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陆宏  陶杰  李家宇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0,29(11):1075-1079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微小核糖核酸(miR)-375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6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ACS患者血浆miR-375水平,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PCI术后预后不良组血浆miR-375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miR-375组平均生存时间高于高miR-375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S家族史和miR-375是AC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血浆miR-375水平与ACS预后明显相关(P<0.001),且呈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127)。与miR-375=2.62比较,患者miR-375>2.62时,预后不良风险增加。 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血浆miR-375水平降低。PCI术后血浆miR-375水平升高与ACS预后不良有关,是AC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肾胺酶(renalase)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PCI的12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术后血清BDNF、肾胺酶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BDNF和肾胺酶预测患者预后效能。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不良因素。 结果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肾胺酶水平低于术前,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冠心病患者中预后不良16.4%(21/128),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胺酶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血清肾胺酶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7,显著高于BDNF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AUC(Z=5.627,P<0.001)。肾胺酶>38.96 ng/mL冠心病患者平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未发生时间,显著低于肾胺酶≤38.96 ng/mL冠心病患者(χ2=65.561,P<0.001)。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肾胺酶水平、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后密切相关。 结论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肾胺酶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血清肾胺酶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心肌活动指数(Tei指数)结合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并发心衰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拟行PCI治疗的249例ACS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15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Tei指数,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NT-proBNP、cTnI水平。随访6个月,统计观察组患者PCI术后心衰发生率,根据观察组患者PCI术后是否并发心衰而将其分为并发组与未并发组,比较此2组患者上述指标;分析上述指标与ACS患者PCI术后并发心衰的关系及各指标单独、联合对并发心衰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超声Tei指数及血清NT-proBNP、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衰并发率为19.28%;并发组Tei指数及血清NT-proBNP、cTnI水平均高于未并发组(P<0.05);年龄、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合并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Tei指数、血清NT...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溶血磷脂酰肌醇(LPI)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203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LPI值评估ACS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点(1.04 μmol/L),将患者分为高LPI组(n=46)和低LPI组(n=157)。检测患者血清LPI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血清LPI评估ACS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9.44%、88.02%。高LPI组、低LPI组患者间血肌酐、肌钙蛋白I(TnI)、病变血管数、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LPI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低LPI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LP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疾病分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TnI、病变血管数、LPI与ACS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结论 血清LPI与ACS患者预后密切相关。LPI水平检测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搜集本院2009年1~8月116例因ACS入院并行急诊PCI术的患者资料,根据入院24 h首次RDW中位数(12.8%)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RDW≥12.8%和RDW<12.8%组,观察其住院期间及出院1年内发生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差别.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ACS患者116例,在校正血红蛋白含量(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影响后,RDW升高仍是行急诊PCI术的ACS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1年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 RDW值对行急诊PCI术的ACS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RDW较高患者,其住院期间及出院1年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不同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的262例冠心病患者,依据Gensini评分结果评判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NRS-2002)评估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心病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结果 262例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和吸烟比例人群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62例患者中NRS-2002总评分≥3分,存在营养风险的有68例(25.95%),其中高危组19例(48.72%),中危组7例(24.14%),低危组42例(21.65%),3组NRS-2002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5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9例拟行PCI术A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STEMI患者血清SFRP5水平,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PCI术后6个月共有27例(12.3%)ASTEMI患者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SFRP5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9,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NYHA分级、SFRP5与A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P<0.05)。模型B评估A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的效能高于SFRP5和模型A,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STEMI患者PCI术后血清SFRP5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血清SFRP5水平检测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9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瑞舒伐他汀10mg/d,n=51)和对照组(n=49),分别于药物治疗前、药物治疗后1周及术后12h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 药物治疗后1周,瑞舒伐他汀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明显降低(P〈0.01); ACS患者行PCI术后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较术前升高;瑞舒伐他汀治疗组PCI术后患者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冠状动脉介入术增加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瑞舒伐他汀可降低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患者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  相似文献   

9.
