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究现留守中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发生与留守特征(父母外出情况)的关联,为制定留守中学生抑郁与焦虑症状干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4—6月对江西上饶市鄱阳、广丰等6个县2 160名儿童进行调查,最终筛选出13~18岁留守中学生776名。运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PHQ-9)对抑郁、焦虑症状进行评价,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掌握留守中学生家庭特征及其行为生活方式。  结果  在性别方面,无论抑郁症状还是焦虑症状,女生检出率均高于男生;在年龄方面,高中学段(16~18岁)留守儿童抑郁症状(43.2%)和焦虑症状(39.9%)的检出率均高于初中学段(13~15岁)(27.3%,33.0%)。在抑郁症状检出率方面,留守儿童不同性别、学段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48,21.08,P值均 < 0.05);在焦虑症状检出率方面,不同性别、母亲职业类型、父亲学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66,5.30,8.35,P值均 < 0.05)。  结论  亲子分离时期会影响留守儿童抑郁症状的发生。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预防控制留守儿童抑郁、焦虑症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江西省某高校大学生外卖食品消费与不良睡眠状况的相关性,为预防和缓解大学生睡眠不良以及相关干预对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18年5月采用整群分层立意抽样方法,在江西省上饶市某高校大一至大三年级共抽取2 610名大学生,对其外卖食品的消费频率和类型、睡眠质量和嗜睡情况进行调研。  结果  大学生外卖食品消费行为(≥4次/周)检出率为74.8%。大学生睡眠质量差和嗜睡的检出率分别为17.0%,18.3%。不同性别、学院、自测家庭条件、学习负担、体力活动水平、抑郁情况、每天吸烟大学生睡眠质量差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3,8.67,23.14,39.03,12.89,313.37,15.23,P值均<0.05)。不同学院、年级、学习负担、体力活动、抑郁情况大学生嗜睡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81,6.57,20.61,8.42,228.06,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卖食品消费(≥4次/周)类型与睡眠质量差和嗜睡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外卖食品消费(≥4次/周)类型为米粉面食、麻辣烫、香锅火锅增加其不良睡眠状况发生的风险。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从性认知、性价值观以及性适应等方面对青春期学生系统开展性教育的具体作用,为在中学开展全面性教育提供实践支持。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四川省6所普通中学及职业中学的3 369名初中及高中学生,分为系统开展性教育的学校以及非系统开展性教育学校,采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  接受系统教育的青春期学生与非系统性教育学生的性认知(7.54±1.41,7.20±1.66)、性价值观(7.60±1.17,7.30±1.24)、性适应(11.49±1.29,11.10±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5,6.80,7.57,P值均 < 0.01)。在初中阶段接受过系统性教育的学生在性认知、性价值观和性适应方面均高于接受非系统性教育的学生(P值均 < 0.01)。但在高中阶段,系统性教育的差异仅仅表现在性价值观总分、性观念、性控制力以及性适应中的自身适应等方面(P值均 < 0.01)。而接受系统性教育和非系统性教育的男女生在性认知、性价值观和性适应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 0.01)。  结论  相比非系统地开展学校性教育,系统的性教育更有利于青春期学生的性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丽水市城区单亲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 为开展单亲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丽水市区范围内整群抽取2所高中、2所初中共4所学校展开调查。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160名单亲家庭中学生为研究组, 再采用1∶1配对对照研究的方法, 以班级、性别、年龄、家庭背景为配对条件, 选取160名双亲家庭中学生为对照组, 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进行测试。  结果  在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总焦虑率检出方面, 单亲家庭中学生高于双亲家庭中学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70, 5.34, 6.84, 4.30, P值均 < 0.05)。在160名单亲家庭中学生中, 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和总焦虑方面检出率均高于男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26, 4.61, 7.34, 14.96, 20.53, 10.05, 16.19, 9.39, 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性别是影响单亲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倾向的因素(OR=4.25, 95%CI=1.87~7.02, P < 0.05)。  结论  丽水市区单亲家庭中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倾向, 特别是单亲家庭女生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 应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北京市大学生与中学生抑郁流行现状及与饮食相关行为的关系,为促进中学生的健康心理及健康饮食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0年10—12月抽取北京市16个区18 130名大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状与饮食行为的相关性。  