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童年中晚期儿童的心理素质与压力认知的关系,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基础.方法 选取847名中山区中心小学和达州市通川区金山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为对象,以2014年6月-2015年7月进行心理素质测试3次,筛选出高、低心理素质各50名学生,采用混合实验设计,考察心理素质与压力认知之间的关系.结果 低心理素质的小学生对负性事件的回忆量(19.20±7.16)高于高心理素质的小学生(10.84 ±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0,P<0.01);高心理素质的小学生对不同压力程度(高、中、低3种程度)负性事件的威胁性评定分别为(38.82±9.35)(37.60±8.73)(38.00±7.87)分,低心理素质的小学生评定分别为(40.22±9.09) (39.48±8.84) (39.40±8.50)分.心理素质水平不同的小学生对于负性事件的威胁性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P>0.05).小学生对不同压力程度负性事件的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3.128.27)=2.23,P>0.05];不同心理素质与不同压力程度负性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4,178.27)=0.67,P>0.05].结论 童年中晚期儿童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对其压力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为心理素质可以降低小学生对负性生活事件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2.
焦阳  刘洲  张晓丹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7):1047-1051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大学生日常体力活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与睡眠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3月从北京、天津、武汉各选2所高校(体育类/非体育类各1所)共2 808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及Bouchard体力活动日记采集受...  相似文献   

3.
了解职业学院学生睡眠质量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学生睡眠质量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5座城市的5所职业学院10 15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烟、饮酒、网络欺凌、睡眠质量等.结果 学生存在睡眠障碍的有1 417名(13.9%),男生和女生网络欺凌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4.4%,32.7%,均高于无网络欺凌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12.1%,14.6%)(x2值分别为22.516,41.390,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学习成绩好、父母管教一般是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性别为女性、饮酒、网络欺凌、学习成绩差、隔代家庭结构是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安徽省职业学院学生中存在睡眠障碍的现象,有网络欺凌、饮酒、学习成绩差和隔代家庭结构的学生应作为睡眠障碍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睡眠问题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关系,为大学生NSSI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3所高校的11 689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大学生的NSSI行为、睡眠问题、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和抑郁症状。结果大学生在过去1年内的NSSI行为报告率为7.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SSI行为与工作日睡眠时间、周末睡眠时间、失眠、噩梦睡眠问题均有相关性(P值均<0.05);在控制年级、性别、父母教育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收入、吸烟、饮酒和抑郁症状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周末较短的睡眠时间(<7 h/d)、失眠症状和频繁噩梦均能增加大学生NSSI行为的发生风险(OR=1.32~3.25,P值均<0.05),而工作日较长的睡眠时间(≥9 h/d)则与NSSI行为呈负相关(OR=0.60,P<0.05)。结论睡眠时间过短、失眠和噩梦是大学生NSSI行为的重要风险因素,加强对睡眠问题的干预和管理可减少自伤行为...  相似文献   

5.
