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t,ADR/ADE)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取重庆市2008.1.1-2014.5.31期间以怀疑药品为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共922例,其中女性人数是男性人数的2倍多,20~60岁之间的患者占79.1%,其不良反应多发生在5~30 min内(50.9%),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昏迷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临床应加强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促进合理使用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反应,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给患者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奥硝唑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2016年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数据中关于奥硝唑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个例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5例ADR中,女性患者占多数(68%),患者平均年龄44岁。新的ADR有13例(52%),严重ADR有10例(40%)。收集的25例ADR累计全身多个系统,其中最多的是神经系统症状,其次为消化系统及皮肤附件系统。80%的病例存在联合用药,且多为抗菌药物。68%的ADR发生在输液过程中。结论:临床上使用奥硝唑注射液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与其他药物配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表现远多于说明书,可考虑进行ADR的集中监测,明确不良反应,必要时修改说明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注射用潘托拉唑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之间的配伍禁忌,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与结果将潘托拉唑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两种药物混合,立即出现茶色,放置2h后颜色未发生变化。结论实践证明这两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不能序贯输入。两种药物需要联合使用时,可在两药之间输注等渗盐水10~20mL,以免发生配伍反应,影响药效,甚至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奥硝唑注射液续接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后溶液的稳定性,确保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模拟临床奥硝唑与头孢曲松钠输注给药的顺序与浓度配比,间隔一定时间,对配伍液的外观性状、pH、含量进行考察;并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观察吸收峰的变化.结果:室温下头孢曲松钠与奥硝唑的各种不同配比的配伍液在5~60 min内由微黄色变为浅粉色或粉色;各配伍液pH、奥硝唑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紫外图谱显示配伍后奥硝唑峰形和峰位没有变化.结论:为确保两药安全有效的联用,建议在头孢曲松钠输注结束时用适量0.9%氯化钠注射液或注射用水等将输液管中的药物冲洗干净后,再续接奥硝唑注射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注射用氨曲南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相互作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临床2例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氨曲南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发现存在的问题。结果氨曲南可使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变色,变为粉红色。结论注射用氨曲南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了解奥硝唑注射液的使用规律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湖北省纳入5家哨点医院,对观察期内(2015年7~10月)所有使用奥硝唑注射剂的住院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并对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临床诊断、药物用法用量、疗程、溶媒、联合用药及不良反应(ADR)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纳入的4 396份病例中,发生ADR 11例,发生率为0.25%。其中18~50岁患者占91.24%,ADR多发生在5~30 min内(54.55%),程度为“轻度”,以用药部位损伤最为常见(63.64%),主要联合用药为头孢菌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剂型、不同原患疾病的患者AD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过敏史的患者AD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奥硝唑注射液时,应减慢滴速;与头孢菌素联用时,应注意冲管;应密切观察患者,尤其是有过敏史患者的用药反应,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儿童患者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情况,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住院部接受治疗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44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年龄、用法用量、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维生素K1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皮肤及附件损害,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97.73%,97.73%的ADR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内,44例不良反应中有10例为严重不良反应,均发生在用药后10 min内。结论: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时应加强合理用药,避免无适应证用药;注意配伍禁忌,减少药物联用;严格规范药物贮藏;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方法对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收集的11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ADR发生时间、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高发年龄段为41~80岁,多数在用药后30min至1h内发生,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占86.73%。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特别是抗茵药物和中药注射液ADR的监测工作,应重视给药途径、患者个体差异和病理状态,实施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9.
黄冠 《黑龙江医药》2021,34(5):1069-1071
目的:研究吗啉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从我院选取134例行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奥硝唑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吗啉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均一天两次,连续给药5~7天,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厌氧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厌氧菌清除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啉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奥硝唑治疗行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在疗效上相当,但能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科患者使用喜炎平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的高危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1 180例儿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ADR发生率,调查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1 180例患者发生ADR 35例,ADR发生率2.9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的过敏性反应为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过敏史、给药剂量、溶媒种类、给药途径和合并用药是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3岁)、有过敏史、超剂量给药、溶媒为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给药和同时合并3种以上药物是喜炎平注射液致ADR的主要危险因素。儿童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时,医生应进行危险因素预判,对可能发生ADR的高危患者进行适当监护,以安全、有效地应用喜炎平注射液。  相似文献   