结果  北京市大学生与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8.2%,其中男生为17.4%,女生为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7,P < 0.01);6个城区学生检出率为17.9%,10个郊区学生为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P=0.28);抑郁症状检出率按学段从高到底分别为职业高中(21.8%)、普通高中(20.6%)、大学(18.2%)、初中(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8,P < 0.01)。检出抑郁症状的学生每天喝含糖饮料(14.4%)、吃甜食(22.1%)及吃油炸食品(12.4%)的报告率高于未检出抑郁症状的学生(7.6%,12.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4.62,215.67,164.49,P值均 < 0.01);检出抑郁症状的学生每天吃新鲜水果(63.3%)、蔬菜(81.7%)及早餐(53.4%)的报告率低于未检出抑郁症状的学生(72.0%,88.1%,7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0.77,90.59,518.69,P值均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症状检出率是影响饮食行为的重要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北京地区职业高中学生、普通高中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初中生和大学生,抑郁症状与不健康饮食行为密切相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可能会有助于健康饮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基于营养健康食堂建设的综合干预对用餐小学生营养素养、食物消费及食堂建设相关行为及态度的影响,为学校营养健康食堂建设提供建议。  方法  选取台州市一所小学作为干预组,另一所条件相当的小学作为对照组,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选取2所学校五年级320名学生(干预组163名,对照组157名),干预组在学校开展为期5个月基于营养健康食堂建设的综合干预,包括健康就餐环境打造、菜品改良、厨师培训、营养健康教育等;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技能均值及营养素养总得分、多种食物摄入频率、食堂建设相关行为及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每天摄入蔬菜、奶制品、鱼/禽/蛋/瘦肉的比例分别提高19.63,15.95,19.63百分点(χ2值分别为15.25,9.14,13.93,P值均 < 0.01);干预组看过宣传材料的比例(95.71%)高于对照组(84.71%)、非常赞同提供低盐低油低糖菜品的比例(74.85%)高于对照组(48.41%)(χ2值分别为11.04,23.73,P值均 < 0.01)。  结论  基于营养健康食堂的综合干预能够提高学生营养素养,改善学生饮食结构,建议采取“家校联动”形式开展大样本、多地区、长期的营养健康食堂建设。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内蒙古10~14岁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10—1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按地区及学段分层抽取10~14岁中小学生92 094名,开展脊柱弯曲检查和全国学生常见病与健康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共检出脊柱弯曲异常学生1 957名(2.13%),其中脊柱侧弯1 768名(90.34%)。不同近视状况,平时对坐姿、站姿是否有自我要求的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82,9.84,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民族、监测点、年龄、经济片区与10~14岁中小学生的脊柱弯曲异常存在相关性;营养状况良好、班级座位左右轮转、根据身高调整座椅高度与10~14岁中小学生的脊柱弯曲异常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  结论  应从影响因素出发,多种措施并举,降低10~14岁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张家港市部分幼儿园龋高风险儿童在不同管理模式下的防控效果,为相关部门制定口腔健康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9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在张家港市9个区镇抽取1 600名3岁新入园儿童进行基线调查,内容包括口腔检查、问卷调查和龋易感性检测。根据风险评估标准筛选出高风险儿童,以学校为单位分为两组,试验组涂氟频率为3个月1次,结合行为管理和口腔健康指导;对照组涂频率为6个月1次,结合行为管理和口腔健康指导,1年后复查口腔情况,评估干预效果。  结果   基线检查3岁儿童患龋率为50.9%,男女童患龋率分别为47.5%,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P<0.05)。筛选出高风险儿童共1 090名,其中试验组475名,对照组615名。基线检查时两组儿童患龋率分别为74.1%,75.1%,龋均为(2.98±3.33)(3.04±3.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0.15,0.28,P值均>0.05);干预1年后,两组儿童患龋率为78.5%,83.0%,龋均为(4.22±3.97)(4.51±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3.17,0.05,P值均>0.05)。试验组新龋发生率为3.7%,新增龋均为(1.26±1.69),低于对照组的7.6%和(1.45±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6.89,5.05,P值均<0.05)。  结论  3个月1次的涂氟干预频率结合行为管理的模式对龋高风险儿童新发龋的控制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小学生视屏时间与自我伤害行为的关联,为制定小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6—11月选取浙江、广东、江西、四川、贵州5省1 09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视屏时间和自我伤害行为的关联。  结果  5.6%的小学生每天视屏时间>2 h,男生、农村学生、健康素养较低的学生、饮酒的学生每天视屏时间过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35,6.94,6.86,16.86,P值均<0.05),每周零花钱不同的学生视屏时间分布不同(P<0.01)。