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吸烟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体检的613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血液流变学。结果:吸烟者的全血黏度低切变率、全血黏度中切变率、全血黏度高切变率、红细胞比容、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变率、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高于不吸烟者,吸烟者的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红细胞电泳指数低于不吸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引起血液黏度增高,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红细胞比容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心乐复方制剂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使用糖心乐复方制剂,对糖尿病大鼠进行灌胃治疗4周,之后处死动物,采血观察血液流变学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结果糖心乐复方制剂能使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所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所改善(P<0.05)。结论糖心乐复方制剂能有效地改善血液黏滞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使血流加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以自身对照方式,观察54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接受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前后。红细胞压积、低切变率全血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特别是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和低切变率条件下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具有改善脑缺血、减轻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中灌注液吸收对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为临床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9月7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实施mPCNL,并分别检测灌注前(T1)、灌注60 min(T2)和灌注毕(T3)时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 7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灌注液量为9.50~53.00 L,平均(22.74±9.87)L,未出现灌注液吸收综合征。T3、T2时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与T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的血细胞比容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刚性指数、最大血小板聚集率与T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NL过程中存在一定量灌注液的吸收,手术时间过长、灌注液量较多时应加强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监测,并及时做出针对性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0例肾病综合征作为治疗组,另选3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葛根素和常规激素治疗。观察正常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全血还原黏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电泳指数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葛根素可以明显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高血凝状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可用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袁鹏 《中外医疗》2012,31(17):45-45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妊高征产妇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进行剖宫产的9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必要时进行肌内哌替啶注射,观察组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将两组产妇麻醉前及手术后6、12及24h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及血细胞比容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后不同时段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及血细胞比容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降低妊高征产妇血液黏度,对于产妇的机体血液循环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库存血在室温条件下的血液流变学特性变化。方法 取健康献血员血液12袋,放置在室温下,分别在0min、30min、1h、2h抽取血液,对红细胞计数及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刚性指数等进行测定。结果 1h、2h后,全血低切黏度增加(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也增加,与刚出库时相比有显著性变化(P〈0.01)。结论 库存血在室温条件下,其流变学特性有显著性变化,应在出库后尽早输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生发Ⅰ号胶囊对SD老年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三个受试组分别用复方生发Ⅰ号胶囊2.1g/kg、1.05g/kg及0.74g/kg连续灌胃给药7天。分别测定给药前后大鼠血液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HS)、中切变率下全血黏度(MS)、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LS)、血浆黏度(PV)和红细胞压积(HCT)。观察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刚性指数、电泳指数、全血还原黏度(高、中、低切)。结果:复方生发Ⅰ号胶囊能明显降低SD老年大鼠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及红细胞压积,降低全血还原黏度,降低SD老年大鼠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大鼠的红细胞变形指数。结论:复方生发Ⅰ号胶囊能明显改善SD老年大鼠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对78例冠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部分项目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进行比较.结果 78例冠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趋势,并探讨留置PICC导管对非血液系统肿瘤化疗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定37例留置PICC导管(试验组)及36例未留置PICC导管(对照组)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化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趋势,并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化疗后全血黏度值(切变率1、5、50、100、200s-1)、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均低于化疗前(P<0.05);试验组化疗后所有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化疗后所有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化疗后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5).结论 留置PICC导管对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液流变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剖腹产的麻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提高对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剖腹产麻醉的管理能力。方法 复习22例急诊剖腹产的麻醉处理。结果 12例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10例在局麻以及少量氯胺酮辅助下完成;7例胎儿娩出后出血不止。在局麻复合静脉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胎儿死亡3例。