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坤  叶良红 《中药与临床》2022,(5):52-58+6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及药效学方法探讨连王栀芩汤治疗炎症的药理机制,为新药研发及经典方剂临床拓展运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TCMSP筛选连王栀芩汤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连王栀芩汤化学成分潜在靶点;使用Gene-Cards、TTD、DRUGBANK等数据库筛选出炎症相关靶点;将连王栀芩汤化学成分对应的潜在靶点与炎症靶点进行交集,获得共同潜在靶点;对潜在靶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关键靶点、通路等信息;采用分子对接验证炎症关键靶点与连王栀芩汤关键化学成分的结合程度;采用药效学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结果:网络药理学初步筛选连王栀芩汤治疗炎症的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汉黄芩、豆甾醇等;核心靶点有TNF、IL1B、IL6、MAPK14、MAPK8、FOS、GSK3B等。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连王栀芩汤治疗炎症的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PI3K/AKT、MAPK信号通路等;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的调节、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主要涉及的细胞成分为核、核质、溶胶等;主要涉及的分子...  相似文献   

2.
刘杰  刘振强  包蕾 《河北医药》2023,(2):180-184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相关方法并结合体外巨噬细胞实验,探讨薏苡仁抗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薏苡仁的有效活性成分,PharmMapper平台获得对应靶点,Uniprot数据库获取靶点对应基因。通过DRUGBANK、TTD、OMIM数据库获取炎性的相关靶点。Venny 2.1.0在线分析工具获取潜在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薏苡仁-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得薏苡仁抗炎PPI网络,DAVID平台进行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选择薏苡仁主要活性成分,验证其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炎性模型炎性因子TNF-α和INF-γ的影响。结果 共筛选出了9个活性成分,50个潜在作用靶点,其中主要作用靶点为SRC、CASP3、MAPK1等。GO和KEGG分析发现薏苡仁抗炎作用主要是通过VEGF信号通路、癌症中心碳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多途径发挥协同调节作用。体外巨噬细胞炎性实验表明β-谷甾醇可显著降低由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炎性因子TNF-α和INF-γ的表达,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丹参-苦参药对的潜在靶点,探索其对于炎症模型的抗炎药效,为新药开发以及药对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药对抗炎作用的潜在靶点;采用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研究药对提取物的抗炎药效;基于Luminex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探究丹参-苦参提取物经皮给药后外周血清促炎细胞因子分泌的改变;采用伊文思蓝腹腔注射实验模拟炎性因子的渗出,探究药对提取物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网络药理学预测药对提取物发挥抗炎作用主要与免疫过程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相关,说明机制与抑制促炎因子,改善血管通透性等相关。结论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网络药理学的预测结果,确证了抗炎作用涉及降低STAT3通路中IL-6、G-CSF水平及血管通透性,此作用与丹参苦参药对中主要成分丹参酮、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玫瑰花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为揭示玫瑰花抗炎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检索玫瑰花的所有化学成分,并筛选玫瑰花的活性化学成分;然后通过TCMSP 数据库和BATMAN-TCM数据库,查找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使用 Cytoscape3.6.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复杂网络关系图;运用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其抗炎的作用机制。结果:共检索出121个化合物,其中7个化合物作为活性化合物;共检索出197个作用靶点;通过网络拓扑特征评价筛选出45个潜在作用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筛选出66个生物过程和18条信号通路参与玫瑰花抗炎的作用。而与玫瑰花抗炎最为密切的信号通路包括NF-kB、TNF、MAPK等,同时其主要涉及的生物过程包括I-kappaB激酶/NF-kappaB信号通路的正调控、NF-kappaB转录因子活性的正调控、依赖TRIF的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玫瑰花抗炎的潜在靶点、涉及的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发现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虎杖抗炎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究虎杖可能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和TCMSP数据库查找虎杖化学成分,采用类药性(drug likeness,DL)以及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ctivity,OB)评估筛选活性成分;通过Drugbank、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虎杖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和MalaCards数据库得到炎症相关基因靶点;将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基因与炎症相关基因进行比对,得到虎杖抗炎的潜在靶点基因;使用R语言和KOBAS3.0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功能和相关通路进行注释;采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虎杖抗炎作用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将筛选得到的部分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从虎杖中共筛选出13个活性成分,涉及包括ELANE、PLG、ALB、MMP9等65个基因靶点,影响了Toxoplasmosis、IL-17 signaling pathway、Relaxin signaling pathway、TNF signaling pathway等96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试验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两个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与阳性药物接近。