牟英  罗彩东  刘云兵 《西南军医》2012,14(5):708-711
目的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围手术期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心内科2011年10月-2012年4月收治的ACS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65例于PCI术前2小时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口服,术后1个月内继续强化他汀治疗40mg/d,1个月后改为维持剂量20mg/d。标准治疗组65例PCI术前及术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晚饭后顿服。随访30天,所有患者于PCI术前、术后24小时测定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PCI术前及术后1、7、30天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水平,PCI术前及术后7、30天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30天内心脏不良事件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后24小时两组患者cTnI、CK-MB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增高(P〈0.05),但强化治疗组CK-MB、cTnI水平低于标准治疗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中CRP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强化治疗组血中CRP水平下降至术前水平(P〉0.05),标准治疗组中虽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强化治疗组患者血中CR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标准治疗组CRP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血脂无明显差异,用药后血脂均有所下降,且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天,两组患者均无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5%、4.6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减少ACS患者PCI围手术期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老年稳定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1日至2018年2月1日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CI术治疗的264例老年稳定性CHD患者临床资料。整理患者人口学资料、主要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心肌酶学检查及用药史。记录患者发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研究截至2019年12月31日。对患者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法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 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5 d,35例(13.3%)发生MACCE。HbA1c异常组患者发生MACCE时间短于正常组(Log-rank χ2=5.23,P=0.02)。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表明HbA1c异常是PCI患者术后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 结论 HbA1c异常是老年稳定性CHD患者PCI术后远期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分类及其发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人群先天性冠脉畸形(CCA)的类型及其发生率.方法 2000年10月~2006年10月共1 520例成人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对检出有CCA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CCA解剖学特征进行分类.结果 1 520例成人患者共检出各类CCA 58例,发生率3.82%.冠脉起源和分布异常26例,发生率1.71%;其中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14例,左主干或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各1例,右冠脉分别起源于升主动脉4例、左冠窦3例和无冠窦1例,单支左冠脉2例.冠脉终止异常11例,均为冠脉瘘,发生率0.72%.冠脉结构异常21例,发生率1.38%,其中心肌桥18例,回旋支发育不良2例,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左室后支1例.本组病例未发现有冠脉间异常交通者.结论 冠脉造影是诊断成人CCA的主要方法之一,按解剖学特征进行分类有助于阐明CCA类型及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在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40例 47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 5 6只支架 ,其中置入前降支 2 9只 ,右冠状动脉 1 8只 ,左回旋支 9只。结果  40例全部置入成功 ,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 ,即刻效果良好 ,由术前狭窄 ( 88.9± 8.1 ) %减至术后残余狭窄 ( 5 .6± 5 .1 ) %,支架置入成功率 1 0 0 %。术后低血压反应 2例 ,血肿 3例。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是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的一种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的介入性诊断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而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对116例住院病人进行冠脉造影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冠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40例(44.9%),其中轻度狭窄33例(83.5%);2~3支病变49例(55.1%),共中左主干病变2例;多支病变以前降支和右冠多见,有血管狭窄相对应部位41例(83.7%)。结论 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其2~3支病变与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相关;单支病变与血管狭窄程度较轻、侧支循环较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行性及疗效,分析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特点。方法对26例同期住院行血液透析合并明确心肌缺血的患者,其中8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18例维持药物治疗。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介入检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8例接受冠脉检查患者中,6例患者17支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狭窄34处。其中A型病变:0处;B型病变:1处;C型病变:13处。5例为3支血管多处病变,1例为2支血管多处病变。6例完成支架治疗,术后心绞痛明显缓解。其中1例仅行PTCA,术后8月原扩张血管再次狭窄,予支架治疗。1例术后出现急性左心衰。选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术前及术后行血液透析,有2例术后尿量减少,1例肾功能轻度恶化。随访4~48月,6例接受介入治疗患者中2例出现临床心绞痛发作,1例术后3月死于多脏器衰竭。未接受冠脉检查、治疗的18例中,17例存在临床心绞痛发作(95%);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3例死亡。结论终末期肾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病变范围广,长病变、钙化、多支多处病变发病率高。冠脉病变与肾功能恶化及透析时间不平行。终末期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介入检查治疗疗效明确、安全可行,可明确冠状动脉情况,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对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性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对101例经心电图彩超等无创性检查方法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诊断的全标准)确诊为冠心病患者34例。