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RNA水平与抗-HCV抗体和肝纤指标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9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HCV-RNA和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化学发光法检测LN、PCⅢ、CⅣ及放免法检测HA。并对抗-HCV抗体、HCV-RNA水平与血清肝纤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的96例抗-HCV抗体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HCV-RNA阳性52例,阳性率为54.2%。随着抗-HCV抗体的S/CO值升高,HCV-RNA检出率也在增高,分别为9.5%、37.1%和92.5%。高病毒载量组与低病毒载量组比较,血清HA、LN、PCⅢ及CⅣ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肝患者HCV-RNA阳性检出率与抗-HCV抗体的S/CO值有关,S/CO值越高,HCV-RNA阳性率越高。而RNA水平与肝纤指标水平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与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确证结果的关系。方法对10309例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采用 CLIA 法进行抗-HCV 检测,对检测为有反应性的标本通过 RIBA 作进一步确证。结果CLIA 初筛抗-HCV 抗体有反应性的标本共计106例,采用 RIBA 试剂对106例反应性标本进行检测,确认阳性37例、不确定28例、阴性41例,确认阳性比例为34.91%,且确认阳性标本比例与 S/CO 比值呈正相关。确证阳性标本条带检出率有差别,Core 检出率最高,其次依次为 NS3、NS4、NS5。结论确证结果与确证的条带分布有关,可根据 CLIA 法 S/CO 比值预测确证结果,有利于对结果进行正确和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HCV,HCV RNA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8年12月检验科收集的143例抗-HCV(S/CO≥1)初筛实验阳性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抗-HCV、HCV RNA病毒载量、ALT检测。结果143例抗-HCV初筛阳性患者中,99例HCV RNA阳性(69.23%),且随着S/CO比值的增高HCV RNA检出的阳性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9例HCV RNA阳性患者中93例抗-HCV的S/CO>10,但随着S/CO的增大,HCV RNA病毒载量高低水平出现的阳性率没有增加(P>0.05);HCV RNA阳性患者ALT异常率(46.46%)高于阴性患者(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例HCV RNA阴性(30.76%)患者中有33例的S/CO>10,且有9例ALT异常。结论ELISA法检测血清抗-HCV诊断丙型肝炎与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均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荧光定量PCR法的阳性率低于ELISA法;在临床诊断中ELISA法抗-HCV初筛阳性的样本应同时进行HCV RNA及ALT的联合检测,以避免漏诊、误诊,也为临床抗病毒的有效评估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4.
两种方法检测HCV-RNA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的结果。方法逆转录套式定性PCR(RT-nestedPCR)和荧光定量PCR对288例抗-HCV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HCV-RNA检测。结果288例抗-HCV阳性血清标本有248例RT-nested-PCR结果阳性,阳性率为86.1%(248/288);226例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103拷贝/ml,检出率为78.5%(226/288),两种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85.9%(219/255)。同时,29例标本定性结果阳性,定量结果<103拷贝/ml;7例标本定性结果阴性,定量结果>103拷贝/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P<0.01)。结论两种方法检测HCV-RNA,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探讨酶联免疫法和PCR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80例疑似丙型肝炎患者,对其血清标本进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CV,并对所有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HCV-RNA。ELISA检测抗-HCV的阳性率为49.4%,PCR法检测HCV-RNA的阳性率为46.7%,HCV-RNA阳性患者中抗-HCV阳性率和HCV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检测HCV-RNA在丙型肝炎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ELISA法检测抗-HCV可作为丙型肝炎诊断的确证实验,结合酶联免疫法能有效提高丙型肝炎患者的检出率,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患者血清HCV-RNA含量及抗-HCV与ALT、AST浓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10例患者的血清HCV-RNA,ELISA法检测抗-HCV,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结果 丙肝患者抗-HCV滴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大部分患者的ALT、AST水平均有显著性上升;HCV-RNA含量与ALT、AST水平有显著相关性,而与抗-HCV的S/CO值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HCV-RNA和抗-HCV检测与肝功能指标各有利弊,三者结合起来在早期准确诊断及监测疗效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HCV阳性和抗-HCV阴性与丙型肝炎核酸(HCV-RNA)载量关系及其在丙型肝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10月该院236例丙型肝炎患者,抽取所有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抗-HCV,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CV-RNA,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抗-HCV总检出率为83.4%(197/236),HCV-RNA总检出率为87.1%(207/2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抗-HCV和HCV-RNA联合检测的准确率为98.7%(233/236)。