11.3%的小学生有过自我伤害行为,西部地区、男生、三年级、农村、监护人为其他成年亲属、健康素养较低、吸烟、饮酒、每天视屏时间>2 h的学生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31,11.49,23.91,22.12,15.11,55.16,19.03,25.16,19.35,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视屏时间≤2 h的学生相比,视屏时间>2 h的学生自我伤害行为较高(OR=2.62,95%CI=1.31~5.23)。  结论  小学生自我伤害行为与视屏时间有关,应在小学生中开展减少视屏时间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健康自我管理、适应及感知应激的情况及其相关性, 以期为实习护生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选取内蒙古地区3所医学院校进入实习期的本专科护生263名, 采用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及感知应激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实习护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总得分为(138.31±20.13)分, 不同学历、不同户籍地护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值分别为3.51, 2.46, P值均<0.05);适应总分为(3.17±0.72)分; 感知应激总分为(11.52±2.79)分, 不同学历护生感知应激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 P<0.05)。Pearson分析显示, 疫情期间实习护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总分、适应总分与感知应激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 -0.35, P值均<0.01)。  结论  护生感知应激和健康自我管理、适应之间有密切关系; 医学院校教育者应积极探索实习护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及适应水平的提高策略, 以维持其良好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中国六省市初中教师基于全面性教育的性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师资培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6—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北京市、重庆市、辽宁省、四川省、云南省和广东省抽取1 016名初中教师,使用结构化问卷调查教师基于全面性教育的性知识知晓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教师性知识知晓情况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初中教师基于全面性教育的性知识知晓率为58.1%,向学生开展过性教育的教师性知识知晓率更高(χ2=9.42,P<0.01);性传播疾病防治(26.0%)、不平等对恋爱关系的影响(33.6%)、大众媒体对性认知的影响(68.8%)正确率最低;无论是否向学生开展过性教育,生物学教师、校医/保健教师及心理健康教师的性知识知晓率均较高(OR值分别为2.32,4.17,P值均<0.05)。结论 中国初中教师基于全面性教育的性知识水平还有待提高,应加强初中教师的全面性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关注全面性教育相关学科的教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银川市中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本地区中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9年5月,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银川市3个区的2 00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特征、健康素养状况和视屏状况等。  结果  银川市中学生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总得分为(101.3±17.5)分,健康素养水平高、中、低的比例分别为25.0%,51.2%和23.9%;中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比例为52.5%;初中生、父亲或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视屏时间正常的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均高于对应组的学生(χ2值分别为49.90,14.59,16.53,46.73,P值均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段、年级、父亲或母亲文化程度、视屏时间过长是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银川市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层次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杭州市中小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认知、防护行为和态度现状,为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3月3—7日采用网络方便抽样的方法,利用问卷星,对杭州市14 216名中小学生进行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认知、防护行为和态度的匿名式问卷调查。  结果  杭州市中小学生对新冠肺炎传播途径(85.83%)、潜伏期(77.44%)知晓率较高,对症状知晓率相对较低(44.70%)。戴口罩、咳嗽礼仪和正确洗手的执行率分别为97.27%,88.01%,91.82%。中小学生防护行为总体较好,91.21%呈中等及以上水平。有83.91%的中小学生担心感染新冠肺炎,55.42%的中小学生对复学存在紧张心理。小学生、农村学生对复学更为紧张(χ2值分别为46.66,26.70,P值均 < 0.05)。  结论  杭州市中小学生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和防护行为总体情况较好,但需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同时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安徽省2018年中小学生营养知识、食物喜好、饮食行为和食育体验活动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学生营养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安徽省淮北、蚌埠、马鞍山、合肥、芜湖5个地区随机抽取三年级及以上学生2 045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收集营养知识、食物喜好、饮食行为和食育体验活动相关信息。  