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索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为制定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随机抽取2个省份,每个省份随机抽取2所高校,对来自12所高校的3951名大学生完成在线匿名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心理控制源量表和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问卷.采用x...  相似文献   

2.
了解大学生性传播疾病(STD)认知及相关危险性行为间的关系,为学校开展性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自编调查问卷,于2016年5月对广州市6所高校1 087名大学生进行性传播疾病知识和危险性行为的调查.结果 广州市大学生自报性行为发生率为11.1%(121/1 087),男生(15.5%)高于女生(6.9%).在有性行为的人群中,危险性行为发生率为21.5%(26/121).排在前4位的是多个性伴侣(9.1%)、同性性行为(7.4%)、金钱性交易(5.8%)、多人性游戏(5.8%).23.6%(255/1 087)的学生报告曾有STD疑似症状,排在前4位的是生殖器瘙痒(16.3%,177/1 087)、外阴分泌物增多(8.4%,91/1 087)、排尿时灼痛(6.2%,67/1 087)、生殖器皮肤破损(3.6%,39/1 087).危险性行为组人群STD知识得分低于对照组和相对低危组人群(F=3.489,P=0.031),且STD疑似症状发生率高(x2=27.467,P=0.000)、安全套使用率低(x2=24.435,P=0.00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生源地为港澳台学生(OR=3.254,95%CI=1.058~ 10.008)、吸烟者(OR=8.771,95%CI=3.430~ 22.428)、药物成瘾者(OR=5.062,95%CI=1.716~14.932)更易发生危险性行为.结论 大学生中危险性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应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提升性传播疾病认知,降低危险性行为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现状及其与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关系,为预防儿童虐待和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6年3—4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充市2所高校918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儿童期虐待经历及健康危险行为。使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至少有1种健康危险行为的人数为720(78.43%)名,暴饮暴食人数最多(595名,64.81%)。吸烟、一次喝≥5瓶啤酒、打架斗殴、自杀意念人数依次为146(15.90%)、271(29.52%)、224(24.40%)、205(22.33%)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期至少经历1种虐待与大学生打架斗殴、自杀意念及暴饮暴食行为呈正向关联;儿童期情感忽视与大学生吸烟、自杀意念行为呈正向关联;儿童期情感虐待与大学生打架斗殴、自杀意念及暴饮暴食行为呈正向关联;儿童期性虐待与大学生吸烟行为呈正向关联(P值均<0.05)。  方法  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较普遍,儿童期虐待经历会增加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潍坊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改善潍坊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有效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课题组编制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和Kessler 10(K10)量表,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潍坊市3 185名中学生展开调查,应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潍坊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有1 634名(51.3%),一般854名(26.8%),较差394名(12.4%),差303名(9.5%);睡眠时间、吸烟情况等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睡眠时间<8 h的中学生,睡眠时间≥8 h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好(OR=0.36);相较于不吸烟的中学生,吸烟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OR=3.53)。  结论  健康危险行为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有关部门应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及宣传力度,密切关注健康危险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25岁及以下青少年男男性行为人群(YMSM)性感觉寻求与其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的关系。方法 于2013年5-11月通过互联网宣传、外展活动以及例行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招募403名YMSM, 采用匿名问卷调查, 回收375份(93.05%)有效问卷。结果 YMSM中有37.9%首次同性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 最近6个月有55.7%发生多性伴行为, 51.7%有“419”(一夜情)行为, 5.6%有群交行为。性感觉寻求与首次同性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多性伴行为、“419”行为、群交行为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47、0.218、0.296、0.252)。分别以首次同性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多性伴行为、“419”行为、群交行为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性感觉寻求高者更有可能发生以上危险性行为。结论 青少年性感觉寻求水平对危险性行为有影响, 应加强基于人群性感觉寻求分析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教育, 强化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的风险意识, 从而更有效开展YMSM艾滋病干预。  相似文献   

6.
