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南宁市部分社区居民血脂异常检出率及血脂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酶法测定1348名健康体检的社区居民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同时采用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统计。结果:①人群总体血脂异常检出率为52.37%,其中男性为54.97%,女性为48.87%。血脂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②LDL—C、TG和HDL—C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TC异常检出率则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③男女按年龄组比较,30~39岁组、40~49岁组的男性血脂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宁市部分社区居民血脂异常检出率上升,性别、年龄和饮食结构以及生活方式与血脂异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某医院在岗职工血脂异常情况为心血管疾病防治制定合理策略。方法2013年3~4月对攀枝花市某医院在岗职工血脂情况进行调查,按年龄(≤39岁组、40~50岁组、≥51岁组)及工作性质(医护组及非医护组)进行分组,统计在岗职工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情况,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标准判断血脂异常。结果(1)被调查人群血脂水平情况:总胆固醇(TC)为(3.91±0.81)mmol/L,甘油三酯(TG)为(1.31±0.8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1.98±0.6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25±0.37)mmol/L;(2)50岁之前男性TC水平高于女性,50岁之后女性TC水平高于男性;(3)总血脂异常率为21.3%,男性血脂异常率26%高于女性19%(P〈0.05),医护组为23.1%高于非医护组14.5%(P〈0.05)。结论医护人员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应当做好血脂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杨辉  常青  何庆莉 《重庆医学》2016,(12):1685-1687
目的:探明重庆市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为加强高校教职工身体健康水平的深层健康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通过对6633名高校教职工的健康体检报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按高校、年龄、性别分别统计出疾病阳性体征检出率较高的疾病。结果重庆市部分高校教职工疾病阳性检出率前十名疾病依次为血脂异常(25.30%)、脂肪肝(24.95%)、超体质量(24.83%)、颈椎退行性变(22.57%)、乳腺腺体增生(13.74%)、宫颈腺囊肿(12.65%)、血压偏高(10.88%)、尿常规异常(10.78%)、高尿酸血症(10.28%)、肝功能异常(10.12%),疾病检出率均高于10.00%;同种高发疾病脂肪肝、超体质量、血脂异常、颈椎退行性变等男性疾病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庆市高校教职工的健康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亚健康状态明显,男性教职工的健康状况较女性更差。定期的健康体检是预防、发现及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了解新疆某医学院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及疾病谱特征,提出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的体检数据,对体检人群的患病率和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疆某医学院校1778名教职2:(1)体检结果1项(含1项)以上异常1587人(89.26%);1种疾病/症状的阳性率有471人(26.5%);2种疾病种疾病/症状的阳性率有472人(26.5%);3种疾病种疾病/症状的阳性率有364人(20.5%);4种疾病及以上/症状的阳性率有280人(15.75%)。(2)阳性检出率排序前5位的是:脂肪肝(51.3%)、心电图异常(36.7%)、高胆固醇血症(28.7%)、高血压(24.0%)、高甘油三酯(21.6%)。(3)3个年龄段教职工: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脂肪肝、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除脂肪肝、肝功能异常、乳腺疾病外,其余上述疾病/症状的检出率在增加。(4)疾病/症状检出情况存在性别的差异: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脂肪肝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5)汉族与维吾尔族职工总检出疾病/症状阳性比较,高甘油三酯、高胆圊醇血症、肝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高于维吾尔族;脂肪肝检出率维吾尔族高于汉族(P〈0.05)。结论体检中结果异常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存在年龄和民族之间的差异;慢性代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减少和避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某高校教职工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某高校教职工的血脂情况 ,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方法 :收集某高校教职工的体检资料进行血脂 (TC、TG、LDLC、HDLC)检测分析 ,对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4 96名教职工中TC、TG、LDLC、HDLC异常检出率分别为 4 4 .96 % ,35 .89% ,4 1.94 %与 2 .4 2 % ;血脂异常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P <0 .0 5 ) ;男性HDLC、TC异常检出率最高分别为 5 0~岁和 6 0~岁年龄组 ;女性 4 0~岁年龄组明显高于 30~岁年龄组。结论 :高脂血症已成为该校教职工的多发病 ,血脂异常与性别、年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唐山地区10210例成人空腹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唐山地区人群血脂水平现状及其与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关系。②方法应用Bayer 16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我地区10210例成人空腹总胆固醇(1℃)、甘油三酯(TG),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间的血脂水平差别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差异。③结果总体血脂异常患病率异常率56.8%,男58.5%,女54.7%;TC平均(4.81±0.92)mol/L,男TC平均(4.87±0.90)mmol/L,女TC平均(4.74±0.93)mmoL/L;TG中位数1.09mmol/L;男性TG中位数1.14mmol/L;女性TG中位数1.05mmol/L。TC和TG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TC在18—40岁组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在40~50岁性别差异不显著,男性略高于女性,在50岁以上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TG在18—60岁各组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在61岁以上组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④结论该地区成人中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并且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男女性别间血脂异常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夏松   《中国医学工程》2012,(9):154-154
