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二指肠息肉48例的内镜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  易小敏  梁敏蓉 《广西医学》2007,29(3):354-355
目的 探讨经内镜下治疗十二指肠息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对48例经胃镜检查证实的十二指肠息肉进行内镜下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 48例51颗息肉经内镜下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不同分别采用活检钳钳除、微波点灼、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其中有2例术后出现黑便,无穿孔并发症发生. 结论 只要病例选择得当,经内镜下治疗十二指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胃错构瘤1例     
患者女性.36岁。主诉:上腹部不适10年,间断黑便1年余。10年前服去痛片后感上腹部不适伴暖气、反酸。经对症治疗后好转。以后进硬、冷食物后可出现不适。1年前突感上腹部持续性钝痛,进食不能缓解,伴恶心,黑便3次,在当地治疗大便转黄,但胃区持续隐痛伴烧心。3个月前突感头昏眼花、全身无力,黑便6次,住当地医院治疗,住院期间反复黑便.用止血药,输血1600ml。出血停止后,胃钝痛无明显缓解,再次来院,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48岁。1983年7月27日因上腹部痛,间歇性黑便半年,加重1周入院。半年前出现饥饿时上腹部疼痛,常于下午3时后及午夜发作,进餐后可缓解.发病1月后有2次柏油样黑便,并晕厥一次,胃镜诊断“浅表性胃炎”,经对症治疗好转。1周前再次柏油样便伴上腹  相似文献   

4.
邵政  邓敏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9):144-145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 对本院1994~2007年收治的25例老年性胃间质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呕血、黑便10例,反复黑便5例,上腹部疼痛4例,5例以腹部包块为首发症状就诊,1例为体检时偶然发现.术前难以确诊,体检、B超和CT、病理诊断有重要意义.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证实;均行胃大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后均存活,随访2个月~2年,其中5例失访.3例经胃镜检查无复发.结论 胃间质肿瘤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术前难以确诊,导致延误病情,体检、B超和CT、病理诊断对其有重要意义.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院1994~2007年收治的25例老年性胃闻质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呕血、黑便10例,反复黑便5例,上腹部疼痛4例,5例以腹部包块为首发症状就诊,1例为体检时偶然发现.术前难以确诊,体检、B超和CT、病理诊断有重要意义.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证实;均行胃大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后均存活,随访2个月~2年,其中5例失访.3例经胃镜检查无复发.结论 胃间质肿瘤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术前难以确诊,导致延误病情,体检、B超和C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24岁,半月前服桑效磷40ml,神志不清,送当地卫生院抢救,经洗胃及阿托品、解磷定等治疗病情好转,次日清醒,3天后突然呕血,黑便,经止血等内科治疗后好转.5天后出现全腹痛,腹胀,拟诊应激性溃疡伴穿孔、腹膜炎,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7岁。1985年因黑便住某医院,拟诊为“胃炎合并消化道出血”,经内科一般对症治疗,大便潜血转阴后出院。以后又多次反复黑便住某医院诊治来愈。1987年5月,经某院胃镜检查为“慢性胃  相似文献   

7.
姜雪梅 《北京医学》2005,27(8):504-504
患者男,63岁,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腹部胀痛,进食后疼痛加剧,无腹泻、黑便.当地医院诊为"阑尾炎",经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近2d疼痛加剧,无恶心、呕吐、发热,于2004年11月18日入院.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2岁.上腹部及左下腹间歇性隐痛、黑便4个月,于1986年12月24日入院诊治.既往有胃炎和消化道出血史.患者2年前始有上腹部疼痛不适,黑便,大便隐血检查( ),Hb47g/L,经保守治疗2个月症状缓解,Hb86g/L.1年后2次出现上述病症,而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为十二指肠球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畸形.对症治  相似文献   

