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火神派"是指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重视阳气,临床上以温扶阳气,善用姜桂附等辛热药物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其理论主要来源于《周易》《黄帝内经》中的重阳思想。本文从《周易》《黄帝内经》来探讨"火神派"的源流以及"火神派"的传承,认为"火神派"重阳思想的特点一是生理上重视阳气在人体生命中的重要性,"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二是病理上重阳兼顾阴证,重视阴证的发病机理与治疗;三是用药上大剂量灵活运用姜桂附等辛热药物,其中对附子的用法可概括为广用、重用、早用和专用四大原则。  相似文献   

2.
<正>温阳派,又称"火神派"或"扶阳派",诞生于清末同治、光绪年间,以郑钦安为代表,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认为"万病皆损于阳气","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有阳则生,无阳则死"。以擅用附、姜、桂等辛热药物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  相似文献   

3.
汪剑  和中浚 《四川中医》2007,25(4):16-17
通过介绍四川“火神派”的代表医家及学术源流脉络,探讨四川“火神派”的形成和传承发展,认为该派以明析阴阳、重视阳气、汇通医易、崇尚伤寒、善用温热等为主要学术思想及特色,重点探讨了其与明代“温补学派”的异同,提出对“火神派”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汪剑  和中浚 《四川中医》2007,25(4):16-17
通过介绍四川“火神派”的代表医家及学术源流脉络,探讨四川“火神派”的形成和传承发展,认为该派以明析阴阳、重视阳气、汇通医易、崇尚伤寒、善用温热等为主要学术思想及特色,重点探讨了其与明代“温补学派”的异同,提出对“火神派”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李宁 《湖南中医杂志》2014,(12):116-117
所谓火神派,是指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子、姜、桂等辛热药物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被称为"传统国医中最年轻的一个流派"[1]。中医学术流派的发展有其特殊性与曲折性,与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都有一定关系,火神派的出现也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1火神派出现的必然性中医历史上学派林立,明代王纶在《名医杂著·医论》中提出医学流派有外感、内伤、热病、杂病4大学派,任应秋、  相似文献   

6.
火神派是指以郑寿全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姜(生姜、干姜、炮姜)、桂(肉桂、桂枝)等辛热药物的一个医学流派,其中尤以擅用附子为突出特点,常常被冠以“某火神”、“某附子”。附子是临床常用药之一,用于临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本草备要》载:“附子辛甘有毒,大热纯阳。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引气药以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  相似文献   

7.
《扶阳讲记》重视阳气思想及使用姜附桂情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扶阳讲记》重视阳气思想,卢崇汉先生及其门人重用附子,使用姜附桂配伍独步医林,书中举隅的临床医案体现卢氏时时不忘标本,明知逆顺,不忘扶阳原则。火神派医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当代值得认真探讨,研究和传承火神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胃脘是后天阳气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气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而其作用的发挥正常与否受到胃脘阳气的生化与充养。胃脘是后天阳气之源。历代医家如张仲景、李杲、“火神派”等都尊崇温补胃脘阳气以建运全身阳气,可见胃脘阳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郑寿全,字钦安,是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重视阳气,善用姜桂附等温热之品,人誉“郑火神”,在成都开创了“火神派”,是火神派鼻祖。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郑钦安以阴阳为纲.明辨六经,执万病之牛耳;凡议病,识证,用药务求阴阳之实据,其对阴阳学说的体悟和应用,堪为后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温病学派和火神派均在继承《伤寒论》的基础上有所发挥,温病学派突破了《伤寒论》外感病辛温解表的基本原则,创立了辛凉解表、清热养阴的治疗法则,从而确立了“顾阴”的基本思想。火神派突出研究了三阴病的证治,特别是对阴盛格阳的辨识,丰富和发展了《伤寒论》有关三阴病的理论,从而奠定了“扶阳”的基本思想。温病学派和火神派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方法迥异,但其共同点都是围绕调整不和之阴阳,在临床都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温病学派主张"通阳",火神派主张"扶阳"."通阳"和"扶阳"从表面上看是两种不同的治疗途径,但其目的都是在于维护阳气正常的生理功能,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下面简要介绍温病学派的"通阳"思想和火神派的"扶阳"思想.  相似文献   