结论 有严重出血倾向、3P试验阳性、DIC的产妇的剖腹产麻醉宜采用局麻辅助少量氯胺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手术后出血量及相关体征的观察,探讨围术期可能影响子宫收缩的麻醉与非麻醉因素,为剖宫产手术的麻醉安全性和合理性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初产妇49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记录麻醉平面,手术期间生命体征,围术期硫酸镁、升压药使用情况,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镇痛方式及药物等。结果:采用线性回归及双变量分析,剖宫产术后失血量与术前使用硫酸镁、术中使用升压药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与硬膜外阻滞平面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术前使用硫酸镁、术中使用升压药可能抑制剖宫产术后子宫的收缩,而在本组病例的阻滞平面对子宫收缩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在高龄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高龄剖宫产手术患者资料,腰硬膜外联合麻醉(联合组)和持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牵拉反应时两组心率(HR)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较对照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的APgar评分、血气指标(pH、PaO2)均较高,血气PaCO2水平,麻醉后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高龄剖宫产手术中较持续硬膜外麻醉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两种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一硬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对72例需行剖宫产术产妇分别实行CSEA和硬膜外麻醉(EA),监测并记录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产妇的血压均有所降低,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在手术牵拉时心率减慢较明显,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CSEA综合了脊麻以及硬膜外阻滞的优点,对剖官产者做好术前准备,完善术中各项监测和麻醉处理,CSEA麻醉是安全、平稳、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的患者分为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50例与硬膜外麻醉(EA)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麻醉前、麻醉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注意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麻醉后15 min,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有所降低,CSEA组SPB、DPB较麻醉前下降显著(P<0.05)。EA组患者在牵拉时HR变化较为明显(P<0.05)。两组产后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中的应用血液动力学更稳定,起效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风湿性心脏病分娩期的超声心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超声心动图对13例风湿性心脏病孕妇生产期的心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了观察。包括10例剖宫产和3例自发性阴道分娩。结果表明除硬膜外麻醉引起血压暂时下降外,剖宫产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小。而自发性阴道分娩可导致血压、心率和体循环血管阻力显著增加,心输出量下降,尤在第二产程时明显。提示风心病患者的生产方式以剖宫产似较自发性阴道分娩为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参麦对硬膜外麻醉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硬膜外麻醉择期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参麦组和对照组各20例,参麦组病人在麻醉时静脉注射参麦注射液50 ml.全部病人在麻醉前后用LBY血流动力测试仪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血沉、红细胞比容、全血还原粘度、血沉方程K值、全血相对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TK检测,比较参麦用药前后及参麦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硬膜外麻醉病人用参麦后不同切变的全血粘度、红细胞比容、全血还原粘度、血沉方程K值、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及红细胞变形指数TK明显降低(P<0.01),血浆粘度值、全血低切还原粘度也有所降低(0.01<P<0.05).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变主要指标的差值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参麦对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Sixty-one cases of severe heart diseases were treated between Jan. 1977 and Dec. 1986, accounting for 18.37% of the heart diseases in pregnancy. Of these 61 cases, 39 (63.93%) underwent cesarean section under continuous lumbar epidural anesthesia. The systolic/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values decreas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anesthesia to the end of delivery, and then the values gradually went up to the preoperative level. During the operation, no heart failure occurred. In 22 cases (36.07%), when labor began, the systolic/diastolic pressure and MAP increased and attained the peak value during parturition. After the fetus was delivered, the blood pressure decreased immediately. In 10 cases, heart failure occurred during labor. The adjusted mortality was 4.92%. Two patients died after vaginal delivery. Of these, one had heart failure during labor and underwent cesarean section, but she died after the operation. It was noted that hemodynamic change during cesarean section was smaller than that during vaginal delivery. If an appropriate time is selected for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or cesarean section is only perform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labor, heart failure and fatal outcome may be avoid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围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择22例剖宫产产妇,应用单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观察其临床效果,并与硬膜外麻醉方法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产妇麻醉起效快,肌松满意;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平稳,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术后硬膜外镇痛满意,无头痛并发症。结论: 单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围术期应用很有价值,但具体实施和管理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杨保永 《中原医刊》2013,(23):74-75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吾4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提高手术麻醉效果。方法将14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实验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方法,对比两组产妇手术的麻醉效果及新生儿出生后1、5minApgar评分、麻醉前及麻醉后产妇的血压、心率变化和麻醉用药量及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等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麻醉的起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麻醉用药量也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两组产妇麻醉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对产妇、新生儿的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