9.
本文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是指入院时有呕血、黑便、休克和(或)低血红蛋白症等临床表现的患者。7年间经手术治疗共150例,占同期经手术治疗的溃疡病603例的1/4.有溃疡病史者96.0%,第一次上消化道大出血为主要症状者仅4%。入院后72小时内手术者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资料例 1 某女 ,5 9岁 ,以反复黑便 9月入院。 9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 ,为柏油色 ,每日 1次 ,约10 0ml,不伴腹痛、灼心、返酸等 ,自服云南白药后缓解。此后 ,反复发作 3次 ,每次间隔 15~ 30d ,持续黑便 3~ 5d ,经口服云南白药等治疗后黑便消失 ,曾间断输血 80 0ml,于黑便出现期间 3次急诊胃镜 ,均未发现出血病因。无慢性肝病及胃病史。查体 :T36 .5℃ ,P 80次 /min ,R 2 0次 /min ,BP 13.0 / 8.0kPa ,精神较差 ,贫血外貌。心肺检查正常 ,腹平坦 ,腹壁静脉无曲张 ,腹软 ,肝脾不肿大 ,腹水征阴性。入院后查血…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患者,男,66岁。因呕血、黑便2天,于1986年7月9日入院.患者于1974年患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消炎痛、强的松、布洛芬等药物,一年前因服用布洛芬后出现呕血、黑便,经治疗痊愈。曾作 X 线钡餐透视,未发现异常。本次发病前亦有服用抗风湿药物史,于入院前2天呕血3次,一次约200~400 ml,伴黑便、头晕、乏力。查体:体温37.4℃,脉搏105次,呼吸21次,血压150/90.肥胖体型,  相似文献   

12.
<正>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8岁,主因间断呕血,黑便四年,复发七天急诊入院。患者94年10月劳累后呕血一次,为暗红色血液,后连续三天黑便,为柏油样,按“上消化道出血”给予止血治疗,出血停止。97年3月4日再次呕鲜血200ml,且伴柏油样便,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3月10日又呕血两次约800ml,急转入我院消化内科,经止血、支持输血等治疗措施,出血不止,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6岁,因呕血、黑便2个月,腹胀、纳差1周入院。2月前曾吐暗紫色血2口,后间断出现黑便,经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入院前一周感腹胀、纳差,有时吐酸水、嗳气。门诊作胃肠钡餐透视无异常,以往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例1 男,45岁.因黑便反复发作两年余,本次黑便量多,约300 g,于1995年3月21日再次入院.两年前,曾因反复黑便多次住院治疗,拟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经对症等治疗缓解.两天前觉上腹部隐痛、伴恶心,6 h前解黑便约300 g,且自觉头晕、乏力、心悸.体检:T 36.5℃,P 98次/分,R 22次/分,BP 13/10 kPa.贫血貌.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反复黑便1^ 年,伴呕血3h,以“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入院。1年前无诱因排黑便一周,2~3次/d,每次50~100g,就诊于当地医院,诊为“上消化道出血”,予对症治疗(具体不详)缓解出院。1月前再次发生黑便,无腹痛、腹胀、返酸、暖气等。人院后经检查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予止血、保肝等治疗后病情好转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介绍患者女,18岁,住院号43946。1年前自觉上腹部胀痛,餐后尤甚,曾在当地卫生院服中药后好转。半年后上腹部疼痛加重,并出现呕血、黑便,量约800ml,X线钡餐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输血、止血、抗溃疡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1个月前又突然呕血、黑便,量约600ml,急诊  相似文献   

17.
[例1]27岁,男性。1982年10月3日急诊入院。患者于16岁时曾因呕血、黑便在外院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本次入院当天清晨突然排黑便约500g.患者仍坚持上班,傍晚呕吐咖啡色液体200ml伴黑便,感心慌头晕。当时血压94/70、脉搏108,收入内科病房。患者从无胃痛、泛酸等病史,近日亦无暴饮及不洁饮食史。入院后血压下降至70/50,脉搏112。经输血等治疗,病情继续加重。请外科急会诊作纤维胃镜检查,见十二指肠有血块而无其他异常发现,胃内无明显出血点,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性休克。经快速输血400ml后即在持续硬膜外麻醉加局麻下剖腹探查。胃、十二指肠、肝、胆的外表及触  相似文献   

18.
1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46岁,汉族。因巩膜黄染、尿黄、间断黑便半个月于2013年5月25日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巩膜黄染、尿黄,于我院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经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后服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自行减量为1粒,1次/d)。15天前,患者再次出现黑便,量约150ml。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 3岁。因黑便、腹痛、乏力、心悸两月余于1986年2月14日入院。两月前因“感冒”发烧连续静点三次红霉素和氢化考的松注射液,热降后四日,突然黑便,伴右中腹区疼痛。面色日渐苍白伴乏力、心悸。曾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经治疗黑便仍不止来我院。患儿既往体健,无过敏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因呕血和(或)黑便入院,经紧急内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胃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的患者23例,观察其疗效.结果 23例患者经一次注射后止血成功20例,止血成功率为87%,再出血3例,再次内镜下止血1例成功,2例经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1.3%.结论 胃镜下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