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厦门市低年级小学生男、女性特质得分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联,为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筛选厦门市2所小学的823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儿童性别角色量表(CSRI)调查小学生男女性特质得分,通过简化版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获得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态度和行为.采...  相似文献   

2.
了解厦门市未进入TannerⅡ期低年级小学生男女特质得分和性别角色的分布特征,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厦门市2所小学二至四年级学生,并基于厦门市儿童血压队列,筛选未进入TannerⅡ期的学生共823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儿童性别角色量表(Children's Sex Role Inventory,CSRI)获得儿童男女特质得分、性别角色类型以及性别角色异性化情况.采用非参数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特质得分,性别角色类型和性别角色异性化的差异.结果 低年级小学生男性特质平均得分为(2.80±0.52)分,女性为(2.95±0.55)分;性别角色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的比例分别为12.8%,11.9%,39.1%,36.2%,男生未分化的比例(41.8%)高于女生(31.5%),双性化比例(34.6%)低于女生(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22,6.02,P值均<0.05).性别角色异性化报告率为7.0%,不同性别、年龄报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厦门地区低年级小学生性别角色以双性化和未分化为主,男、女生的性别角色分布不同,男生以未分化为主,女生以双性化为主;性别角色异性化者报告率较高,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关注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3.
陈军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1839-1841
探讨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坚韧人格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和大学生坚韧人格评定量表对安徽6所本科院校随机抽取的1 13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 大学生中双性化比例为36.5%,未分化为35.1%,女性化为13.6%,男性化为14.8%.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坚韧人格的韧性、挑战、控制、投入维度得分和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7.59,100.58,101.81,87.22,133.53,P值均<0.05);男性化、女性化得分与坚韧人格得分均存在正相关(P值均<0.01);回归分析表明,个体的男性化得分能够正向预测坚韧人格(B=0.523,P<0.05).结论 双性化大学生比其他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人格坚韧性更好,男性化特质对坚韧人格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和Bem性别角色量表(BSRI)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某高校215名大学生施测.结果 大学生性别角色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为双性化(37.2%)、未分化(36.3%)、女性化(13.5%)、男性化(13.0%),且存在性别差异(χ2=13.932,P<0.01);双性化被试的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以及主观幸福感均显著地高于其他3种性别角色类型(P<0.01);女双性化者存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上和主观幸福感的得分均高于男双性化者(P<0.01).结论 双性化是理想的性别角色类型,双性特质对女性所起的作用要显著优于男性.  相似文献   

5.
性别角色与焦虑及抑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性别角色特质与焦虑及抑郁的关系,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Beck抑郁问卷(BDI)对33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男女生在性别角色类型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P> 0.05);正性的男性化特质或女性化特质与焦虑、抑郁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双性化与男性化者比女性化与未分化者焦虑、抑郁水平低.结论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焦虑及抑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人际困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性别角色与人际困扰的关系,采用相关量表对29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角色的被试在人际困扰总分和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有显著差异,双性化者和男性化者在人际困扰量表上得分显著低于女性化者和未分化者;性别角色量表中的男性量表与人际困扰量表有显著的负相关(即男性量表得分越高者人际困扰得分越低),而女性量表与人际困扰量表没有显著相关.这表明男性正性特质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密切关系,拥有男性正性特质的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占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出生前后环境暴露与其两性角色行为的相关性。方法于2014年5—7月,以青岛市黄岛区主要幼儿园1 339名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搜集儿童的周围环境及孕期暴露情况,同时填写反映儿童性别角色行为量表(PSAI)。结果父亲宽松的养育方法(β=0.085,P0.05)和高的受教育程度(β=0.142,P0.01)与女童的女性化得分升高有关;父亲宽松的养育方法(β=0.129,P0.01)与男童男性化得分升高有关,但是父亲的受教育程度(β=-0.144,P0.001)与男童的女性化得分呈负相关。手部洁净程度较差(β=-0.091,P0.01)及幼儿园的化学气味(β=-0.129,P0.05)均与男童的女性化得分较低有关。孕期服药及被动吸烟状况仅与男童的男性化得分呈正相关。结论学龄前儿童出生后周围生活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暴露及父母的教养环境能够影响儿童的性别角色行为,对男童的性别角色行为需要考虑出生前孕期环境暴露。  相似文献   

8.
周波  廖峻  余秋梅  罗承  曾蕾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34-1636
探讨中学生性别角色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为有效引导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和人际关系问卷,对整群抽取的云南省多个地区1 220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4种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在男生和女生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1.10,138.23,P值均<0.01);男性化气质量表、女性化气质量表得分与人际关系各量表得分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在人际关系总量表(F=8.53)、交谈行为(F=6.93)、交际交友(F=4.97)、待人接物(F=5.42)、异性困扰(F=8.53)等4个分量表上,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中学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双性化个体比其他性别角色类型中学生人际关系更好,未分化类型的人际关系困扰最突出.  相似文献   

