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利用近视防控相关政策策略建立、监测措施完善、防控标准应用、适宜技术推广及示范区建设,保障学生体育活动、普及防控健康知识,促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的近视防控措施有效落地,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精神,充分发挥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在学生健康促进中的作用,以教育为主线、以学校为阵地,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建立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家庭和公益性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组成的多层次学校学生近视综合防控体系与服务网络,融合多学科,针对全体学生构建全过程的视力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并运用互联网+云智能监测,建立智慧化学校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平台,全面高效实施学校学生视力健康教育、监测、监控、监管工作的近视防控新路径,以学生近视防控工作作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武汉市2019与2018年标准近视率对比,不同学习阶段标准化近视率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下降了3.31,2.50,2.26百分点,小学阶段近视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疫情后调查显示,武汉市中小学生家庭视觉环境及视觉行为的达标率和知晓率达到80%以上,新生近视或视力下降人群为30%,低于国家平均水平。“武汉模式”对于完善当前的学校学生、公共卫生工作不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健康特别是视力健康高度重视,教育部和学校已切实把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提上重要议程。本期邀请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樊泽民副调研员撰写述评文章《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阐明了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以及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的主要原因,介绍了近年来教育部推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开展的主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重点任务,以期  相似文献   

4.
了解珠海市高考生近视预防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完善相应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方便抽取1618名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参加高考体检的学生,对其近视保健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预防近视相关知识知晓率,女生高于男生,近视学生高于非近视学生(P值均<0.05),其主要知识来源于学校和家庭;多数高考生有端正的视力保护态度,男生在态度认知上低于女生(P<0.05),近视与非近视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保护行为女生得分高于男生,非近视组学生得分高于近视组学生(P值均<0.05).结论 学校和家庭应注重增强学生预防近视的意识,进而改正学生不健康的用眼行为,以促进学生群体视力健康水平的提高,降低近视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健康特别是视力健康高度重视,教育部门和学校切实把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提上重要议程.该文阐明了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以及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的主要原因.介绍了近年来教育部推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开展的主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卫生健康部门专业优势和教育部门的组织优势,从而更加有效地达到改善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了解无锡市梁溪区学生近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控学生近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 机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梁溪区9所学校的2 393名学生,对其进行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近视检出率为64.90%,学 生近视的严重程度随着学段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初中及以上学段、父母近视是导致 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读写姿势中眼睛距离书本总是超过1尺 (33.0 cm) 是学生视力的保护因素。结论:梁溪区学生近视状 况较为严峻,学生近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相关管理部门应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减少学生近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甘肃省定西市中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为定西市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20年3月17—30日在定西市随机抽取42所中小学校,在每个学校每个年级各选择一个班级,以班级内的所有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共纳入中小学生18 649名,其中可能近视者12 990人,占69.7%。分析结果显示,女生、高年级、城市、使用电子屏幕时间长、近距离用眼时间长、读写姿势没有做到“三个一”、关灯后看手机、做家庭作业时间长、父母视力不良史是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做眼保健操、户外活动频次多、充足的睡眠时间(>8 h)、定期举办爱眼知识科普讲座、父母和老师经常提醒注意读写姿势、父母主动带学生检查视力是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结论:影响定西市中小学生近视的因素较多,教育及卫生健康部门应向学校、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大力普及近视相关防控知识,提高学生眼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培养学生健康用眼习惯,对具有较多近视危险因素的学生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中小学生近视防控管理服务体系,为近视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途径。方法以武汉市中小学生为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健全机制,制发《学生视力健康档案》,开展"三级监测","三项康复","三方共管",形成管理服务体系,实施综合防治措施。结果摸清了武汉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状况和本底资料;找出了近视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提高了群防群控的认知和技能。学生近视低龄化趋势得到初步缓解。对10所科研学校4 380名学生进行干预对照研究分析显示,综合干预法对小学生和初中生效果良好。结论 "3.3.3"学生近视防控管理服务体系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和实用性,为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杨春明 《中国校医》1989,3(1):26-27
<正> (82)教体字001号文件指出,学生视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学习文件后,我校认真贯彻,落实行动,为保护儿童近视作出努力。1.建立制度,制订措施。建立健全各种卫生制度,如预防近视、教学卫生、眼保健操检查评比制度和学生健康档案。对学生不良视力进行调查分析,采取各种防治措施。严格教师职责,学校规定本学期新发近视超  相似文献   

10.
