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分型与女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女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05例,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结果,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左心耳无血栓组260例和左心耳血栓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女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预测因素。结果 共纳入305例女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45例(15%)存在左心耳血栓。两组间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Fbg)和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管疾病、脑卒中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耳血栓组患者的房颤病程、CHA2DS2-VASc评分、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型脑钠肽(BNP)、血肌酐(SCr)和非阵发性心房颤动、2型糖尿病、心力衰竭的占比均大于左心耳无血栓组(P<0.05),左心耳血栓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的例数均小于左心耳无血栓组(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非阵发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联合增强检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0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经TEE检查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45例,根据TEE联合增强检查结果分为血栓形成组52例和非血栓组93例。先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TEE检查。并对疑似血栓形成又不能排除的12例患者完成TEE联合增强检查。对比TTE与TEE对左心房及左心耳不同血流状态的检出情况。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EE联合增强血栓检出率明显高于TT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9%vs 5.5%,P0.01)。与非血栓组比较,血栓形成组左心房内径(LAD)、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左心耳流速和LVE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及D-二聚体是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95%CI:1.03~1.25,P=0.027;OR=4.79,95%CI:1.40~16.70,P=0.012),左心耳流速为保护因素(OR=0.84,95%CI:0.78~0.90,P=0.001)。结论 TEE可以直观显示心房及心耳的血流状态,准确测量左心耳流速,联合增强更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动患者发生左心房或左心耳血栓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方法:选取住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2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左心房或左心耳是否发生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60例)与非血栓组(157例),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患病时间、CHA_2DS_2-VASc评分、hs-CRP、血脂、凝血功能,尿酸、左心房前后径、LVEF、左心耳血流速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非血栓组比较,血栓组患者心率、收缩压、CHA_2DS_2-VASc评分、尿酸、hs-CRP、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左心房前后径、左心耳长径明显升高,而HDL-C水平、LVEF、左心耳血液流速明显降低(P均0.05);血栓组患者使用胺碘酮比例显著低于非血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A_2DS_2-VASc评分≥2、hs-CRP≥1.3 mg/L、左心房前后径≥4 cm、左心耳血液流速≤48 cm/s以及未使用胺碘酮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CHA_2DS_2-VASc评分≥2、hs-CRP≥1.3 mg/L、左心房前后径≥4 cm、左心耳血液流速≤48 cm/s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服用胺碘酮对预防心房颤动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非瓣膜病房颤、食管超声发现左心房/左心耳血栓的患者作为血栓组,以同期收治的116例未发现左心房/左心耳血栓的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基本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血栓组较对照组高血压、脑卒中比例增高(65.52%vs 51.72%,13.79%vs 5.17%,P<0.05),2组慢性心力衰竭比例、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F、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比例、CHA2DS2-VASc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性/永久性房颤(OR=5.721,95%CI:2.069~15.820,P=0.001)、NT-proBNP(OR=1.001,95%CI:1.000~1.002,P=0.002)、CHA2DS2-VASc评分(OR=2.021,95%CI:1.316~3.103,P=0.001),LAD(OR=1.104,95%CI:1.002~1.216,P=0.046)是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持续性/永久性房颤、LAD扩大、NT-proBNP水平高、CHA2DS2-VASc评分高为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炎症与非瓣膜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入选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患者68例,其中左心耳血栓者(血栓组)23例,无左心耳血栓者(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测量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血栓组hs-CRP水平(1.66mg/L,0.49~2.6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83mg/L,0.47~1.32mg/L),在校正了CHA2DS2-VASc评分、左房大小、房颤类型等因素后,hs-CRP水平增高仍然是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OR=1.19,95%可信区间1.02~1.39,P=0.02)。