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冲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7,(15):8-9
目的:探讨本地区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的23086名无偿献血者中128伪献血不良反应情况及原因。结果:128例献血不良反应者中,因精神紧张等芯理因素85例(66.4%),空腹献血13例(10.2岩),睡眠不足11例(8.6名),环境因素8例(6.2名),过度疲劳6例(4.7%),穿刺技术5例(3.9%)。结论:导致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多,但其中精神紧张等心理因素为最常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3.
练金凤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6,(3):26-27
目的:通过对62例献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查找引起不良反应的有关因素,制订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对策。方法:对62例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结果:献血不良反应以男性、计划献血、坐位、首次、空腹献血多见。结论:医务人员要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采用工作中,做好献血前的咨询、解释工作,避免空腹献血。尽量采用卧位或半卧位献血。改善献血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技巧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献血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茵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8):1215-1215
无偿献血是每个健康的适龄公民应尽的义务,适量献血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少数献血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为探讨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笔就本献血车组自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期间发生的478例献血反应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的关系,为推广1次献血400 ml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广州市6个城区流动献血车的献血情况,计算无偿献血者中1次献血200 ml或400 ml者的比例,对其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者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6个城区流动献血车的总献血人数为289 730。其中,献血200 ml的有59 831人,占总献血人数的20.65%;献血400 ml的有229 899人,占总献血人数的79.35%。献血量200 ml的献血者中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76 6%)显著高于献血量400 ml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250 5%)(P0.05)。结论 1次献血400 ml的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1次献血200 ml者,为提倡献血量从200 ml到400 ml的转变提供了科学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献血者不良反应原因,制订预防献血反应的措施,促进无偿献血健康的发展。方法对本血站记录的无偿献血者所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及采取预防措施取得效果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显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依次是: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医护人员的因素。结论通过做好献血前的宣教工作,详细询问献血者的身体状况,改善献血环境,强化采血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各种与献血不良反应相关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方法将2006~2010年间在昆山市采血点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1 568例人员的情况作一详细的分析与报告。结果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年份有关,从2006~2010年呈逐年下降趋势,比率分别为3.01%、2.76%、2.35%、1.86%、1.64%。结论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心理状况及献血环境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8.
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随着政府的大力宣传与支持以及广大市民的踊跃参与,越来越多的适龄健康公民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但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有少部分献血者由于生理、心理、采血环境、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及采血技术等多种原因,引起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甚至抽搐等一系列短暂性的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献血者的积极性和热情,对无偿献血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影响了再次献血率。现对我站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一年间的无偿献血者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并对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作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琼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69):152-153
在献血过程中,许多献血者都能很好的完成献血,但偶而也有一些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如献血者情绪紧张焦虑、眩晕、心跳加速、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晕厥、甚至惊厥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976-2977
选取2014年全年进行无偿献血的志愿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发生原因,针对献血反应的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1000例随机抽样志愿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有29例,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为2.9%,引起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包括:志愿者的精神/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睡眠因素、饮食因素、采血者操作因素等,分别占65.5%、6.9%、13.8%、6.9%和6.9%。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较多,主要发生于初次献血的患者中,针对不同的献血反应发生原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同献血体位与献血反应及献血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偿献血,拯救生命”,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一个适龄健康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献血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虽然发生率低,却大大影响着公民献血的热情。在目前献血者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献血反应及增加献血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就献血体位与献血反应及献血量的关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分析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收集本站2006年1月~2010年12月12703名大学生无偿献血者献血体检表及献血反应记录,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女性656人,占5.16%,男性596人,占4.63%,女性反应率大于男性;首次献血者766人,占6.03%,2次以上献血者486人,占3.83%,首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率明显高于2次以上献血者;体重小于60 kg的献血者789人,占6.21%,体重大于60 kg 的献血者463人,占3.64%,体重越重,发生率越低;随献血者年龄增加而献血不良反应逐渐减少.结论 大学生献血发生不良反应与性别、体重、献血次数、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在无偿献血的过程中,偶然会出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面色苍白、眩晕、出冷汗等现象。这是献血的不良反应。为了减少献血的不良反应,正确宣传解释献血反应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以确保献血制度的正确实施和临床用血安全,如何预防和减少献血的不良反应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16.
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在日常采血工作中发现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献血不良反应 ,挫伤了一些人对无偿献血热情和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 ,扩大献血队伍 ,减少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笔者观察了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 ,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顺德市 1 998年 1 0月~ 2 0 0 2年 7月无偿献血者 94 4 0 4人 (次 ) ,其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共 1 6 73例 ,男性976人 (次 ) ,女性 6 97人 (次 )。1 .2 方法与诊断标准 按《献血者健康体检标准》对献血资格评审 ,大多数献血者…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调查分析2021年南昌地区献血不良反应发生与分布特征,为制定不良反应预防措施,降低反应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江西省血液中心血站管理系统中献血不良反应信息,分别从献血类型、性别、献血重复性、献血组织方式、学历、年龄、季度分布、发生环节、严重程度等因素比较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91 168次无偿献血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552次,发生率0.61%;献血不良反应均为非重度献血不良反应,类型以血管迷走神经反应为主;献全血与献单采血小板人群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556,P<0.05);男性与女性人群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472,P<0.05);初次献血与重复献血人群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308,P<0.05);团体组织献血与个人自发献血人群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8289,P<0.05);不同学历人群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19.
20.
街头采血献血后晕厥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献血后晕厥是指献血过程中由于生理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 ,其主要症状是一过性的意识丧失 [1 - 3] 。不仅易造成献血者摔伤和脑震荡 ,而且会引起献血人群的恐惧心理 ,影响群众献血的积极性。为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保证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 ,笔者对 2 4 5例发生献血后晕厥反应的献血者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对象 自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11月在街头采血车上献血的 13870名体检合格的献血者 ,其中发生献血后晕厥反应 2 4 5例。2 晕厥反应诊断 献血者体格检查按照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