结论: 构建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揭示了虎杖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形式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试验间接证实了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释虎杖抗炎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芪丹参煎液治疗急性肾损伤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黄芪丹参煎液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运用SwissTargetPrediction等数据库预测黄芪丹参煎液化学成分与急性肾损伤的靶点和通路,绘制出“中药-核心成分-关键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预测与药效相关性最大的核心化合物指标;通过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所筛选的潜在Q-Marker。结果:从黄芪丹参煎液中共鉴定出20个化学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黄芪丹参煎液中与急性肾损伤相关的129个靶点,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表明其主要从磷脂酰肌醇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等信号通路实现对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提示咖啡酸、黄芪甲苷、丹参醇A、黄芪皂苷Ⅱ和迷迭香酸等5个核心成分为黄芪丹参煎液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潜在Q-Marker。分子对接结果提示网络药理预测的Q-Marker可靠性较高。结论:通过成分表征和网络药理学关联分析,预测黄芪丹参煎液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潜在Q-Marker,为其整体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南药学》2019,(5):671-67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钩藤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钩藤中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的化学成分作为潜在药效成分,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成分作用靶点。结合GeneCards、TTD、OMIM数据库检索高血压疾病相关靶点,提取成分和高血压疾病的共有靶点作为关键靶点。利用CluGO插件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结果筛选得到11种潜在的药效成分,协同作用于PTGS1、PTGS12、CHRM1、ADRα1B等关键靶点,并参与调节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唾液分泌、间隙连接和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分解6条信号通路。结论本文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钩藤治疗高血压的潜在药效成分、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为钩藤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 HPLC-Q-TOF-MS/MS分析小儿佛芍和中颗粒(XFHG)中的化学成分,依据解析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其治疗功能性腹痛的药效物质基础,筛选出潜在功效成分,预测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HPLC-Q-TOF-MS/MS对XFHG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结合对照品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文献中的碎片离子信息、保留时间进行匹配,确认化学成分。筛选质谱解析得到的化学成分中口服生物利用度≥20%、类药性≥0.5 的成分,同时纳入《中国药典》2020 年版中规定的指标成分以及 SwissADME 数据库筛选得到的成分作为活性成分;通过TCMSP、Massbank、本草组鉴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及文献筛选,分别建立XFHG活性成分靶点数据库、功能性腹痛相关疾病的靶点数据库,筛选出共同靶点,导入网络可视化软件 Cytoscape 3.9.1中,构建“XFHG-成分-功能性腹痛”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出核心成分;共有靶点导入STRING11.5数据库中,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将得到的数据导入Cytoscape 3.9.1中,筛选出核心作用的靶点;将核心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结果 XFHG定性分析中共解析出96个化学成分,包括26个黄酮类、17个有机酸类、13个萜类、11个生物碱类、6个柠檬苦素类、8个苯丙素类、4个苯乙醇苷类及11个其他类;筛选出发挥治疗功能性腹痛作用的核心成分 15 个,来源于 6 味药材,包括小檗碱、芍药苷、连翘酯苷 A、连翘苷、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XFHG 治疗功能性腹痛的核心靶点有 TNF、AKT1、IL6、IL-1β、VEGFA、TP53、CASP3、PTGS2、CAT、MAPK3;KEGG 通路分析共得到 109 条通路,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排名靠前;GO 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BP)条目 145 个、细胞组分(CC)条目10个、分子功能(MF)条目9个,富集值排名靠前的条目涉及脂多糖介导的信号通路、糖皮质激素反应、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向调控等与炎症反应相关的生物过程。结论 根据HPLC-Q-TOF-MS/MS解析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了XFHG治疗功能性腹痛的潜在功效成分,预测其作用机制与免疫调节、抗炎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与指纹图谱预测安宫牛黄丸中的潜在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 应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和分析安宫牛黄丸活性成分及临床适应证(卒中、高热昏迷、脑炎、脑出血及癫痫)的作用靶点和通路,并寻找关键活性成分;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构建安宫牛黄丸的指纹图谱,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其潜在的Q-Marker,并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潜在的Q-Marker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收集得到安宫牛黄丸活性成分128个,经过筛选得到10个核心靶点(STAT3、AKT1、MAPK1等)和7个关键活性成分(小檗碱、槲皮素、汉黄芩素、黄芩素、熊果酸、黄芩苷及麝香酮),涉及炎症反应、细胞免疫、脂质代谢等相关机制。安宫牛黄丸的UPLC指纹图谱,标定22个共有峰,并指认出15个色谱峰,结合网络药理学筛选出的关键活性成分初步预测4个成分为其潜在的Q-Marker,分别是小檗碱、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涉及的关键生物通路包括AGEs-RAGE通路、PI3K-Akt通路以及MAPK通路等。结论 借助网络药理学结合UPLC指纹图谱分析预测得到安宫牛黄丸潜在的Q-Marker分别为小檗碱、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为其全面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黄连膏的指纹图谱,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分析其治疗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机制,预测其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为其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黄连膏的HPLC指纹图谱,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和归属,应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和分析黄连膏相关成分的作用靶点和通路,预测其抗AD潜在的Q-Marker;建立1-氯-2,4-二硝基苯(DNCB)诱导的AD小鼠模型,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指纹图谱共标定23个共有峰,并指认出5个色谱峰;将5个成分经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EGFR、IL-10、PTGS2、VCAM1、STAT3、ICAM1等作用靶点,癌症的途径、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TNF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关键信号通路,以“Q-Marker五原则”为核心,结合指纹图谱及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初步预测小檗碱、姜黄素、藁本内酯、芝麻素、芝麻酚为黄连膏潜在的Q-Marker。