12.
祝味菊善用附子(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心的读发现,前5期医话,介绍火神派的案例中。没举祝味菊先生的案例,而祝系火神派大家,这有点奇怪。祝味菊在理论上是典型的火神派,治病“首重阳气,阳衰一分,则病进一分;正旺一分,则邪却一分。既使高热病人,只要有阳气不足,均予扶阳,清热与扶阳并重。”他认为阴为物质,阳为机能;阴生于阳,阳用不衰,则阴气自然源源不断。阴之用亦在阳,一切营养物质只有在阳气作用下,才能为身体所用,  相似文献   

13.
"火神派"善于扶阳,治疗阳虚阴盛相关证候,调整患者阴阳失衡,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心力衰竭的证候表现以心阳虚为主,表现为怕冷,胸闷,心痛,面色晦暗,舌唇青紫,脉涩微弱等症。运用"火神派"的扶阳理论治疗该病,可温补阳气,消除阴翳,促进阴阳平衡,达到气血运行通畅,使痰湿水饮自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火神派初祖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除了论述扶阳思想外,还以较大篇幅论述了益阴的医学思想,分析和阐述阴虚的病理治疗和各种思路方法的运用,可见火神派并不是一味重视阳气的中医学派,其对于阴虚病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见解。温病派大家吴鞠通对阴虚病亦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结果。通过对比郑钦安和吴鞠通的滋阴思想分析,比较两人在益阴思想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周艳艳  胡晓华 《中医研究》2007,20(10):54-55
清同治年间,在成都开创了以郑寿全为代表的“火神派”,重视阳气,以重用附子、干姜(或炮姜)、桂枝(或肉桂)著称,誉满全川。《邛崃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他临证不仅用附、姜起大证、重证,而且不断地扩大治疗范围,其鼻祖郑钦安认为“认证只分阴阳”、“病情变化,非一端能尽,万变万化,不越阴阳两法”,并且推崇“万病皆损于阳气”、“有阳则生,无阳则死”。笔者近年在临证中亦有点滴心得,今总结一二,仅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敏  荆鲁 《环球中医药》2020,13(5):830-833
探讨舒驰远对伤寒六经病的独到见解,舒驰远以《伤寒论》为学术基础,突破了伤寒独解外感病之常规,颇具创造性的重新厘定六经之法,其重视温补阳气的学术思想为后世“火神派”开创先河,对“火神派”温补阳气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舒驰远立六经新论,忠实仲景六经辨证方法,并提倡阳虚阴凑为致病之源,善长温补之法,重视病者本气的作用;对《伤寒论》的理论和药物应用,往往不囿古人陈说,别具只眼。其卓然一帜、构思精巧之理论,拓宽了后辈研习伤寒论的思路。舒驰远在学术上的创新精神为继承和发展中医学术理论开辟了新途径,值得深入探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扶阳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立均  邵晓颖 《光明中医》2008,23(5):669-670
火神派的主要思想是扶阳,以注重阳气,认为阳主阴从,擅长使用附,桂,姜等大辛大热药,屡起沉疴痼疾而著称。其学术理论特色鲜明。笔者学习并将扶阳这一思想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疗效。现将验案三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种派别,自清代道光四年,有一种新的学派形成——“火神派”.“火神派”是因该派尊仲景之法,善用附子、干姜等热药来治疗各种重症、险症.近年来,随着现代疾病谱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多,“火神派”日益得到中医界的关注,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火神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从“火神派”的起源及后世传人、学术特点、用药规律、医案探索、现代的应用等方面展开,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温法     
<正> 1.温法是什么? 温法,就是用具有温热作用的药物,或其它物理上的处理以温扶人体阳气,中医书上所说的温热,在治疗上大致是指兴奋或激动的作用。阳气,在人体大致是指人体中的各种生理调节代偿功能,温扶人体阳气就是指兴奋或激动人体生理调节代偿功能之意。2.温法的适应症温法的适应症,主要是寒症,“寒者温之”、“温可散寒”。“寒者温之”就是说凡属人体在病因作用下所出现的一切衰弱或衰竭症状,在临床上都可以用温法来对它作处理。  相似文献   

20.
扶阳法作为火神派的代表治疗方法,近些年来备受医界重视和关注。对“扶阳”的扶字,清·阮元解释为:助也、护也、治也,意指“扶”有帮助、保护、调节治理之义。而扶阳指宣通、保护、温助、调理阳气,从而使人体阳气宣通、强盛之义。扶阳法的核心就是重视阳气,认为阳气是维系生命的根本,扶阳以阳为主导,基于重阳,或温阳,或通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