9.
黄颀  刘电芝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436-1437
目的 了解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的发展状况,探讨与性别角色的关系,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方法 随机选取336名苏州大学学生作为被试,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和主动性人格问卷对其进行测量.结果 大四年级学生主动性人格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年级和大二年级学生(P<0.05);男生的主动性人格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学生干部的主动性人格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P<0.05);大学生中双性化比例为29.2%、未分化为36.0%,都显著高于男性化和女性化;性别角色的男性化维度和主动性人格具有高相关(r=0.62),男性化特质更能预测主动性人格特质(R2 =0.39).结论 大学时期是主动性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性别角色中的男性维度可以有效预测主动性人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小学生的儿童抑郁与儿童社会期望状况及两者的关系,为儿童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及有抑郁症儿童的早期于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儿童抑郁量表和儿童社会期望量表对667名四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小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6.5%,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在人际问题因子上得分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②在儿童社会期望量表上,不同性别小学生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并且随着年级的增加小学生在儿童社会期望量表上的得分逐渐降低;③儿童抑郁与儿童社会期望两者呈负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儿童社会期望对儿童抑郁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onstruct validity and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of the 12-item Bem Sex Role Inventory (BSRI-12) questionnaire and to stud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ender stereotypes and sexual risk practices in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MethodsCross-sectional study of 601 MSM who voluntarily and anonymously responded to an online survey on risk practices and gender stereotypes. The BSRI-12 was used to obtain gender stereotypes (masculine, feminine, undifferentiated and androgynous). For data analysis,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of the BSRI-12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performed.ResultsTwo main factors (Cronbach alpha 0.95 and 0.81) were obtained from the EFA. Using the androgynous roles as the reference category, we found lower odds of engaging in unprotected anal intercourse (UAI) among those who endorse feminine roles (OR: 0.53; 95%CI: 0.29-0.95). Endorsing masculine roles with alcohol consumption (OR: 1.92; 95%CI: 1.15-3.20) or the undifferentiated when not knowing the partner's serological status (OR: 1.55; 95%CI: 1.02-2.35)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odds of UAI compared to those endorsing the androgynous roles. Undifferentiated participants also perform receptive UAI using poppers (OR: 2.19; 95%CI: 1.24-3.87), and insertive UAI not knowing the serological status of the sexual partner (OR: 1.69; 95%CI: 1.04-2.76) compared to androgynous participants.ConclusionThe BSRI is a valid and consistent instrument for identifying gender stereotypes in MSM.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participants within the undifferentiated and the masculine category engage in risk practices with the influence of substance consumption and unawareness of their sexual partner's serological status.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may be useful to define intervention and prevention programs.  相似文献   

