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1岁以上正常女性腰椎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对 31岁以上女性随年龄增长腰椎骨密度变化的认识 ,我们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ualX -rayabsorptiometry ,DXA)测量了 168例正常女性腰椎骨密度 ,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8例女性受检者均为上海地区体检者 ,年龄范围 31~ 80岁 ,平均年龄 5 4.5 9岁。本组受检者均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及其他慢性病 ,无服激素等影响骨代谢药物病史。1.2 方法 采用美国LunarDPX -MD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 ,测量前均进行仪器性能检测 ,准确记录受检者性别、出生年月日、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怀化地区健康成年人腰椎骨密度的正常值范围,探讨其年龄、性别的变化规律,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 怀化地区常驻居民160例,按年龄分为青年、中年、老年组,定量CT方法分别检测腰椎骨密度,组间检验方法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各年龄组间、以及同一年龄组间不同性别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 男性和女性腰椎骨密度值随年龄增高而下降,各组间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老年组女性腰椎骨密度值较男性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定量CT测量腰椎骨密度方法简单、安全、准确性较高,检测结果对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区妇女腰椎骨密度QCT测定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放射科凌华威,唐敖荣,陈贤民,鞠兰芳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王曙,罗邦尧本文的目标在于用QCT方法测定不同年龄层次的上海地区妇女的腰椎骨密度(BMD),以求得上海妇女在不同年龄层次上的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定健康人群腰椎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规律,确定正常腰椎BMD参考值?方法: 应用CT扫描机,采用固体体模QCT 法对527 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腰椎骨密度测定,对受检者BMD值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关性进行分析?男女各按10 岁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观察各组BMD平均值变化规律?结果: 腰椎BMD与年龄(r=-0.531,P < 0.01)?体重(r=-0.098,P < 0.05)?BMI(r=-0.142,P < 0.01)呈负相关;但回归分析表明只有年龄是BMD值的影响因素(r=-1.836,P < 0.001),而体重(P > 0.05)和BMI(P > 0.05)不是腰椎BMD的影响因素?男性腰椎BMD峰值出现在21~30岁年龄组,峰值为(186.50 ± 23.96)mg/cm3;女性腰椎BMD峰值出现在>30~40岁年龄组,峰值为(194.77 ± 31.77)mg/cm3?女性在40岁后腰椎骨质密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在50岁以后,骨密度平均值小于男性?结论:腰椎BMD值与年龄密切相关;女性40岁后(绝经后)骨质流失明显增加,需要监测腰椎骨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同时也需要重视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武汉地区农村绝经妇女腰椎骨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对93名绝经妇女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和膳食调查,同时测定体重、身高等指标,并使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2~4腰椎的骨密度值。结果 研究人群中有50.5%已出现腰椎骨质疏松,18.3%骨量减少;年龄、身高、体重、孕次、产次、绝经年限分别与腰椎骨密度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只有绝经年限与腰椎骨密度值显著相关。结论 绝经年限是武汉地区农村绝经妇女腰椎骨密度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126-133
目的通过测量北京大兴区、密云地区成年人的桡骨远端骨密度,分析比较北京南北郊区成年人在各年龄段的骨密度差异及随年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美国DTX-2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北京大兴区成年男性1040例、女性1892例,密云地区成年男性780例、女性423例的非优势前臂桡骨远端1/3处的骨密度,记录BMD值。将检测结果按地区、性别、年龄段分组(每10岁为1个年龄组,分为7个年龄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同地区、同年龄段成年人的桡骨远端骨密度在性别间的差异,分别比较同性别、同年龄段成年人的桡骨远端骨密度在北京南北郊区间的差异,分析两地区成年男性、成年女性骨密度随年龄变化趋势。