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层型高级别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2019年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34例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8例食管基底层型高级别异型增生的病例,共计5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4岁(范围43~72岁),男性35例,女性17例,男女比为2.1∶1.0。食管上段8例,中段41例,下段3例。按巴黎分型0-Ⅱb型24例,0-Ⅱc型28例。内镜下病变色泽发红,边缘不整齐。窄带成像病变呈褐色或茶褐色,放大观察黏膜表面微血管异常,有边界形成。碘染色病变不着色或淡染,边界不规则。组织学上,鳞状上皮基底侧上皮细胞密度增加,细胞核大、深染,排列紊乱或极性丧失,肿瘤向下生长形成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比例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p53突变率为48.6%(18/37)。Ki-67阳性指数中位数为60%(范围20%~90%);基底层细胞Ki-67阳性细胞数中位数为26个/HPF(范围5~70个/HPF)。Ki-67异常分布模式37例(100.0%)。原病理诊断为低级别异型增生8例,不典型性上皮细胞2例,高级别异型增生42例。结论食管基底层型高级别异型增生形态特殊,肿瘤主要局限于鳞状上皮层的下半部分,具有重度细胞学异型性,侵袭性强,疾病早期易发展成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病理上误诊为低级别病变的比例高。p53突变和Ki-67异常分布模式有助于此类高级别异型增生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Survivin在反应性和肿瘤性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urvivin、bc l-2和K i-67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与低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中表达的区别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PV6000通用型二步法检测正常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中survivin、bc l-2和K 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脑组织中三者均为阴性表达;survivin、bc l-2和K i-67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6.7%、26.7%和22.2%;在低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组中阳性率分别为53.2%、50.0%和70.2%;在高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组中阳性率分别为88.1%、79.2%和95.2%。survivin、bc l-2和K i-67在增生组与低级别组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survivin和bc l-2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及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bc l-2和K i-67联合应用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胃黏膜活检组织中腺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黏膜活检组织中腺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87例胃黏膜活检标本,其中包括胃腺瘤27例、炎症性灶性异型增生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性增生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不伴有异型增生20例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了CEA、PCNA、Ki-67、p53、LN抗原标记.结果 病理组织学上具有异性增生的畸形腺窝灶,又无明确的病因及炎症性改变.其细胞学特点有核间变:表现为核的体积增大及形态不规则,并出现1个或多个核仁,核分裂象≤2个/10 HPF.组织学上有腺体结构的异常,多数病例腺管比较规则,少数腺管可出现不同程度分支状结构,显示出腺体的大小及轮廓不规则.基底膜尚完整.腺瘤的间质少而疏松,腺体排列密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CEA弱或中等阳性表达,PCNA阳性细胞数30%~60%之间, Ki-67阳性细胞数20%~40%之间,p53呈阴性表达.结论 胃腺瘤的病理组织学是上皮内瘤变存在,但必须排除炎症引起的异型增生、萎缩性胃炎引起的代偿性增生和胃腺癌.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104例形态学及细胞增殖活性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增生性息肉(HP)、广基锯齿状腺瘤(SSA)、传统锯齿状腺瘤(TSA)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诊断,鉴别诊断及细胞增殖状况.方法 复习北京军区总医院2002年11月至2007年12月2628例病理诊断为结直肠息肉/腺瘤的病理切片,从中收集104例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综合文献标准进行分类,观察各类型病变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细胞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特点.结果 104例锯齿状病变中包括HP 60例,TSA 20例,SSA 11例,混合性锯齿状息肉/腺瘤7例,混合件锯齿状息肉/腺瘤+普通腺瘤6例.对各型组织学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正常结肠黏膜Ki-67阳性细胞位于基底(隐窝下1/3),呈间隔分布;51例HP中阴性或阳性细胞数最<25%的40例(78%),大多数阳性位于隐窝下1/3(基底);15例TSA中11例阳性细胞数量在25%~50%或>50%,其中大多数位于隐窝中1/3,少数(2例)隐窝弥漫分布;SSA的数量与分布和TSA相似;相比之下低级别管状腺瘤26例中24例(92%)阳性数量>50%,18例(69%)分布于隐窝表面,6例(23%)弥漫分布;高分化管状腺癌10例全部呈弥漫分布,7例Ki-67阳性指数在70%左右.阳性细胞多少与分布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细胞)χ2=34.601,P=0.000,阳性分布χ2=63.077,P=0.000.结论 HP、SSA、TSA组织学鉴别诊断的主要难点是在HP与SSA两者之间,SSA锯齿状隐窝基底扩张结构特征是诊断的关键,比细胞学改变更重要.TSA与SSA的主要形态鉴别在于TSA锯齿状腺体有明显异型增生(普通腺瘤样增生)以及几乎所有TSA异型增生的腺体都不与黏膜肌相邻(ECF现象).细胞增殖指数Ki-67数量及分布的表达可为HP、SSA及TSA鉴别诊断提供一定帮助.锯齿状腺瘤中TSA和SSA的Ki-67表达指数都比普通腺瘤要低.  相似文献   

5.