结论炎症在非瓣膜房颤左心耳血栓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LA)或左心耳(LAA)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非瓣膜性房颤左心房或左心耳附壁血栓形成61例为血栓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26例)和无附壁血栓形成278例为非血栓组(其中男性189例,女性89例),对两组的既往史、烟酒史、临床生化指标和超声心动图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左心房内径[(47.0±6.8)mm比(39.1±6.7)mm,P=0.000],左心室射血分数[(53.8±14.8)%比(60.6±9.9)%,P=0.001];服用阿司匹林[23.0%比48.9%,P=0.000],非阵发性房颤[41.0%比22.7%,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左心房内径(OR=1.191,95%CI 1.126~1.261),左心室射血分数(OR=0.969,95%CI 0.941~0.997),服用阿司匹林(OR=0.308,95%CI 0.141~0.674),非阵发性房颤(OR=2.412,95%CI 1.097~5.304)是左心房和左心耳内血栓形成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左心房直径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是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服用阿司匹林对预防房颤血栓形成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华法林溶解左心耳血栓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华法林溶解左心耳血栓的机制。方法慢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8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证实有左心耳血栓形成,华法林治疗3~6个月,观察其对左心耳血栓的影响,测定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应用TEE测定治疗前后左心耳血流速度和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华法林治疗(INR210±014)后,9444%患者左心耳血栓消失;与治疗前比较,血浆DD明显减低〔(182±083)mg/Lvs(133±041)mg/L,P<005〕;左心耳充盈血流速度〔(4271±1470)cm/svs(5622±1753)cm/s,P<005〕和排空血流速度〔(3215±1405)cm/svs(4536±1682)cm/s,P<005〕显著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增加〔(053±016)vs(058±016)P<001〕。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使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溶解消失,其机制可能是华法林抑制凝血系统后,抗凝纤溶活性相对增强使血栓溶解,左心耳血流动力学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类型的盘式左心耳封堵器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行经皮下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55例, 其中男164例(64.3%, 164/255), 年龄(70.3±9.0)岁。根据封堵器类型分为LAmbre组132例和ACP组123例, 收集两组患者围术期主要并发症, 术后封堵器表面血栓(DRT)、血栓栓塞及主要出血事件等发生情况, 并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安全终点和主要疗效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与ACP组相比LAmbre组左心耳口部直径较大[(28.5±5.4) mm对(25.3±4.5) mm, P<0.001], 阵发性房颤比例稍低(16.7%对26.8%, P=0.049), 其余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mbre组和ACP组植入成功率分别为99.2%和100%(P=1.000)。LAmbre组和ACP组术后分别有120例和114例完成影像学随访, 发现5例(4.2%, 5/120)和6例(5.3%, 6/114)DRT,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2...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对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实施超声心动图诊断的非瓣膜性PAF患者100例,另选同期50例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根据超声心动图所示的左心耳血栓情况将100例非瓣膜性PAF患者分成PAF有血栓组(48例)以及PAF无血栓组(52例)。所有受试者均通过Philips IE33型彩超仪经食管及经胸实施超声心动图诊断。对比各组患者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并进行PAF合并左心耳血栓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AF有血栓组的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低于PAF无血栓组;Ea-sep、Ea-lat、Em及LVE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及PAF无血栓组,E/Em水平显著高于PAF无血栓组以及对照组水平(均P<0.05)。将PAF合并左心耳血栓作为因变量,将E、Ea-sep、Ea-lat、Em、E/Em、LAD及LVEF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Em为PAF合并左心耳血栓的危险因素。结论 LVDD对非瓣膜性PAF并发左心耳血栓具有一定的影响,临床治疗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房颤时左心耳结构和功能改变与肺静脉血流变化的关系。方法74例房颤患者和16例正常人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检测左心耳血栓形成、结构、功能和肺静脉血流频谱指标。结果18例房颤患者存在左心耳血栓,血栓组、非血栓组和正常组间左心耳结构、功能和肺静脉血流频谱有显著差异,其中血栓组左心耳扩大,血流速度下降最严重,左心耳结构、功能和肺静脉血流密切相关。结论房颤时左心耳结构改变,功能减退,肺静脉血流和左心耳结构、功能关系密切,能准确反应左心耳功能,在血栓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LAA)结构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因NVAF拟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283例。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依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将患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分析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Wilcoxon检验及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现具有预测能力的变量,然后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危险因素对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栓组与非血栓组间体质量指数、心房颤动病程、CHA2DS2-VASc评分、持续性心房颤动比例、尿酸、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前后径(LAD)、左心耳容积(LAA-V)、左心耳长径(LAA-L)、左心耳第一弯曲度和左心耳叶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OR=1.898,95%CI 1.223~2.944)、LAD(OR=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左心耳(LAA)参数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LAA血栓和/或自发显影(SEC)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并接受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现LAA血栓和/或SEC的房颤患者34例为SEC组;同时,同期以1∶2的比例随机选取接受TEE检查但并未发现LAA血栓和/或SEC的房颤患者68例为非SEC组。