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非实验性研究的横断面现况调查法。结果:性别,专业,半年重大事件有无,重大创伤,父母情感沟通状况,家庭和谐程度,学习压力,体型对中医体质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和质与抑郁和焦虑呈负相关,偏颇体质与抑郁和焦虑呈正相关。结论:大学生心理状况(抑郁和焦虑)与中医体质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家庭环境与高考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考学生家庭客观和主观(心理)环境对抑郁、焦虑症状形成的影响程度,为改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抑郁量表(CES-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1 663名高考学生进行评估。结果高考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9.65%,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3.05%,且抑郁、焦虑症状学生与家庭心理环境密切相关,亲密性、娱乐性、组织性是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矛盾性是抑郁、焦虑症状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改善家庭心理环境是塑造学生健康心理,降低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烟台市大学生消极情绪与家庭幸福感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家庭幸福感量表、学校归属感量表对烟台市五所高校的104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烟台市大学生家庭幸福感对消极情绪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心理资本在家庭幸福感与消极情绪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显著,学...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广州某综合大学1447名学生,用自填问卷对他们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郁量和焦虑情绪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以积极的心理调节为主,自我防御和外部疏导使用较少。社会支持平均总得分为36.29分,不同亚群大学生间社会支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35.29%的学生可能或肯定有抑郁症状,有16.16%的大学生有焦虑症状。社会支持、积极的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呈负关联,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与抑郁、焦虑呈正关联。结论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女大学生焦虑、抑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的焦虑、抑郁心理症状,探讨人格特征等因素与焦虑、抑郁心理症状的关系,为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安徽省1334名女大学生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Radloff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及艾森克个性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大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为6.4%,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2.7%,焦虑、抑郁症状并存检出率为5.5%;师范、理工类女大学生人格中具有敌意倾向及情绪不稳定与焦虑症状相关,学习成绩差、母亲受教育程度低和人格中具有敌意倾向、情绪不稳定及性格内向与抑郁症状相关。结论女大学生焦虑、抑郁症状较为普遍。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开展干预研究,提高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围产保健门诊孕妇520例,用自制调查表和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HADS)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受调查孕妇产前焦虑发生率为13.5%;孕妇职业、对本次怀孕的心理准备、担心胎儿健康、担心自身健康、孕早期妊娠反应、经济压力和家庭压力,对孕期焦虑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产前抑郁的发生率10.6%,职业、对本次怀孕的心理准备、担心胎儿健康、担心自身健康、经济压力和家庭压力方面,对孕期抑郁影响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孕早期妊娠反应、担心孕期自身健康和家庭压力与孕妇焦虑情绪的发生有关;职业和担心孕期自身健康与孕妇抑郁情绪的发生有关。结论妊娠期妇女焦虑和抑郁症状应引起重视,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和孕期心理保健,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可提高其应激能力,维护孕妇及胎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下大学生在线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6—7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皖南地区医学与非医学高校各1所,对其中3 781名医学与非医学大学生进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的网络问卷调查。  结果  医学院校大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压力情绪检出率(30.03%,31.05%,14.50%)均低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44.49%,46.22%,24.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49,88.26,63.08,P值均 < 0.05)。2所院校大学生线上学习期间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以中度为主(18.43%,20.68%),压力以轻度(9.41%)和中度(5.29%)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医学生、父母关系差、与父亲关系差、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线上教学不满意的大学生容易出现抑郁症状(OR值分别为1.84,1.28,1.63,1.75,1.24)、焦虑症状(OR值分别为1.79,1.22,1.65,1.77,1.19)和压力负性情绪(OR值分别为2.09,1.41,1.58,1.29,1.48);女生相比较男生更不容易出现抑郁症状(OR=0.82)和焦虑症状(OR=0.74);居住地在农村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状(OR=1.27);高年级学生更容易感到压力的存在(P值均 < 0.05)。  结论  在线学习期间大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与压力负性情绪检出率较高。家庭和学校应及时关注大学生线上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并针对不同特征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校中医临床专业大学生亚健康的现状。方法用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亚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945名大学生中,亚健康发生率为42.96%。精神不振、就业压力大和注意力不集中分别是心理、社会和生理方面发生频率最高的症状。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亚健康发生率和症状评分明显高于高收入家庭的学生。结论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某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现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了解师范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安徽师范大学138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师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其中心理症状检出率为12.83%。科学生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症状水平明显高于理科学生,女生的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症状水平高于男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四年级为最低。结论 应针对师范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丁建  程素萍  褚红平  陈逸欣 《健康研究》2011,31(3):189-193,197
目的 了解和探讨甲型H1N1流感流行时期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一般状况调查表,以随机调查的方式,对杭师大隔离的学生(43人)和末隔离的学生(39人)进行心理状况调查.结果 (1)症状自评量表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高校蒙古族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状况及其与抑郁焦虑的关联,为高校蒙古族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呼和浩特市5所高校选取8422名蒙古族大学生进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及抑郁和焦虑状况的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蒙古族大学生NSSI...  相似文献   

12.
