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本地区反复流产与AcAb、EmAb和AsAb的相关性。方法以720例主诉反复流产妇女为观察组,以672名同龄已育妇女为对照,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AcAb、EmAb和AsAb,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AcAb、EmAb和AsAb的阳性率分别为18.5%、21.7%和14.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Ab、EmAb和AsAb阳性是免疫性流产的重要原因,自身抗体检测是反复流产史患者病因学分析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环境和其它相关因素影响,不孕不育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严重影响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随着免疫学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免疫因素影响不孕不育的观点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因此,本文选择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10月以来我院收治的146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了抗精子抗体(AsAb)、抗卵巢抗体(Ao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心磷脂抗体(AcAb)和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hhCGAb)等5项抗体进行检测,从而探讨不孕不育与生殖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女性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症血清瘦素(leptin)、AsAb、EmAb(均为IgG抗体)及其临床意义,为女性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症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临床选择32例女性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症患者应用放免法和ELISA进行血清leptin、AsAb、EmAb三项技术统计分析并与35名正常健康妇女作比较。结果:32例女性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症患者血清leptin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妇女组(P〈0.01),而AsAb、EmAb两项阳性者占78.1%,EmAb阳性者占21.9%。结论:leptin水平低下和免疫因素为女性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403例不孕不育患者血清抗精子抗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孕不育与抗精子抗体(AsAb)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金标斑点渗滤法检测403例不孕不育患者血清中AsAb,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不孕不育组AsAb总阳性检出率为27.30%(110/403),女性不孕患者阳性率为27.84%(93/334),男性不育患者阳性率为24.64%(17/69),不孕不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sAb与不孕不育密切相关,检测血清AsAb有助于免疫性不孕不育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760例继发性不孕不育女性患者的免疫学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760例继发性不孕不育的女性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联合测定血清中的AsAb,EmAb,AoAb,HCGAb,ATAb,及ACA。结果 760例继发性不孕不育的女性患者中有398例(占52.36%)患者呈不同程度结果阳性,分别为:AsAb;187例(占24.60%) ,EmAb;160例(占21.05%),AoAb;50例(占6.57%),HCGAb;85例(占11.18%),ATAb;52例(占6.84%)。及ACA,107例(占14.07%);其中169例(占22.23%)仅单项阳性;另有168例(占22.10%)表现多项阳性。结论 免疫性原因是大部分不明原因继发性不孕不育和反复流产的主要原因。因此,继发性不孕不育患者进行一整套免疫因素的诊断和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育夫妇中丈夫抗精子抗体(AsAb),妇女的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心磷脂抗体(ACAAb),抗透明带抗体(AzPAb)、抗卵巢抗体(AoAb) 5种免疫抗体阳性发生率与不育不孕的关系(原发不育不孕未检测AHCG).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间接法(ELISA).结果:AsAb夫妇阳性率为22.19%,EMAb阳性率为11.42%,AoAb阳性率为10.44%,AHCG阳性率为11.26%,抗透明带抗体AzAb检出率为9.30%.结论:通过613对血清中5种免疫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对原发、继发不孕患者的诊断分类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与血清免疫性抗体的关系。方法对581例不孕妇女血清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cL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Ab),抗精子抗体(AsAb)检测,结果AcLAb阳性17例,阳性率2.93%,EMAb阳性85例,阳性率14.63%,AoAb34例,阳性率5.85%,AsAb阳性144例,阳性率24.78%。结论血清免疫性抗体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陕西地区女性不孕不育者免疫抗体的存在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不孕不育者血清中AsAb、AcAb和EmAb。结果 AsAb、AcAb、EmAb的阳性率分别为5.02%(53/1056)、3.49%(33/946)和2.11%(29/1375)。结论陕西地区女性不孕不育者血清中免疫抗体的阳性率低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抗精子抗体(AsAb)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9例不育男性患者精液进行AsAb和解脲支原体(UU)检测。结果159例男性不育患者中,精液抗精子抗体阳性组支原体阳性检出率为68.97%,精液抗精子抗体阴性组支原体阳性检出率为43.06%,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男性免疫性不育AsAb的产生与UU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中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精子抗体(AsAb)、解脲支原体(uu)及沙眼衣原体(CT)水平与女性不孕不育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20例不孕不育患者及120例健康女性体检者(对照组)血液EmAb、AsAb蛋白表达水平,应用胶体金方法测定两组血清中UU及CT水平。结果不孕不育组血清中EmAb、AsAb、UU、CT阳性率分别为81.67%、76.67%、68.33%、70.83%高于对照组6.67%、4.17%、10.00%、6.67%,与单一检测相比,血清及宫颈粘液中EmAb、AsAb、UU及CT联合检测的准确性、灵敏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hb、Ashb、UU及CT水平与女性不孕不育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女性不孕不育的常规检查项目。通过联合检测的方法可提高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不孕不育症是目前生殖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临床妇科常见病。引起不孕的因素很多,其中免疫性不孕是常见原因[1]。本文通过联合检测不孕不育症患者血清中的抗精子抗体(AsAb)和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并以正常生育妇女作为对照,探讨其与不孕不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女性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症血清免疫抗体(AsAb、EmAb、AcAb、AoAb、ToxAb均为IgG抗体)及其临床意义,为女性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症患者提供诊断治疗依据。