非典型小叶状宫颈腺体增生作为非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依赖型宫颈原位腺癌的一种组织类型, 可能源于小叶状宫颈腺体增生和简单型胃型腺体化生。本文报道1例非HPV依赖型宫颈原位腺癌(非典型小叶状宫颈腺体增生), 临床表现为长期阴道排液, HPV阴性。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镜下见富腺细胞, 排列拥挤、重叠, 胞质丰富透亮、部分稠厚、个别略呈淡黄色, 核略大、可见嗜酸性小核仁, 判读为非典型腺细胞, 无具体指定, 其细胞块及宫颈管搔刮中黏液腺体胞质同步呈现免疫组织化学MUC6弥漫强阳性并特殊染色阿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玫红显色模式, 提示存在胃型分化腺体。全子宫标本中宫颈管近内口距表层4.5 mm间质见非典型小叶状宫颈腺体增生。免疫表型:Ki-67阳性指数约5%, DPC4弥漫强阳性, p53野生型模式, PAX2小叶状腺体阳性、非典型腺体弱阳性, p16阴性;MUC6、AB-PAS与细胞块表达模式一致。回顾其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 有助于宫颈胃型腺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与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绝经后妇女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与萎缩性改变对p16与Ki-67的免疫组化表达差异,探讨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选取绝经后妇女诊断为HSIL的病例19例,诊断为萎缩性改变的病例26例,采用免疫组化ELPS法标记p16与Ki-67两种抗体,观察此两种抗体阳性细胞表达的部位,染色强度与染色分布。结果HSIL组对p16与Ki-67两种标记物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对于p16,17例(89.4%)阳性细胞呈全层分布,各有1例(5.3%)阳性细胞出现在鳞状上皮的上2/3或下2/3。14例(73.7%)细胞核呈强阳性表达,4例(21.0%)呈中度阳性表达,仅1例(5.3%)呈弱阳性表达。16例(84.2%)阳性细胞弥漫分布,3例(15.8%)呈灶性阳性。对于Ki-67,15例(78.9%)阳性细胞呈全层分布,1例(5.3%)阳性细胞出现在鳞状上皮的上2/3。3例(15.8%)阳性细胞出现在鳞状上皮的下2/3。全部病例细胞核呈强阳性表达。17例(89.4%)阳性细胞弥漫分布,2例(10.6%)呈部分阳性。而萎缩性改变组对p16与Ki-67均呈阴性表达。结论p16与Ki-67是标记绝经后妇女HSIL与萎缩性改变非常有价值的一组抗体,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为客观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人雄激素受体基因位点克隆性分析技术对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进行克隆性分析,探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单克隆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及与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肠型胃癌根治标本24例,胃镜活检标本150例.采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准确获取病变腺上皮细胞,基因组DNA经甲基化敏感的Hpa Ⅱ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PCR扩增人雄激素受体基因,采用基因扫描技术对PCR产物进行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Ki-67在以上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克隆性分析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单克隆发生率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15.63%,5/3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2.22%,10/4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9.44%,25/36)及肠型胃癌(100.0%,20/20)中逐渐增加,除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7),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病变的发展而不断升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单克隆病例的Ki-6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多克隆病例(P<0.01),且克隆性与Ki-67的阳性表达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单克隆的发生率及Ki-67的阳性表达率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逐渐增加.且单克隆病变的发生与Ki-67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的联合可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易感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检测Ki-67、HER-2、CD44、CK20在鉴别低级别和高级别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中的有效性。方法收集642例分级明确的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及57例分级不确定的乳头状尿路上皮癌,根据有无高级别复发或进展,将分级不确定病例分为高危组及低危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Ki-67、HER-2、CD44、CK20的表达。结果将Ki-67≥30%、HER-2全层表达、CD44表达减弱、CK20全层表达定义为阳性,分级明确病例中,低级别组Ki-67、HER-2、CD44、CK20的阳性率分别为12%、15%、28%、21%,高级别组分别为76%、70%、52%、6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分级不确定病例中,低危组Ki-67、HER-2、CD44、CK20的阳性率分别为40%、49%、28%、40%,高危组分别为70%、70%、20%、30%。