目的了解企业退休人员血脂变化规律及不同性别间血脂的差异。方法分析自2011年4月以来到我单位参加体检的2990例退休人员血脂检测结果的材料。结果体检结果呈现出以下规律:(1)男性总胆固醇异常的检出率与年龄的增长呈反比,女性总胆固醇异常的检出率与年龄的增长呈正比;(2)三酰甘油异常的检出率,在小于60岁的年龄组别中,男性的检出率高于女性;在大于60岁的年龄组别中,女性的检出率高于男性;(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的检出率,在各年龄组别中,均呈现出男性高于女性。结论将血脂检测纳入中老年人的健康体检范围内,对早期发现代谢综合征及早期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珠海市部分中青年警察血脂水平进行调查分类,为特殊职业人群血脂异常防治提供信息。【方法】2140例健康体检的中青年警察按年龄性别分组,测定血清甘油三醑、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根据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进行分类,并对血脂异常进行临床分型。查阅相关文献,将警察血脂特点与同期发表的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40名中青年警察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醑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水平均随年龄的增大而上升.3项指标男性高于同年龄段女性。中年女性警察的平均血脂水平与本地区城市中年女性血脂水平基本一致,与本地区城市中年男性人群比较,中年男性警察总胆固醇平均水平[(5.65±0.98)mmol/L vs(5.04±1.65)mmol/L,P〈0.001]、甘油三酯平均水平[(2.09±1.65)mmol/L、vs(1.41±1.06)mmol/L,P〈0.001]明显升高。【结论】珠海市中青年警察的血脂异常呈年轻化趋势.中年男性警察血脂异常的严重程度高于本地相应男性普通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9.
赵霞 《甘肃医药》2014,33(2):124-126
目的:分析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患者血脂的分布情况。方法:将我院1126例健康体检者按年龄分为4个组,检测其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情况,将数据列表进行统计学检测。结果:60岁以上男性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高,分别为(6.26±0.2)mmol/L、(3.25±0.5)mmol/L及(3.11±0.3)mmol/L,20~40岁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最高为(2.03±0.7)mmol/L,经卡方检验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异常的体检人群中男性各年龄段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间血脂水平不同且年龄与血脂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校教职工"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分布及现状,探索其主要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教职工"三高"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收集2015年某高校教职工健康体检报告1 500份,汇总其血压、血糖及血脂情况,其中血脂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四项,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数据;统计学主要采用χ2检验及χ2趋势检验的方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收集的1 500名教职工中,血压、血糖及血脂中至少一项不在正常范围值的为1 163名,占总人数的77.5%,其中男性835人中有706人异常,异常检出率为84.6%,女性665人中有457人异常,异常检出率为68.7%,男性的总检出率高于女性,在"三高"中血脂异常检出率最高;其次男性在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中每一项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并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三高"的异常检出率均呈现上升趋势。 结论 高校教职工"三高"的检出率较高,特别是男性,因此针对高校教师开展降低血压、血糖及血脂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主动脉脂联素受体(adiponectin receptor,AdipoR)的表达,探讨吡格列酮对AS大鼠血管AdipoR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2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高脂饮食组(n=20)。高脂饮食组加维生素D3诱导AS模型。AS造模成功后,检测血脂水平。再分AS组即模型组(n=10)和AS+吡格列酮组即干预组(n=10)。干预组给予吡格列酮溶液10 mg/(kg·d),连续灌胃4周,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4周,检测血脂水平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AdipoR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AdipoR蛋白表达。结果高脂饮食喂养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明显升高(P〈0.01);给药4周后,干预组TG、TC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AdipoR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AdipoR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具有降低TG、TC的作用,上调主动脉AdipoR水平。吡格列酮具有抗AS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增加血管Adipo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绵阳地区2008~2012年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血脂指标,为心血管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体检者空腹血样,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血脂水平在男女之间的差异、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5年血脂异常率及变化趋势。结果绵阳地区中老年人血脂水平表现为,①性别方面:TC、HDL—C水平女性高于男性,TG、LDL—C水平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年龄方面:TC、LDL—C水平在50~〈60岁年龄组最高,TG水平在40~〈50岁年龄组最高,HDL—C水平在40~49岁年龄组中最低;③异常率及变化趋势:Tc水平异常率最高,HDL—C水平异常率最低。2008~2012年血脂水平总体先升高后下降,但2012年水平仍高于2008年。结论绵阳地区中老年人血脂水平和异常率较高,血脂异常的早期预防、干预工作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尿酸(UA)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124例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患者和7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总胆红素、尿酸、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含量。