HCR-RNA阳性和阴性患者AL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HCR-RNA和ALT相关系数为r=0.86(P=0.00)。结论联合检测抗-HCV和HCV-RNA,可早期确诊HCV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区普通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实验室检测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来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申请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标本共21 1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抗-HCV的筛查,对ELISA筛查阳性的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检测。结果 21 120例标本中抗-HCV筛查阳性率为0.69%(146/21 120);在146例抗-HCV标本中其中47例检测出HCV RNA,检出率为32.2%(47/146);检测出HCV RNA标本的抗-HCV的浓度试剂测量值/阳性判定值之比值(S/CO值)介于8.32~25.80(8.0)。结论在山西临汾地区就诊的普通人群中抗-HCV阳性分布比例以及HCV RNA检出率均较低,可检出HCV RNA的患者抗-HCV浓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检测的临床价值及其与HCV-RNA、ALT、AST的关系。方法 留取112例HCV-cAg检测阳性标本,205例丙肝病毒核心抗体(HCV-Ab)阳性标本,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HCV-RNA,同时进行肝功能(ALT、AST)检测。结果 112例HCV-cAg阳性和205例HCV-Ab阳性标本中,HCV-RNA阳性分别为95例(阳性率84.8%)和142例(阳性率69.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前者肝功能异常70例(占62.5%),后者肝功能异常95例(占46.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HCV-cAg结果S/CO值增高与HCV-RNA 阳性率和肝功能异常率呈正相关。结论 HCV-cAg检测阳性结果与HCV-RNA符合率高,并能够反应肝功能损伤程度,HCV-cAg检测对辅助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HCV检测灰区标本确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ELISA检测抗-HCV吸光度/临界值(S/CO)比值在0.5~3.5之间的标本95份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R-PCR)进行确认。结果在抗-HCV灰区(0.5≤S/CO3.5)的95份标本中,0.5≤S/CO1.0的标本13份,经PR-PCR荧光定量进行确认阳性2份,阳性率15.4%(2/13);1.0≤S/CO3.5两个区段标本82份,经PR-PCR确认25份,阳性率分别33.3%(10/30)和28.8%(15/52)。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MHD)抗-HCV ELISA检测灰区标本应进一步确认,以防止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方面的差异。方法 60例确诊为丙型肝炎的住院患者样本作观察组,80例健康体检人群样本作健康对照组,应用FQ-PCR和ELISA分别对这两组样本进行HCV-RNA和抗HCV抗体(抗-HCV)检测。结果 60例观察组样本中,FQ-PCR和ELISA分别检出阳性54例和49例,阳性率分别为90%和81.67%,80例健康对照组样本中,FQ-PCR和ELISA分别检出阴性80例和77例,阴性率分别为100%和96.25%。结论在检测HCV方面,FQ-PCR比ELISA更具灵敏性和特异性,其结果更加符合患者真实情况,且FQ-PCR检测HCV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若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则可大大提高临床对丙型肝炎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探讨抗.HCV联合HCV-RNA检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意义,以期获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方法选择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18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国产和进口HCV抗体试剂盒检测抗-HCV,使用TMA法定性检测HCV—RNA,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HCV-RNA,比较不同产品及诊断方法对HCV的检出率,评价ALT变化与HCV—RNA载量的关系,评价抗-HCVS/CO值与HCV-RNA载量的关系。结果国产和进口试剂检测抗-HCV的检出率均为7.1%(P=1.000);TMA法定性检测HCV—RNA的检出率为8。7%,免疫荧光定量PCR法的检出率为5.5%,但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537,P=0.000);HCV-RNA定性检测比检测抗.HCV的检出率高,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531,P=0.000);联合抗-HCV和HCV-RNA定性检测结果HCV阳性共19例,检出率为10.4%,与单独检测抗.H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但与单独定性检测HCV—R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HCV.RNA的载量和ALT的变化无相关性(r=0.189,P=0.536);抗-HCV初筛的S/CO值与HCV—RNA载量无相关性(r=0.174,P=0.569)。结论HCV.RNA定性检测较抗.HCV检测能缩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检出的窗口期,有利于早期诊断。HCV—RNA定性检测能较临床现行的HCV.RNA免疫荧光定量检测显著提高HCV感染的检出率。联合抗-HCV和TMA法定性检测HCV—RNA既能缩短HCV感染的“窗口期”,也能显著提高HCV感染的检出率,可避免漏检处于血清转换期或慢性病毒携带或既往感染的“隐性”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ALT的变化和HCV载量无明显相关性,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辅助早期诊断HCV感染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3.
