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非药物性干预措施解除后, 昆明地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重症患儿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 分析2022年12月10日至2023年1月9日昆明市6家三甲医院1 145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 根据临床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普通组和重症组,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重症组的危险因素。结果 1 145例患儿中男677例、女468例, 就诊年龄1.7(0.5, 4.1)岁, ≤3岁758例(66.2%), >3岁387例(33.8%)。有基础疾病89例(7.8%)、无基础疾病1 056例(92.2%)。接种疫苗者(≥1剂)319例(27.9%),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48例(65.3%), 死亡6例(0.5%)。普通组1 051例、重症组94例。重症组的接种疫苗的比例、就诊年龄、淋巴细胞计数和CD8+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普通组[36例(38.3%)比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8日—9月21日于成都市方舱医院隔离治疗的226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感染过程中有无临床症状将其分为无症状感染组和轻症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治及转归的差异。结果226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中无症状感染71例(31.4%),轻症155例(68.6%)。临床症状以发热(61.3%,95/155)、咳嗽(59.4%,92/155)最常见。188例(83.2%)儿童接种过疫苗。核酸转阴时间为6∽26 d,核酸转阴率为58.0%(131/226)。不同年龄组患儿在性别、前期症状、临床分型、核酸复阳率、核酸转阴率及住院时长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感染组和轻症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疫苗接种、连花清瘟颗粒的使用、核酸转阴率、核酸复阳率、住院时长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地区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临床症状轻微,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对各年龄段儿童健康威胁均小,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已波及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 且儿童病例数显著增加。本文综述了Omicron变异株的分子特征及其在儿童中的传播能力、致病性、流行现状、临床特征和疫苗的有效性, 为儿童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治疗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0-12月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收治的23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儿生后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看护人有接触史,均非垂直传播。临床分型:无症状感染5例,轻型18例,无中型、重型及危重型病例。首发症状为发热13例,咳嗽3例,鼻塞1例,腹泻1例,同时多数病例存在一种或多种伴随症状。2例血白细胞计数减少,1例C反应蛋白增高。7例患儿因咳嗽或呼吸急促表现行胸部X线检查,提示其中1例局灶性渗出性改变,余未见异常改变。所有患儿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中位数为6 d。N基因Ct值、ORF1ab基因Ct值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持续阳性时间均呈负相关(rs分别为-0.719、-0.699,均P<0.05)。出院后1个月随访,均无症状复现及核酸复阳表现。结论 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为轻型或无症状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N和ORF1ab基因Ct值越低,核酸持续阳性时间越长。患儿经对症治疗后转归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相关急性坏死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8—29日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PICU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相关急性坏死性脑病患儿1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结局分为死亡组(7例)和存活组(5例),比较两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差异。结果12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相关急性坏死性脑病患儿的中位发病年龄为30个月,男女比例为1∶1,均有持续高热,中位最高体温为41℃,发热至出现惊厥或意识障碍中位时间为18 h。死亡组神经源性休克、凝血功能异常比例,以及乳酸、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结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相关急性坏死性脑病患儿多以持续高热起病,病情进展快,易于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出现神经源性休克、凝血功能异常和细胞因子显著增高,提示死亡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22年4月25日至6月8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定点救治医院)因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的177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根据患儿胸部影像学表现分为轻型、普通型组;按感染年龄将未接种疫苗患儿分为<3岁、3~<18岁组;根据疫苗接种情况将3~<18岁患儿分为未接种、接种1剂次、接种2剂次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 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77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中男96例、女81例, 发病年龄3(1, 6)岁, 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10.3±3.1)d。轻型138例、普通型39例。3~<18岁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适龄儿童中未接种疫苗55例、接种1剂次5例、接种2剂次36例。接种2剂次疫苗患儿末次疫苗接种时间≤6个月比>6个月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更短[(7.1±1.9)比(10.8±3.0)d, t=-3.23, P=0.004]。单因素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杭州市19例2022年1月28日至3月3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儿中,男性7例(37%),女性12例(63%);年龄0.5~16.0岁,中位年龄为2岁1个月,以婴幼儿(≤3岁)多见(53%)。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11例(58%),接种者8例(42%)。3例(16%)有基础疾病史。19例患儿均有明确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史,其中母婴看护机构聚集性发病10例(53%)。临床表现为轻型13例(68%),普通型6例(32%),无重型病例。最常见症状为咳嗽(100%)和发热(63%)。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84%)及淋巴细胞计数多正常(68%)。患儿的血小板计数、降钙素原、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无明显异常。6例(32%)胸部CT有明显肺炎征象。19例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12例(63%)雾化吸入干扰素α。所有患儿治愈出院。结论 儿童Omicron变异株感染病例以婴幼儿多见,症状轻,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14日—4月7日泉州市第一医院201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无症状感染34例,有症状感染167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及转归。 