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肿节风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X  Zhang YF  Yang L  Feng Y  Liu YM  Zeng X 《药学学报》2011,46(11):1349-1351
为了研究肿节风全草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从肿节风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4个倍半萜内酯类成分,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4α-hydroxy-5αH-lindan-8(9)-en-8,12-olide(1)、chloranthalactone E(2)、8β,9α-dihydroxylindan-(5),7(1)-ieb-8α,12-olide(3)和chloranoside A(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高山红景天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山红景天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微量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根据ESI-MS、1H-NMR和13C-NMR等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高山红景天根和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酮类化合物herbacetin 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7-O-α-L-rhamnopyranoside(1)、三叶豆苷(trifolin,2)、草质素苷(rhodionin,3)、山奈酚(kaempferol,4)、山奈酚7-O-α-L-鼠李糖苷(kaempferol7-O-α-L-rhamnopyranoside,5)、小麦黄素(tricin,6)和大花红景天素(rhodiolinin,7);另外还得到2(3H)-苯并噻唑硫酮(2(3H)-benzothiazolethione,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8为首次从景天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凤眼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凤眼草的质量分数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1H-NMR、13C-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kaempferol(1)、quercetin(2)、kaempferol3,7-O-bis-α-L-rhamnopyranoside(3)、kaempferol-3-O-α-L-arabinofuranosyl-7-O-α-L-rhamnopyranoside(4)、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5)。结论化合物3~5为首次从臭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苦楝皮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中药苦楝皮(Melia azedarachL.Sied.)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羽扇豆醇(lupeol,1)、α-菠甾酮(-αspinasterone,2)、丁香树脂酚双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di-O--βD-glucoside,3)、阿魏酸(ferulic acid,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结论化合物2、3和4均为首次从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板栗种仁的化学成分(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离并鉴定板栗种仁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板栗种仁的95%(φ)乙醇溶液回流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NMR、ESI-MS和TLC等多种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 benzoic acid,1),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2),没食子酸(gallicacid,3),胡萝卜苷亚油酸酯(daucosterol-6′-linoleate,4),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ergost-6,22-diene-3β,5α,8α-triol,5),3′,3″-di methoxylarreatricin(6)。结论其中化合物4-6为首次从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红药(Chirita longgangensis var.hongyao)茎的化学成分,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1,4-dihydroxy-2-naphthalene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4-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isotaxiresinol 4-O-methyl ether(2)和(R)-7-hydroxy-α-dunnione(3)。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β-萘甲酸双糖苷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首次提供了化合物2的核磁波谱数据,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Blum)种仁。方法对板栗种仁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进行酸水解,水解物采用硅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NMR谱数据并参考文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1)、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2)、没食子酸(gallic acid,3)、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α-菠甾醇(α-spinasterol,6)、齐墩果酸(oleanane acid,7)、2α-羟基齐墩果酸(maslinic acid,8)、α-香树脂醇(α-amyrin,9)、单棕榈酸甘油酯(glycerolmonopalmitate,10)。结论化合物6、8为首次从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板栗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 L.)干燥茎叶的抗肿瘤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多种波谱分析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增殖活性进行测试。结果从毛酸浆茎叶体积分数75%的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S,22R,24S,25S,26Φ)-15α,16α-diacetoxy-5,6β:22,26-diepoxy-24-methoxy-4β,25,26(α/β)-trihydroxyergost-2-en-1-one(1)、physapubescin D(2)、(22E,24S)-5α,8α-epidioxy-24-methyl-cholesta-6,22-dien-3β-ol(3)、(22E,24S)-5α,8α-epidioxy-24-methyl-cholesta-6,9(11),22-trien-3β-ol(4)和alkesterol B(5)。化合物1对人前列腺癌细胞(C4-2B和22Rvl)、人肾癌细胞(786-O、Caki-2和ACHN)以及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S2)的IC50值分别为(5.10±1.36)、(1.0±0.38)、(0.48±0.14)、(0.67±0.39)、(9.20±2.77)和(2.83±0.52)μmol·L~(-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选定的人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9.