探讨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压力源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改善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广州市14所中学共5 781名学生中进行学习压力源(SSA)、成就目标定向(ADG)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中学生4类成就目标定向得分分别为:成绩趋近(25.98±6.76)分,成绩回避(15.52±4.12)分,掌握趋近(25.87±6.77)分,掌握回避(15.19±4.12)分,学习压力源总分为(149.53±42.46)分,睡眠质量总分为(6.45±2.86)分;成就目标定向中的成绩趋近、掌握回避和成绩回避目标均与学习压力源、睡眠质量总分呈正相关(r=0.12~ 0.53,P值均<0.01);掌握趋近目标与学习压力源、睡眠质量总分均呈负相关(r=-0.14~-0.22,P值均<0.01).4类成就目标定向直接作用睡眠质量,成绩回避和掌握趋近目标通过学习压力源间接作用于睡眠质量.结论 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压力、睡眠质量存在密切相关;成绩回避、掌握趋近目标可通过学习压力源间接影响睡眠质量,积极的成就目标定向有利于降低中学生学习压力,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武汉市学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与学业压力、居住环境的关系,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武汉市4个行政区各随机抽取1所小学的一~六年级所有健康儿童,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儿童睡眠障碍报告率为71.9%,睡眠焦虑报告率最高为38.0%,其次是夜间磨牙为30.0%。课业负担重、读书感到有压力、学习成绩偏下的学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居室夜间周围环境、儿童有无独立的卧房、儿童是否有自己的床、儿童平时或周末看电视时间对学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均有较大影响。结论课业负担重、读书感到有压力的学龄儿童更容易发生睡眠障碍,社会各界应对学龄儿童的睡眠障碍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初中生体力活动现状及其与睡眠、焦虑的关系,为改善身体素质、调节心理健康提供切实有效的证据。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3—7月选取扬州市4个县区12所初中的11 436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体力活动等级量表(PARS-3)以及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采集受试者体力活动等级、睡眠得分以及焦虑得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分析初中生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体力活动与睡眠质量、焦虑的关系。  结果  有34.30%的初中生为低体力活动水平;初中男生的体力活动得分(32.01±13.02)高于女生(24.73±12.30)(t=30.73,P < 0.01);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学生焦虑、睡眠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60.20,1 570.20,P值均 < 0.01);体力活动水平与性别(χ2=918.11)、父母运动支持(χ2=100.04)、睡眠质量(χ2=2 903.64)、焦虑(χ2=521.38)均相关(P值均 < 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体力活动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B=-3.61,P < 0.05);中、高体力活动水平与焦虑呈负相关(B值分别为-0.98,-0.91,P值均 < 0.05)。  结论  扬州市初中生体力活动水平不理想,同时存在睡眠障碍、焦虑等问题,适当的体力活动能有效改善睡眠障碍、焦虑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蕾  李方明  高晓雷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4):593-596,601
目的 探讨西藏高原地区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为改善高海拔地区人群的睡眠质量,缓解抑郁、焦虑症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0-11月,使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西藏大学1 288名大二、大三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高中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 为有针对性地改善高中生睡眠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在中国4个区域(上海、青海、澳门、河南)招募各年级高中生4 793名, 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信息、睡眠情况、精神状况、生活习惯等信息, 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高中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  结果  高中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24.2%, 睡眠时间 < 7 h/d者占71.4%。单因素分析显示, 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症状、学习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对高中生睡眠障碍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 147.98, 1 228.35, 1 032.54, 371.05, 497.61, 475.39, P值均 < 0.01)。咖啡浓茶、饮酒、吸烟(包括二手烟)、电子产品使用、晚睡、睡前饮食、不良睡眠环境、父母患睡眠障碍与高中生睡眠障碍发生呈正相关, 规律运动与高中生睡眠障碍发生呈负相关(χ2值分别为160.28, 127.73, 108.02, 113.27, 470.91, 340.95, 72.02, 155.53, 116.30, 76.96, 28.75, 12.89, P值均 < 0.05)。  结论  高中生睡眠质量有待改善。学校及家长应注意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及生活习惯, 帮助高中生提升睡眠质量, 顺利成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母亲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生活质量的关联,为推进生命早期健康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5—7月在成都市选取14所幼儿园4 233名学龄前儿童及其母亲参与本项研究。利用在线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母亲教养方式及儿童的生活质量。结果 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总体生活质量得分为(80.17±9.81)分。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情感温暖得分与学龄前儿童的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学校功能、心理社会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β高分组值分别为2.63,4.95,12.05,6.54,4.88,P值均<0.05)。母亲拒绝和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则与学龄前儿童生活质量各维度(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学校功能)及总分(心理社会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呈负相关(拒绝高分组:β值分别为-9.39,-10.82,-7.12,-6.04,-8.00,-8.35;过度保护高分组:β值分别为-6.71,-5.85,-3.08,-2.39,-3.77,-4.51,P值均<0.05)。