收集患者既往病史资料,并测定其左房前后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耳开口宽度(LAAW)、左心耳长度(LAAL)、左心耳血流排空速度(LFEV)、左心耳血流充盈速度(LFFV)、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等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患者LAA血栓和/或SE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之间年龄、房颤类型(持续性房颤比例)、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病史、CHA_2DS_2-VASc评分、LAD、LAAW、LAAL、LVEF、LFEV、LFFV、LAA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其他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既往脑卒中/TIA(OR 22.894;95%CI 1.883~278.418;P=0.014),更大的LAAW(OR 1.205;95%CI 1.008~1.441;P=0.040)、LAAL(OR 1.203;95%CI 1.039~1.394;P=0.014)及更低的LAAEF(OR 0.964;95%CI 0.929~0.999;P=0.047)是房颤患者LAA血栓和/或SE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患者LAA结构增大及较低的LAAEF提示LAA血栓和/或SEC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左心耳流速、左房前后径及血清生物学标记物,探讨其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的诊断意义。方法:入选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NVAF患者,通过食管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血栓组和血栓组,并测量左心耳流速,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的左房前后径及左室射血分数。计算CHA2DS2-VASc评分,检测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及脑钠肽前体。结果:①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及CHA2DS2-VAS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血栓组患者左心耳流速减慢、左房前后径增大、LVEF减低(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耳流速、左房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在左心房血栓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③血栓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脑钠肽前体、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无血栓组。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耳流速(OR=0.83,95%CI:0.78~10.87,P0.001)、左房前后径(OR=1.09,95%CI:1.00~1.18,P=0.044)是左心房血栓诊断的重要指标。当左心耳流速截点值为25.5 cm/s时,诊断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45%,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左心耳流速联合左房前后径诊断左心房血栓形成ROC曲线下面积为0.945。在二者基础上联合D-二聚体及脑钠肽前体诊断左心房血栓形成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结论:左心耳流速减慢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左心耳流速联合左心房前后径及血清D-二聚体、脑钠肽前体,提高了对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的诊断能力,其敏感性及有效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形态与其机械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非瓣膜病房颤患者81例,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获得图像,行三维重建获得左心耳形态,根据形态分为鸡翅型和非鸡翅型。同时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耳流速,分析左心耳形态与左心耳流速的关系。结果非鸡翅型左心耳流速低于鸡翅型(36.2±15.0)cm/s vs.(49.1±22.0)cm/s,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左心耳形态(β=-0.318,P0.001)、左心耳孔面积(β=-0.205,P=0.039)、房颤类型(阵发性vs.持续性)(β=-0.249,P=0.008)、左心房前后径(β=-0.230,P=0.021)是左心耳流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左心耳形态同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心耳机械功能密切相关,非鸡翅型和较大左心耳孔是左心耳机械功能降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收治的房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左心耳血栓分为血栓组(n=49)和非血栓组(n=638)。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等参数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血栓组相比,血栓组患者平均年龄更大(P=0.040)、阵发性房颤患者比例更低(P=0.007)、CHA2DS2-VASc评分更高(P=0.004)、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治疗比例更低(P=0.004)、维生素K拮抗剂(VKA)抗凝比例更高(P=0.022)、左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P=0.0001)、左房内径(LAD)更大(P=0.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见,年龄增加(OR=1.126,95%CI:1.006~1.259,P<0.001)、CHA2DS2-VASc评分升高(OR=2.15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左心耳分叶数、形态、功能等因素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例行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既往有无心源性卒中病史,将患者分为脑卒中组(67例)和非脑卒中组(134例).按规范采集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CT血管造影(CTA)和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  相似文献   

17.