核酸纯化柱提取核酸定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核酸纯化柱提取法(简称柱提法)对血浆标本中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进行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别用柱提法和酚-氯仿提取法提取血浆标本中的HCV-R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117例抗-HCV阳性的丙肝患者同时进行HCV-RNA定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7例抗-HCV阳性丙肝患者以酚-氯仿提取法提取核酸进行HCV-RNA定量检测的阳性率为66.7%(78/117),以柱提法提取核酸进行HCV-RNA定量检测的阳性率为79.5%(93/117)。两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P〈O.05)。将两法所测浓度结果换算成对数值,经“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μ=1.61,P〉0.05)。结论采用核酸柱提法提取血浆标本中HCV-RNA进行定量检测简单、快速,分离效率高,容易掌握,适于临床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4.
HCV RNA载量与肝脏组织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复制水平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1182例疑似丙肝病人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CV RNA,利用酶动力法测定ALT、AST,采用ELISA测定抗HCV抗体。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病人血清样本中,HCV RNA阳性801例(64.8%),其中抗HCV阳性766例(95.6%);HCV RNA阴性381例(32.2%),其中抗HCV阳性100例(26.2%)。HCV RNA阳性样本中同时抗-HCV阳性者ALT,AST异常率分别为59.0%和60.8%;抗-HCV阴性者为31.4%和34.2%。HCV RNA阴性样本中同时抗-HCV阳性者ALT,AST异常率分别为24.0%和15.0%,抗-HCV阴性者为13.9%和12.1%。HCV RNA含量与ALT、AST水平明显成正相关,r=0.62,P〈0.05。结论 HCV RNA含量与肝组织损伤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抗-HCV ELISA阳性血液进行确认分析的重要性。方法 用第三代免疫印迹法(RIBA 3.0)对抗HCV ELISA阳性血液进行确认,并对部分样品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CV-RNA。结果 80份抗HCV ELISA阳性血样经RIBA确认,其中阳性38份(47.5%),可疑20份(25%),阴性22份(27.5%),c22、c33c的检出率高于c-100和NS5,而且20份RIBA 3.0可疑血样的HCV-RNA为阴性。结论 对抗-HCV阳性血液确认尤为重要,能提高诊断HCV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检测梅毒抗体时S/CO值与阳性预测值的相关关系,建立两者间的回归方程,并应用于设置该方法的灰区范围,以应对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的问题。方法收集CLIA法检测梅毒抗体呈阳性(S/CO值≥1)的血清标本878例,按照S/CO值在1~<3、3~<5、5~<7、7~<9、9~<11、≥11的范围将所有标本分为6个组;以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为确证试验对各组标本梅毒抗体进行确认检测,计算各组标本CLIA法的阳性预测值;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CLIA法S/CO值与阳性预测值的关系进行曲线估计,获取最佳曲线模型并建立回归方程,通过回归方程设置CLIA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灰区范围。结果878例CLIA法检测梅毒抗体呈阳性的血清标本,经TPPA检测确认阳性(包括弱阳性)779例,阴性99例;S/CO值在1~<3、3~<5、5~<7、7~<9、9~<11、≥11这6个组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0.77%、79.28%、89.28%、97.80%、98.57%、100.00%;回归分析显示CLIA法S/CO值与阳性预测值的关系呈S型曲线,回归方程为Y=e-1.692/X+0.174,CLIA法检测梅毒抗体的灰区范围设置为1≤S/CO值≤7.52。结论通过建立CLIA法S/CO值与阳性预测值的回归方程,可以为该方法检测梅毒抗体设置较为理想的灰区范围,并可以对检测的假阳性状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 PCR 的方法检测 JAK2V617F 基因突变并分析其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8例确诊 CMPD 患者骨髓标本中 JAK2V617F 基因突变的阳性率和相对定量,分析其在 CMPD 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和临床资料之间的联系。