结论免疫组化检测Ki-67、HER-2、CD44、CK20在低级别和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可以用于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分级的辅助诊断,其中Ki-67和HER-2在鉴别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AMACR/P504S在正常胃黏膜、不确定性异型增生、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和胃肠型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黏膜高度异型增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0例无异型增生、30例不确定性异型增生、25例低度异型增生、30例高度异型增生和20例肠型腺癌中AMACR/P504S的表达。结果 AMACR/P504S在无异型增生和不确定性异型增生的胃黏膜中均为阴性表达,在低度异型增生中AMACR/P504S阳性率为4.0%,高度异型增生和肠型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73.3%和55%,AMACR/P504S在高度异型增生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度异型增生(P<0.01),与肠型腺癌无差异(P>0.05)。AMACR/P504S对高度异型增生诊断的特异性为98.7%,敏感性为73.3%。结论 AMACR/P504S可作为胃黏膜高度异型增生与低度异型增生和不确定性异型增生鉴别诊断的免疫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发生情况,并对锯齿状腺瘤与普通腺瘤的恶性潜能进行病理学比较观察.方法 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海军总医院、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河北省巨鹿县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约5年中病理诊断为结直肠各类息肉和腺瘤的病例53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经3名病理医师4~5轮阅片从中筛选出腺体具有锯齿状特征的息肉及腺瘤共258例,按文献标准分类,观察传统锯齿状腺瘤(TSA)及普通腺瘤异型增生程度.随机收集普通腺瘤(管状腺瘤160例及绒毛管状腺瘤27例)187例,浸润性腺癌36例作为对照.对部分TSA、广基锯齿状腺瘤(SSA)、管状腺瘤、浸润性腺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法)Ki-67、p53、β-catenin染色.结果 五所医院的5347例结直肠息肉/腺瘤中共筛选出锯齿状病变258例,占4.8%.其中增生性息肉(HP)112例,占锯齿状病变43.4%(112/258);TSA 78例,占锯齿状病变30.2%(78/258);SSA26例,占锯齿状病变10.1%(26/258);锯齿状病变合并高级别黏膜内肿瘤及浸润性腺癌11例,占锯齿状病变4.3%(11/258).重点观察62例TSA的异型增生等级.62例TSA呈中度异型增生13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4例,浸润性腺癌癌旁有TSA成分2例.中度以上异型增生占30.6%(19/62),高级别黏膜内肿瘤和浸润性腺癌占9.6%(9/62).收集的普通腺瘤187例,其中中度异型增生27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12例,13例在不同部位伴有浸润性腺癌,中度以上异型增生占27.8%(52/187),高级别黏膜内肿瘤和浸润性癌占13.3%(25/187).TSA与普通腺瘤比较X2=19.373,P=0.000.北京军区总医院19个月期间结直肠同时、不同部位具有锯齿状腺瘤及普通腺瘤13例(管状或绒毛管状腺瘤),其中锯齿状腺瘤13例中12例旱轻度异型增生,1例呈轻-中度异型增生;13例管状腺瘤中7例呈轻度异型增生,2例呈轻-中度异型增生,4例呈中度异型增生(两者相比X2=5.432,P=0.052).对两组病例进行了Ki-67、p53、β-catenin检测,在锯齿状腺瘤(TSA、SSA)和普通腺瘤(管状)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锯齿状腺瘤与腺癌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发病率似较低.锯齿状腺瘤有明显恶性潜能.与普通腺瘤相比,锯齿状腺瘤合并高级别黏膜内肿瘤及浸润性癌的病例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抗p21Ras单克隆抗体(mAb)KGH-R1在大肠良恶性病变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免疫反应性,为该抗体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用本实验室制备的广谱抗p21 ras mAb KGH-R1对正常大肠黏膜、大肠炎息肉、大肠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大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浸润性大肠癌及癌旁病变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各样本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和组织学评分(HSCORE)分值,比较各组免疫反应性的差异。结果:mAb KGH-R1与64.89%(61/94)的浸润性大肠癌发生免疫反应,阳性样本的平均阳性细胞数为97.28%,平均HSCORE评分178.98分;与60.24%(50/83)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发生免疫反应,阳性样本的平均阳性细胞数为95.08%,平均HSCORE评分156.38分;与64.58%(31/48)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发生免疫反应,阳性样本的平均阳性细胞数为82.52%,平均HSCORE评分103.03分;与39.97%(29/73)的炎性息肉组织发生免疫反应,阳性样本的平均阳性细胞率17.78%,平均HSCORE评分18.66分。虽然mAb KGH-R1也与46.67%(21/45)的正常大肠黏膜上皮发生免疫反应,但阳性样本的平均阳性细胞数为2.64%,平均HSCORE评分为2.64分。