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损伤修复过程的共同结果,是慢性肝脏疾病进展的结果[1],最终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纤维化早中期是临床上治疗的最佳时期,这时期的准确诊断是及时治疗并进一步阻断乃至逆转肝纤维化的关键,准确了解肝纤维化程度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及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作为肝纤维化诊断"金标准"的肝脏活体组织检查(肝活检)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标本不易获得,且肝纤维化在肝内分布不均匀以及标本和观  相似文献   

2.
魏波  杨军 《江西医药》2008,43(5):474-475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B超探头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同时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诊断肝内占位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应用普通B超线阵或弧阵探头,采用"十"字交叉法定位引导,用18G负压切割抽吸活检针经皮对肝内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所得标本同时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70例病人,穿刺96次,明确诊断肝癌45例,肝囊肿3例,肝硬化4例,肝脓肿16例,肝脂肪变性1例,血管瘤1例。结论应用普通B超探头引导经皮肝穿刺诊断肝内占位性病变,方法简单,安全及时,可重复检查,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肝脓肿是细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所致的肝脏化脓性病变,可导致邻近脏器感染及腹膜炎等危重症,及早诊治有利于提高疗效~([1])。典型肝脓肿具有中央均匀液化坏死区、病灶周边"双靶征"及病灶内积气等特征性CT表现易于诊断。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不典型肝脓肿表现复杂多样而难以鉴别。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5例不典型肝脓肿的CT征象,以提高对于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5例经临床证实的不典型肝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高场MR多期增强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肝脓肿的高场MR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肝脓肿在高场MR多期增强扫描中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其中17例动脉期肝脓肿周围可见片状一过性强化,静脉期13例表现"靶环征",8例出现"蜂窝征",延迟期均可见病灶范围缩小。另4例为不典型肝脓肿。结论高场MR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正确性高,特别对不典型肝脓肿是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5.
<正>肝脏纤维化是肝炎肝硬化的重要病理基础,因此肝纤维化的诊断是慢性乙型肝炎中的重要环节。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仍然为肝脏穿刺病理活检[1]。但肝活检因为其有创性、有潜在风险、可重复性差等因素而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ibroScan)是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1例4个月男性患儿因"咳嗽1周,加重伴喘息5 d"收住院治疗,查体心前区可闻及Ⅲ级连续性杂音,行腹部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明确诊断肝左动脉-门静脉左支-肝左静脉瘘,行左半肝切除术后各方面恢复可.本例患儿的特征性表现是出生后反复肺炎,因瘘口较小或者检查者经验有限,导致患儿诊断滞后,先天性肝内型门静脉-肝静脉瘘属门体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CT表现,提高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行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21例均加做CT延迟扫描。结果:浸润型9例,外生型11例,管内型1例,所有病灶均位于左右肝管汇合处,CT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的"软藤样"扩张,平扫仅35%显示肿块,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呈缓慢持续强化。结论:CT平扫加增强扫描是诊断原发性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门型胆管癌的CT表现。方法: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型胆管癌的CT表现。结果:肝门区软组织肿块8例,增强扫描随时间推移,肿块逐渐强化;3例为局限性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呈"鼠尾状";2例管壁呈浸润性不规则增厚。所有病例肝内胆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呈"蟹足状"或"软藤状"。结论:CT检查可以准确地诊断肝门型胆管癌,为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药实践》2013,(10):742-745
目的:总结Carol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探讨Caroli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1例8岁小儿因发热、腹痛和肝大入院,超声检查发现肝内胆管囊状扩张,伴有中心圆点征,超声诊断为Caroli综合征。回顾性分析Carol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及超声诊断,并综合相关文献报道。结果:超声检查Caroli综合征的"中心圆点征"为该病的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肝内胆管囊状扩张与先天性肝纤维化有关,临床表现为胆汁异常、门静脉高压和肾小管囊性扩张。通常的临床症状为黄疸、胆管炎,实验室检查有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结论:Caroli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微血流成像(MFI)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06~2020-05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43例,均行MFI及CDFI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二者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性及符合率、特征血流检出率.结果:MFI联合CDFI诊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术...  相似文献   

11.
<正>肝纤维化(HF)是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肝脏损伤及炎症所导致的细胞外基质(ECM)在肝脏的过度沉积,这个阶段的病理过程是可逆的[1]。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恶化,最终成为肝硬化而出现肝功能的衰竭,甚至有演变为肝细胞癌的可能性[2]。因此早期诊断及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于避免病情发展恶化至关重要。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2.
1例37岁女性患者,因"心悸消瘦1个月,肝酶明显升高"入院,入院诊断为"甲亢、肝功能损伤"。入院后,给予该患者口服甲巯咪唑行抗甲亢治疗,10 d后复查肝功结果显示肝酶升高,遂停用甲巯咪唑并行131I同位素治疗,之后再次小剂量给予甲巯咪唑,发现患者肝酶急剧升高。临床药师根据患者既往检查指标,对患者整体治疗过程进行药学监护,考虑可能是甲巯咪唑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药师结合诊治指南明确药物性肝损伤规范诊断,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经停药及保肝治疗10 d,患者肝酶恢复正常予以出院。  相似文献   