12.
黄颀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40-1543
  目的  了解中国小学六年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状况并与美国小学生进行对比,为性别发展敏感时期学生的性别角色干预提供跨文化的理论依据。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和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202名美国印第安纳州六年级小学生与554名中国江苏省六年级小学生进行性别角色问卷调查。对中国小学生进行性别角色整体状况分析与人口学差异检验,并与美国小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状况进行对比。  结果  中国小学生总体性别角色发展较好,双性化达到41.2%,男性化占13.4%,女性化占11.2%,未分化占34.3%;女生未分化比例(29.2%)低于男生(39.4%)(χ2=4.13,P < 0.05);中国小学生双性化比例高于美国(26.2%)(χ2=8.86,P < 0.01),女性化比例低于美国(17.3%)(χ2=4.34,P < 0.05)。  结论  当代小学生性别角色发展有大幅提升,但男生性别角色比女生更需要引导;中国小学生性别角色发展优于美国。应建立文化自信,立足本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扬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状况,探讨家庭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7所幼儿园共2 531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家庭环境情况,运用SDQ量表(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家长版)收集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结果  学龄前儿童心理异常检出率为6.4%,同伴交往问题最为突出(17.8%),其次为多动注意不能(13.7%),亲社会行为(9.4%)、品行问题(7.0%)、情绪问题(5.7%)。除情绪问题外,男童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母亲文化程度低(OR=1.85,95%CI:1.04~3.29)及组合家庭(OR=1.81,95%CI:1.19~2.75)为其危险因素,而女童为保护性因素(OR=0.71,95%CI:0.51~0.98)。  结论  扬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异常检出率虽不高,但男孩的多动问题、女孩的情绪问题较为突出,尤其要关注母亲文化程度低的及组合家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与社交焦虑的关联,为提倡儿童青少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在北京市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招募1 145名7~16岁儿童青少年,对其进行一般身体测量和问卷调查,使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儿童青少年的社交焦虑症状和睡眠时间。使用t检验比较不同组社交焦虑得分的差异,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间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联。  结果  研究对象的社交焦虑平均得分为(5.47±4.18)分,女生、13~16岁、每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不足和睡眠时间不足的儿童青少年社交焦虑分数较高(t值分别为-4.34,-6.14,3.35,2.93,P值均 < 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调整相关的混杂因素后,总体的睡眠时间每增加1 h,社交焦虑分数降低0.78分(β=-0.78,95%CI=-1.03~-0.54,P < 0.01),男生和女生的社交焦虑分数分别降低0.60(95%CI=-0.95~-0.25)和0.90(95%CI=-1.24~-0.56)分,7~12和13~16岁儿童青少年的社交焦虑分数分别降低0.75(95%CI=-1.11~-0.40)和0.76分(95%CI=-1.11~-0.41),非超重肥胖和超重肥胖儿童分别降低0.78(95%CI=-1.09~-0.48)和0.81分(95%CI=-1.22~-0.41)(P值均 < 0.01)。  结论  不同性别、年龄、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社交焦虑程度不同,睡眠时间延长与社交焦虑分数降低相关。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降低儿童青少年的社交焦虑程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儿童饮食运动行为干预对其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并探究家庭支持的中介作用, 以期为有效的儿童肥胖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2018—2019年在北京、长治、乌鲁木齐24所小学共1 392名四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中开展的儿童饮食运动行为干预项目,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家长的支持情况以及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在学校—家庭—个人3个层面上对干预组儿童开展饮食运动行为干预, 对儿童的饮食运动知识、饮食习惯、运动行为、静坐视屏行为进行评估, 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先分析干预对儿童认知和行为评分的作用, 再探讨家庭支持的中介作用。  结果  干预1年后, 相比对照组, 干预组饮食运动知识评分高(OR=2.34, 95%CI=1.71~3.21)、饮食习惯评分高(OR=2.58, 95%CI=1.75~3.82)和静坐视屏评分高(OR=1.91, 95%CI=1.35~2.68)的儿童比例明显升高(P值均 < 0.01), 干预组儿童存在家庭支持的比例提高(OR=3.45, 95%CI=2.19~5.45), 其中父亲(OR=2.70, 95%CI=1.68~4.35)、母亲(OR=3.71, 95%CI=2.28~6.04)、祖母(OR=1.65, 95%CI=1.00~2.70)和外祖母(OR=2.14, 95%CI=2.12~2.16)支持儿童控制体重的比例提高(P值均 < 0.05)。中介作用分析显示, 家庭支持在综合干预与儿童饮食习惯和静坐视屏评分的关联中存在中介作用。  结论  儿童饮食运动行为干预可促进其认知和行为, 家庭支持是重要的中介因素。将家庭干预纳入儿童肥胖综合防控策略可提高儿童饮食运动行为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T1DM)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沈阳市某医院106例确诊为T1DM的患儿为病例组,同期按照年龄、性别、居住地区1:1匹配的原则,选取106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生命早期可能影响T1DM发生发展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06例T1DM患儿平均确诊年龄为(8.02±3.49)岁; 女童占60.4%,男童占3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经济好、父亲文化程度高与T1DM的发生呈负相关; 而家庭成员吸烟(OR=2.51, 95%CI=1.19~5.29)、有糖尿病家族史(OR=2.56, 95%CI=1.18~5.55)、母亲肥胖(OR=5.42, 95%CI=2.49~11.83)和孕期感染(OR=3.45, 95%CI=1.04~11.46)与T1DM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儿童T1DM的发生受遗传、母孕期健康及家庭经济等多因素的影响,从生命早期开始预防儿童T1DM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性别特质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别特质分布的特点,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对399名理科、文科和医科一至三年级学生的性别特质分布进行问卷测试。结果男女大学生有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4种性别特质类型。医科大学生年级间的未分化性度取向及文科大学生年级间双性化、未分化性度取向的构成比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文科三年级大学生双性化比例最高,未分化比例最低。结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有利于改变其性度取向,改善其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sex role endorsement of homosexual men at different ages across the life span. A sample of homosexual men from dignity chapters in the northeastern, midwestern, southern, southwestern, and western United States was mailed a demographic questionnaire and the Bem Sex Role Inventory. Respond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age brackets and categorized as androgynous, masculine, feminine, and undifferentiated. A pattern of diverse sex role endorsement was found from adolescence to maturity in which gay men were equally androgynous, masculine, feminine, and undifferentiated at each age level. This finding contradicted an earlier study of heterosexual men that reported increasing numbers of androgynous males with age. The contrast suggests that the sex role endorsement of gay men may b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ir heterosexual counterparts. It was further suggested that gay men are capable of meshing masculine and feminine aspects of their personalities early as well as later in life, that gay men do not comprise a homogeneous group, and that the stereotype of cross-gender role endorsement is unfounded.This work was supported in part by funds from the found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rlotte and from the state of North Carolin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宁夏银川市城区儿童青少年高三酰甘油腰围(HTW)表型与血压异常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及成人期高血压的识别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2020年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银川市1566名学龄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血液生化检验.结果 调整年龄、吸烟、饮酒和高血压家族史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