正为不断推进青少年学生视力健康管理、近视防控和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2018年6月5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开展全国青少年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暨2018年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集中调研。本次集中调研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承办,湖北省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预防控制)中心协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各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的影响,为提升初中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江西省农村地区的4 311名七至八年级学生健康素养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水平和行为进行调查;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生健康素养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之间的关联。  结果  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高水平比例为18.21%(785名),中水平为56.92%(2 454名),低水平为24.87%(1 072名)。农村地区初中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知晓率较低(63.49%),防护态度积极率为74.25%,良好防护行为具备率为85.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健康素养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知晓率(OR=4.85,95%CI=3.80~6.18)、防护态度积极率(OR=44.07,95%CI=24.57~79.05)、防护行为具备率(OR=25.99,95%CI=19.67~34.35)均高于低水平健康素养者(P值均 < 0.01)。  结论  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之间存在正向关联,为提升初中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身体素养是实现体教融合、体卫融合,拓展体育教育功能的切入点和根本目标。研究儿童青少年应具备的身体素养及其实现路径,是儿童青少年卫生、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证据和国内专家意见,旨在研制适合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身体素养指南核心条目。  方法  本文通过系统文献检索与评价对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的维度和指标体系进行系统梳理,经过5轮德尔菲(Delphi)调查对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指南的核心条目进行提炼。  结果  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指南核心条目包含身体、情感、行为、认知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具体由身体能力、情感体验、身体活动相关行为和知识理解应用能力四个要素构成。  结论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身体素养的关键期、敏感期和窗口期。本研究所梳理出的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指南核心条目,可为进一步细化指南提供框架性建议。未来可进行更多的针对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的实证研究,以积累足够的证据,进一步完善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指南,更好地指导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银川市中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本地区中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9年5月,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银川市3个区的2 00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特征、健康素养状况和视屏状况等。  结果  银川市中学生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总得分为(101.3±17.5)分,健康素养水平高、中、低的比例分别为25.0%,51.2%和23.9%;中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比例为52.5%;初中生、父亲或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视屏时间正常的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均高于对应组的学生(χ2值分别为49.90,14.59,16.53,46.73,P值均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段、年级、父亲或母亲文化程度、视屏时间过长是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银川市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层次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9年11—12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重庆市4个区县抽取8 449名初、高中生进行青少年健康素养问卷调查。  结果  重庆市中学生总健康素养、功能性健康素养、互动性健康素养和批判性健康素养的具备率分别为67.96%(5 742名)、75.12%(6 347名)、50.24%(4 245名)和72.21%(6 101名)。12个因子素养中具备率较低的有健康决定能力、合理营养、沟通能力,具备率分别为41.52%(3 580名)、46.09%(3 894名)、62.18%(5 254名)。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查地区(OR=1.20)、学段(OR=1.35)、与母亲关系(OR=1.52)、与老师关系(OR=2.20)、亲密朋友数量(OR=1.68)、健康教育课程(OR=1.52)是影响中学生总健康素养的因素(P值均<0.05)。  结论  重庆市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重点提高互动性健康素养,促进中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静安区中小学生近视相关健康信念因素及其与屏幕时间的相关性,为减少屏幕时间和预防近视提供健康宣教相关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静安区内1所小学与1所初中的一至八年级1 58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近视相关健康信念因素持有情况、屏幕时间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8.8%~44.4%的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2020年中国5个地区学校健康教育执行情况及其存在问题,为中小学健康教育相关规范制度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提供一定数据和理论支持。