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IgD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与既往乳腺癌(breast cancer,BC)病史之间潜在的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血液内科2022年2月收治的1例乳腺癌合并IgD型M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与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为78岁女性,12年前曾确诊为乳腺恶性肿瘤(右,PT1N0M0,I期),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给予TC方案(多西他赛、托烷司琼)化疗四个疗程。化疗结束11年余,2022年2月经骨髓穿刺及免疫固定电泳等检查诊断为免疫球蛋白D(IgD)型MM,给予VRD(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诱导化疗4个疗程达完全缓解,后因不能耐受来那度胺,予以V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治疗。患者现定期复查,病情稳定,且骨髓象示MM完全缓解。结论 乳腺癌合并IgD MM病例罕见,两者的关系需要更多研究来论证,该案例为以后恶性肿瘤合并MM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IgD型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特点和临床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临床漏诊和误诊.方法 结合解放军总医院2005~2008年确诊的2例IgD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就IgD型MM的化验检查特点、临床特点及治疗与转归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IgD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常减低,分类时不见MC.骨髓涂片一般呈增生活跃或极度活跃,且常有异常浆细胞.92%的病人尿BJP阳性,M蛋白以λ轻链型为多.骨髓外浸润、眶内及皮肤浸润多见,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淀粉样变性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IgD型MM患者与其他类型MM相比其临床行为更具侵袭性,对常规化疗反应差,预后不佳,生存期短.自体干细胞移植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化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分型、分期、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该院76例MM住院病例,分析临床资料、诊断方法、预后因素,进行免疫分型、临床分期及化疗疗效对比.结果免疫分型IgG型41例,IgA型22例,轻链型(LCD)8例,IgD型5例.LCD及IgD型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临床分期ⅠA期8例,ⅡA期19例,ⅢA期21列,ⅢB期28例.化疗疗效依次为VBAP91.3%,M289.5%,VCP87.5%,VMCP73.1%.诊断方法居多,骨髓涂片,骨骼X线,骨髓活检是MM的重要诊断手段.MM的临床分期、免疫分型、肾功能好坏、骨髓中浆细胞量及分化程度均与预后有密切关系.结论MM以IgG及IgA型常见,LCD及IgD型少见,且病情重,生存期短.临床分期以Ⅲ期最多.骨髓活检能提高MM诊断的阳性率.化疗疗效以VBAP方案最佳,其次为M2方案.LCD型、ⅢB期,骨髓浆细胞量>20%且分化程度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包芳  吴学宾 《现代医学》2011,39(1):51-53
目的:提高对IgD型多发性骨髓瘤(IgD MM)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例IgD MM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发病年龄平均60.75岁;4例中IgDκ轻链型1例,IgDλ轻链型3例;临床分期4例均为ⅢB期;临床表现包括骨痛、贫血、消瘦、浮肿、肾功能不全、恶性胸腔积液等;β2-MG、LDH、CRP不同程度增高;中位生存期31个月。结论:IgD MM临床少见,预后不良,需在诊疗工作中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gD型多发性骨髓瘤(MM)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及其预后。方法采集100例初发MM患者血清进行免疫电泳,根据结果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IgG型71例,IgA型20例,IgD型9例。对9例IgD型形态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IgG型和IgA型进行比较。结果 IgD型原始和幼稚浆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IgG和IgA型(均<0.05)。成熟浆细胞百分比在3种类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生存分析曲线提示IgD型MM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IgG和IgA型MM患者(<0.01)。结论 IgD型MM的原始幼稚浆细胞百分比较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免疫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 收集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确诊为MM患者58例血清,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IgG,IgA,IgM,κ轻链(kappa light chain)和λ轻链(lambda light chain)],并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及免疫固定电泳,评价上述检测指标在M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58例MM患者中41人经蛋白电泳检测发现存在M蛋白,检出阳性率为70.7%,经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后;54例检测阳性,阳性率93.1%,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另外IgG型32例(55.2%)、IgA型8例(13.8%)、IgM型3例(5.1%)、轻链型8例(13.8%),同时相应对类型的免疫球蛋白和轻链增高并伴其它组分免疫球蛋白及轻链降低。结论免疫球蛋白及轻链检测、免疫蛋白电泳是临床初筛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方法,而免疫固定电泳能够快速、准确的对MM进行诊断及分型,可作为MM常规检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为一种起源于骨髓浆细胞的异常增生恶性肿瘤,其在人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恶性淋巴瘤[1-2]。MM的主要临床特征是患者骨髓中的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并不断积聚,并分泌单克隆的免疫球蛋白及其片段(M蛋白),部分患者还伴有溶骨病变或骨质疏松症以及贫血、感染、肾功能损伤等症状。其中肾功能损伤是MM患者最大危害之一。笔者观察40例MM患者血清胱抑素(Cys-C)、尿素(Urea)以及血清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并与4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瑜  尤良顺  陈志妹  杨敏 《浙江医学》2023,45(16):1753-1757