《中南药学》2017,(4):409-412
目的研究中华疣海星的化学成分。方法样品用75%乙醇提取,所得浸膏经石油醚和正丁醇依次萃取,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RP-C_(18)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得到单体化合物,根据波谱特征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asterubine(1)、cholest-3β,6α,8β,15β,24α-pentol(2)、3β,4β,6α,8β,15β,24α-hexahydroxy-cholestan-22-en(3)、pentacerasteroside A(4)和asteronyl pentaglycoside sulfate(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动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转筋草Pachysandra terminalis中抗肿瘤迁移活性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制备色谱等多种色谱法对转筋草提取物中的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趋化实验和伤口愈合实验评价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迁移活性。结果从转筋草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粉蕊黄杨二醇A(1)、(+)-(20S)-20-dimethylamino-3-(3α-methylsenecioylamino)-5α-pregn-12β-ol(2)、2,4-二羟基苯乙酮(3)、香草酸(4)、epipachysamine D(5)、β-谷甾醇(6)。抗肿瘤迁移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5在浓度为10μg·m L-1时趋化抑制率分别为74.1%、82.5%。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有抗肿瘤迁移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软蒺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以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软蒺藜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苜蓿素(1)、异鼠李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2)、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3)、β-谷甾醇(4)、胡萝卜苷(5)。结论化合物2、3为首次从滨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制备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南方红豆杉枝叶甲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3个紫杉烷类化合物和1个非紫杉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尖杉宁碱(cephalomannine,1)、9α,10β,13α-triacetoxy-5α-cinnamoyoxytaxa-4(20),11-diene(2)、2-deacetoxytaxinine J(3)、13-cinnamoylbaccatin III(4)、7β,9α,10β,13α,20-pentaacetoxy-2α-benzoyloxy-4α,5α-dihydroxytax-11-ene(5)、2-deacetoxydecinnamoyl taxinine J(6)、Taxin B(7)、2α,7β,13α-triacetoxy-5α,10β-dihydroxy-9-keto-2(3-20)abeo-taxane(8)、taxuspine B(9)、taxachitriene A(10)、taxcuspine X(11)、7-epi-10-deacetyl taxol(12)、N-Methyltaxol C(13)、芹菜素(apigenin,14)。结论化合物6、9、12、13、14为首次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8为首次从南方红豆杉枝叶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金线重楼根茎中的化学成分,寻找中药重楼的药用资源。方法采用70%乙醇提取,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根茎中得到单体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金线重楼根茎的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竹节参苷Ⅳa甲酯(1)、3-O-(6’-butyl ester)-β-D-glucuropyranosyloleanol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2)、pregna-5,16-diene-3β-ol-20-one 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3)、重楼皂苷Ⅵ(4)、25(R)pennogenin-3-O-α-L-arabinofu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5)。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其糖苷配基部分也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4.
山栀茶中一个新的三萜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ao BK  Wang WL  Huang RQ  Yang JY  Dong JX 《药学学报》2011,46(9):1101-1103
为了研究山栀茶(Radix Pittospori)的化学成分,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三萜类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2-acetyl-21-(2-acetoxy-2-methylbutanoyl)-R1-barrigenol(1)和3α-hydroxyl-20-demethylisoaleuritolic-14(15)-ene-28,30-dioic acid(2)。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压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对玄参科玄参属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干燥根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依据其理化性质及UV、IR、NMR、MS、ECD等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11α-isopropylcytisine (1)、13α-isopropylcytisine (2)、尿嘧啶(3)、(S)-5-羟基吡咯烷-2-酮(4)、pterolactam (5)、methyl-L-pyroglutamate (6)、山柰素(7)、木犀草素(8)、5,6,7,4′-四甲氧基黄酮(9)、6′-羟基-2′,3′,4,4′-四甲氧基查尔酮(10)、东莨菪苷(11)、hymexelsin (12)和8-羟基香豆素(13),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4、7~1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8和9对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具有微弱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 SCS-KFD03的发酵液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测定其生物活性。 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各种波谱方法对分离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测定化合物乙酰胆碱酯酶和α-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 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经鉴定为phomaligol A1(1)、5-(乙酰氧基甲基)呋喃-3-酸(2)、 phomapyrone C(3)、4-羟基异苯并呋喃-1(3H)-酮(4)、penicillivinacine(5)、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6)、lucidal(7)、dankasterone A(8)、bis-(2-methylheptyl)-phthalate(9),其中化合物4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5、6、7和9具有较弱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的活性,化合物5具有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8和9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与阳性药相当。结论 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海洋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 SCS-KFD03中分离得到,部分化合物具有乙酰胆碱酯酶和α-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
李时伟  范敏 《药学学报》2024,(4):1002-1004
采用硅胶柱色谱、中压反相柱色谱、凝胶色谱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一串蓝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学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从中分离得到了3个克罗烷型二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β-hydroxy-7,8-dehydrobacchotricuneatin A (1)、dugesin C (2)和tonalensin (3)。其中化合物1为新二萜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8,(3):353-356
目的:对深红虫草的次级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为进一步发掘深红虫草活性物质和丰富虫草类真菌天然产物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_(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薄层色谱等色谱技术对深红虫草发酵液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质谱分析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深红虫草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甲基-1,3-苯二酚(化合物1)、4-hydroxy-17R-methylincisterol(化合物2)、5α,8α-氧桥-(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化合物3)、3β,5α,6β-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化合物4)、尿嘧啶核苷(化合物5)、卵孢菌素(化合物6)。结论:本研究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f.)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开放ODS柱色谱、HPLC等各种色谱技术对雷公藤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雷公藤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α,23-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2α,3α,23-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1)、2α,3α,23-三羟基乌苏烷-12,20(30)-二烯-28-酸(2α,3α,23-trihydroxyurs-12,20(30)-dien-28-oic acid,2)、2α,3α,24-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2α,3α,24-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3)、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euscaphic acid,4)、熊果酸(urasolic acid,5)、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6)、2S,2′S-aurantiamide acetate(7)。结论化合物1、2、3、7为首次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中南药学》2018,(3):310-313
目的研究苦楝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在室温条件下,采用75%乙醇浸提,对得到的浸膏依次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利用硅胶柱色谱、Spe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获得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特征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其中4个为柠檬苦素类化合物:12-O-methyl-1-O-deacetylnimbolinin B(1)、12-O-methyl-1-O-tigloyl-1-O-deacetyl-nimbolinin B(2)、12-O-ethyl-1-deactylnimbolinin B(3)、6α,11β-diacetoxygedunin(4);1个为黄酮类化合物:3'-O-methylcatechin-7-O-β-D-glucopyranoside(5)。结论以上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