205例标本中共检出轮状病毒阳性标本1837例,阳性率为7.92%。轮状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12~23月龄婴幼儿(19.30%),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6月龄,7~11月龄,2~3岁,4~6岁,7~ 17岁,≥18岁)(P均<0.05)。轮状病毒感染具有季节特异性, 1月、2月、3月、12月阳性率较高,阳性率分别为29.90%、27.51%、16.94%、18.69%。2017—2020年阳性率分别为8.83%、8.09%、9.47%和1.99%,2020年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显著下降,与2017—2019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新冠疫情)暴发的2020年,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没有变化,然而与2017—2019年同月份相比较,阳性率显著下降(P均<0.05)。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中,粪便镜检脂肪球检出率高(42.24%),2者一致率高(89.24%),具有相关性(Kappa=0.325, r=0.326)。白细胞、红细胞与轮状病毒阳性无相关性,一致率差。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以糊状便为主,占比50.35%,稀便或稀水便、软便分别占比39.41%、 6.15%,粘液便最少,占比3.97%。结论 本地区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易感人群为12~23月龄婴幼儿,感染全年均可发生,以晚冬、初春为高发季节,2020年新冠疫情极大降低了轮状病毒的送检率及检测阳性率,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粪便以稀便或糊状便为主,脂肪球与轮状病毒肠炎感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应用于老年患者的检查技术要点,分析老年患者CCTA的图像质量及患病情况。方法对189例老年患者的CCTA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判断、斑块性质的判断。结果 189例图像质量均为Ⅰ~Ⅲ级,符合诊断要求。112例冠状动脉存在不同程度斑块形成、管腔狭窄,检出率59.3%。493段冠状动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262段,中度狭窄178段,重度狭窄53段,完全闭塞1段。结论针对老年患者采取相应措施可获得良好的CCTA图像满足诊断;与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相比,CCTA更适用于大量门诊老年患者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MR-FT)技术评价成人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心肌纤维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1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行CMR检查的成人非梗阻性HCM患者,通过延迟钆增强(LGE)判断心肌纤维化,使用CMR-FT软件获得心脏三维的整体和局部纵向、周向和径向的应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基于分级分区管理的结局导向多维度零缺陷急诊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间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7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干预组实施基于分级分区管理的结局导向多维度零缺陷急诊救护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记录患者入院至就诊时间、入院至心电图检查时间、行PCI术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急救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计算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入院至就诊时间、入院至心电图检查时间、行PCI术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LVEDD、LVESD、LVEF水平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分级分区管理的结局导向多维度零缺陷急诊救护可优化AMI患者预后,恢复心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期间全国儿科消化内镜开展诊疗经验,为下一步临床诊疗工作提供防控指导。方法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儿科协作组对全国47所儿科消化内镜中心2020年1月24日—3月1日内镜诊治开展情况以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结果疫情期间,儿科消化内镜中心采用了停止常规内镜诊疗、严格术前流行病学排查、增加特殊术前检查、术前内镜医师会诊制度、候诊区管理、精简工作人员、不同岗位不同防护级别、特殊麻醉管理、重视诊疗区域消毒、加强内镜清洗消毒及医疗废物管理等防控措施。47所医院在2020年1月24日—3月1日38 d内共完成536例儿科消化内镜诊疗,其中治疗210例(39.2%),诊断326例(60.8%),未发生一例院内感染。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全国儿科消化内镜中心根据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及相关指南要求,结合儿科特点及医院实际情况,在严格把握内镜诊疗指征、严密防护的前提下,安全开展了儿科消化内镜诊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大屯地区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效果。方法根据高血压水平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对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10月1日间在大屯社区就诊的213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并采取三级(低危、中危、高危)分层管理,监测患者血压水平、血压控制(糖尿病患者血压〈130/80mmHg,非糖尿病患者血压〈140/90mmHg)率、非药物治疗比例及随访依从性等指标。结果入选高血压患者基线血压控制率为58.4%,其中,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分别为61.7%、57.2%、59.6%;随访1年时整体血压控制率为67.5%,其中,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分别为79.3%、55.4%、67.5%。与基线相比,仅低危组患者1年后血压控制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随访依从性达标率分别为72.5%、71.4%、82.6%。高危组随访达标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危险分层是影响随访达标率的因素。患者规律服药率超过90%,但非药物治疗率仅在50%左右。体育锻炼、限盐、控制体重对提高血压控制率有显著影响。结论社区高血压管理提高了血压控制率和随访依从性,中危组随访和血压控制情况较差。患者非药物治疗率仍较低,需要进一步改进健康教育和指导的方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CTA(CCTA)对非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CTA检查诊断为非梗阻性CAD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CCTA资料,并通过电话访谈、医院就诊记录查询等多种途径对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7(2.1,5.6)年。最终纳入患者3828例(失访131例)。CCTA参数包括冠状动脉钙化(CAC)评分、斑块类型以及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累及冠状动脉节段数。