目的 探讨三克隆型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以提高对罕见类型多发性骨髓瘤的认知。 方法 回顾分析 2020 年 9 月至 2023 年 3 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测 M 蛋白的 26 843 份标本。 结果 检出 M 蛋白阳性标本 9 197 份,其中 MM 5 966 例,双克隆型 MM 109 例,三克隆型 MM 仅 2 例,占 0.03%。免疫固定电泳分型为 IgG-λ+λ+λ 型和 IgG-λ+λ+IgA-K 型。1 例为 Durie-Salmon(DS)分期Ⅲ期,国际分期系统分期Ⅲ期,符合“双打击”骨髓瘤的特征;另 1 例为 DS 分期Ⅲ期,有遗传学变异,发生早期器官衰竭;2 例都属极高危型,预后极差。 结论 三克隆型 MM 极罕见,国内外鲜有报道。 免疫固定电泳可以较灵敏地发现这一特殊的类型,目前仍需要更多的病例资料以总结其实验室特点和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此类 型疾病的认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40例MM患者进行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尿本周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结果 340例MM患者各型免疫固定电泳全部检出,阳性率100%.其中最多为IgG型,212例(62.35%),其次为IgA型,85例(25.0%),而IgM型20例(5.88%),IgD型5例(1.47%),双克隆型8例(2.35%),游离的轻链型10例(2.94%).3种检测方法进行各免疫分型比较:免疫固定电泳与血清蛋白电泳和尿本周蛋白比较(除双克隆型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能快速、准确地进行MM分型,对诊断、病情检测、预后判断多发性骨髓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谭芬  周锐  徐运孝  王凯歌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4):2976-2978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MM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可通过刺激骨髓引发类白血病反应,类白血病反应本身不需要治疗,其临床意义在于不要误诊,在临床上需与白血病加以鉴别。本文报道了1例以类白血病反应为突出表现的MM患者的诊治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具有超二倍体特征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至2018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为MM的患者资料,对其骨髓细胞行短期培养,应用R显带技术及FISH检测染色体异常,筛选出超二倍体患者并进行核型特征分析。再采用Mantel-Cox法构建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超二倍体与非超二倍体患者的总体生存期。结果:超二倍体MM患者的发生率为22%(33/150),且其染色体三体性以检出+5(23/33),+3(18/33),+19(17/33),+9(16/33)较常见;易见ABL、PML、1q21信号扩增,RB1缺失;但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5个月,与非超二倍体患者(15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复发MM患者也易出现超二倍体。结论:超二倍体在MM中发生率较高,且伴随染色体三体性特征,而增加的染色体同时存在基因表达的多样性,与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匡跃敏  周建国 《浙江医学》1999,21(9):548-549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系的恶性肿瘤,表现为浆细胞异常增生,产生单克隆的免疫球蛋白,常侵犯骨骼和软组织,引起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异常,近几年来,随着免疫学技术的进展,发现各免疫类型MM临床表现、预后不尽相同。笔者将1984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11例轻链型MM患者资料进行了分析,对其临床特征进行了探讨,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白菊  何爱丽  王剑利  杨云  赵万红  刘捷  张鹏宇 《西部医学》2020,32(10):1461-1465
目的 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初诊IgA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表现、疗效、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情况。方法 收集我医院血液科2009年1月~2018年10月住院的33例IgA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 33例IgA型MM临床表现以骨质破坏、贫血、感染最为常见。21例MM存在细胞遗传学异常。采用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获得完全缓解(CR)或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的比例明显高于传统化疗组。24例患者于首次获得CR后进行微小残留病变(MRD)水平测定,MRD转阴率为667%。MRD阴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MRD阳性组。3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3月(5~127月),OS为813%(26/32),1年及2年PFS为72%和37%。中位生存时间未达到,中位PFS时间是22月。MRD阴性患者中位PFS时间明显长于MRD阳性组。结论 IgA型MM骨质破坏易见,易发生贫血,且不良预后的细胞遗传学多见,MRD阳性是其不良预后因素,采用含硼替佐米治疗的方案可提高疗效,改善MM预后。  相似文献   

14.