大肠癌与癌旁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比较,mAb KGH-R1反应阳性细胞数和HSCORE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但高于癌旁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20/85例(23.53%)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与mAb KGH-R1呈微弱阳性反应。结论:mAb KGH-R1与大肠癌具有较强的免疫反应性,有开发为治疗性抗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ER、Ki-67和cyclin D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R、Ki-67和cyclin D1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对56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进行ER、 Ki-67和cyclin D1染色标记。结果 正常乳腺组织中仅有散在的少数上皮细胞呈ER阳性表达。在普通型导管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中ER表达比正常乳腺组织增加,但ER阳性细胞呈不连续分布,阳性细胞间有较多的阴性细胞。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和低级别原位导管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中ER表达比UDH明显增加(P〈0.05),ER阳性细胞呈连续的片状分布,阳性细胞间较少或没有ER阴性细胞。ADH和低级别DCIS中ER表达较高级DCIS显著(P〈0.01)。DCIS中Ki-67和cyclin D1表达高于UDH(P〈0.05),并与UDH、ADH和DCIS的组织学分组呈正相关(r=0.352,P〈0.05和r=0.390,P〈0.05)。正常乳腺组织中上皮细胞内无ER和Ki-67同时表达。在UDH中有极少数上皮细胞ER和Ki-67同时表达,而在ADH和DCIS中ER和 Ki-67同时表达的细胞明显增加。结论 从正常乳腺组织到UDH、ADH、低级DCIS的恶性转化过程中伴有ER表达的逐渐增高。ER过度表达及ER和Ki-67在上皮细胞内同时表达可能是某些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 43岁。因右乳肿块3个月行手术切除。病变切面呈囊实性。镜下观察:肿瘤呈囊实性生长, 囊内可见乳头状突起。肿瘤由形态温和的中间细胞、表皮样细胞、黏液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构成, 细胞间可见筛状腺腔/微囊结构, 其内含黏液或嗜酸性分泌物。瘤周乳腺组织可见淋巴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p63、细胞角蛋白(CK)5/6和CK7呈分区阳性染色, GATA3阳性、S-100蛋白和SMMHC阴性, 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25%、孕激素受体(PR)阴性、HER2 1+、Ki-67阳性指数约5%。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提示MAML2基因重排。病理诊断为右乳低级别黏液表皮样癌。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1例42岁女性乳腺腺肌上皮瘤。患者查体右乳见一明显肿块, 质稍硬, 无触压痛, 皮肤无红肿、破溃, 双侧乳头无凹陷, 无溢血, 可见少量溢液。镜下见肿瘤呈多结节性生长, 导管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增生, 并且以肌上皮细胞增生更明显, 局灶有浸润性生长模式, 肿瘤细胞胞质丰富、透明, 细胞轻至中度异型, 细胞核大小不等, 可见少量核分裂象(<3个/10 HP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腺上皮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CK)7;肌上皮细胞表达CK5/6、S-100蛋白、p63、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突触素、Calponin、肌特异性肌动蛋白、CK10/13、IDH2阴性, Ki-67阳性指数约5%。本例诊断主要结合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CENP-F、Ki-67蛋白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SIL)中的表达规律,探讨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收集7例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15例良性反应性增生鳞状上皮、13例子宫颈低级别SIL、17例高级别SIL和5例子宫颈SCC,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分别检测CENP-F、Ki-67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不同级别的上皮内病变与子宫颈SCC组织中CENP-F及Ki-67的表达与病变级别相关(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子宫颈病变中CENP-F与Ki-67的表达呈线性正相关(r=0.816,P0.001)。结论 CENP-F、Ki-67在预测子宫颈SIL的进展及预后中有协同作用;CENP-F有望成为预测子宫颈SCC预后及靶向治疗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 A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AC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和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另选60例肾上腺皮质腺瘤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网状纤维染色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 ACC低级别13例,高级别6例。普通型13例、嗜酸型3例、黏液型1例、肉瘤样型2例。免疫表型:SF-1(100%,19/19)均阳性,α-inhibin(52.9%,9/17)强阳性,Melan-A(73.7%,14/19)局灶或部分阳性,α-inhibin和Melan-A共阳性(47.1%,8/17);Ki-67增殖指数5%~50%,60例皮质腺瘤Ki-67增殖指数均3%。ACC网状结构评分2分者2例,3分者11例,4分者6例;皮质腺瘤评分均为1分。结论 ACC中Ki-67增殖指数明显高于皮质腺瘤,网状结构评分明显高于皮质腺瘤,联合Ki-67增殖指数与网状纤维染色可与皮质腺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7.