根据Agatston评分方法测得CAC评分并将患者分为<100(2614例)、100-399(946例)、≥400组(268例);根据CCTA测得冠状动脉斑块类型将患者分为钙化斑块(459例)、混合斑块(2981例)、非钙化斑块组(352例);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计算患者的狭窄节段数,并将患者分为0个(516例)、1~3个(2673例)、4~6个(590例)、≥7个狭窄节段组(49例)。分析不同CCTA参数与MACCE和全因死亡的相关性以及CCTA各参数联合对MACCE和...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对我中心非COVID-19感染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急诊介入门囊(door to balloon,D2B)时间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9年11月21日至2020年3月20日期间就诊于我中心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治疗的STEMI患者118例,分为2组:2019年11月21日至2020年1月20日行PPCI的64例STEMI患者为疫情前(before COVID,BC) 组,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3月20日行PPCI的54例STEMI患者为疫情组(after COVID, AC)组。比较两组患者D2B时间及90min达标率。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D2B时间的因素。结果 疫情期间STEMI患者急诊胸部CT筛查平均耗时(20±9)min。与BC组相比,AC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首次器械应用(first medial contact to balloon time, FMC2B)中位时间[121(95-153)min 比84(59-130)min, P<0.001]、D2B中位时间 [94(77-108)min 比 59(41-73)min, P <0.001]均显著延长,D2B≤90min达标率显著降低(37.0% 比 90.6%, P<0.001)。两组患者的FMC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以及住院日均无统计学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2B时间与胸部CT筛查(β=29.975,95%CI 22.154~37.795, 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绕行急诊(β=-42.5,95%CI -55.260~-29.740, P<0.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COVID-19疫情导致STEMI患者救治流程发生改变,疫情期间FMC2B及D2B显著延长,D2B 90min达标率明显降低。胸部CT筛查及绕行急诊是影响D2B时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显示为轻度狭窄(狭窄程度25%~50%)的急性胸痛低危患者的短期预后以明确其是否需要进一步行诊断性检查。方法纳入2008年3月。2012年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心肌梗死溶栓(TIMI)危险评分为低危、冠状动脉CT成像显示为轻度狭窄的急性胸痛患者215例。通过观察患者30天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心血管死亡),以明确行进一步诊断检查的必要性。结果30d随访期间,仅1例患者(0.5%)发生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95%CI:0%~2.6%),该患者在住院期间第3次复查肌钙蛋白T时呈阳性结果。无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或需要血运重建。结论冠状动脉CT成像显示为轻度狭窄的急性胸痛患者近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非常低,对此类患者行系列心脏生物学标志物检查有可能获益,但无需行进一步诊断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研究克州维吾尔族心房颤动(AF)患者中血脂水平,探讨AF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克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791例维吾尔族患者的基线资料、既往病史、血脂指标.根据是否患有AF将所有患者分为AF组(369例)和窦性心律组(4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下称冠脉)CT血管成像(CCTA)斑块定量分析在斑块类型鉴别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100例,均行CCTA检查,测定脂质体积、脂质百分比、纤维体积、纤维百分比、钙化体积、钙化百分比,其中,有易损斑块的患者57例(易损组),无易损斑块的43例(稳定组)。组间比较各测值,随访3个月,根据有无发生MACE分成MACE组和非MACE组,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测值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易损组的脂质百分比大于稳定组,纤维体积、钙化体积、钙化百分比低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钙化体积诊断易损型斑块的价值最高,其次为钙化百分比、纤维体积、脂质百分比。MACE组脂质百分比大于非MACE组,纤维体积、钙化体积、钙化百分比低于非M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钙化体积预测MACE的价值最高,其次为钙化百分比、纤维体积、脂质百分比。结论CCTA斑块定量分析鉴定UAP患者斑块类型、发生MACE事件中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定量斑块参数评估冠心病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衢州市中医医院行冠脉造影和CCT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30例,根据入院48 h内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肌酶检测结果分为心肌损伤组(86例)和无心肌损伤组(44例).测定斑块长度(PL)、最小管腔面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对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及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因胸痛住院患者先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其中符合冠心病诊断的30例患者于2周内再行冠脉造影(CAG)检查,分析CCTA对冠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将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根据不同CT值,将冠状动脉斑块分为软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3类,观察3类斑块在两组患者中的不同构成。结果以CAG为金标准,CCTA对冠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91.84%,特异性97.83%,阳性预测值93.75%,阴性预测值97.12%,正确率96.26%,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查方法对冠脉狭窄程度的判断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值=0.829);ACS患者以软斑块为主(55.9%),而SAP患者以钙化斑块为主(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CTA能准确诊断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且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判断有一定意义,CT值较低的软斑块与ACS有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