乔瑞红  苗秋香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16-1519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不同手机成瘾变化趋势与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之间的关联,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和预防手机成瘾提供参考。  方法  2018—2019年对河南2所高校的1 824名2018级大学生进行手机成瘾、抑郁、焦虑状况5次随访调查,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变化轨迹及其与抑郁焦虑之间的关联。  结果  第5次调查中,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平均得分为(43.19±5.51)分,焦虑检出率为34.21%,抑郁检出率为40.73%。在城乡、不同班级排名、睡眠时间方面,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5,3.79,3.82,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手机成瘾变化趋势平稳组学生相比,高成瘾-升高组(OR=3.21,95%CI=2.33~4.41)、低成瘾-急速升高组(OR=8.39,95%CI=5.08~13.78)发生焦虑的风险较高(P值均<0.01);高成瘾-升高组(OR=3.31,95%CI=2.39~4.51)、低成瘾-急速升高组(OR=4.51,95%CI=2.81~7.15)发生抑郁的风险较高(P值均<0.01)。  结论  高校应关注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尤其手机成瘾问题集聚上高的学生应重点关注,以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等负面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小学生居家学习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探索居家学习生活方式对学龄期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同济心理健康队列”,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市2所小学全体二至五年级小学生。第一阶段(T1)于2020年6月居家学习期间通过网络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 588份;第二阶段(T2)于2020年12月学校重新开放后通过向学校发送纸质问卷,成功随访2 424名小学生。将儿童2次调查的抑郁、焦虑症状结果分别结合起来对儿童的心理结局进行分类。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估计居家学习生活方式与小学生心理症状变化的关联。  结果  T1时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8.9%,焦虑症状检出率为21.0%;T2时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5.6%,焦虑症状检出率为30.6%。小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加重和持续与其居家学习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关联。上课集中精力(OR=0.63,95%CI=0.45~0.89)、与老师频繁互动(OR=0.74,95%CI=0.57~0.95)、居家期间参加体育锻炼(OR=0.60,95%CI=0.41~0.87)与小学生抑郁症状加重或持续呈负相关。玩电子游戏时长(OR=1.15,95%CI=1.06~1.24)、担心感染新冠病毒(OR=1.83,95%CI=1.39~2.42)与小学生焦虑呈正相关。男生(OR值分别为0.70,0.63)比女生更不容易受到抑郁、焦虑症状的困扰。  结论  小学生结束居家隔离回归学校后,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升高,居家学习生活方式对小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存在一定的影响。应动态关注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西藏高原地区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为改善高海拔地区人群的睡眠质量,缓解抑郁、焦虑症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0—11月,使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西藏大学1 288名大二、大三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测查,对测查结果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被试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平均得分为(5.32±2.94)分,20.5%(264名)睡眠质量差。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46.0%(592名)和24.4%(314名),20.4%(263名)的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症状并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藏族、吸烟、饮酒、睡眠质量差的大学生患抑郁的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1.55,1.80,1.51,1.67,5.60),藏族、饮酒、睡眠质量差的大学生患焦虑的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1.52,1.91,10.22)(P值均 < 0.05)。  结论  西藏高原地区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症状存在密切关系。高校心理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睡眠质量问题,尤其要重点关注存在睡眠障碍的个体,从而降低大学生群体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医学生视频显示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 VDT)综合征现状,并探讨其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为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普查方法,于2019年11月对江西某大学医学部3 265名在校大一至大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个人基本情况、VDT综合征相关症状、抑郁状况等信息。  结果  高校医学生VDT综合征检出率为33.3%,不同性别、是否临床专业VDT综合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5,18.82,P值均 < 0.05)。抑郁症状检出率为54.6%,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VDT综合征检出者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8,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DT综合征可增加抑郁症状检出的风险(OR=1.84,95%CI=1.58~2.14,P < 0.01)。  