结果大兴区、密云地区成年人在各年龄段的桡骨远端骨密度BMD均值男性均大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兴区60~69岁年龄段男性、50~59岁年龄组女性的桡骨远端骨密度BMD均值低于密云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大兴区其他各年龄段女性BMD均值略低于或接近于密云地区,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大兴区、密云地区成年男性、成年女性桡骨远端骨密度BMD峰值均出现在30~49岁年龄段间,且BMD均值随年龄增高而逐步降低。结论密云地区人群整体骨量稍高于大兴区,但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两地区差异不明显。大兴区、密云地区人群中的50岁以后中老年人群,尤其女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应给予适当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第3腰椎骨密度测量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DM)患者继发骨质疏松较多见,为探讨早期诊断,对3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KP)的测定,拍照胸部、腰椎和骨盆X线片,并分别经CT进行第3腰椎骨密度(BMD)测量。结果,DM组BMD均值为127.1±25.77mg/cm3,对照组BMD均值为189.11±71.68mg/cm3,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提示第3腰椎骨密度测量对DM患者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男性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测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测量男性腰椎、股骨颈骨密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4例20~74岁成年男性的腰椎和股骨颈行定量CT骨密度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成年男性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峰值年龄为20~24岁,35岁以后股骨颈骨密度下降速率大于腰椎,二者累积丢失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男性股骨颈的骨密度的测量值较腰椎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脊柱退变对腰椎 DXA(双能 X线骨密度测量仪 )测量结果的影响 .方法 5 0例受试对象依据 WHO有关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 (12例 )、骨量减少组(14例 )及骨质疏松组 (2 4例 ) ,比较脊柱退变 Nathan积分对BMD测定值的影响 ,并对骨质疏松组中腰椎 DXA测定正常合并高度退变的患者中轴骨行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 1Nathan积分同外周骨 BMD值呈负相关 (r=- 0 .72 2 ,P<0 .0 1) ,同中轴骨 BMD值呈正相关 (r=0 .334 ,P<0 .0 5 ) . 2当Nathan积分大于 9分时 ,退变对中轴骨 BMD测定值影响显著 . 3扫描电镜见实验组骨小梁变细 ,穿孔 ,残端游离 ,丧失原有海绵状节构 .结论 尽管随腰椎退变程度加重 ,中轴骨BMD值降低并不明显 ,但骨小梁结构已遭到破坏 ,力学性能减弱 ,在临床工作中对同时伴有疏松及退变的患者应需综合判定 ,早期发现并治疗骨质疏松 .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腰椎骨质增生对老年女性腰椎和髋部骨矿密度(BMD)的影响。方法:用双能量X线吸收骨密度仪对1502例50岁以上的女性患者进行腰椎和髋部BMD检查,对有和无腰椎椎体缘骨质增生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腰椎骨质增生组与无骨质增生组比较,腰椎前后位BMD在55岁后及腰椎侧位BMD在70岁以后显著增高(2.90%-13.64%,P<0.05),股骨颈、Ward区和髋部平均BMD增高3.79%-5.24%,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女性腰椎骨质增生患者的腰椎和髋部BMD增高。 相似文献
13.
XU Xiao-juan SHEN Lin YANG Yan-ping LU Fu-rong ZHU Rui SHUAI Bo LI Cheng-gang WU Man-xiang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3,126(13):2480-2484
Background Sclerostin, expressed exclusively by osteocytes, i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bone formation. To gain insights into the action of sclerostin i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we evaluated serum sclerostin level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nd investigated its possible associations with bone turnover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Methods We detected serum sclerostin, and measured lumbar spine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650 Chinese postmenopausal women. We also assessed serum levels of β-isomerized C-terminal crosslinking of type I collagen, intact 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 N-mid fragment of osteocalcin, 25-hydroxyvitamin D, and estradiol.
