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 长径<4 cm的胃上部癌远端淋巴结转移少见, 行近端胃切除术即可满足根治要求。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食物淤滞、吻合口狭窄、营养吸收差, 都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不断推广, 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已经标准化, 但是消化道重建方式尚未达成标准共识, 而抗反流成为近年临床关注热点。通过间置空肠达到抗反流效果, 保留或重建抗反流结构的食管残胃吻合, 包括各种抗反流的附加手术, 各有优劣。笔者全面详细介绍各种主流抗反流手术方式及其改良方案, 以期为同道提供参考, 让患者最大化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近端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2年3月我国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1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385例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近端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04例, 女81例;年龄为(63±9)岁。385例患者中, 335例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 设为腹腔镜组;50例行开腹近端胃切除术, 设为开腹组。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3)分层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1)术中及术后情况。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 消化道重建(食管胃吻合、食管空肠吻合), 术后病理学分期(0~Ⅰ期、Ⅱ~Ⅲ期), 术后住院时间, 术后早期并发症分别为(212±96)min, 270、65例, 177、107例, 10(8~14)d, 40例, 其中术后病理学分期缺失51例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近端胃癌及早期胃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近端胃切除的比例也逐年升高。但近端胃切除会导致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 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因此, 抗反流手术方式的研究成为近年国内外研究热点。双肌瓣吻合因其更接近正常贲门生理结构, 在近端胃切除手术方式中有较好的抗反流效果, 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因传统双肌瓣吻合具有操作复杂、学习曲线较长、吻合口狭窄率高等缺点, 国内外研究者对各种肌瓣吻合进行改良。其中, 基于双倒刺线的改良双肌瓣吻合展现出良好优势, 同时, 腹腔镜下经左侧膈肌左侧胸腔内的双肌瓣吻合也将双肌瓣吻合适应证进一步扩大。笔者查阅相关研究, 重点探讨各种改良肌瓣吻合手术方式用于近端胃切除的现状及展望, 旨在促进肌瓣吻合手术方式得到更好的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胃肠电生理活动和胃食管结合部机械性抗反流结构是胃抗反流功能的基础, 近端胃切除破坏了抗反流的机械性结构和正常电生理通道, 残胃功能发生紊乱, 胃食管反流是其中严重的并发症。重建机械性抗反流屏障、建立缓冲带等机制的各种抗反流术式, 以及在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过程中保留胃的起搏区域和迷走神经、保留空肠肠管的连续性、维持胃肠道原有的胃肠电生理活动和幽门括约肌的生理功能, 均是胃保功能手术的重要措施。目前, 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种类繁多。但基于抗反流机制的设计、机械性屏障功能重建、胃肠电生理活动的保护是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临床实践中, 应根据个体化原则, 在基于肿瘤根治安全性的前提下, 选择合理的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致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常见消化道疾病, 根据胃镜下食管黏膜有无破损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及反流性食管炎。目前胃食管反流病尤其是非糜烂性反流病及轻度反流性食管炎多采用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的内科治疗, 但质子泵抑制剂不能改变此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或减少反流次数。药物疗效欠佳且合并结构性改变时,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是有效治疗方法, 在主观症状、客观检查、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内科治疗, 但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常用的3种抗反流手术方式的优劣尚有争议, 需根据患者临床分型、发病机制、年龄、精神状态及食管运动功能选择最佳术式。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内、外科治疗均有一定风险, 选择治疗方案时需充分考虑患者的意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与远端胃大部切除术中2种手术方式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普外科2016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71例, 女性27例, 年龄32~80岁, 平均年龄(62.03±10.6)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近端组(n=28)和远端组(n=70)。近端组采用腹腔镜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 远端组采用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两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生存质量及生存率之间的差异, 采用Kaplan-Merier绘制生存曲线, 两组生存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近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少于远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 P=0.045);近端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高于远端组(57.14%比4.29%, χ2=35.75, P<0.001), 反流性胃炎发病率则低于远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7%比22.86%, P=0.035);术后近端组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均低于远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肥胖是GER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在减重代谢手术中越来越普及, 并且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 但在治疗肥胖患者术后抗反流疗效方面仍存在争议。有研究报道, LSG可能破坏抗反流屏障功能, 如His角功能改变、膈肌连续性的破坏以及术后食管裂孔疝增加。His角是胃食管连接处的重要抗反流屏障之一, 重建His角已被证实能有效缓解GERD症状, LSG联合His重建术有望成为有效预防肥胖术后GERD的措施。因此, 本文主要就减重手术预防GERD的研究做一综述, 旨在探讨肥胖患者术后GERD的有效治疗, 以改善患者GERD的症状以及其生活质量, 为GERD的外科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在国外已开展近70年, 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Allison于1951年最早尝试使用外科手段控制反流, 但单纯性的食管裂孔修补疗效欠佳。Nissen于1955年开创胃底折叠术, 经Rossetti改良减少了游离范围和手术损伤, 提升了抗反流疗效, 但术后吞咽困难和气体相关并发症高发。Toupet、Dor等提出部分胃底折叠术, Donahue和DeMeester提出"短松"Nissen手术, 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手术疗效并降低了术后吞咽困难和气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形成了目前三大主流胃底折叠术式。