方法:临床选120例女性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症患者运用金标检测技术,进行血清免疫五项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120例中免疫五项均阴性者48例占40%,五项中有1项阳性者38例,占31.6%,有2项阳性者31例占25.83%,3项以上阳性者(含3项)4例,占3.33%。无1例五项均阳性者。结论:免疫因素为女性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生殖免疫检测在不孕不育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随着免疫学的研究进展,免疫因素在不孕不育中起的作用逐渐被重视,本文总结了本院531例不孕不育病人抽血检测抗精于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Ab),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的检测结果及治疗效果,为基层医务人员筛查不孕不育的原因及进行相应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cAb和EmAb与育龄妇女人流或药流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以318例主诉反复流产且具有药物或人工流产史的妇女为观察组,以276名同龄已育妇女为对照,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AcAb和EmAb,χ2检验比较组间阳性率差异。结果流产组AcAb和EmAb单项、双项阳性率分别为21.7%、32.1%和11.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把流产组按人流或药流再分组后统计显示,人流组单项AcAb、EmAb、双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0%、39.9%和15.4%,显著高于药流组(P<0.01)。分析流产次数与抗体阳性率的关系可以看出,随着流产次数增加,AcAb和EmAb阳性百分率逐步增加。结论药物或人工流产可能是诱发机体产生AcAb和EmAb的重要诱因,而AcAb和EmAb可能是复发性流产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anti—sperm antibody,AsAb),抗子宫内膜抗休(anti—endometria antibody,Aem—Ab),抗卵巢抗体(anti—ovary antibody,AovAb)以及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Anti—hCG antibody,AhCGAb)在原继发不孕、不育女性患者中的阳性率及其规律,为女性不孕不育的病因分析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319例原发不孕,217例继发不孕患者,26例原发不育与34例继发不育患者的血清中上述四种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AsAb在不孕症患者中所占比率有升高趋势(32.28%,不育患者为20%,χ^2检验,P=0.051);AEMAb在不育症患者中所占比率较高(65%,不孕患者为30.97%,χ^2检验,P〈0.0001);AOVAb在原发不孕不育中所占比率较高(47.83%,继发不孕不育患者为36.26%,)(2检验,P〈0.01);AhCGAb阳性率在原发性不孕症中所占比率很低(9.1%),但是在其他三组明显升高(继发不孕33.6%,原发不育46.2%,继发不育55.9%,χ^2检验,P〈0.001)。结论AsAb在不孕症患者中阳性率较高;AEMAb在不育症患者中阳性率较高,AOVAb在原发不孕不育患者中所占比率较高;AhCGAb在继发不孕,原、继发不育患者血清中阳性率明显增高,上述规律对于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抗生殖免疫抗体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探讨抗生殖免疫抗体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2例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流产组)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vAb)、抗心磷脂抗体(AcAb)和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AhcGAb)的含量。结果:流产组AsAb阳性26.92%,EmAb阳性42.30%,AovAb阳性30.76%,AcA阳性46.15%和AhcGAb阳性48.07%;流产组的各项抗生殖免疫抗体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以上5种抗生殖免疫抗体可干扰卵的发育成熟、排卵、受精、胚泡着床和胚胎发育等过程。抗生殖免疫抗体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7.
不孕不育患者抗精子抗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的产生导致不孕不育的机制及有效治疗方法。对我院不孕不育门诊的2278例不育患者(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原因不明性不育患者)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AsAb的检测,采用复方中药抑抗灵治疗AsAb阳性所致免疫性不育(孕)症疗效比较满意,说明了AsAb的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育龄妇女不育不孕的实验室诊断及实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自身免疫抗体及生殖道衣原体(CT)、支原体(UU)感染与不育不孕患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来我院门诊就诊和妇科住院的自然流产患者、不孕患者,没有反复流产史,且有一个健康婴儿的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封闭抗体(APLA)、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心磷脂抗体(ACA)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结果自然流产患者中APLA阴性占75%,不孕患者APLA阴性占17.73%,对照组APLA阴性占8.14%;流产组、不孕组的APLA、AsAb、EMAb、ACA、UU、CT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育龄妇女体内存在APLA、AsAb、ACA、EMAb及生殖道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与不育不孕患者密切相关,对有不良孕产史及不孕的患者进行自身免疫抗体及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的检测,可为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院不孕不育症门诊376例患者进行了实验室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精液常规检查。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性激素测定。抗精子抗体(AsAb)和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检测,共检出异常结果142项,这对了解本地区不孕不育症的发病情况。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自身抗体与不孕及自发性流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抗精子抗体(AsAb)两种自身抗体在不孕及自发性流产患者中存在的情况,并观察应用阿司匹林治疗ACA阳性反复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150例原发或继发不孕患者(不孕组)、198例自发性流产或有胚胎停育史患者(流产组)及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ACA及AsAb抗体。对其中53例ACA阳性反复流产患者在孕前一个月或孕早期采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结果不孕组及流产组ACA总阳性率分别为48.00%和50.51%,与对照组(7.50%)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不孕组及流产组AsAb阳性率分别为31.33%和25.25%,与对照组(10.00%)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53例经治疗患者活产婴儿48例,妊娠成功率为90.57%。结论ACA和AsAb等自身抗体是导致不孕及自发性流产的免疫学因素之一,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ACA阳性反复流产患者是保证其妊娠成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