了解武汉市大学生性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联,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武汉大学珞珈学院1 295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性行为状况,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其心理健康水平.结果 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7.8%,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5.9%.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心理异常、焦虑、抑郁和精神病性特征的大学生更容易发生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及拥有多个性伴侣(OR值分别为1.43~ 2.31,P值均<0.05).结论 学生性行为发生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作为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年龄与危险性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对大学生危险性行为的影响,为制定适宜的生殖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无记名自填问卷方式,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33 653名大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对其中3 305名回答了首次性行为年龄大学生的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在有性行为的大学生中,17.9%的大学生报告首次性行为发生在14岁前。大学生首次性行为的发生年龄与危险性行为存在较强的关联,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14岁、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的学生比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19岁者发生多性伴侣、被迫性行为和意外怀孕的概率更高。结论首次性行为过早易导致危险性行为的发生。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推迟青少年首次性行为发生的年龄,对预防危险性行为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胡春梅  王蕾  王亚欣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1):1644-1646
了解大学生性行为与相关健康危险行为间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性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重庆文理学院1 585名大学生对性行为和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6.1%,能量饮料饮用率为39.2%,吸烟率为18.0%,饮酒率为34.8%,赌博率为9.2%.不同性别、生源地、年级、能量饮料饮用、吸烟、饮酒、赌博学生的性行为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84,31.11,40.12,18.96,53.66,70.17,42.50,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能量饮料饮用(OR=0.71,95%CI=0.53~0.96)、吸烟(OR=0.47,95% CI=0.33~0.66)、饮酒(OR=0.50,95%CI=0.37~0.69)、赌博(OR=0.52,95% CI=0.35~0.79)与大学生性行为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性行为会和能量饮料饮用、吸烟、饮酒、赌博聚集出现.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性教育时,要引导大学生远离健康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9.
探讨南京市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及特点,为有效预防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京市5所高校3 183名大学生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采用样本聚类法对12种健康危险行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男生行为聚集模式分为4组,女生为2组.低危险组男生仅占22.0%,女生占46.6%.2.9%的大学生未发生过任何健康危险行为,其中医学生的比例最高(5.5%);50.9%的大学生发生过≥4种的健康危险行为,艺术专业大学生比例最高(67.6%).吸烟是女生高危险组的标志性行为.结论 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方式多样.应根据男、女大学生的聚类特征,分别采取相应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探讨女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后其心理压力的结构,为高校教育机构开展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编制测量女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后心理压力问卷,对某市有婚前性行为的女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对有婚前性行为的大学生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n=162)和验证性因素分析(n=161)研究其心理压力的结构.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心理压力包括负面的性行为体验、担忧负面社会评价、担忧生理方面的伤害、担忧损害婚姻关系4个因素;4因素模型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同时测出不同年龄的女大学生其心理压力值在自尊、社会自我、生理自我3个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577,13.970,5.323,P值均<0.05).结论 女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后心理压力表现在自尊、社会自我、生理自我、和未来婚姻关系4个维度上.高校相关教育机构应根据心理压力的4个维度来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了解儿童期虐待与大学生危险行为的关系,为大学生危险行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山东省烟台市4所大学的1 000名大学生,进行儿童期虐待问卷(CTQ)、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杀意念量表(BSSI)及自拟一般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1 000名大学生儿童期虐待发生率为11.1%,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以情感虐待(97.2%)与情感忽视(74.7%)为主.轮廓分析显示,抑郁症分级严重程度越高,5种不同虐待类型的得分也越高(F=790.5,P<0.05).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自杀意念、抑郁症、吸毒及自我伤害4种危险行为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0,0.129,0.101,0.110,P值均<0.05).结论 儿童期虐待是大学生发生自杀、抑郁等危险行为的重要相关因素,学校应针对有童年期虐待经历的大学生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性行为与医学教育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知识与行为现状,探究与医学教育相关性,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阶段整群抽取北京8所高校2 026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认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应采取避孕措施的医学生占92.2%,非医学生占82.9%(P<0.01);避孕知识回答正确率医学生均高于非医学生(P值均<0.01);自我报告发生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意外妊娠发生率医学生为19.5%,非医学生为17.9%(P>0.05)。结论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和知识与医学教育相关,行为现状与医学教育无关。高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问题不容乐观,急需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Coercive sexual behavior exists at alarming rates on college campuses. Researchers attempting to identify factors related to sexual coercion have primarily investigated either the coercing college male or the coerced college female, independent of relationship factors.