Shen XX  Yu L  Bi R  Yang WT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8):511-516
目的 初步评估卵巢浆液性癌的两级分级系统在病理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低、高级别浆液性癌Pax2、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依照两级分级系统对卵巢浆液性癌进行分级,分别选取低级别癌38例,高级别癌100例,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癌组织中Pax2、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1)低级别组的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高级别组(P<0.05).(2)低级别组Pax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高级别组(65.8%比13.0%,P<0.05),而p53强阳性率显著低于高级别组(13.2%比55.0%,P<0.05),Ki-67阳性指数显著低于高级别组(13.7%比42.1%,P<0.05).(3)Pax2阳性组的总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阴性组(P<0.05),而无病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Ki-67阳性指数与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级分级系统对卵巢浆液性癌的预后判断有提示意义,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具有可行性.Pax2、p53和Ki-67在卵巢低、高级别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p53和Ki-67相比,Pax2更有可能成为卵巢浆液性癌的一个预后相关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wo-tier system for the grading of ovarian serous carcinomas,and to analyze Pax2, p53, Ki-67 protein expression and their prognostic values for low- and high-grade ovarian serous carcinomas. Methods A total of 38 cases of low-grade and 100 cases of high-grade ovarian serous carcinomas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 two-tier grading system. Innn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detect Pax2, p53 and Ki-67 protein expression in all cases. Correlation of the two-tier system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and prognostic parameters were performed. Results ( 1 ) The overall survival,disease-free survival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low-grade serous carcinoma cases than in the high-grade cases ( P < 0. 05 ). (2)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otein express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low- and high-grade serous carcinomas. The high-grade serous carcinoma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expression level of p53 (55.0% vs 13. 2%, P < 0. 05 ) and Ki-67 (42. 1% vs 13.7%, P < 0. 05 ),while low-grade carcinoma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expression level of Pax2 (65. 8% vs 13.0%,P < 0. 05 ). (3) Pax2 positive cases had a significantly better overall survival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than Pax2 negative cases ( P < 0. 05 ). The expressions of p53 and Ki-67 were found to have little correlation with overall survival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P > 0. 05 ). Conclusions The two-tier system for the grading of ovarian serous carcinomas has a good prognostic value. There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in expressions of Pax2, p53 and Ki-67 between low- and high-grade ovarian serous carcinomas. Compared with p53 and Ki-67, Pax2 is likely a better prognostic indicator for ovarian serous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8.
