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R ICU)30例ARDS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诱发因素(肺源性、肺外源性)、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行机械通气、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PaO2/F iO2)、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等因素与其预后的关系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分级并赋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预后因素。结果 30例ARDS患者死亡20例,存活10例。患者的病死率与性别、年龄、诱发因素、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行机械通气无关。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PaO2/F iO2、CRP、ALB基础值(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既往患基础病、并发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长、CRP升高及确诊时BUN指标异常是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既往患基础疾病、并发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长、CRP升高与ARDS患者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992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提出的ARDS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1998年5月-2003年4月北京地区8所三级综合性医院ICU中收治的年龄12岁、持续ICU治疗超过24h的ARDS患者。结果 8482例患者中383例发生ARDS(4.5%),其中肺源性97例、肺外源性286例。脓毒症(21.7%)、肺炎(16.2%)、大手术(13.1%)、重症胰腺炎(12.8%)及严重创伤(10.7%)为ARDS最常见的原发病。ARDS总病死率52.0%,以APACHEⅡ评分对病死率进行调整,调整后5年间病死率无显著变化(P=0.085)。多因素分析显示,ARDS死亡危险因素有年龄、基础疾病、多器官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脓毒性休克(36.2%)与心功能衰竭(20.6%)是ARDS主要死亡原因,仅14.6%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ARDS是北京地区ICU中的常见危重症,死亡率仍较高,且近年来未下降。脓毒性休克与心功能衰竭是ARDS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白蛋白/C反应蛋白(Alb/CRP)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自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25例行MH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死亡将其分入死亡组(n=50)和生存组(n=75)。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终末期肾病MH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和EOS%、PLR、Alb/CRP对终末期肾病MHD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生存组EOS%、PLR、血肌酐、低密度脂蛋白低于死亡组,高密度脂蛋白、Alb/CRP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PLR、Alb/CRP均为终末期肾病MH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EOS%+PLR+Alb/CRP联合检测预测终末期肾病MHD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高于EOS%、PLR、Alb/CRP单独检测(P<0.05)。结论 EOS%、PLR、Alb/CRP均为终末期肾病MH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且三者联合检测预测终末期肾病MHD患...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经验。方法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病人均采用早期机械通气+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22例存活,14例死亡,抢救成功率61.11%。结论决定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机械通气。PEEP是治疗ARDS有效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白蛋白(ALB)指标变化在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120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预后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CRP及ALB指标变化在临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 120例患者中,死亡26例,存活94例。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CRP及ALB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CRP治疗后有2例较治疗前升高,其余均降低;死亡组均升高。存活组ALB治疗后有5例较治疗前下降,其余均升高;死亡组均降低。两组治疗后CRP及ALB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CRP指标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ALB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RP降低患者的存活率(92/92,100%)明显高于CRP升高患者的存活率(2/28,7.14%,P<0.01);治疗后ALB升高患者的存活率(89/89,100%)明显高于ALB降低患者的存活率(5/31,16.13%)。结论动态监测CRP及ALB指标的变化对判断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的预后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研究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预测价值。j芎法采集人住ICU的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乳酸,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计算24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并根据28d病程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动脉血乳酸、24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的差异。结果动脉血乳酸水平存活组明显低于死亡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而24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4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结合APACHEⅡ评分系统进行综合判断可作为感染性休克评价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动脉血乳酸、氧合指数、D-二聚体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2016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219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按是否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先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独立危险因素对并发ARDS的预测价值.结果 219例患者中共有107例患者并发ARDS,发生率为48.86%.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休克、肺炎严重程度评分(PSI)、动脉血乳酸((lactic acid,Lac)、白蛋白、D-二聚体和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PSI评分、Lac、D-二聚体、OI是并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检验发现,预测并发ARDS时,PSI评分有较高准确性,Lac有一定准确性,D-二聚体和OI有较低准确性(P<0.05).结论 Lac、OI和D-二聚体均对老年重症肺炎并发ARDS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用于辅助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to-lymphocytes ratio,NLR)、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等临床常见的炎症指标与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0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SCC患者168例和2009年1月—2010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收治的SCC患者30例。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使用均值作为最佳分界点,并以此将SCC患者分为高值组(NLR>1.60和CRP/ALB>0.022)和低值组(NLR≤1.60和CRP/ALB≤0.022),分析NLR和CRP/ALB比值与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术前外周血NLR和CRP/ALB比值对SCC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CRP/ALB比值和NLR均为影响SCC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淋巴结转移(HR=0.41;95%CI:0.22~0.79;95%CI:1.05~4.98;P=0.008)、治疗方式(HR=2.72;95%CI:1.46~5.07;P=0.002)、CRP/ALB比值(HR=2.36;95%CI:1.02~5.47;P=0.045)和NLR(HR=2.28;95%CI:1.05~4.98;P=0.038)是SCC的独立预后指标,低值组和高值组SCC患者的7年生存率分别为97%和68%。