动物实验验证,黄连膏能有效改善AD模型小鼠皮损(p<0.001),减少抓挠次数(p<0.001),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6,IFN-γ,TNF-α水平(p<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固肾安胎方治疗先兆性流产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SwissTarget等数据库筛选化学成分、获取潜在靶点,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图,并进行信号通路的富集与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潜在靶点与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结果:获得固肾安胎方的核心成分89个和作用靶点34个,涉及Steroi...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究瓜蒌-薤白药对(GX)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检索出GX中29个化学成分,Swiss Target Prediction、SEA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与化学成分对应的作用靶点;TTD、OMIM、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检索并筛选高脂血症相关的治疗靶点;整合交集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和高脂血症的治疗靶点获得114个GX抗高脂血症的潜在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X抗高脂血症的潜在靶点通路富集和GO分析,KEGG Pathway显著性筛选P<0.01获得脂肪消化吸收、PPAR信号通路、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胆汁分泌、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类固醇生物合成等8条脂质相关途径,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等6条炎症相关途径;GO Biological Process显著性筛选P<0.01获得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转运、分解代谢和脂质代谢等生物过程。结果 GX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结论 GX抗高脂血症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脂肪消化吸收,胆汁分泌,脂质代谢,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转运、分解代谢,Toll样受体、PPAR、AMPK、TNF及HIF-1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调脂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白屈菜-元胡药对(CHCR)的主要成分,预测其抗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的药效物质、潜在作用靶点及通路并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CHCR乙醇提取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对所得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构建CHCR“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对富集通路进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结果共鉴定出58个化学成分,含生物碱57个、有机酸1个。网络药理学共筛选出活性成分38个,“成分-疾病”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中有核心靶点38个;得基因本体条目258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137条,主要包括雌激素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验证实验结果显示,CHCR作用于MCF-7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为693μg/mL;150、300、600μg/mL的CHCR可显著降低磷酸化PI3K、磷酸化Akt、ERα蛋白和ESR1 mRNA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 CHCR抗ER阳性乳腺癌的作用可能与调控ER、PI3K/Akt通路有关,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为治疗胆囊炎的经典方剂。然而其成分多样、作用复杂,传统质控指标难以反映其整体功效。因此本研究基于特征图谱和网络药理学预测大柴胡汤质量标志物,以期对大柴胡汤整体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研究首先利用虚拟筛选技术获得35个大柴胡汤潜在药效成分。其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建立15批大柴胡汤的特征图谱,结合对照品,指认化学成分。初步将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黄芩苷、汉黄芩苷、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b1定为大柴胡汤潜在质量标志物。最后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手段,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生命过程”网络图,探究其治疗胆囊炎的作用机制,进而明确质量标志物的准确性。结果显示潜在质量标志物可作用于多靶点从而达到抗炎、调节代谢等目的,进而联合治疗胆囊炎。质量标志物与大柴胡汤主要药理作用吻合,可表征大柴胡汤的整体功效。该研究结合特征图谱及网络药理学,挖掘大柴胡汤的质量标志物,为大柴胡汤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寻益气降纤方治疗肺尘埃沉着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及SwissADME筛选出益气降纤方中的主要有效化合物及其靶点;运用Cytoscape3.8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s、OMIM及Drugbank数据库检索肺尘埃沉着病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图得到益气降纤方与肺尘埃沉着病的共同靶点;使用String平台构建化合物-疾病共同靶点的蛋白互作(PPI)网络;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通过分子对接方法验证网络药理学对益肺降纤方治疗肺尘埃沉着病预测机制的准确性。结果:本研究共获得益气降纤方86个活性成分,245个相关靶点,益气降纤方调节肺尘埃沉着病的核心共同靶点34个;GO富集分析共得主要条目中涉及生物过程270条,细胞组成1条,分子功能6条;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核心信号通路88条;分子对接结果与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一致,即干扰素-γ(IFNG)、白细胞介素6(IL-6)、趋化因子CXCL8、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趋化因子CCL2为益肺降纤方防治肺尘埃沉着病的潜在靶点或机制。