结果 201例患儿中,161例(80.1%)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接触史,132例(65.7%)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苗接种史。167例有症状感染患儿中,轻型151例,普通型16例,无重症感染及死亡病例。101例进行胸部CT检查的患儿中,16例有磨玻璃样改变,20例有结节状或条索影改变。201例患儿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14±4)d,其中有症状感染组核酸转阴时间长于无症状感染组[(15±4)d vs(11±4)d,P<0.05]。接种1剂或2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苗组IgG检出阳性率高于未接种疫苗组(P<0.05)。有症状感染组血淋巴细胞计数增高比例低于无症状感染组(P<0.05);有症状感染组白细胞介素-6水平增高、血纤维蛋白原增高及D-二聚体增高患儿比例均高于无症状感染组(均P<0.05)。 结论 感染Omicron变异株的患儿多有临床症状,但临床症状一般较轻。有症状感染患儿多伴有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或正常,以及白细胞介素-6、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升高表现,且核酸转阴时间较长,部分患儿胸部CT呈磨玻璃样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特征。 方法 将2022年12月7日—2023年1月12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深圳新生儿数据协作网27家医院542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住院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其临床特征。根据有无症状分为无症状感染组及有症状感染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胸部X线检查结果及转归。 结果 542例患儿中,男285例,女257例;515例(95.0%)为足月儿,27例(5.0%)为早产儿。无症状感染组60例,有症状感染组482例。轻型336例(69.7%),中型125例(25.9%),重型15例(3.1%),危重型6例(1.2%)。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434例,90.0%),其次为咳嗽和/或吐沫(183例,38.0%)、鼻塞和/或流涕(131例,27.2%)、气促(36例,7.5%)、喂养不耐受(30例,6.2%)等。325例行胸部X线检查,其中肺部斑片状阴影或实变阴影136例(41.8%),气胸2例(0.6%),肺透过度降低2例(0.6%),余185例(57.0%)未见异常。396例(73.1%)予治疗,其中对症治疗341例(86.1%),使用抗生素治疗137例(34.6%),免疫球蛋白治疗4例(1.0%),呼吸支持治疗23例(5.8%)。542例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后出院,住院时间中位数为5 d。有症状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无症状感染组(P<0.05),而血小板计数和血糖水平高于无症状感染组(P<0.05)。有症状感染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计数升高及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患儿比例均高于无症状感染组(P<0.05)。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新生儿多为轻型,以发热为主要表现。有症状感染患儿多伴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升高及血红蛋白下降等表现。患儿以对症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相关的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11例MIS-C的临床资料。对MIS-C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随访进行总结。结果 11例患儿中男7例、女4例, 就诊年龄4.4(2.0, 5.5)岁。所有患儿均有发热, 持续时间7(5, 9)d。皮疹7例、球结膜充血5例、口唇红和杨梅舌3例、淋巴结肿大3例、手足硬肿2例。出现消化道症状8例、呼吸系统症状8例, 神经系统症状3例。8例患儿存在多系统损伤, 其中1例有休克症状。11例患儿均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BF.7)变异株感染, 实验室检查结果示11例均有炎症指标升高、凝血功能异常和心肌损伤, 6例白细胞计数升高, 5例肝功能损伤, 3例肾功能损伤, 8例冠状动脉病变。11例患儿均接受抗感染治疗, 其中8例接受2 g/kg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和2 mg/(kg·d)甲泼尼龙治疗, 3例仅接受2 g/kg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8例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中6例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所有患儿出院后...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已2年余, 目前Omicron变异株已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 其传染性、免疫逃逸和重复感染能力强, 给疫情防控带来很大挑战。现将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儿童中的流行现状、临床表现、疫苗对其保护效果、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非药物干预等方面进行阐述, 以揭示当前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工作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2.
更正题录     
中华儿科杂志2024年第62卷第1期刊登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相关的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一文, 第57页, "小型冠状动脉瘤(Z 值2.5~<5 mm)12例"更正为"小型冠状动脉瘤(Z 值2.5~<5 mm)1例"。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暴发流行, 儿童也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 少数可发展为重症甚至危重症。为提高我国儿科医师对重症及危重症的识别和救治能力,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及北京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市级专家组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近期诊治经验, 提出诊治建议, 供广大儿科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出生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初始无创持续气道正压(CPAP)呼吸支持失败的危险因素及其不良结局。方法采取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收集山东新生儿协作网中30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出生的出生胎龄 25~31+6周极早产儿的围生期资料、临床救治情况和结局。根据生后初始无创CPAP的结局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和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的差异,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极早产儿 1 040例,其中男577例(55.5%),女463例(44.5%);出生胎龄25~28+6周195例(18.8%),29~31+6周845例(81.2%);出生体重<1 000 g 81例(7.8%),出生体重≥1 000 g 959例(92.2%)。失败组138例(13.3%),成功组902例(86.7%)。出生胎龄 25~28+6周、29~31+6周的初始无创CPAP失败率分别为24.6% (48/195)、10.7% (90/8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小的出生胎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生后发生Ⅲ~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需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2次、吸入氧浓度>0.30是初始无创CPAP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18、1.847、4.003、6.712、1.948,95%CI:0.590~0.873、1.130~3.018、2.435~6.579、3.160~14.259、1.189~3.192,均P<0.05);失败组的病死率和新生儿肺出血、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重度脑室内出血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成功组(OR=4.436、26.393、1.998、4.545,95%CI:2.106~9.344、9.690~71.885、1.031~3.875、1.615~12.795,均P<0.05)。结论出生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初始无创CPAP失败主要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高;出生胎龄较小、母亲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生后发生Ⅲ~Ⅳ级RDS、需用PS≥2次以及吸入氧浓度>0.30的是初始无创CPAP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华儿科杂志》2022,(6):539-544