探讨果糖胺(FMN)联合白蛋白(ALB)/球蛋白(GLB)(A/G)比值在免疫球蛋白A(IgA)型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IgA 型MM 患者(IgA型组)64 例、免疫球蛋白G(IgG)型MM 患者(IgG 型组)70 例、免疫球蛋白M(IgM)型MM 患者(IgM 型组)7 例、自身免疫病患者(AID 组)60 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0 例。采用硝基四氮唑蓝比色法测定FMN,双缩脲法测定总蛋白(TP),溴甲酚绿法测定ALB,并计算A/G比值。所有纳入患者排除糖尿病。分析FMN与各检验指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IgA 型MM的诊断价值。结果IgA型组FMN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清FMN 与IgA 型组的TP、GLB 呈正相关(r =0.831 和0.869,均p=0.000),与ALB、A/G呈负相关(r =-0.733 和-0.716,均p=0.000);FMN、A/G 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IgA 型MM 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6、0.207 和0.980。单独检测时FMN 诊断的敏感性(98.4%)和特异性(74.9%)高于A/G(95.3%和44.4%),联合检测时可以提高诊断的特异性(90.9%),而敏感性(95.3%)未降低。结论FMN可以作为诊断IgA型MM 的参考指标之一。FMN 联合A/G 检测能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同时仍具有较高敏感性,适合做IgA 型MM的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我国各型多发性骨髓瘤(MM)所占比例、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点、对化疗的反应及长期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223例新诊断的各型MM的临床资料.结果 IgG、IgA、轻链型、IgD、IgM和双克隆型MM分别占48.0%、20.6%、25.6%、4.0%、0.9%和0.9%,未见IgE型和不分泌型MM.中位发病年龄58岁,IgA型患者年龄最大,轻链型最小(P=0.004).初诊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贫血、骨痛和肾功能损害,分别占67.7%、61.0%和45.3%.轻链型与IgG和IgA型相比,肾功能损害明显,病理性骨折与高钙血症发生率高,血清蛋白电泳不出现单克隆球蛋白峰,总球蛋白多不升高.IgD型临床表现与轻链型相似.在≥4疗程的89例患者中,化疗总有效率61.8%,各型MM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5).结论 各型MM中,以IgG型最常见,贫血、骨痛和肾功能损害是MM患者初诊时最常见的症状.应常规行免疫固定电泳以避免漏诊轻链和IgD型多发性骨髓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M蛋白血症的认识。方法分析90例M蛋白血症的M蛋白类型及原发疾病病种分布,以及多发性骨髓瘤(MM)的M蛋白类型和M蛋白含量。结果90例M蛋白血症病例中,IgG型40例(占44.4%)、IgA型15例(占16.7%)、IgM型12例(占13.3%)、轻链型14例(占15.6%)、IgD型4例(占4.4%)、双克隆型5例(占5.6%);90例M蛋白血症病种分布,MM59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4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8例,其余包括慢性肾炎、骨转移癌、POEMS综合征等。59例MM中,IgG型30例(占50.8%)、IgA型11例(占18.6%)、轻链型12例(占20.4%)、IgD型和双克隆型各3例(占5.1%);相应的免疫球蛋白显著升高。结论M蛋白血症常见于MM、WM等恶性浆细胞,也可见于MGUS、POEMS综合征、NHL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7.
自1965年Rowe和Fahey发现一种新的骨髓瘤蛋白—IgD型后,世界上许多地区都相继报告了IgD骨髓瘤,这就促使许多人对IgD的结构、功能与生理、病理效应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IgD在血清中平均浓度为30μg/ml,仅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0.2~0.5%,尽管IgD在血清抗体中的作用还不清楚,但Rowe在人身上进行的研究及Vitetta在动物身上的研究都确定了IgD是一种细胞膜上主要的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18.
1965年Rowe等发现一种新的骨髓瘤蛋白,它具有免疫球蛋白固有的重链(δ链)和K(Kappa)型或L(Lambda)型的轻链,命名为免疫球蛋白D(下称IgD)。这种球蛋白在一般人血清中含量甚微,故多从IgD型骨髓瘤患者血清中提取。其提取的方法甚多,但均较繁琐。近年来,我们采用一种简易的方法,取一例经免疫生化方法证实为IgD型多发性骨髓瘤的血清,制备了抗IgD血清。现将制备方法和检测结果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40例MM患者进行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尿本周氏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结果340例MM患者各型免疫固定电泳全部检出,阳性率100%。 其中,IgG型212例( 62.35%),为最多。IgA型85例( 25.0%),次之,其他IgM型20例(5.88%)、IgD型5例(1.47%)、双克隆型8例(2.35%)及游离的轻链型10例(2.94%)为最少。结论 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能快速、准确的进行MM分型,对诊断、病情检测、预后判断多发性骨髓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克隆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分析相关实验室检查及诊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双克隆性IgG-κ、IgG-λ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治疗,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双克隆性MM因源于两种M蛋白的组合而区别于典型MM,免疫固定电泳对其具有诊断意义,治疗转归往往为一种M成分减少或消失,预后相对良好。结论双克隆性MM是一种少见的浆细胞病,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与典型MM有所不同,需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