母亲高水平的拒绝教养方式与儿童情感功能的关联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学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睡眠问题的关联性,为开展相应的干预和家庭支持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山大学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研究中心招募就读于普通小学的6~10岁ASD儿童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典型发展(typically developing, TD)儿童各98名。采用父母行为问卷和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调查父母养育方式和睡眠问题发生情况,评估ASD症状严重程度和智力水平等指标,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睡眠问题的关联性。结果 两组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D儿童的周末睡眠时间低于TD儿童[(9.1±0.7)(9.5±0.8)h,P<0.01],入睡潜伏期延长问题得分高于TD儿童[(1.8±0.7)(1.5±0.7),P<0.01],两组在总的睡眠问题和各类问题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D儿童父母支持/参与的养育方式得分与睡眠问题总分(β=-2.68,95%CI=-4.88~-0.47)、就寝阻抗得分(β=-1.65, 95%CI=-2.54~-0.77)和睡眠焦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家庭养育方式与儿童睡眠状况的关系,寻求对儿童睡眠有利的养育方式,为改善儿童睡眠质量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9—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儿科体检的214名6~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运用儿童版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C)及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评价家长养育方式及儿童睡眠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CSHQ总分在不同年龄(t=6.45,P<0.001)、共睡情况(F=11.82,P<0.001)、电子屏幕使用时间(F=5.13,P=0.007)等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EMBU-C与CSHQ的多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从与抚养人同床睡到不同房间睡,CSHQ总分逐渐降低(β=-1.81),母亲情感温暖得分与CSHQ总分呈负相关(β=-0.50),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与CSHQ总分呈正相关(β=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共同解释18%的变异(ΔR2=0.18)。结论 儿童的睡眠状况与年龄及家庭养育方式有关,家庭养育方式中的共睡和屏幕使用时间过长会降低儿童的睡眠质量,母亲情感温暖则对儿童睡眠的改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讨抽动障碍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与母亲亲职压力之间的关系,为抽动障碍学龄期儿童的科学干预提供数据.方法 使用Achenbae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亲职压力简表(PSI-SF)对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83例学龄期抽动障碍患儿与佛山市某小学91名正常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学龄期抽动障碍组儿童的行为问题多于正常对照组(t=-9.06,P<0.01);抽动障碍组儿童母亲亲职压力总分、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是-4.52,-3.66,-2.07,-5.15,P值均<0.05);男童行为问题总分、分裂性、抑郁、体诉、社交退缩与亲职困扰分量表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0.23,0.18,0.22,0.20, P值均<0.05),女童行为问题总分、抑郁、社交退缩、体诉、多动、残忍与亲子互动失调分量表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0.51,0.42,0.43,0.29,0.30,0.28,P值均<0.05).结论 学龄期抽动障碍儿童比正常儿童行为问题多,交际能力较差,病例组母亲普遍存在较高水平的亲职压力.母亲感受到的亲职困扰越多,男童出现内向性行为问题越多;而亲子互动功能失调与女童行为问题的出现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青少年中睡眠习惯和心理行为健康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改善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调查了4 966名11~20岁的青少年。青少年睡眠卫生评估量表修订版(M-ASHS)用来测量其睡眠状况及行为习惯。儿童长处和不足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用来评估青少年心理行为健康状况。结果 参与调查的青少年中,46.4%工作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少于8 h,7.6%周末平均睡眠时间少于8 h,47.5%工作日入睡时间晚于22:00点,39.8%周末入睡时间晚于22:30,45.2%周末觉醒时间晚于8:00,22.55%睡眠规律性差;8.7%的青少年存在心理行为问题,在控制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工作日平均睡眠时间少于8 h/d (OR=1.77,CI:1.13~2.76,P=0.012),周末的平均睡眠时间少于8 h/d(OR=1.65,CI:1.12~2.43,P=0.011),工作日入睡时间晚于22:00点(OR=1.73,CI:1.30~2.31,P<0.001),周末入睡时间晚于22:30点(OR=1.37,CI:1.07~1.77,P=0.014),周末的觉醒时间晚于8点(OR=1.30,CI:1.02~1.66,P=0.032),睡眠不规律(OR=3.11,CI:2.41~4.01,P<0.001)等5个睡眠习惯变量与青少年心理问题显著相关。结论 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睡眠卫生教育,帮助其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特别是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规律的作息习惯,以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Relations between maternal mind-mindedness, parenting stress and obstetric history were investigated in a Chinese sample of 96 mother-infant dyads (Minfants' age = 15.95 months, Mmaternal age = 30 years). Parenting stress and obstetric history were assess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while mind-mindedness was observed through video recordings of mother-infant interactions. Among mothers who perceived their pregnancy to have been difficult, those who had planned to conceive were more likely to comment appropriately on their infants' mental states. Mothers who displayed a highly emotional reaction of an exclusively positive nature when their babies were first given to them experienced lower total parenting stress scores. Mothers who were more mind-mindedness experienced lower parenting stress. Main carer status and daily time spent with child were related to parenting stress.