Results Serum sclerostin levels were lower i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tic women compared with non-osteoporotic postmenopausal women ((38.79±7.43) vs. (52.86±6.69) pmol/L, P <0.001). Serum sclerosti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umbar spine bone mineral density (r=0.391, P <0.001) and weak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β-isomerized C-terminal crosslinking of type I collagen, intact 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 N-mid fragment of osteocalcin (r= –0.225, P <0.001; r= –0.091, P=0.046; r= –0.108, P=0.018; respectively) i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of serum sclerostin with age, body mass index, 25-hydroxyvitamin D, and estradiol (r= –0.004, P=0.926; r=0.067, P=0.143; r=0.063, P=0.165; r= –0.045, P=0.32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Sclerostin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and may play a role in bone turnove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并分析珠海地区653例成年女性腰3椎体和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及血清CTx值(Ⅰ型胶原C末端肽),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选择653例成年女性,分别检测L3椎体和左股骨颈的Ward's三角区BMD,测定血清CTx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珠海地区成年女性腰3椎体峰值骨密度出现在30~39岁组,股骨颈Ward's三角区出现在20~29岁组,各年龄段骨密度均有明显差异(P<0.01);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较腰3椎体下降早一个年龄段;血生化中血清CTx随着年龄的变化逐渐升高,除20~29岁组和30~39岁组间,30~39岁组和40~49岁组间,其余各组间都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腰3椎体的患病率在50~59岁和60~69岁年龄段急剧上升并随年龄增加维持在高水平,股骨颈Ward's三角的患病率在达到峰值骨密度年龄段后即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同年龄段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腰3椎体.结论 成年女性腰3椎体骨密度和血清CTx值随年龄变化较大,尤以更年期影响明显,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降低与女性更年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泼尼松对大鼠股骨和腰椎骨密度和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泼尼松对大鼠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能影响。方法21只3月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226±12) g,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年龄对照组、激素造模组。激素造模组喂醋酸泼尼松4.5 mg·kg-1,每周2次。3个月后,用双能X 线吸收骨密度测量扫描仪(DEXA)对各组的离体双侧股骨和第5腰椎进行骨密度测定,然后用SWD-10型材料试验机行股骨干的扭转、三点弯曲和腰椎的压缩试验。结果年龄对照组和激素造模组体质量分别为(281±18) g和(269±19) g,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本实验中醋酸泼尼松的用量对动物无明显毒性)。激素造模组与年龄对照组比较,股骨、腰椎总骨密度减少了14.64% (P<0.01);右、左股骨远段和腰椎的骨密度分别减少了21.42% (P<0.01)、19.62% (P<0.05) 和23.48% (P<0.01), 其余节段的骨密度均有所减少。与年龄对照组比较,激素造模组股骨三点弯曲的载荷减少了17.1% (P<0.05),其余的力学参数都有减少的趋势。结论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会使大鼠的骨密度减少和力学性能下降,其中松质骨的丢失比皮质骨更为明显,故患骨质疏松时松质骨更容易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司坦唑醇对糖皮质激素(GC)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骨密度和力学性能影响。方法28只3月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226±12)g,随机等分为基础对照(A)组、年龄对照(B)组、激素模型(C)组和司坦唑醇预防(D)组。C组和D组大鼠均喂醋酸泼尼松4.5 mg/kg·b.w.,每周2次,D组同时每天饲喂司坦唑醇0.5 mg/kg·b.w.。3月后,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扫描仪对各组的离体双侧股骨和第5腰椎进行骨密度测定,然后用SWD-10型材料试验机行股骨干的扭转、三点弯曲和腰椎的压缩试验。结果与B组比较,C组股骨、腰椎总骨密度减少了14.64%(P<0.01);右、左股骨远段和腰椎的骨密度分别减少了21.42%(P<0.01)、19.62%(P<0.05)和23.48%(P<0.01);与C组比较,D组的BMD 均稍有增加。与B组比较,C组股骨三点弯曲的载荷减少了17.1%(P<0.05),其余的力学参数都有减少的趋势;与C组比较,司坦唑醇预防组股骨扭转角度增加了72.5%(P<0.05),其余的力学参数也都有增加的趋势。结论长期使用GC,会使大鼠股骨、腰椎的骨密度和力学性能下降;司坦唑醇则能防止GC所致骨量丢失,还能增加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徐州地区1572例健康人群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量徐州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BMD),分析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提高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可靠性,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GE-LUNAR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徐州地区2005~2008年1572例健康人进行BMD测定,分别做股骨上端及第2~4腰椎椎体测量,并按5岁为一个年龄组分组。以峰值BMD减低2.5SD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徐州地区女性BMD峰值则在30~35岁,男性在35岁左右,女性55岁后骨量下降较男性显著,骨质疏松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对于55岁女性和65岁男性,之前应加强普及骨质疏松预防知识,之后同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为徐州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