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1 295名)、海南省海口市(448名)、河北省石家庄市(788名)、四川省成都市(728名)和江苏省苏州市(793名)5个地区的4 052名学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了解学校健康教育实施和学生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结果  有89.98%学生使用了统一的健康教育教材,63.50%的学生每周上1次健康教育课。学校健康教育中获得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使用统一教材、课时安排、授课教师在地区和学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98,40.97,590.08,1 061.12;50.70,47.68,356.09,193.30,P值均 < 0.05)。学生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为学校/教师(92.47%)。健康教育课授课教师主要是班主任(30.03%)。学生感兴趣的健康教育内容在性别、学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91,35.90,P值均 < 0.05),各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希望获取健康知识途径在地区和学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7.29,32.37,P值均 < 0.05)。  结论  学校健康教育现状良好,但需积极培养高素质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同时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生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父母健康素养与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关联,为提高父母健康素养和减少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6—9月对江西省东北区域1 993名中学生及其父母进行电子化问卷调查,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父母健康素养与中学生5类不健康行为的相关性。使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父母健康素养评分与中学生5类健康危险行为的关联。  结果  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调整家庭经济状况等变量后父母健康素养与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关联,科学健康观(β=-0.05,95%CI=-0.09~-0.01)、健康信息素养(β=-0.06,95%CI=-0.08~-0.05)均与中学生物质滥用与暴力行为关联;健康信息素养与中学生健康饮食行为(β=-0.03,95%CI=-0.04~-0.01)、中学生运动与早餐(β=-0.03,95%CI=-0.05~-0.02)关联;慢性病防治素养(β=0.05,95%CI=0.00~0.09)、健康信息素养(β=-0.02,95%CI=-0.03~-0.00)与中学生视屏行为关联;科学健康观(β=-0.05,95%CI=-0.09~-0.01)、基本医疗素养(β=-0.08,95%CI=-0.13~-0.04)、健康信息素养(β=0.02,95%CI=0.00~0.03)均与中学生交通安全行为关联(P值均 < 0.05)。  结论  父母健康素养与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需要在队列研究中明确关联的方向和强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上海市中小学校卫生保健教师专业素质的自我觉察及其发展状况,为专业能力建设及未来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自主研制的学校卫生保健教师专业素质调研问卷,对上海市1 722名中小学一线卫生保健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中小学卫生保健教师以本科学历(65.6%)、初级职称(43.4%)为主,专职教师占比66.5%,有69.8%的教师承担健康教育课程,7.7%排进正式课表;“师德修养”和“学校公共卫生防控”2个专业维度得分较高(4.68±0.43,4.55±0.47)分,学校健康教育所属2个专业维度(健康教育实施与改进、健康教育基本素养)得分最低且数据离散度较高[(3.96±0.66,3.91±0.65)分];卫生保健岗位工作年限6~14年组素质自评均值几乎在所有维度上略占优势;≥15年组素质得分在总体和师德修养、意外事件紧急处置2个维度上低于6~14年组,在特定健康问题应对维度上低于1~5年组(P值均 < 0.05)。  结论  中小学卫生保健教师入职门槛有待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学校公共卫生防控知识能力较好;健康教育知识能力整体储备不足,教师个体间出现明显分化。应制订卫生保健教师准入资格和专业标准,引领教师不断学习提升;同时从政策层面畅通卫生保健教师专业职务晋升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9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深圳市10个区抽取7 42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健康素养及各维度得分的因素。  结果  被试学生健康素养总得分为(107.39±22.31)分,其中体力活动(16.81±5.28)分、人际关系(20.69±4.10)分、压力管理(21.64±5.53)分、精神成长(14.93±3.96)分、健康意识(15.61±4.96)分和营养(17.71±4.65)分。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生、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非住校生与中学生健康素养呈负相关(B值分别为-3.04,-7.72,-9.99,-3.85),父、母亲受教育程度高与中学生健康素养得分呈正相关(B值分别为1.56,2.78)(P值均 < 0.05)。  结论  深圳市中学生具有较高的健康素养水平,与学校类型、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有关。建议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中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国6省份中学生健康素养与饮酒行为的关联,为预防和减少中学生的饮酒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辽宁省沈阳市、河南省新乡市、安徽省蚌埠市、重庆市和广东省阳江市,抽取初、高中学生共22 628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健康素养水平和饮酒行为。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饮酒行为报告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素养与饮酒行为之间的关联。  结果  中学生曾经饮酒、最近饮酒、过量饮酒、出现醉酒症状报告率分别为60.0%(13 580名)、16.8%(3 799名)、5.9%(1 344名)和9.9%(2 250名)。调整性别、学段、家庭所在地、独生子女、学习日住校、父/母亲文化程度和自评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后,低水平健康素养者曾经饮酒(OR=1.76,95%CI=1.62~1.91)、最近饮酒(OR=1.37,95%CI=1.23~1.52)、过量饮酒(OR=1.39,95%CI=1.18~1.63)和出现醉酒症状(OR=1.68,95%CI=1.47~1.92)的风险均高于高水平健康素养者(P值均 < 0.01)。  结论  中学生健康素养与饮酒行为存在关联,可通过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来预防和减少饮酒等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