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总知晓率为38.3%,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的知晓率最高(91.6%)。健康食物喜好总报告率为51.5%,奶及奶制品的喜好率最高(66.4%)。良好饮食行为总报告率为85.8%,大部分时候三餐按时按量的报告率最高(87.7%)。食育体验活动总报告率为25.0%,会收拾餐桌的报告率最高(73.0%)。>12岁学生更多地掌握营养知识(χ2=28.8),≤12岁学生较好地具有健康食物喜好和良好饮食行为(χ2值分别为31.3,77.6),女生更经常地参与摆放餐具和收拾餐桌(χ2=12.2)(P值均 < 0.05)。  结论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情况差,虽有明确的食物喜好,但存在不良饮食行为。应有针对性开展校园营养健康教育,加强家庭和学校合作,增加学生的食育体验活动机会,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郑州市中学生近视相关因素并探寻超重肥胖与近视之间的关联,为预防中学生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郑州市二七区、中牟县、荥阳县抽取8所中学3 297名中学生参加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差异性检验采用χ2检验,关联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郑州市中学生近视检出率为80.5%,超重检出率为14.7%,肥胖检出率为10.1%。不同学段间、父母近视情况组间比较,男生、女生及全人群间近视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34,23.55;8.98,26.53;27.46,47.28,P值均<0.01);放学后不同作业时长间比较,男生以及全人群间近视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40,15.25,P值均<0.01);体质量指数(BMI)分类仅在男生人群中近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P<0.05)。不同性别间的近视程度比较仅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BMI分类的近视程度比较仅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海淀区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1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淀区1 906名中小学生,使用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电子问卷调查。  结果  海淀区中小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报告率为4.3%,其中小学(7.6%)>初中(4.1%)>职业高中(2.5%)>普通高中(1.9%)(χ2=23.49,P<0.01),男生(5.5%)高于女生(3.0%)(χ2=7.44,P=0.01),6.9%的非正常家庭学生和3.9%的正常家庭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χ2=4.24,P<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学学段的学生(OR=2.13)、非正常家庭(OR=1.07)、有吸烟经历(OR=2.28)、有被父母打骂经历(OR=2.49)、有打架行为(OR=1.84)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行为(P值均<0.05)。  结论  海淀区中小学存在校园欺凌行为,应引起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家校结合,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医学生性取向、性行为及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相关知识随年级变化的特点。  方法  整群抽取某医科大学2015级本科新生876人,采用自编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性取向和行为问卷进行每年一次、共四次的匿名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描述。  结果  不同调查批次的医学生的性取向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23,P=0.036)。公开的同性恋占同性恋总人数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χ趋势2=4.150,P=0.042)。随访研究中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呈上升的趋势(χ趋势2=23.462,P < 0.001)。医学生在过去半年中总体性行为和男男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随年级增长呈上升趋势(χ趋势2=4.450,P=0.035;χ趋势2=6.738,P=0.009),第二和第三次随访时,男男同性性行为中偶尔使用和从来不用安全套的比例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5,P=0.047)。  结论  医学生性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学校应持续加强各个年级的医学生艾滋病宣传防治教育,完善学校性健康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嘉兴市学校肺结核流行趋势及特征,为推动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2011—2020年嘉兴市学校肺结核病案信息,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嘉兴市累计报告学生和教师肺结核病例分别为436和46例,教师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10.70/10万)高于学生(6.16/10万)(χ2=13.06,P<0.05);学校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6.59/10万)低于全人群报告发病率(37.91/10万)(χ2=184.63,P<0.05);学校肺结核以3—5月发病居多,分别占比11.62%,11.00%,9.96%;2012年县级学校肺结核发病率较市级低,2017和2020年较市本级高(χ2值分别为4.61,5.72,4.02,P值均<0.05);15~19岁学生肺结核病例最多,男生肺结核病例数(90名)占比高于女生(75名);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比同学段院校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高(χ2值分别为24.34,1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