此外, 其他医师也对抗反流术式进行了探索, 形成了Belsey Mark Ⅳ、Hill、Collis等术式, 但由于种种原因上述术式未获得广泛开展。与此同时, 手术途径也从传统的开胸开腹, 发展到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 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减少了住院时间。尽管抗反流术式众多, 但各种术式各有优缺点, 长期疗效不稳定及各种并发症至今仍然是其获得广泛开展的主要障碍, 人们仍然在不断探索更好更微创的抗反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是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学基础。磁性括约肌增强器固定在食管外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区, 静息状态下磁珠间吸引力可协助关闭食管下括约肌, 起到抗反流作用。国外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结果均验证了磁性括约肌增强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磁性括约肌增强器用于治疗难治性或合并巨大食管裂孔疝的胃食管反流病, 也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与胃底折叠术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者临床疗效无差异, 磁性括约肌增强器术后保留打嗝、呕吐等功能, 且操作简便, 不改变消化道生理结构。磁性括约肌增强器远期效果不断提升, 并发症发生率逐渐降低, 已在国内初步开展, 有望成为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 高分辨食管测压的问世促成贲门失弛缓症测压分型的出现, 对治疗方法选择与预后判定产生了重要的指导意义。24 h食管pH值监测结合食管阻抗的应用对诊断胃食管反流及反流物性质的判断有决定性作用。经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用于贲门失弛缓症的外科治疗, 经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和经腹腔镜磁性括约肌增强器放置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外科治疗, 使原发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和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入了微创时代。我国原发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和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还不够普及, 复杂疾病的诊治研究较少, 缺乏高水平临床研究, 是该领域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器人下近端胃切除后双通道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系列研究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胃肠外科因食管胃结合部癌进行机器人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吻合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4例, 女性1例;年龄(67.2±4.5)岁, 体质指数(22.8±2.8)kg/m2,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级4例, Ⅲ级1例;Siewert分型Ⅱ型3例, Ⅲ型2例。总结术中术后情况, 并在术后1年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和胃镜检查, 采用欧州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QLQ-STO22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中位出血量为50(50, 125)ml, 手术时间(278.0±30.6)min, 术后住院天数(12.2±3.4)d。1例患者出现术后少量胸腹腔积液, 为Clavien-Dindo分级Ⅲ级以下并发症;且均未出现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以及吻合口狭窄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 未出现发热、腹腔出血、胃瘫及与进食有关的反流、疼痛等并发症。术后1年的双通道造影检查显示, 所有患者造影剂均可顺利通过食管空肠吻合口;食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告本团队新开展的全腔镜锥形残胃与食管侧壁重叠吻合成形术应用于胃癌根治术的初步结果, 尤其是术后食管反流情况。方法 2022年6月, 对2例SiewertⅡ型近端胃癌根治切除的患者开展了锥形残胃与食管侧壁重叠吻合成形术。锥形残胃与食管侧壁重叠吻合成形术包括以下4个部分:(1)近端胃切除及锥形残胃制作;(2)残胃吻合位置及食管残端吻合口设计;(3)食管右侧壁与锥形残胃前壁侧侧吻合重建;(4)食管下段成形术。结果病例1为71岁男性(cTNM分期为T2N0M0), 手术时间为305 min, 术后第9天顺利出院, 术后病理为T3N0M0。病例2为82岁男性(免疫联合新辅助治疗后的TNM分期为ycT2N0M0), 手术时间为325 min, 术后第10天顺利出院。均获3个月随访, 2例均恢复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复查胃镜仅可见轻度食管黏膜改变, 但无明显食管反流症状, 术后均无明显体质量变化。结论锥形残胃与食管侧壁重叠吻合成形术应用于近端胃癌根治术安全性尚可, 且可能具有预防术后食管反流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产磁性括约肌增强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按照上海市胸科医院-胜杰康公司磁性括约肌增强器(SS-MSA)临床试验的纳入排除标准, 于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前瞻性入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19例GERD患者, 在腹腔镜下完成SS-MSA植入术。男性14例, 女性5例;年龄(32.2±7.3)岁(范围:22~50岁), 身高(170.7±6.2)cm(范围:160~179 cm), 体重(65.2±10.3)kg(范围:47.5~90.0 kg)。术后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24 h酸暴露总时间和反流总次数;次要疗效指标为受试者每天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平均剂量, 以及手术前后GERD-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表(GERD-Q)的各项评分。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患者GERD病史时间为19(54)个月[M(QR)]。手术时间为63(22)min, 住院时间为3(2)d。未发生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发生轻-中度吞咽困难14例, 1~3个月逐步缓解;腹泻1例。1例患者术后1个月因严重吞咽困难接受磁环取出术, 无腐蚀、穿孔、移位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内食管胃双肌瓣(Kamikawa)吻合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例, 女3例;年龄为62(53~71)岁。10例患者均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 消化道重建采用胸腔内Kamikawa吻合术。观察指标:(1)术中和术后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3)随访和生存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 (1)术中和术后情况。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过程顺利, 手术时间为(347±41)min, 术中出血量为(91±41)mL。10例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4.3±1.1)d, 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5.0±1.6)d, 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10.5±3.9)d, 术后住院时间为(13.3±3.8)d。6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 其中Clavien-Dindo分级ⅢB级1例、Ⅱ级3例、Ⅰ级2例。术后第7天10例患者行上消化道造影...  相似文献   

15.