结论 术前NLR和CRP/ALB比值是影响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联合两者可以更好的用于宫颈癌的预后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哮喘和慢阻肺重叠综合症(ACOS)患者中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临床变化情况。方法选取ACOS患者(ACOS组)40例,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单纯慢阻肺阻)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体检组)40例,测定各组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ACOS组患者血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3.93±3.96)μg/ml、(6.26±2.24)g/L,明显高于单纯慢阻肺组的(2.25±0.94)μg/ml、(5.42±0.9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OS组和单纯慢阻肺组患者的血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OS患者较单纯慢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更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可以评估ACOS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危险性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霍丽红  李志敏  刘铭  钟勇 《转化医学杂志》2022,11(4):201-204+200
目的 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降钙素原(procallcitonin,PC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氧合指数(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xygen/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FiO2/PO2)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儿童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保定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94例ARDS患儿纳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根据患儿治疗后28 d存活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不同预后患儿血清SAA、PCT、LDH以及FiO2/PO2水平。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影响ARDS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清SAA、PCT、LDH以及FiO2/PO2水平在预测ARDS患儿死亡中的价值。 结果 死亡组ARDS患儿血清SAA、PCT、LDH浓度以及FiO2/PO2水平均高于存活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SAA、PCT、LDH,FiO2/PO2及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均是影响ARDS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血清SAA,FiO2/PO2及APACHEⅡ评分是影响ARDS患儿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SAA、PCT、LDH以及FiO2/PO2单独应用在预测ARDS患儿预后中,以血清SAA的预测效能最高,其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87,95%CI(0.661~0.914),其次是FiO2/PO2,其AUC=0.775,95%CI(0.680~0.870),而四个指标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各指标单独应用时的效能,联合预测因子的AUC=0.937,95%CI(0.877~0.997)。 结论 血清SAA,FiO2/PO2与APACHEⅡ评分一同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被证实是影响ARDS患儿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各指标联合应用在预测ARDS患儿预后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及氧合指数(PaO2/F iO2)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R ICU)30例ARD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预后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患者APACHEⅡ评分及PaO2/F iO2变化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20例,存活10例。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PaO2/F iO2基础值(确诊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死亡组与存活组治疗后第5、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与存活组治疗后第5、7天与基础值比较,第7天与第3、5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第7天与第3天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随住院天数延长而增高,存活组则随住院天数延长而降低。PaO2/F iO2:死亡组与存活组治疗第3、5、7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治疗后第5天PaO2/F iO2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存活组患者则无明显改变。结论动态观察ARDS患者APACHEⅡ评分及氧合指数变化,有助于判断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危险因素,依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426例AECOP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以6∶4比例分为模型组256例,验证组170例。收集可能影响AECOPD患者并发PTE的指标,根据有无并发PTE将模型组患者分为PTE亚组与非PTE亚组,比较各亚组患者上述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ECOPD患者并发PT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Bootstrap法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并采用验证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模型组256例AECOPD患者中共有39例(15.2%)并发PTE。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巴氏指数评分、卧床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右心功能不全、动脉血氧分压(PaO2)、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为AECOPD患者并发P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采用R4.1.3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内部验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PACHE Ⅱ评分、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与重症肺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11--2013年住院82例重症肺炎的病例资料,统计出院时的死亡率、存活率,并根据患者存活与否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观察两组患者组间及组内APACHEII评分、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的动态变化。结果出院时重症肺炎患者的存活率为59.76%,死亡率为40.24%。存活组患者确诊重症肺炎时的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分别为(21.85±6.50分)、(3.81±2.43 mmol/L)、(3.68±3.09 ng/mL),而死亡组分别为(25.24±7.15分)、(5.42±3.76 mmol/L)、(5.48±4.15 ng/mL),三者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随住院天数的增加而降低,死亡组患者相反。APACHEⅡ评分与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呈正相关。存活组、死亡组治疗第3、7天后三组间相比,APACHE Ⅱ评分、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症肺炎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的动态变化情况,可作为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参考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41例呼吸困难的患者,根据动脉血氧分压与吸氧浓度的比值(PaO2/FiO2)分为ALI 组(16例)和ARDS 组(25例);对照组50例,临床及X线胸片检查正常.用超声按12个肺区扫查肺野.