结论  VDT综合征在医学生中检出率较高,且是医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高校应重视对医学生合理使用视频终端的健康教育,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干预,从而提高医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及与日常生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关联,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方法  于2020年2月24日—3月4日,对广东省和山西省2所省属医药类院校10 357名在读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问卷包含人口学特征、手机成瘾、生活作息、身体活动、体重变化、焦虑状态等,基于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法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机成瘾与行为及心理健康关联。  结果  大学生手机成瘾率为59.42%。研究生、本科生高年级(三至五年级)、非医护类专业、居住在广东、寒假前无规律运动习惯等的大学生手机成瘾率较高(χ2值分别为47.91,17.78,42.75,138.58,P值均 < 0.05)。逆概率加权后,手机成瘾大学生更倾向于晚睡(OR=1.82, 95%CI=1.66~1.98)、晚起床(OR=1.55, 95%CI=1.44~1.68)、久坐时间较长(OR=1.21, 95%CI=1.12~1.31)、焦虑(OR=2.98, 95%CI=2.52~3.40)、中等剧烈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较少(OR=1.33, 95%CI=1.22~1.44)、体重增加(OR=1.27,95%CI=1.17~1.37)和其他不良生活行为感受(P值均 < 0.05)。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手机成瘾情况较严重,伴随不良生活行为和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大学生睡眠行为、睡眠时型与抑郁、焦虑情绪症状的关联,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医科大学随机抽取一个学院大一和大二年级全体学生,于2020年11月进行基线调查,2个月后开展随访调查。采用《爱泼沃斯嗜睡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调查大学生睡眠行为,采用《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5项》评价睡眠时型。采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评估抑郁与焦虑症状。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不同睡眠时型和睡眠行为组间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症状检出率的差异,并分析大学生睡眠行为、睡眠时型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联。  结果  有日间嗜睡现象、存在失眠症状的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均高于无日间嗜睡和不存在失眠症状的大学生(χ2值分别为12.39,22.68;40.14,29.46,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基线调查中日间嗜睡和失眠与抑郁症状(OR值分别为3.03,5.23)和焦虑症状(OR值分别为3.74,4.24)均呈正性关联(P值均<0.05),而睡眠时型与抑郁和焦虑症状之间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调查结果与基线一致。  方法  大学生日间嗜睡症状和失眠症状与焦虑、抑郁症状密切相关,应着力改善大学生健康睡眠行为进而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陈威宇  林夕  崔宁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9):1351-1354
目的 了解长春市脱发大学生抑郁情绪水平,探讨影响脱发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1月—2021年6月收治的275名脱发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流调用抑郁量表、一般人口学问卷进行调查,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脱发大学生中发生抑郁情绪者121名,检出率为44.0%。女生(OR=2.26,95%CI=1.22~4.20)、26~30岁(OR=2.43,95%CI=1.01~5.85)、自评睡眠质量很差(OR=13.63,95%CI=4.09~45.42)、自评人际关系受较大影响(OR=3.56,95%CI=1.57~8.06)、感知到重度压力(OR=3.73,95%CI=1.35~10.30)与脱发大学生发生抑郁情绪呈正相关,每周锻炼1~2次或3~5次及>5次[OR值(95%CI)分别为0.17(0.05~0.61),0.14(0.04~0.52),0.03(0.01~0.14)],与脱发大学生发生抑郁情绪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脱发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年龄、性别、睡眠质量、人际关系困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描述大学生手机依赖和焦虑抑郁共病症状的流行现况及关联,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9年4—5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和江西省上饶市2所高校中随机整群抽样1 13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基线调查,2019年11月对抽样人群进行随访调查,与基线调查匹配后有效人数为1 110人。使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评估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使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评估抑郁、焦虑、焦虑抑郁共病症状,使用自编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及心理健康问卷报告睡眠时长。  结果  基线与随访调查中大学生手机依赖检出率分别为24.5%和27.7%,基线调查中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焦虑抑郁共病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28.7%,21.3%和18.4%。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手机依赖与大学生基线(OR=5.79,95%CI=4.06~8.24)和随访调查(OR=2.62,95%CI=1.86~3.69)焦虑抑郁共病症状风险均呈正关联(P值均<0.01)。调节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长在手机依赖与焦虑抑郁共病症状关联间起调节作用,交互项具有统计学意义(β基线=0.08,β随访=0.04,P值均<0.01)。  结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可增加抑郁焦虑共病症状的发生风险,睡眠时长可缓解手机依赖对大学生抑郁焦虑共病症状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