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是胃外科技术要求最高的手术, 既需要在腹腔镜下完成全胃切除及淋巴结清扫, 还需要在腹腔镜下完成消化道重建, 其中腹腔镜下食管空肠吻合是技术难点。目前常用的吻合方式包括管状吻合、直线切割吻合以及手工缝合3类, 但如何合理、安全选择吻合方式仍存较大争议。笔者结合团队经验, 回顾器械吻合和手工缝合的进展, 深入阐述在全腹腔镜时代胃外科医师根据个人腔镜技术能力、器械及患者条件选择合适的食管空肠重建方式, 力求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佳的精准、微创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健康理念普及和胃镜检查技术的进步, 我国早期胃癌确诊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胃癌具有良好的预后和长期生存时间, 提高早期胃癌患者的术后生命质量成为胃癌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因此, 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前提下, 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目的保留功能胃切除术成为早期胃癌治疗的热点议题。近年来, 随着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的深入, 保留功能胃切除术的应用范围已逐渐向进展期胃癌拓展。保留功能的胃切除术包括节段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和局部胃切除术。笔者围绕近年来保留功能胃切除术的国内外重要研究进展以及笔者团队实践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 期望为临床外科医师开展保留功能胃切除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综合治疗模式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病理学分期及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收治的219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 根据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模式分为直接手术组、新辅助化疗组和新辅助放化疗组。使用R语言的"Trimatch"包, 以性别、年龄、合并症、体重指数、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及Siewert分型为协变量对3组进行匹配, 卡钳值取0.2;每组29例患者共87例纳入分析。男性82例, 女性5例, 中位年龄63岁(范围:38~76岁)。采用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各组术后病理学分期, 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直接手术组脉管癌栓的比例为72.4%(21/29), 高于新辅助化疗组的37.9%(11/29)(χ2=6.971, P=0.008)和新辅助放化疗组的6.9%(2/29)(χ2=26.696, P<0.01)。新辅助放化疗组和新辅助化疗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行近端胃切除术(PG)和全胃切除术(TG)的预后差异。方法本研究纳入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确诊为胃癌并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因胃上部癌接受胃癌根治术的363例患者, 根据手术方式分为TG组(178例)和PG组(185例)。结果与PG组相比, TG组患者的肿瘤直径>4 cm、大体类型为BorrmannⅢ型、术后病理分期为Ⅲ期的比例更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87P=0.002;χ2=24.897, P=0.001;χ2=6.257, P=0.044)。PG组和TG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4.3%(95%CI:45.1%~50.5%)和60.6%(95%CI:41.3%~47.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7)。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再次比较发现两组间5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6)。经化疗亚组分析发现, TG组与PG组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结论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行PG与TG的预后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OrVilTM与Overlap食管空肠吻合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22年8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12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7例, 女25例;年龄为(64±8)岁。112例患者均行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 其中61例食管空肠吻合采用OrVilTM法, 设为OrVilTM组;51例食管空肠吻合采用Overlap法, 设为Overlap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影响患者行OrVilTM食管空肠吻合的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 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1)手术情况。OrVilTM组和Overlap组患者食管受侵犯长度、肿瘤长径分别为1.0(0.7, 2.0)cm、(6.3±2.7)cm和0.2(0.1, 0.5)cm、(4.7±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手工吻合在完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55例行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性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4例, 女21例;年龄为61(29~75)岁。55例患者中, 25例消化道重建行胃十二指肠手工吻合, 设为手工吻合组;30例消化道重建行胃十二指肠改良Delta吻合, 设为改良Delta吻合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手术情况。55例患者均顺利施行手术, 无中转开腹。手工吻合组和改良Delta吻合组患者肿瘤上缘距上切缘距离、吻合时间、使用钉仓数目分别为(48±4)mm、(22.6±2.3)min、(3.2±0.5)枚和(41±4)mm、(14.0±1.4)min、(5.2±0.4)枚, 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4, 16.38, -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