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我院自1990年开始应用两针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进行上肢手术,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40例,男190例,女150例;最小年龄6岁,最大87岁,平均48岁;其中手部216例,前臂107例,上臂17例。一、麻醉方法麻醉前30分钟常规肌注... 相似文献
3.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因其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被广泛地用于肘部以下的手术.它的穿刺点既不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那样靠近中枢神经,也不似锁骨上入路那样接近肺尖,更适合于非住院病人的麻醉.对解剖的良好认识和理解有助于麻醉医师更好地实施臂丛神经阻滞.本文旨在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解剖基础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腋路臂丛一针三点阻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腋路臂丛一针三点阻滞法何绍明1曾因明2腋路臂丛阻滞因体表标志明显,容易定位和穿刺,并发症少而被广泛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但臂丛在腋鞘内的分支较多且比较分散,因而阻滞不易完善,通常是尺侧好,桡侧差,肌皮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阻滞成功率较低[1~3]。为了提...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观察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派卡因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AsAI~Ⅱ级择期前臂及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用药为0.25%罗派卡因40ml,B组用药为0.25%罗派卡因40ml加曲马多1.5mg/kg。C组用药为0.25%罗派卡因40ml加芬太尼1.5ug/kg。各组均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记录首次感觉疼痛的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麻醉后4h,8h,12h,16h,24h的疼痛评分(VAS)。结果B,C组麻醉后首次感觉疼痛的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均明显长于A组,其中C纽又长于B组,三组患者麻醉后8h,12h,16h疼痛评分(VAS)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派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镇痛作用优于单纯罗派卡因,且芬太尼复合罗派卡因优于曲马多复合罗派卡因。. 相似文献
9.
目前幼儿的择期上肢手术仍以全身麻醉或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为主,但急诊手术常存在准备不足、饱胃、代偿功能差等诸多因素,增加了麻醉的风险和难度。同时多项研究资料显示,全麻药物对小儿远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如何减轻麻醉对幼儿的影响提高麻醉安全性十分必要。我院自2004年1月-2008年6月对43例幼儿急诊手术实施腋路臂丛阻滞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中上肢手术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但传统的单纯腋路或者肌间沟臂丛阻滞,经常出现桡侧或尺侧麻醉阻滞不完善。本文采用腋路-肌间沟两点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方法,麻醉 相似文献
13.
腋路臂丛阻滞适用于肘关节以下的手术,我院对腋路阻滞的定位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曲马多是阿片类中枢镇痛药,主要通过静脉给药缓解中重度疼痛,但静脉用药常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曲马多具有局部麻醉药的特性。本文旨在通过了解曲马多联合局麻药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观察,来评价曲马多对外周神经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断指再植术操作精细,费时较长,要求手术野绝对平静,术后能较长时间的镇痛.而传统的臂丛阻滞不能满足现代创伤显微手术的需要.近年来,本院采用改良腋路臂丛置管用于断指再植及术后镇痛,经临床22例应用,均获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院采用腋窝寻找异感法(确认神经法)进行神经定位,不仅提高了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而且很少有并发症的发生。下面就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即腋窝寻找异感法(确认神经法),腋动脉贯通法(确认血管法)及传统的借助刺破神经血管鞘的落空感观察针尾随动脉搏动,确认进入血管神经鞘的方法,进行临床效果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肘部以下部位手术的患者350例。ASA分级均为Ⅰ级,年龄为18~55岁。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和Ⅲ组均为150人,Ⅱ组50人。Ⅰ组采用腋窝寻找异感法(确认神经法),Ⅱ组采用腋动脉贯通法(确认血管法),…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神经体表定位对腋入法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120例拟行前臂、腕、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神经体表定位组(Ⅰ组)和神经刺激器组(Ⅱ组):Ⅰ组先经神经刺激器的体表定位后行穿刺定位,Ⅱ组借助神经刺激器直接穿刺定位.两组均采用0.45%罗哌卡因40 ml对所定位的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进行阻滞,其中桡、尺、正中神经各10 ml,肌皮神经5 ml,另5 ml皮下浸润上臂内侧的皮神经.臂丛神经阻滞成功被定义为注药30 min后,肘部远端5支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完全.比较两组在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操作时间、穿刺次数、血肿发生率和术后满意度等差异.结果 Ⅰ组阻滞成功率、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Ⅱ组(P<0.05).Ⅰ组操作时间、穿刺次数、血肿发生率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 使用神经刺激器的神经体表定位,能明显提高阻滞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穿刺次数,降低血肿的发生率,增加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将48例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麻醉的上肢手术患者分为2组,各24例。M组使用0.5%的罗哌卡因30 m L行单纯肌间沟臂丛阻滞;U组各使用0.5%的罗哌卡因15 mL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阻滞。行腋路臂丛阻滞时,各用5 mL局麻药依次注射在尺神经、正中神经和桡神经周围。记录2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评估2组主要神经的痛觉阻滞情况、运动阻滞程度。评价麻醉效果,记录操作相关并发症。结果注药30 min后,U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完全阻滞例数显著多于M组,2、3、4、5级运动阻滞程度均显著高于M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显著高于M组(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发生Horner综合征2例、声音嘶哑1例,U组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安全可行,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经腋路臂神经丛阻滞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技术之一。目前主要依据穿刺针的落空感和针随动脉搏动而摆动来判断穿刺正确与否[1]。本文将超声波应用于腋路臂神经丛的阻滞,以期提高阻滞的成功率和降低反应的发生率。资料与方法选择无明显心肺疾病的ASAⅠ~Ⅱ级前臂尺侧或中、环和小指手术病人100例,男73例,女27例,年龄17~52岁,体重586±103kg。将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麻醉与观察 用于神经阻滞的局麻药为025%丁卡因和1%利多卡因的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两组均取45cm长的22G的短针,在患侧腋窝动脉搏动最高处与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