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应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的小儿肠套叠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及出院教育等系统化护理。结果本组患儿一次性复位成功36例(90.00%),2例经2次复位成功,2例复位失败患者经中转手术治疗成功复位。患儿均获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空气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安全、有效。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过程中实施系统化护理能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对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为4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肠套叠空气灌肠+间苯三酚+安定处理(P+V+AE),对照组1采取安定+肠套叠空气灌肠处理(V+AE),对照组2采取山莨菪碱+安定+肠套叠空气灌肠处理(A+V+AE),对照组3单纯实施肠套叠空气灌肠(AE),对比分析4组复位成功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医疗费用。结果〓处理组在复位成功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医疗费用上均显著优于其余三组(P<0.05);P+V+AE与V+AE组效果均明显优于AE组(P<0.05),但V+AE与A+V+AE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间苯三酚应用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中可提高复位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同时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与X射线下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肠套叠患儿4 34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设为2个时段。2008年8月至2012年11月行空气灌肠(2 056例),2012年12月至2017年8月行水压灌肠(2 288例)。统计两种治疗方法的整复成功率、失败率、复发率等数据,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水压灌肠组整复成功率为96.55%(2 209/2 288),高于空气灌肠组的90.32%(1 857/2 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水压灌肠组复发率(10.50%)高于空气灌肠组(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压灌肠组穿孔率(0.57%)低于空气灌肠组(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的发病时间与复位率呈负相关。结论与X射线下空气灌肠比较,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对小儿肠套叠复位成功率更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实施空气灌肠复位的护理资料。结果 33例患儿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2例复位失败患儿转手术复位成功。治疗期间未发生肠穿孔等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出院后均获6个月随访,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对实施空气灌肠复位的急性肠套叠患儿实施规范护理,可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X线下空气灌肠与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肠套叠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和不同治疗方式分为2组,将2015-01-2016-12间接受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的4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7-01-2019-01接受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复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肠穿孔率及术后随访期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治疗小儿肠套叠复位成功率高,且穿孔率和复发率无明显增加,同时能够避免射线辐射危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空气灌肠治疗38例小儿肠套叠效果。方法对收治的38例小儿肠套叠实施空气灌肠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8例患儿中34例(89.47℅)均一次性成功复位,4例手术成功复位。结论对小儿肠套叠实施空气灌肠,创伤小、复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方法 2017-11-2019-03间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对38例肠套叠患儿实施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儿中复位成功35例,复位成功率为92.11%。复位成功时间12~38 min,平均17.02 min。灌肠过程中未出现肠穿孔等并发症。3例复位失败的患儿均经手术复位成功,手术证实为回回结型肠套叠。患儿均痊愈出院。出院后均获6个月的随访,其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操作简单,无放射损害,复位成功率高,复发风险小,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急性肠套叠病例,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的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方法选取2013年以来近3年资料完整、诊断明确急性肠套叠600例,进行相关因素的统计学分析,从而找出小儿急性肠套叠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600例,实施空气灌肠586例,成功544例,失败42例,手术53例,无死亡病例,X线下空气灌肠治疗肠套叠总体成功率为92.83%。术中发现继发性肠套叠10例;患儿的年龄、血便的量、腹胀、X线下包块的形状、发病时间以及病理类型是影响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肥胖、发热对肠套叠复位无明显影响。结论小儿急性肠套叠年龄小、发病时间长、血便量大、腹胀、套叠位置深在等复位率低;回回结型肠套、形态呈分叶状不宜强行复位;全身状况差的患儿复位时需谨慎,低压力试行复位失败后尽早行手术治疗,从而达到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对比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USGSE)和X线透视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复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将80例肠套叠患儿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40例(USGSE组),X线透视空气灌肠复位40例(空气灌肠组)。比较2种灌肠复位方法的灌肠压力、复位成功率、耗时、花费等。两组平均操作时间及复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灌肠压力USGSE组较空气灌肠组大[(10.95±1.54)k Pa比(9.6±1.26)k Pa,P<0.001],USGSE组花费较空气灌肠组少[(339.23±10.73)元比(378.23±18.20)元,P<0.001]。亚组分析显示,发病时间<48 h的患儿灌肠治疗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发病时间≥48 h的患儿(98.30%比54.50%,连续校正χ^(2)=22.16,P<0.001)。USGSE在小儿肠套叠复位中的复位成功率及操作时间同空气灌肠相近,且具备花费少、无辐射等优势,有推广价值。对于发病时间≥48 h的患儿,灌肠复位是安全有效的,但中转开腹率较高,需在严格遵循指征的基础上仔细鉴别肠穿孔及坏死症状,避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对小儿急性肠套叠复位的疗效。