将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红素、尿酸、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含量的差异,并进行血清总胆红素与血脂Pearson直线相关,并分析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后95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尿酸、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之间血清总胆红素、尿酸、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红素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呈负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P〈0.05)。尿酸和纤维蛋白原均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与之呈正相关(P〈0.01);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与之呈负相关(P〈0.01)。结论:尿酸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升高及血清总胆红素含量的降低与ACS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尿酸和纤维蛋白原及低血清总胆红素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对ACS发生的预测、诊断和防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疗效。方法:76例高血压伴原发性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9例,每日服用氨氯地平及阿托伐他汀;对照组37例服用氨氯地平。治疗16周后,观察每组患者血压、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及左心室重量指数情况。结果:治疗16周后,2组患者血压及左心重量指数均降低(p<0.05),而试验组患者的血压及左心重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血压(p<0.05);试验组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小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能明显降低血压,并逆转左心室重建,临床可供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早期(24~48h)应用不同剂量国产辛伐他汀后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DP)的影响以及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ACS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辛伐他汀40mg组(40例)、20mg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他汀类两组均于入院24~48h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3组入院时、入院后8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FDP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辛伐他汀20、40mg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hsCRP、FDP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且40mg组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ACS患者的炎症及凝血反应,40mg作用明显优于20mg。  相似文献   

16.
某医学院不同专业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学院医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为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某医学院学生318人进行自设计营养KAP问卷调查,分析其KAP评分.结果医学生营养知识较缺乏,平均得分(34.42±4.69)分,仅占总分的74.8%.女生营养KAP总评分高于男生(P〈0.01),男生营养KAP不及格率高于女生(P=0.020),女生营养KAP总分优秀率高于男生(P〈0.01).不同专业学生的营养KAP比较,护理专业学生的营养知识和总评分均高于临床医学(P〈0.01).两个专业学生的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评分基本相同(P≥0.052).医学生也有不良饮食行为.结论应加强医学生营养教育,提高营养知识水平,改变不良饮食行为,提高医学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地区居民在低氧适应的生理与生化方面的差异,以及平原移居高原的习服现象。方法:选取高原世居大学生40名(男、女各20名)作为对照组,平原大学生40名(男、女各20名)作为实验组进行参数指标对比,分析两组大学生之间低氧适应的差异性;选取平原大学生移居两年前后对比分析平原移居大学生的习服现象。结果:初入高原的平原大学生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低于高原组(P<0.05),心肌肌酸激酶(CK)明显高于高原组(P<0.05);2013年组大学生的RBC、Hb、Hct和SaO2明显高于2011年组(P<0.05);CK明显低于2011年组(P<0.05)。结论:两年后平原大学生获得了良好的习服。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血脂浓度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组64例和对照组32例,应用生化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α(Lp-α)、载脂蛋白A1(ApoA)、载脂蛋白B(ApoB)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TBIL、IBI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DBIL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C、TG、LDL及ApoA浓度较对照组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HDL、ApoB浓度较对照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Lpia浓度也较对照组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IBIL浓度与LDL浓度呈正相关(r=0.213,P〈0.05)。结论 胆红素、血脂的异常变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脂代谢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阴虚阳亢(30例)及痰湿壅盛(30例)2型。对原发性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的阴虚阳亢组和痰湿壅盛组的TG、TC和LDL-C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中医证型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的阴虚阳亢组和痰湿壅盛组的HDL-C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中医证型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与血脂代谢紊乱有关,痰湿壅盛是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代谢异常的关键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