排除冠心病诊断者67例。结论无创性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假阳性率较高,有必要倡导广大基层医院广泛开展冠脉造影检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onary vasodilator reserve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in subjects withou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is not well known. Methods and Results  We studied 289 subjects (mean age, 58 ± 10 years) without overt CAD and at low (<10%) to intermediate risk (10%–20%) for CHD based on Framingham risk scores (RAMPART [Relative and Absolute Myocardial Perfusion changes as measured by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ACAT Inhibition: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center Trial]). 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 and cor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CVR) were calculated from rest and adenosine nitrogen 13 ammonia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tudies. Framingham-estimated CHD risk was used to as a surrogate for outcomes. Compared with subjects with low-risk scores (n = 150), those with intermediate-risk scores (n = 139) had a higher minimal CVR (49.3 ± 17.41 mm Hg · mL-1 · min-1 · g-1 vs 52.4 ± 16.4 mm Hg · mL-1 · min-1 · g-1, P = .05) and lower CFR (2.8 ± 1.0 vs 2.5 ± 0.8, P = .02). CFR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CHD risk (R=-0.2, P = .006), and CVR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CHD risk (R = 0.2, P < .001). The mean CF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in the first quartile of CHD risk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fourth quartile (2.3 ± 0.7 vs 2.8 ± 1.0, P = .02), and the minimal CV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44 ± 15 mm Hg · mL-1 · min-1 · g-1 vs 53 ± 14 mm Hg · mL-1 · min-1 · g-1, P < .05). Conclusions  In subjects without clinical CAD and at low to intermediate risk, CFR assessed by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s inversely related to estimated 10-year CHD risk.  相似文献   

17.
黄晗  何雪松  王锋  李伟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7):788-790,892
目的:比较在冠状动脉CT检查中所显示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情况.方法:96名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4±10岁;男性:52例)和202名非糖尿病患者(年龄:61±13岁;男性:120例),应用冠状动脉CT检查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程度.同时利用钙化积分来评估冠状动脉钙化情况.结果: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有较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4.1±4.2 vs 2.1±3.0;P<0.000 1);冠状动脉钙化积分>400的比例较高(P<0.001);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比例较高(37% vs 18%;P<0.000 1),而正常的冠状动脉的比例较低(20% vs 42%;P<0.000 1).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负荷较高.  相似文献   

18.
The control of coronary blood flow has been studied for decades, but despite our extensive efforts, the critical regulators of flow are largely unknown. On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summarize some recent concepts about the control of coronary flow and also point out areas where additional knowledge must be acquired. A second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highlight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noninvasive measurements of flow that undoubtedly will require further evolution of contemporary technologies, and also application of specific methods toward noninvasive measurements of coronary blood flow. Only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measurements will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begin to understand the intricacies of the regulation of coronary flow in human beings.  相似文献   

19.
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的造影结果,将100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静息心电图和症状发作时心电图,了解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100例冠心病患者中54例(54%)诊断冠心病,其中静息心电图正常者26例(48%),ST-T改变者11例(20%),心律失常18例(33%)。而46例(46%)非冠心病患者,20例(43%)静息心电图正常,ST-T改变者8例(17%),心律失常15例(32%)。在患者症状发作时,冠心病组动态ST-T改变者40例(74%),而非冠心病组仅5例(10%)。结论:静息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局限性很大,而症状相关性的动态ST-T改变在诊断冠心病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多种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行冠脉造影术患者337例,以单因素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HD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CHD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血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高于非CHD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低于非CHD组,合并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病例显著多于非CHD组(P〈0.05或P〈0.01);(2)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史、TC、LDL-C、HDL-C、吸烟、FBG、年龄、FIB、TBIL入选回归方程(P〈0.05或P〈0.01),其中高脂血症为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因素(B=1.064,95%可信区间1.588~4.264,P〈0.01)。结论高脂血症、高血压、增龄、吸烟,LDL-C、TC、FBG及FIB水平升高,TBIL、HDL-C水平降低,为CHD的显著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