方法178例小儿诊断为急性肠套叠,其中174例采用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178例肠套叠患儿中,168例复位成功,复位成功率94.4%,其中2例5天内共水压灌肠5次,10例转为手术治疗。结论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满意.水压灌肠技术简易,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率的相关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间312例肠套叠患儿随机分2组进行空气灌肠复位,对照组常规法空气灌肠复位,观察组先解痉补液通便再在复位过程中加入腹外推挤法。结果常规法空气灌肠复位154例成功140例,成功率90.9%;先解痉补液通便再在复位过程中加入腹外推挤法空气灌肠复位158例成功153例,成功率96.8%。结论采用先解痉补液通便再在复位过程中加入腹部外推挤法空气灌肠复位可提高复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诊治措施,提高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6-12—2018-04间在西平县人民医院和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38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肠套叠患儿均有哭闹不安(腹痛)、拒乳、呕吐、果酱样大便及腹部包块等临床表现,均经腹部超声明确诊断。36例(94.74%)患儿在X线透视下应用空气灌肠成功复位。2例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患儿转小儿外科成功手术复位。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肠管穿孔及坏死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在X线透视下应用空气灌肠,不仅可作为诊断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空气灌肠不能复位,或病期已超过48 h,或怀疑有肠坏死,或灌肠复位后出现腹膜刺激征及全身情况恶化的患儿,应及时转小儿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如何增加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成功率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对152例小儿肠套叠患者行空气灌肠整复的过程及失败的原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中,空气灌肠复位成功126例,失败1例,25例未见肠套叠征象,复位后并发症主要是发热,腹泻,血便,腹痛,复套.结论空气灌肠是诊断与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最好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复位率,复位失败者不宜强行复位,应及时手术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体会,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10—2017-08间郑州中康医院收治的35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均在超声监视下行水压灌肠复位,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均为回结型,33例成功复位,成功率为94.29%。2例复位失败患儿的套叠时间均超过48 h,后均经手术松解复位治愈出院。结论阵发性哭闹不安、呕吐、果酱样血便和脐右上方压痛性肿块,是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四大典型表现。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具有良好的正确诊断率和复位成功率,且可避免患儿及其家长受到X线的辐射。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规范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二孔法小儿肠套叠整复术的可行性及手术经验。方法〓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32例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或复位成功后复发的肠套叠患儿行腹腔镜二孔法肠套叠整复术,回顾患儿临床资料,对比二孔法复位成功和中转开腹复位两组患儿的年龄、起病时间、套叠类型、套头长度、合并病变等资料,分析影响腹腔镜下复位成功率的因素。结果〓32例患儿中24例应用腹腔镜二孔法肠套叠整复术复位成功,成功率75%,包括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腹腔镜探查发现其中2例合并梅克尔憩室。其余8例需扩大脐部伤口中转开腹复位,中转手术原因包括:肠管穿孔或坏死后套叠肠管粘连4例、回肠息肉套头内嵌顿1例、套头过长3例。中转患儿的套头长度和合并病变占比明显长于腔镜复位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患儿年龄、起病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二孔法肠套叠整复术具有手术微创、成功率高的优点,掌握好适应症后可成为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非重症患儿和复发性肠套叠患儿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法;套头长度和合并病变可能是影响二孔法复位成功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10年来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进行经验教训。方法 对9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回顾性分析。结果 空气灌肠复位成功76例,并发穿孔1例,20例转手术治疗。结论 发病时间短,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高,超过24小时;诊断性空气灌肠复位,全身情况好,再次灌肠复位提高成功率,仪器设备改进对复位成功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65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384例患儿空气灌肠治疗;81例手术治疗,并比较两种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结果465例小儿肠套叠的主要症状以腹痛、血便、呕吐和腹部肿块为主。空气灌肠法,操作简便,复位率可达82.58%以上;空气灌肠不能成功,需手术治疗,如能行麦氏切口较行腹直肌切口有优越性。结论小儿肠套叠早期诊断和治疗与预后相关。部分患儿手术可行麦氏切口。  相似文献   

18.
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腹部包块及果酱样血便,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空气灌肠既是诊断方法,又是治疗手段,复位率成功率高达90%以上,但是仍有部分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整复失败或空气灌肠禁忌而改为开腹手术,但创伤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消化内镜直视下充气复位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对4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进行消化内镜直视下充气复位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41例患儿复位成功,排除肠套叠1例,3例复位失败的患儿行外科手术治疗复位成功,术后经精心护理,均康复出院,未发现消化内镜复位并发症。结论加强对消化内镜直视下充气复位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复位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2011年6月~2014年11月对6例病程72 h且血便的小儿肠套叠行腹腔镜联合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均成功复位。6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患儿无呕吐、血便等肠套叠复发情况。我们认为腹腔镜联合水压灌肠肠套叠复位术可以动态观察复位过程,复位准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