Jin YY  Zhu XL  Wang CM  Li N  Ai H  Ma CS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0):836-838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按照经食道心脏超声(TEE)检查结果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54例分为:血栓组46例、非血栓组108例。检测血浆中CRP、D-二聚体的浓度及TEE检测左心房直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分数(FS)。将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血栓组患者在CRP[(5.77±6.37) mg/L比(1.73±2.39) mg/L,P=0.003]、LAd[(59.86±10.70)mm比(47.97±13.19)mm,P<0.001]、LVEF[(58.75±8.28)%比(64.10±6.75)%,P<0.001]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发现CRP≥1.33 mg/L(OR 2.856,95%CI1.235 ~6.600,P=0.014),LAd≥54.5 mm(OR 4.236,95% CI 1.877 ~9.562,P=0.001)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P升高、左心房扩大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反应可能参与心房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LAT)和/或自发显影(SEC)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54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平均年龄(57.1±11.9)岁,男1046例,女498例,阵发性房颤1297例.根据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结果分为两组:LAT和/或SEC组(109例)和无LAT和/或SEC组(1435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房颤类型、发生房颤时间、合并疾病、超声心动图指标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AT和/或SEC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AT和/或SEC组:LAT 53例(3.4%),血栓均位于左心耳;SEC 56例(3.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性及长期持续性房颤(OR=1.7,95% CI 1.1~2.4)、女性(OR=1.7,95% CI 1.1~2.7)、心肌病(OR=2.8,95% CI 1.3~5.7)、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0(OR=6.0,95% CI2.0~18.2)、左心房内径(LAD) ≥40 mm(OR=7.1,95% CI4.4~ 11.4)为LAT或SEC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AD≥40 mm、LVEF≤0.40是LAT或SEC形成的最强独立预测因素,对预测房颤栓塞事件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成像与超声心动图在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20年2月接受心脏CT血管造影(CTA)与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的164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CHA2DS2-VASc)分为A组(112例)和B组(5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TA结果与RT-3D-TEE测量参数,对比CTA与RT-3D-TEE对左心耳血栓的诊断结果,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CHA2DS2-VASc评分与CTA左心耳分型、RT-3D-TEE测量参数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A、RT-3D-TEE、CHA2DS2-VASc评分对左心耳血栓的预测价值。结果:RT-3D-TEE检查结果显示,A组左心耳血栓16例,无血栓96例,CTA检查灵敏度为87.50%(14/16)、特异度为94.79%(91/96)、准确度为93.75%(1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临床及心脏超声指标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688例,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左心耳血栓组(38例)和无血栓组(65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筛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并评价其预测效力。结果:与无血栓组比较,血栓组患者检查时窦性心律比例和LVEF更低,合并心力衰竭比例、CHA2DS2-VASc评分、三尖瓣反流、IVST、LVPWT、LAD、RADz和RADl均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和心脏节律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以LAD 43.55 mm为截值预测血栓形成的敏感度为92.1%,特异性为59.7%,曲线下面积0.805(P0.001,95%CI 0.751~0.859)。LAD联合心脏节律预测的曲线下面积达0.810(P0.001,95%CI 0.749~0.870)。结论:LAD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强有力的影响因素,LAD联合心脏节律可提高预测左心耳血栓形成的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