结论:益气降纤方可能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等成分作用于IFNG、IL-6、CXCL8、MMP3和CCL2等靶点,通过调节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及细胞对细菌起源分子的反应等反应,干预IL-17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及沙门菌感染等信号通路来防治肺尘埃沉着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牛蒡子-甘草药对治疗咽炎的潜在活性成分群及可能作用机制,并建立同时检测活性成分群中多种成分的HPLC条件与方法,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通过文献数据挖掘对牛蒡子-甘草药对治疗咽炎的潜在活性成分群进行初步筛选;运用网络药理学对筛选得到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HPLC建立同时检测牛蒡子-甘草药对中13个活性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筛选得到由13个主要化学成分组成的牛蒡子-甘草抗咽炎潜在活性成分群;“成分-靶点”网络构建、PPI网络构建、GO功能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等的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牛蒡子-甘草药对抗咽炎可能性作用机制为:以甘草酸、异甘草素、异甘草苷、牛蒡苷元、牛蒡子苷、绿原酸等为主的活性成分群通过与STAT3、MAPK1、RELA、VEGFA等蛋白靶点结合,可调控癌症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多条与炎性反应和免疫调节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筛选得到牛蒡子-甘草药对抗咽炎的药效物质基础是由13个主要成分组成的活性成分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达到调节机体免疫应答,抗炎、抗病原微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银花泌炎灵片中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方法建立13批银花泌炎灵片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分析,指认共有峰并对其进行归属。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SPSS 26.0和SIMCA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银花泌炎灵片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筛选出造成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并分析银花泌炎灵片的作用靶点和通路,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预测银花泌炎灵片Q-Marker及核心靶点。结果 建立了银花泌炎灵片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绿原酸、芒果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槲皮素等27个共有峰,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筛选出5个成分作为银花泌炎灵片的差异性标志物。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5个活性成分、20个核心靶点和20条关键通路,结果显示5个活性成分均可作为潜在Q-Marker。结论 该方法稳定、准确可行,筛选出5个可作为银花泌炎灵片潜在Q-Marker的化学成分,为全方面控制银花泌炎灵片质量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预测金缕半枫荷的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等,并通过利血平诱导的抑郁大鼠模型验证金缕半枫荷对抑郁症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网络药理学数据库预测药物及疾病的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分析生物功能富集和通路,使用AGFR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基于利血平诱导的大鼠抑郁模型,通过行为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等手段验证金缕半枫荷对抑郁症炎症的作用。结果 共筛选得到活性成分13个,金缕半枫荷调控抑郁症的关键靶点11个,生物富集结果主要与认知、突触可塑性调节等有关,通路主要与Rap1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有关。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金缕半枫荷提取物高、低剂量能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减少大鼠圈内保留时间,升高血清中5-HT、DA的水平,降低血清中IL-6的水平,改善前额皮层炎性浸润情况,降低脑组织中IL-6、IL-1β、TNF-α mRNA的表达,升高脑组织中AKT1 mRNA的表达。结论 该研究揭示了金缕半枫荷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金缕半枫荷可通过TOLL样信号通路改善抑郁症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抑郁样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秦巴硒菇提取物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的潜在活性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验证。方法 应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秦巴硒菇提取物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药物靶点;从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获取CML的疾病靶点。筛选出药物和CML的共同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互作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并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别应用DockThor和Pymol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处理。利用CCK-8法测定秦巴硒菇提取物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Western blot验证其对相关蛋白及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秦巴硒菇提取物活性成分共126种,药物和疾病共同靶点172个;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能在治疗CML疾病中起到关键作用。秦巴硒菇提取物在K562细胞中24、48 h的IC50分别为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网络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复方丹参滴丸的活性成分,利用GeneCards、Disgnet和TTD数据库检索心绞痛疾病相关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Metascape开放平台对复方丹参滴丸与心绞痛的交集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注释。采用SYBYL2.1软件的Surflex-Dock模块对筛选的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从复方丹参滴丸中筛选出76种活性化合物,涉及500个潜在靶点。复方丹参滴丸成分靶点与心绞痛疾病靶点取交集,共获得457个交集靶点;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作用靶标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中共包含158个节点,其中重要的靶点有STAT3、TP53、AKT1、JUN、MAPK1、HSP90AA1等。复方丹参滴丸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凋亡信号通路、积极调节细胞迁移等GO生物过程,参与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心绞痛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活性成分与靶点有较强的结合。结论 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推测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的潜在分子机制及作用靶点,分子对接验证了筛选的关键活性成分与重要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