子宫颈不典型不成熟鳞化免疫组化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子宫颈不典型不成熟鳞状化生(atypical immature metaplasia,AIM)的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63、CK5、Ki-67及p16在14例AIM中的表达;对照7例不成熟鳞化(immature metaplasia,IM),7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例高级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7例鳞状细胞癌(SCC)。结果p63和CK5在AIM和IM阳性率〉75%,p63在AIM与LSIL和HSIL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SCC差异无显著性。AIM与IM中Ki-67总平均指数及分布幅度相近,AIM(43.23%)略高于LSIL(36.95%),较明显低于HSIL(68.5%,P〉0.05),从Ki-67阳性细胞分布范围比较,AIM与LSIL及HSIL有重叠。p16在AIM表达6例强阳性、6例局灶阳性、2例阴性,7例SCC及3例HSIL全呈强阳性,3例LSIL强阳性,4例局灶阳性。结论p63和CK5佐证AIM形态特征。p63与Ki-67同样表达在异型细胞阳性。p16阳性表达与Ki-67和p63相结合,具有LSIL和HSIL的诊断价值,但p16阴性和Ki-67低表达,不排除AIM向良性转化可能。AIM是属于子宫颈上皮表现为一异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免疫化学p16/Ki-67双染预测子宫颈上皮内高级别瘤变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收集行细胞学检查标本123例,其中不明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及以上病例(合计103例)同时行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检测且具有活检结果,20例液基细胞学检查未见恶性细胞和上皮内病变细胞(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通过细胞免疫化学双染检测p16/Ki-67结果。结果 20例液基细胞学NLIM的标本中p16/Ki-67双染结果均阴性,ASC-US病例中预测CIN2+的敏感性66.67%、特异性95.92%、阳性预测值50.00%、阴性预测值97.92%,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病例中预测CIN2+的敏感性91.67%、特异性95.00%、阳性预测值91.67%、阴性预测值95.0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病例中预测CIN2+的敏感性92.86%、特异性0、阳性预测值92.86%、阴性预测值0;ASC-US及以上病例预测CIN2+的敏感性89.66%、特异性94.28%、阳性预测值86.67%、阴性预测值95.65%。结论 HR-HPV阳性的ASC-US和LSIL病例中进行p16/Ki-67双染检测,可以明显提高CIN2+检出的预测值,细胞免疫化学p16/Ki-67双染有望成为HPV筛查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胰胆管刷检的细胞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胰胆管刷检的细胞形态学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及其在诊断胆道和胰腺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ERCP胰胆管刷片细胞学检查的病例212例,对照术后病理诊断及临床最终诊断,分析胆道及胰腺肿瘤的细胞学特点及意义.结果 212例中样本满意率99%(2例无上皮细胞),细胞学报告阴性者137例,其中临床最终诊断恶性45例(阴性预告值60.2%).细胞学报告低级别异型增生者11例,临床最终诊断恶性6例(阳性预告值54.5%).细胞学报告高级别异型增生和恶性者可信性较高,高级别异型增生23例,1例失随访,临床最终诊断恶性19例(阳性预告值86.4%).细胞学报告恶性41例,临床最终诊断均为恶性(阳性预告值100%).细胞重叠、核大小不等、染色质增粗、黏附性差、坏死背景、核仁、病理性核分裂等特征具有诊断意义.结论 提高诊断效率依赖于从取材、制片、固定到阅片诊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区分"低级别异型增生"和"高级别异型增生",对临床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