结果68例确诊患者的骨髓标本均成功扩增 JAK2V617F 野生型和突变型。JAK2V617F 基因突变的总阳性率为66.2%(45/68),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阳性率75.0%(21/28),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阳性率60.6%(20/33),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阳性率57.1%(4/7)。PV 患者 JAK2V617F 突变阳性率明显高于 ET 和 IMF 患者。PV 患者 JAK2V617F 的相对定量和血红蛋白数和白细胞数呈正相关。ET 患者中 JAK2V617F 的相对定量和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结论荧光定量 PCR 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 JAK2V617F 基因突变及其突变比例,为临床诊断 CMPD 提供有效的实验室指标,JAK2V617F 的相对定量和患者的临床血液学指标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左向红  郭滔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6):1019-1021
【目的】建立丙肝病毒抗体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CUA)并应用于临床检测。【方法】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酶标记物,以鲁米诺为发光底物,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血样中的抗丙肝病毒(HCV),建立抗HCV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并与常规使用的抗HCV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同时检测500例血浆标本中的抗HCV,以荧光定量PCR为金标准,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CLIA方法敏感度为0.2ng/mL,变异系数〈10%,稳定性好。CLIA和ELISA同时检测500例血浆标本,ELISA检测出7例阳性,CLIA检测出8例阳性,经PCR检测最终确定结果与CLIA相符。【结论]CLIA法检测HCV敏感、准确、稳定性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免疫印迹法(WB)比较临床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与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符合率。方法收集7 805份临床检测的血清标本,分别用TPPA和CLIA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对结果不一致的标本应用WB检测确证。结果 7 805份血清标本中,CLIA检测阳性310例,TPPA检测阳性262例。对结果不一致的48例标本应用WB检测验证,结果证实阳性36例,临界阳性8例,阴性4例,而TPPA的结果均为阴性。TPPA检测总符合率为99.44%,CLIA检测总符合率为99.95%。结论 CLIA敏感性优于临床常用的TPPA,且具有结果客观、易分析、重复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个别假阳性和钩状效应,因此应结合TPPA及临床资料确诊。  相似文献   

20.
张群  杨蕾  曹伟峰 《检验医学》2012,27(5):416-418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患儿手足口病病原体,为防治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手足口病疑似患儿189例(按年龄分为<3岁组113例、3~5岁组76例)及39例手足口病密切接触儿童的咽拭子、疱疹液,用FQ-PCR检测标本中的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189例手足口病患儿疑似组FQ-PCR检测EV阳性141例,阳性率为74.6%,其中<3岁阳性91例、3~5岁阳性50例,3~5岁组EV检出率明显低于<3岁组(P<0.05);EV71阳性135例,CoxA16阳性65例;咽拭子标本阳性率为74.5%(120/161),疮疹液标本阳性率为82.1%(23/28);ELISA检测EV阳性76例(40.2%);39例手足口病密切接触者FQ-PCR检测EV阳性率为33.3%(13/39),ELISA检测阳性率为17.9%(7/39)。结论 FQ-PCR是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较快速、效率高的方法,对检测手足口病病原体及进行相关流行病调研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