13.
2006年8月单位体检时,段先生做了腹部B超检查,结果诊断为"肝弥漫性病变"和"肝内小钙化灶",当时查肝功能的指标都是正常的.段先生今年28岁,平时身体健康,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肝细胞肝癌的增强MR诊断作用。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4例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和36例肝细胞肝癌患者(2010年4月至2015年6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14例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MAL)患者和36例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14例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和36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MR表现(病灶大小、形态增强模式、是否存在早期静脉引流、中心血管影、"假包膜"征及远端扩张胆管等现象)。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可得,组间形态增强模式、早期静脉引流、中心血管影、"假包膜"征的结果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具有意义,但组间病灶大小、远端扩张胆管的结果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增强MR诊断可用于鉴别诊断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肝细胞肝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及其与肝内其他肿瘤的鉴别要点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经CT诊断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重点分析其平扫及增强扫描的CT表现。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为单发病灶,大小为4~11cm,1例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的病灶,伴肝内胆管扩张的8例,局部肝包膜内陷的5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肝门区及腹膜后大血管旁淋巴结肿大3例,门静脉癌栓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边缘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扫描病灶进一步强化,呈"延迟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应仔细观察各种征象,动态增强特征性为渐进性强化,病灶内部的分隔状强化,能与大多数肝内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CT定量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病毒性肝病合并脂肪肝患者行CT扫描,分别测其肝、脾、腹主动脉、腹部肌肉CT值,以肝/脾CT比值〈1诊断标准及肝内血管评估值两种CT诊断方法分别定量诊断,同时在B型超和或CT引导下肝组织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并分级,作为对照标准。结果肝/腹主动脉比值定量诊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腹部肌肉不均匀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比值定量诊断病毒性肝病合并NAFLD患者准确率为74.16%。肝内血管评估法诊断病毒性肝病合并脂肪肝准确率为91.01%。结论肝/腹主动脉比值诊断联合肝内血管评估法可提高病毒性肝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7.
<正>典型肝脓肿由于有中央均匀液化坏死区、病灶周边"双靶征"及病灶内积气等特征性CT表现诊断不难。不典型肝脓肿因,缺乏上述CT特点,脓肿内常同时存在多灶性液化坏死区和未完全液化的实性结构而难与肝癌相鉴别。由于抗菌素  相似文献   

18.
曾畅 《中国当代医药》2012,(24):101-102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肝内强回声病变的声像图特点、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009~2011年参加健康体检的9717名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常规腹部超声结果,对1823例肝内强回声病变超声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23例肝内强回声灶多位于肝右叶,以肝内钙化性病变最常见。其中,肝内钙化灶1050例,孤立,散在分布,无胆管扩张,后方可伴声影;肝内管壁局限性钙化588例,呈"等号样"强回声,无胆管扩张,后方声影模糊或不明显,两者形态、位置稳定;肝内胆管结石131例,好发于左叶,多发常见,与门脉伴行,远端胆管扩张,大多伴声影,形态、位置相对稳定;肝内胆管积气51例,胆管扩张常见,后方伴慧星尾征,形态位置易改变。结论超声对肝内强回声灶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既可提高健康体检超声检查的质量,又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及思想压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肝硬化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对应关系以及肝组织中HBV抗原表达与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对688例临床诊断为早期肝硬化的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获取肝组织病理标本,经HE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和Masson染色,统一读片做出病理诊断,并计算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者占66.73%,病理表现已形成典型肝硬化者占27.18%。肝组织HBcAg阳性者,肝细胞病变及纤维化程度均较重。结论早期肝硬化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低,肝活检病理学检查是不可替代的诊断方法。肝组织中HBcAg阳性者,病变程度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52例肝细胞癌患者均进行肝脏3期动态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7s、60s、90s。结果 52例肝细胞癌中,发现18例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占34.6%(18/52),其中,中央型6例,周围型12例。中央型6例均发现门静脉主干和(或)1级分支内癌栓形成,周围型12例中,8例CT血管成像表现为门静脉2级以下分支连续性中断,呈"截断"征,4例CT血管成像表现为门静脉分支与肝动脉分支伴行,呈"双轨"征。本组病例中,肝动脉-门静脉瘘的检出率为34.6%,与文献报道偏低。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血管重建对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