结果ALI/ARDS患者的胸部超声表现包括彗星尾征、实变及胸腔积液.ALI组,弥漫性彗星尾征或实变范围≤5个肺区者14例(14/16);ARDS组,病变范围≥6个肺区者18例(18/25).病变范围≥6个肺区,10例生存 (10/20);≤5个肺区,19例生存 (19/21).对照组仅在侧胸部最后一个肋间见单发彗星尾征.结论肺部超声可以观察到ALI/ARDS时肺内病变,并可评估肺损伤的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99Tcm 大颗粒聚合白蛋白 (MAA)肺灌注显像研究肾病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无症状肺栓塞发病情况。方法  75例肾病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而无任何肺部疾病临床症状的患者 ,均经临床和超声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同时进行99Tcm MAA下肢静脉和肺灌注显像 ,其中 45例并行99Tcm DTPA肺通气显像。结果 ① 75例患者中有 83% (62例 )发生下肢窝静脉以下血栓 ;②99Tcm MAA肺灌注显像示 61% (4 6例 )患者发生肺栓塞 (2 8例为单侧肺栓塞 ,18例为双侧肺栓塞 ) ;③ 45例患者99Tcm DTPA肺通气显像未见异常。结论 大部分肾病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伴有无症状性肺栓塞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肺显像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预后发生心血管死亡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诊断为DCM的1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7月统一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以心血管死亡为终点事件,并按终点事件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并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及心脏超声资料等,由入院时血常规结果计算SII值。采用Cox回归分析DCM患者预后发生心血管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II对DCM患者预后心血管死亡的预测价值,根据最大约登指数确定SII的最佳截断值。结果随访6~5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8.04±16.26)个月。随访中发生心血管死亡36例(22.9%),设为死亡组,其余121例设为存活组。死亡组的SII值为1663.34(664.25,1027.18),高于存活组的511.84(327.51,593.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高敏肌钙蛋白和血清尿酸为DCM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I预测DCM患者预后发生心血管死亡的敏感度为94.4%,特异性为74.4%,曲线下面积为0.876(95%可信区间:0.823~0.930),截断值为582.94,即SII值≤582.94时发生心血管死亡的可能性较小。结论SII为DCM患者预后发生心血管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之一,SII水平越高,患者长期存活率越低,其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刘新亚  毛宏凯  赵婷  唐瑞  曹明芹 《临床军医杂志》2023,(12):1313-1316+1320
目的 描述与分析肺癌患者的生存现状,探讨肺癌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11 333例肺癌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采用电话及门诊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现状,并对其进行描述与分析。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民族(汉族、少数民族)、婚姻状况(结婚、离异、丧偶、未婚等)、患者来源地区(东疆、南疆、北疆)]和临床特征(病理类型、临床分期、TNM分期)。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存活率,应用Log rank法比较组间生存差异,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并构建列线图。结果 随访11 333例患者中,随访期间男性死亡5 177例,病死率为69.99%(5 177/7 397),女性死亡2 321例,病死率为58.97%(2 321/3 936);中位生存时间为14.67个月;1、2、3、4、5年观察存活率分别为56.30%、36.30%、27.80%、22.60%、20.10%。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癌男性患者死亡风险高于女性;年龄越大肺...  相似文献   

18.
刘艳青 《西南军医》2017,(6):567-569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转归情况及影响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172例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转归的危险因素.结果 临床资料显示172例腹膜透析患者死亡20例(11.63%),其中以因心血管病变死亡7例(35.00%)居首位;存活152例(88.37%),其中以继续腹膜透析82例(47.67%)居多.分析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转归的单因素显示:死亡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龄、血红蛋白、透析液总剂量分别与存活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死亡组体重、动脉压、血肌酐、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体重≥65 kg不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动脉压>105 mmHg、血肌酐>133μmol/L、血浆白蛋白<35 g/L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预后不佳,动脉压、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异常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进行降动脉压、血肌酐及升血浆白蛋白治疗可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的临床防治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1月—2018年1月徐圳市中心医院收治401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静脉血栓防治策略差异分为对照组(184例,常规静脉血栓防治方法)和预防组(217例,给予早期运动训练+梯度压力弹力袜+药物防治等预见性防治措施)。比较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和血清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差异,并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人口学指标、凝血指标、病史上的分布差异。结果干预后,预防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5.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22.28%,P0.05),预防组的APTT(31.2±5.2) s显著低于对照组(37.3±6.3)s(P0.05),预防组FDP(4.6±2.1)μ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4±1.8)μg/mL(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年龄、凝血指标(APTT、FDP)异常及病史(深静脉血栓史、静脉曲张史)上分布存在差异性,年龄越高、凝血指标异常、有深静脉血栓史及有静脉曲张史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预见性防治策略可有效改善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相关疗效性指标,从而降低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年龄越高、凝血指标异常、有深静脉血栓史及有静脉曲张史会对预见性防治效果产生影响,应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前瞻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6年3月新桥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4例ARDS患者和66例ARDS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血常规、凝血六项、炎症标志物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DS高危患者发展成为ARDS和影响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危患者发展为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PACHEⅡ评分(OR=6.764,P=0.001)、低蛋白血症(OR=10.54,P=0.002)、白细胞计数(OR=3.912,P=0.012)、纤维蛋白原(OR=9.953,P=0.064)和D-二聚体(OR=4.239,P=0.029).64例ARDS患者中死亡28例,死亡率为43.75%,影响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氧合指数(OR=6.573,P=0.014)、血小板计数(OR=9.376,P=0.003)和低蛋白血症(OR=10.738,P=0.0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联合多项指标预测ARDS的发生风险,APACHEⅡ+低蛋白血症的敏感度为62.50%,特异度为92.42%,APACHEⅡ+D-二聚体的敏感度为62.07%,特异度为93.33%;而联合多项指标预测ARDS的死亡风险,低蛋白血症+血小板计数特异度为77.78%,敏感度为60.71%.结论 低蛋白血症或APACHEⅡ评分联合D-二聚体预测ARDS高危患者发展为ARDS的特异性较好,但敏感性较低.严重的低氧合指数、血小板减少及低蛋白血症预示着ARDS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