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多模式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5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B组)两组,A组采用术前口服依托考昔,术中鸡尾酒式药物局部浸润膝关节周围,术后0.2%罗哌卡因行连续腰丛神经阻滞联合依托考昔口服镇痛的多模式联合镇痛;B组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术后各时间点的静息和活动时疼痛评分记录关节活动度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监测术前术后血浆炎症因子的浓度。结果 B组术后各时间点的静息和活动时疼痛评分、镇痛相关不良反应、血浆炎症因子的浓度均高于A组(P﹤0.05),A组关节活动度高于B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多模式镇痛的效果优于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2.
闫铭  朱建良  邓路娟  李平  李晓军  于建华 《河北医药》2013,35(10):1498-1500
目的通过对不同镇痛方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相关指标的动态观察和记录,验证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多模式超前镇痛较常规镇痛具有更明显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单盲分成3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腰硬联合(A组)、静脉全麻(B组)、腰硬联合复合手术前后局部浸润麻醉(C组)的不同镇痛方法。3组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进行术后镇痛。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总疼痛程度的疼痛评分,第一次自控按压镇痛泵的时间,观察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组间疗效。结果 3组术毕总疼痛强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h时C组与A、B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h疼痛评分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PCIA第一次自控按压给药时间比较,C组和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多模式超前镇痛可较常规镇痛提供更完善的镇痛效果,并且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超前镇痛并没有因为额外追加药物而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皮质醇的检测,研究采用多模式联合超前镇痛较常规镇痛可以更有效的降低由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程度;从而为制定围手术期综合镇痛方案提供研究数据依据。方法根据入选条件选择行择期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单盲分成3组,分别给予腰硬联合麻醉、静脉全麻、腰硬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的不同镇痛方法。3组术后均采用静脉镇痛泵进行镇痛。分别于术前1 h、术毕、术后3、24 h四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检测皮质醇的血清含量,观察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间术前血清皮质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厖.05)。术后B组血清皮质醇浓度一直最低,术毕和术后3 h时B组与C组、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0.01);术后24 h时B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05);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P >0.05)。结论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多模式超前镇痛可较常规镇痛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并提供良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同时结果表明并没有因为额外追加药物实施超前镇痛而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多模式镇痛的效果。方法将39例膝骨性关节炎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24例和静脉泵镇痛组15例。多模式镇痛组给予多模式镇痛。静脉泵镇痛组给予静脉泵镇痛。采用数字分级(NRS)和语言等级评分(yRS)相结合的方法评定2组24、48h的疼痛情况及术后48h持续被动功能锻炼(CPM)训练30min后疼痛评分。对比2组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和膝关节主动屈膝90。时间。结果多模式镇痛组患者术后24h,48h,CPM训练30min后疼痛评分均低于静脉泵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模式镇痛组患者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及膝关节主动屈膝90°时间均短于静脉泵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模式镇痛用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点机体应激指标血清白介素-6(IL-6)的检测,证实采用多模式联合超前镇痛较常规镇痛可以更有效的降低由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程度;从而为制定围手术期综合镇痛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根据入选条件选择在天津医院行择期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单盲分成3组,分别给予腰硬联合(A组)、静脉全麻(B组)、腰硬联合复合手术前后局部浸润麻醉(C组)的不同镇痛方法。3组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 PCIA)进行术后镇痛。分别于术前1 h、术毕、术后3、24 h 4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检测IL-6的血清含量,观察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术前血清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毕、术后24 h C组和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术后3 h A、C 2组,A、B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表明术后B、C 2组IL-6浓度均低于A组( P <0.05)。以C组最为明显,各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多模式超前镇痛可较常规镇痛明显减轻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并且额外追加药物实施超前镇痛并没有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多模式镇痛效果.方法 45例行双侧TKA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前均静脉给予帕瑞昔布40 mg,术中膝关节后关节囊予局麻药浸润.术后镇痛:Ⅰ、Ⅱ组采用舒芬太尼0.2、0.3 μg/kg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Ⅲ组给予舒芬太尼0.2 μg/kgPCIA复合双侧股神经单次阻滞.记录术后6、12、24、48 h静息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RVAS)和改良Bromage肌力评分、术后24、48 h膝关节主动功能训练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IVAS)以及镇痛药追加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 Ⅱ、Ⅲ组术后6、12、24 h的RVAS评分和术后24 h的IVAS评分低于Ⅰ组(P<0.05),Ⅲ组术后6、12h的改良Bromage肌力评分高于Ⅰ、Ⅱ组(P<0.05),Ⅱ组恶心、呕吐及尿潴留次数多于Ⅰ、Ⅲ组(P<0.05),Ⅰ组镇痛药追加次数多于Ⅱ、Ⅲ组(P<0.05).结论 在静脉给予非甾体药物和部分膝关节腔内局麻药阻滞基础上,双侧TKA术后采用舒芬太尼复合双侧股神经阻滞可以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86例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后对照组实施常规镇痛,观察组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6、24、48 h各时点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术后疼痛,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配合术后康复性锻炼、顺利实施康复计划,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多模式镇痛下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初期镇痛及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收肌管阻滞,为研究组,一组采用股神经阻滞,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初期镇痛与早期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NRS评分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各时段膝关节活动度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表现。结论多模式镇痛下收肌管阻滞与常规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初期镇痛中的效果并无明显区别,但前者更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可加快恢复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医院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方案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20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术后镇痛方案进行分析,评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镇痛方案。结果 203例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的患者占80%,主要是单纯患者自控镇痛(PCA,19.7%)、PCA-浸润麻醉两模式(49.75%)和PCA-浸润麻醉-神经阻滞三模式(28.08%)。