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祖禄  苏海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334-1336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贯彻和落实,对进一步提高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综合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培养了一大批医学硕士及博士,充实到了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早期我国国情决定了研究生教育必须以培养高校教师和学术性人才为主。  相似文献   

2.
马玉萍 《护理研究》2009,23(8):2200-2202
研究生是一个国家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护理管理、教学、科研及临床高级人才的主要渠道。目前我国的护理研究生教育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由于护理研究生教育起步晚、发展还很不完善,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现,影响和制约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校于2001年正式面向全国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现就8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供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3.
护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护理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关系护理硕士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从护理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能力培养、科研学术活动参与、学生科研研讨制度建立、导师指导支持与护理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创立5个方面来阐述提升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为我国护理院校探索适合自身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策略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4.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一线护理专业人才,帮助研究生掌握和提升临床实践能力。该文以教育部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改革要求及社会人才需求为依据,以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现状为切入点,对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实践能力培养实施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合阐述,旨在启发各级护理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思路,为我国有效培养更多一线应用型高级专业护理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谢燕  于兰贞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6):1474-1476
<正>20世纪90年代初第二军医大学第一次以联合培养的方式招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十几年来,我国的护理学研究生教育已经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护理学人才,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前,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规合一",成为了培养应用型高层次检验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目标出发,对"双轨合一"后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条件、导师准入、培养理念、教学模式、课程选择、临床实训、临床科研、考核标准等方面,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推动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磊  成翼娟  刘素珍 《护理研究》2010,(8):2192-2194
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研究生教育开设以来,其教育输出结果如何,就业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值得护理教育者梳理和关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单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走向,以期能回答上述问题,并对今后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一定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加强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是我国医学事业快速稳步发展的需要。从1981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来,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已取得很大成绩,培养了一大批医学硕士及博士,充实到了医疗工作第一线。1998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已进一步将医学硕士、博士学位分成"医学科学学位"及"医学专业学位"两类,前者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职业技术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逐渐呈现出多规格和高层次的特点.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加快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步伐,实现以培养科研型人才为主逐渐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2009年国家教育部委托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和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试点,并于2010年3月正式全面启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思路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护理教育原来以中专为主,近两年对护理高等教育加以重视,于1992年开始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至2002年底,本科教育院校已达102所,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院校有17所,还有不少院校正在申办中。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筹码,是一个关系到高级护理人才可持续发展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护理管理、教学、科研及临床高级人才的主要渠道。我国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最早开始于1990年,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已形成一定的规模[1]。  相似文献   

12.
正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模式在国内已广泛开展,这一模式要求在3年内同时实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双重目标,旨在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临床诊疗技术,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并掌握一定的临床科学研究方法。这是针对硕士研究生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并重的战略转变。"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在对医学影像学专业硕士学  相似文献   

13.
从政府、高校、医院三个层面,阐述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政策、培养方案、临床实践教育等现状;总结分析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相关研究及实践探索;借鉴国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经验,提出对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发展的思考,以期为我国专科化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护理学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教学、科研、管理及临床创新人才的主要渠道。近年来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已经建设成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组成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教育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护理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阐述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护理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和问题,将对推动护理学科的进步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新  刘芳 《医学检验教育》1998,(1):42-42,45
我国高等检验医学教育已初步形成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完整教育体系,使我国的检验医学教育队伍的结构产生了历史性变化,从而对检验医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教育的实施是充实检验医学技术队伍的一条重要的途径。通过研究生的培养使我国医学检验事业得到更大的发展。现就检验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关问题,与同道们商榷。  相似文献   

16.
高燕  ) 《全科护理》2014,(22):2024-2025
综述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指出护理研究生教育必须兼顾临床的发展,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力的培养将是今后护理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针对护理研究生临床实践力的培养体系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程金莲 《护理研究》2009,23(8):2221-2222
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傲大地促进了医学及护理学知识体系的改革和进步。同时对护理学的人才结构及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护理学者对高级护照人才培养模式已有一定的研究结果,但具有中同特色的护理教育模式尚未形成。护理教学是培养合格“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阶段,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护理带敦队伍。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医学专业学位自1998年设立至今已有7年,事实证明这一举措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培养高级医学专业人才开辟了新的途径。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有两类: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1)科学学位以培养科学研究能力为主,完成科研课题通过科研论文答辩即授予医学科学学位;(2)医学专业学位以培养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为主,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要求达到初年主治医师水平,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要求达到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两年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介绍了中山大学2年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与特色,主要体会包括缩短培养周期,同时保持培养质量;导师负责制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加强个性化的培养过程.对我国护理学研究生培养提出几点建议:明确护理学的学科定位;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护理学专业提供合格人才和研究生教育合格生源;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重视临床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护理学专业的迅速发展,学科概念和内涵不断扩大,专业领域进一步深化,护理学呈专科化发展趋势。为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专科护理人才的需求,院校加大对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临床实践是培养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优质教育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