11.
张敬阳  郑芳  朱雪松 《中国医药》2010,6(8):436-438
目的 考察室温[(20±1)℃]下,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配伍液中奥硝唑与头孢西丁钠0~6 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结果 奥硝唑与头孢西丁钠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18、237 nm;奥硝唑与头孢西丁钠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奥=0.7444 X奥+3.0667(r=0.9998,n=6)和Y西=0.6549 X西+6.2667(r=0.9996,n=6),结果 表明在奥硝唑50.8~304.8 mg/L、头孢西丁钠101.6~609.6 mg/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测得奥硝唑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8%;头孢西丁钠峰面积RSD为0.65%;重复性试验测得奥硝唑峰面积RSD为0.84%;头孢西丁钠峰面积RSD为0.92%;稳定性试验测得奥硝唑与头孢西丁钠峰面积RSD分别为0.52%、0.89%.6 h内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室温条件下,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6 h内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2.
张敬阳  郑芳  朱雪松 《中国医药》2011,6(4):436-438
目的 考察室温[(20±1)℃]下,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配伍液中奥硝唑与头孢西丁钠0~6 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结果 奥硝唑与头孢西丁钠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18、237 nm;奥硝唑与头孢西丁钠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奥=0.7444 X奥+3.0667(r=0.9998,n=6)和Y西=0.6549 X西+6.2667(r=0.9996,n=6),结果 表明在奥硝唑50.8~304.8 mg/L、头孢西丁钠101.6~609.6 mg/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测得奥硝唑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8%;头孢西丁钠峰面积RSD为0.65%;重复性试验测得奥硝唑峰面积RSD为0.84%;头孢西丁钠峰面积RSD为0.92%;稳定性试验测得奥硝唑与头孢西丁钠峰面积RSD分别为0.52%、0.89%.6 h内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室温条件下,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6 h内可以配伍使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cefoxitin sodium for injection and omidazol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at ambient temperature, in order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rational use of drug in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The changes of the contents of cefoxitin and ornidazole were determined simultaneously by RPHPLC-DAD, and the changes of appearance, pH values were observed within 6 hours. Results The detection wave lengths were 318 nm, 237 nm for ornidazole and cefoxitin, the calibration equation was Y0 = 0. 7444X0 + 3.0667 (r =0.9998, n = 6) for ornidazole and Yce = 0. 6549Xce + 6.2667 ( r = 0. 9996, n = 6) for cefoxitin.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noted in the contents, appearance and pH value for the mixed solution within 6 hours. Conclusion Cefoxitin sodium for injection can be mixed with ornidazol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at ambient temperature within 6 hours.  相似文献   

13.
张敬阳  郑芳  朱雪松 《中国医药》2011,6(1):436-438
目的 考察室温[(20±1)℃]下,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配伍液中奥硝唑与头孢西丁钠0~6 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结果 奥硝唑与头孢西丁钠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18、237 nm;奥硝唑与头孢西丁钠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奥=0.7444 X奥+3.0667(r=0.9998,n=6)和Y西=0.6549 X西+6.2667(r=0.9996,n=6),结果 表明在奥硝唑50.8~304.8 mg/L、头孢西丁钠101.6~609.6 mg/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测得奥硝唑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8%;头孢西丁钠峰面积RSD为0.65%;重复性试验测得奥硝唑峰面积RSD为0.84%;头孢西丁钠峰面积RSD为0.92%;稳定性试验测得奥硝唑与头孢西丁钠峰面积RSD分别为0.52%、0.89%.6 h内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室温条件下,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6 h内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美唑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头孢美唑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质量浓度,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性状变化,并测定pH值。结果:室温条件下8h内配伍液的外观性状、pH值及头孢美唑与奥硝唑的质量浓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美唑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5.
孙宏 《中国药房》2011,(12):1099-1101
目的:了解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以"阿洛西林"或"阿乐欣"为关键词,通过检索2000-2010年万方数据国内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知网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并查阅原文,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有效的有关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ADR文献12篇,共26例,所有ADR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严重ADR如过敏性休克多在早期出现,且发生率占ADR发生率的26.9%。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ADR的监测,合理选用,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尽量减小严重ADR造成的后果。  相似文献   

16.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群 《中国药房》2010,(22):2093-2095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为关键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2000年1月~2010年1月的文献进行检索并查阅原文,共计121篇文献154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ADR在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较高(占36.36%),多发生于用药后10min内(占33.77%)。临床表现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表现复杂,以变态反应为主(占42.21%)。11例死亡病例中,有9例死于过敏或过敏性休克,并且都在10min内发生。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ADR,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ADR),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2012—2013年在本院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出现的46例ADR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ADR主要与年龄、联合用药有关,临床表现以皮肤变态反应或静脉炎症状、消化系统损害最常见,偶见过敏性休克、肝损害等严重ADR。结论应加强该药品ADR监测,加大合理用药宣传,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133例涉及注射用磷酸肌酸钠的儿童不良反应的年龄、原患疾病、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导致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多发生在用药1 d内,低钙血症的不良反应均发生于新生儿患者,多为早产儿。结论临床应关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儿童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生产企业需加强对儿童用药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说明书,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探讨其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2016-2018年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中关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并对其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ADR 1 909例,关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57例(2.98%);其中一般不良反应33例(57.89%),新的一般不良反应11例(19.30%),严重不良反应有13例(22.8%),新的严重不良反应6例(10.53%);从发生的ADR的年龄段分析,主要发生在36~59岁患者(26.32%)和>60岁的患者(63.15%);主要累及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68.42%)、全身性损伤(28.07%)和免疫系统(17.54%),主要临床表现为瘙痒、皮疹、潮红、血小板减少;发生ADR患者停药后症状均减轻,痊愈和好转患者55例(96.5%);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很可能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不多,但存在新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应重视其所致的ADR,并加强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