目的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 收集2022年2至3月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定点转诊医院收治的107例香港特别行政区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转归、疫苗接种状况等资料。根据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感染组和症状感染组, 按照感染年龄将患儿分为<3岁、3~<6岁和6~<18岁组, 根据疫苗接种状态将3~<18岁患儿分为未接种组、接种1剂次组、接种2剂次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 采用相对危险度(RR)评估不同年龄患儿接种疫苗对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保护作用。结果 107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中男66例、女41例, 感染年龄10(5, 14)岁。无症状感染组29例、症状感染组78例, 2组间感染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6, 14)比10(5, 14)岁, Z=0.49, P>0.05];症状感染组中无重型患儿。107例患儿住院时间为(18±6)d, 症状感染组住院时间长于无症状感染组[(19±6)比(16±7)d, t=0.17, P=0.03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期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艾滋病(AIDS)患者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分娩新生儿的结局。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HIV感染的孕妇,从妊娠14周或14周后尽早开始HAART者所分娩的新生儿按母亲病情分为AIDS组和HIV感染组,分析治疗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AIDS组35例,HIV感染组84例,两组新生儿胎龄和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胎龄:(38.2±1.5)周比(38.4±1.6)周,出生体重:(2863±423)g比(2790±381)g,P>0.05],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应用HAART预防HIV母婴传播后,AIDS患者分娩的新生儿与HIV感染者分娩的新生儿结局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Delta变异株感染所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2021年11月17日—12月17日河南省定点救治医院收治的Delta变异株感染所致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45例分为3组(<6岁组16例,6~13岁组16例,>13岁组13例),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各年龄组均以轻型病例为主,均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热仅在6~13岁组中出现。<6岁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5)。6~13岁组血肌酐水平升高患儿比例最高,达50%。仅>13岁组中4例患儿出现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在3个年龄组中,6~13岁组外周血CD3+CD4+淋巴细胞、CD3+CD8+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计数均最低。>13岁组入院时SARS-CoV-2 IgG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儿胸部CT影像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儿童感染Omicron变异株后发生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1—31日(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设为Omicron组)和2021年同期(非Omicron组)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Omicron组381例,男性250例,女性131例,平均年龄(3.2±2.4)岁。非Omicron组112例,男性72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3.5±1.8)岁。Omicron组人数明显增多,是非Omicron组的3.4倍。Omicron组1岁~和6~10.83岁两个年龄段患儿占比高于非Omicron组,4岁~和5岁~两个年龄段患儿占比低于非Omicron组(P<0.05)。Omicron组丛集性发作和惊厥持续状态比例高于非Omicron组(P<0.05)。热性惊厥复发患儿中,Omicron组6~10.83岁占比高于非Omicron组,3岁~、4岁~、5岁~占比低于非Omicron组(P<0.05)。结论儿童感染Omicron变异株后热性惊厥的特征是年龄范围更广,在一次发热病程中丛集性发作和惊厥持续状态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死亡病例的病因、临床特点、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病区收治的结局为死亡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特点、病因、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4例结局为死亡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均为男性, 其中足月儿2例, 早产儿2例, 胎龄中位数(范围)为37.6(35+6~39+1)周, 出生体重中位数(范围)3 055(2 600, 3 440)g, 入院日龄中位数(范围)为6.5(4.0, 8.0)d, 死亡日龄中位数(范围)为7.5(6.0, 19.0)d, 入院生化总胆红素中位数(范围)为591.7(379.0, 656.2)μmol/L。所有病例入院时均存在神经系统症状和(或)体征, 3例患儿存在神经系统外受累表现。全部病例均存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 其中2例还同时存在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 1例为可疑感染。3例接受了基因检查, 证实存在G6PD基因变异, 其中1例合并有UGT1A1基因变异。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 需重视G6PD缺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描述2019—2021年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NN)各单位收治的出生胎龄22~25周超早产儿的出院预后和治疗现状以及3年变化趋势。方法基于CHNN极早产儿队列的横断面研究, 纳入2019—2021年CHNN各单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963例出生胎龄22~25周的超早产儿。排除出生24 h后入院及转运至非CHNN医院治疗的超早产儿。根据出生胎龄和入院年份分组, 描述不同组超早产儿围生期救治、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NICU治疗情况。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采用Cochran-Armitage和Jonckheere-Terpstra趋势检验进行不同年份间趋势分析。结果 963例超早产儿中男588例(61.1%), 出生胎龄25.0(24.4, 25.6)周, 出生体重770(680, 840)g。出生胎龄22、23、24、25周的超早产儿分别有29例(3.0%)、88例(9.1%)、264例(27.4%)、582例(60.4%)。2019—2021年3年间超早产儿病例数量逐年增加(分别为285、312、366例)。母亲产前激素和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