与PCA单模式镇痛相比,PCA-神经阻滞两模式、PCA-神经阻滞-浸润麻醉三模式镇痛时的人均等效吗啡需求量显著少于PCA单模式镇痛(P<0.01)。联合镇痛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单纯PCA组:单纯PCA组人均为5±1.19 d,PCA-神经阻滞两模式组为3.98±1.04 d,PCA-神经阻滞-浸润麻醉三模式组为3.82±1.29 d(P<0.01);不同镇痛方案在开始康复训练时间方面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不同镇痛方案术后疼痛的主诉、住院时间和安全性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多模式镇痛方案较单纯PCA可明显节省阿片类药物用量,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更早,在疼痛主诉及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隐神经阻滞联合多模式镇痛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中信惠州医院收治的5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25例.对照组采用连续隐神经阻滞,研究组采用连续隐神经阻滞联合多模式镇痛.观察两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情况、膝关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关节科初次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组各40例,观察静息与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被动活动度、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静息与活动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4.596、28.475,P<0.001),术后6、12、24、48、72h及出院时试验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VAS评分随着时间增加而减小(F时间=31.210、46.894,P<0.001);试验组术后VAS评分减少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F交互=9.972、15.819,P<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RO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7.814,P<0.001),术后24、48、72h试验组RO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ROM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大(F时间=51.657,P<0.001);试验组术后ROM增大的幅度明显大于时照组(F交互=19.234,P<0.001).试验组镇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8.658,P=0.003).结论 多模式镇痛利于TKA患者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并能积极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静脉注入进行超前镇痛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0例,年龄55~65岁,ASAⅡ或Ⅲ级,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在术前10 min静注氯胺酮1 mg/kg,继之以1mg/(kg.h)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B组为对照组,单纯应用硬膜外麻醉。观察术后感觉疼痛时间,镇痛药用量及术后各时点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疼痛开始时间,A组比B组明显延长(P〈0.05)。PCA术后用药量B组〉A组,两组VAS评分B组明显高于A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术前及术中应用氯胺酮能明显降低术后患者PCA用药量,具有明显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傅建珍 《中国药业》2012,21(11):93-94
目的探讨"鸡尾酒"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28例,均进行康复期锻炼。观察组应用手术关节周围部位局部注射混合镇痛药物("鸡尾酒"疗法),以控制患者在早期运动、离床活动和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时的疼痛。结果观察组患者静息痛程度及术后中度、重度疼痛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康复功能锻炼正确率,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训练达93.75%,直腿抬高试验达90.63%,踝关节伸屈练习达87.5%,CPM机锻炼达81.25%,与观察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药物,可以起到较好的术后镇痛作用,达到比较理想的功能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连续股神经阻滞和静脉镇痛泵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方法 2012年03月—2012年08月笔者所在科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30例,应用静脉泵镇痛30例;股神经阻滞组患者术后间断泵入0.25%布比卡因溶液,静脉镇痛泵组患者术后持续泵入舒芬太尼100μg+氟哌利多2.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患者均持续镇痛3 d。记录静息、被动功能训练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72 h的镇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静息及被动功能锻炼时股神经阻滞组的VAS显著低于静脉镇痛泵组(P<0.05),镇痛并发症的发生率股神经阻滞组显著低于静脉镇痛泵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安全,镇痛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缓解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疼痛。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隐神经联合间隙阻滞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某院2019年3月-2021年4月期间9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隐神经组和联合麻醉组各45例,隐神经组采用隐神经阻滞,联合麻醉组采用隐神经联合间隙阻滞。对比麻醉不同时间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收缩压(SBP)、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心率(H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呼吸频率及疼痛评分(VAS)。结果:阻滞前,两组的呼吸频率、SBP、S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15min时,联合麻醉组的SaO2高于对照组(P<0.05);清醒时,联合麻醉组的呼吸频率、SBP、SaO2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d联合麻醉组的SOD、ACTH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麻醉组术后1h、2h、3h、24h、48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隐神经联合间隙阻滞可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且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  相似文献   

18.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一种通过使用人工膝关节假体替代损坏严重且丧失了正常功能的膝关节表面,以达到解除膝关节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目的的手术方式~([1])。TKA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手段,但是TKA术后通常会存在剧烈疼痛,给患者的术后康复带来不利影响。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能够准确定位,将导管精准地放置在股鞘内股神经周围,具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恐动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关节外科在2019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10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恐动症患者,按照入院时间进行编号,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实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给予优质康复训练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208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实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96例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后优质护理与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与训练。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生命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DS评分(43.65±5.89)分、SAS评分(44.98±7.7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0.67±6.03)、(49.88±6.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身体状况评分(15.73±2.98)分、精神状况评分(14.96±2.87)分、环境评分(17.94±3.02)分、人际评分(15.54±2.33)分、总分(63.98±12.0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2.33±2.62)、(11.28±3.09)、(13.28±2.89)、(11.78±2.13)、(47.98±11.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性关节炎患者实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给予优质护理与康复训练,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术后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