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revalence of verbal sexual coercion, the beliefs and attitudes of sexually coercive and noncoercive men, and the differences in affective states between groups an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ere group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self-reported sexual experience history as being sexually inexperienced, having had consensual sexual relationships only, or having had coercive sexual relationships. Also, subjects who reported having been sexually experienced were asked to rate the nature of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ir sexual partner. Subjects completed measures referring to sexual attitudes, sexual arousal patterns, and the emotional components of a sexual encounter.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42% of the males in the sample had engaged in verbal sexual coercion. Differences on the measur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sexual experience groups and the relationship type subgroups.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situational model, in which the coercive male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shaping his environment.This research was partially supported by a South Carolina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Graduate Research Fellowship to the first author. Portions of this paper have been presented at the 1988 meetings of the Southea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elf-reported occurrences of coercive sexual behavior among Mexican-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and compares the results with Anglo-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class standing, income, total number in the household, the presence of male siblings, and age were used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Two hundred and forty-two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53% Mexican-American, 47% Anglo-American), from introductory psychology classes completed a survey concerning violence occurring in dating situations. Being the victim of date rape was reported by 11.4% of the Mexican-American students, while Anglo-Americans reported 16.4% incidence, this was not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Unwanted sexual advances, other than intercourse, were reported by 36.6% of all female respondents, and 48.8% had experienced at least one kind of physical violence or threat in dating situations. Similarities with other researchers'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are report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态度特点,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性态度关系。方法采用具有较高信度、效度的自编大学生性态度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云南省某高校45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男生性态度开放倾向、情感倾向和需求倾向维度得分分别为(3.41±0.87)、(3.16±0.95)、(3.84±0.84)分,明显高于女生的(2.72±0.71)、(2.83±0.94)、(3.59±0.83)分,而回避倾向维度女生得分为(2.76±0.67)分,明显高于男生的(2.37±0.83)分,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开放倾向得分大一和大二年级分别为(2.77±0.75)、(3.12±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城乡、不同专业、父母职业、父亲文化程度对大学生性态度无明显影响(均P>0.05),母亲文化程度对大学生性态度有明显影响;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性态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父亲、母亲教养方式影响大学生性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探讨护理女生童年期性虐待经历与性行为的关系,为护理女生性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安徽省分别选取医学本科院校和医学专科院校各2所,对4所学校一至三年级所有在校护理专业2549名女生使用自编"安徽省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童年期性虐待、性行为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童年期不同时期性虐待对护理女生性行为的影响.结果 参与调查的护理女生中有143名(5.6%)报告曾发生过性行为,其中141名(5.5%)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6名(0.2%)与同性发生过性行为,4名(0.2%)与同性和异性均发生过性行为.本科院校护理女生性行为报告率(3.9%)低于专科院校护理女生(6.8%);二年级护理女生性行为报告率最高(7.8%),一年级最低(4.0%);护理女生与父、母关系较好者性行为报告率均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6,12.15,10.71,22.11,P值均<0.05).童年期不同时期有过非接触性和(或)接触性性虐待经历者(除高中接触性性虐待者),其性行为报告率均高于没有性虐待经历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童年期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性虐待经历(除高中接触性性虐待)均增加了护理女生性行为的发生风险(P值均<0.05).结论 童年期性虐待对成年期性行为产生显著影响,预防童年期性虐待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了解暴力网络游戏成瘾与青少年共情能力、攻击性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合肥3所本科院校的部分大一和大二学生1 740名,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网络成瘾现况、攻击性、共情能力.结果 暴力网络游戏成瘾者男生29人,女生1人.不同网络游戏成瘾组间比较,在攻击性的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4个维度上都是暴力网络游戏成瘾组得分最高,未成瘾组最低(F值分别为33.049,61.849,19.695,80.895,P值均<0.01);在共情能力的观点采择、想象力、同情心和个人痛苦4个维度上,均是暴力网络游戏成瘾组得分最高,未成瘾组最低(F值分别为63.610,74.120,67.807,119.995,P值均<0.01).暴力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攻击性部分维度与共情、内外向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P值均<0.05).结论 暴力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共情及攻击性均有影响.家长和学校应采用多种方式,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college environment offers great opportunity for HIV high-risk behaviors, including unsafe sex and multiple partnerships. While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HIV infection has seen some decline in recent years, rates of HIV infection among young adults have not seen a proportionate decline. A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frican American young adults have been disproportionately affected by the HIV/AIDS epidemic.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sexual risk behaviors and perception of HIV risk of students in a predominantly African American commuter urban university in the Midw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