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socio-cultural factors that might shape antenatal perceptions and influence parenting stress which in turn affect mothers'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children.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小学生礼貌用语使用情况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联性。方法于2015年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上海市中心城区4所小学、郊区2所小学四年级849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及家长一般人口学信息、小学生礼貌用语使用频率、家庭教养方式等内容。结果 91.8%的被调查小学生天天使用"再见",86.7%天天使用"谢谢",75.5%天天使用"对不起",66.5%天天使用"您好",62.1%天天使用"请"。除"对不起"1项,男女生礼貌用语使用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来说,男生礼貌用语使用频率低于女生。家庭教养方式中参与维度得分和心理自主维度得分有性别差异(P<0.05)。其中,女生家庭参与维度得分(26.31±4.01)高于男生家庭(25.34±4.53);男生家庭心理自主维度得分(15.22±4.27)高于女生家庭(14.13±4.22)。5项礼貌用语的使用频率与家庭教养方式中参与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除"再见"一项,其余4项礼貌用语使用频率与家庭教养方式中严格/监督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目前数据尚未发现礼貌用语的使用频率与家庭教养方式中心理自主维度之间存在关联性。结论小学生礼貌用语使用需要进一步得到加强和改善,特别是对于男生需要重点关注。礼貌用语使用与家庭教养方式中参与维度和严格/监督维度有显著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邹丽  孙健  刘卓娅  陈凤萍  程郁离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2):1903-1906,1911
目的 探索儿童语言发育影响因素与汉语阅读障碍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阅读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深圳市宝安区12所小学12868名三至五年级儿童家长和班主任,采用儿童阅读能力调查问卷《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和《儿童学习障碍筛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检出阅读障碍儿童349例,检出率为2.71%.性别、父母文化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焦虑的学龄前儿童与正常的学龄前儿童的父母亲职压力的差异, 探讨学龄前儿童焦虑问题与父母亲职压力之间的关系, 为预防和干预学龄前儿童焦虑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哈尔滨市的326名3~6岁学龄前儿童, 以Spence学龄前儿童焦虑量表中文版和亲职压力量表简表对学龄前儿童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所调查的样本中有焦虑情绪的学龄前儿童占所调查人数的6.13%, 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11, P>0.05)。承受着较高水平的亲职压力的发生率为32.5%。学龄前儿童存在焦虑问题的父母较高水平的亲职压力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焦虑学龄前儿童的父母(χ2=17.53, P<0.05)。焦虑组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总分、各分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焦虑儿童(P<0.05)。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学龄前儿童父母亲职压力量表中亲职愁苦、亲子互动失调、困难儿童三个分量表的得分与幼儿焦虑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焦虑的学龄前儿童父母存在较高水平的亲职压力, 学龄前儿童焦虑问题与父母亲职压力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S: Rubella vaccination is not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me of Turkey. However, it is on the market and is recommended, mainly by the private sector, at the age of 12-15 months. Introduction of the rubella vaccine without achieving high coverage has the risk of shifting the mean age of rubella infection among the unvaccinated population to reproductive ag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seroprevalance of rubella and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ropositivity amo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Umraniye, a district of Istanbul. METHODS: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489 students in 70 primary schools of Umraniye. Parents completed a concise questionnaire assessing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vaccination status. RESULTS: Among the students screened, 163 (33.3%,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29.2-37.7%) were susceptible to rubella. When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were evaluated, paternal education was the only variable associated with seronegativity. As the level of paternal education increased, seronegativity rates decreased. This finding may suggest that rubella vaccination is practiced more commonly among children whose fathers are better educated. CONCLUSIONS: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of rubella and 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 must be set as public health priorities in Turkey, particularly given that rubella vaccination is practiced partially in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