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MRI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乳腺癌患者83例,根据患者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ER、PR表达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增强MRI表现与其之间的关系。结果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增强MRI表现中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例乳腺癌患者其病理类型分别为浸润性导管癌55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黏液癌20例;三种病理类型根据分析结果显示:其在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延迟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等增强MRI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阳性、阴性者根据其增强MRI表现,在边缘特征、内部强化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阳性、阴性者其增强MRI表现在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与增强MRI表现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有关;病理类型与边缘特征与强化模式有关;ER阳性与边缘特征与内部强化方式有关、PR阳性与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SLNM)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搜集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42例,其中SLNM 22例为研究组,无淋巴结转移20例为对照组,术前行1.5 T Aurora乳腺专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术后标本进行VEGF-c及ER,PR,Her-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两组VEGF-c评分及分子分型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VEGF-c评分≥2分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5),Her-2阳性型+三阴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43).结论 乳腺癌SLNM与VEGF-c、分子分型关系较为密切,VEGF-c高表达、Her-2阳性型+三阴型更容易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SI-N)转移的危险因素,验证纪念斯隆一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腋窝NSLN转移预测模型评估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2000年,11月至2011年3月175例成功行SLN活检且结果阳性、随即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使用MSKCC预测模型计算每例患者腋窝NSLN转移风险,利用校正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该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原发肿瘤大小、肿瘤是否多发、阳性SLN数、阳性SLN转移率、阴性SLN数与腋窝NSLN转移相关,P值分别为0.0018、0.0029、0.0049、0.0007、0.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原发肿瘤大小、肿瘤是否多发和阳性SI.N数是NSI.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22、0.0160、0.0176。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值曲线和真实值曲线趋势相近,MSKCC预测模型被验证的AUC值为0.79。结论对于SLN转移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原发肿瘤越小、肿瘤单发、阳性SLN数越少、阴性SLN数越多、阳性SLN转移率越低,其腋窝NSLN转移可能性越低,可对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扣提供参考。MSKCC预测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腋窝NSI.N的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表现与病理、分子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对104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乳腺MR扫描,根据MRI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描述乳腺癌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表现。术后标本检测分析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和组织学分级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CerbB-2、Ki-67以及nm23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二元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与MRI表现的相关性。结果:形态不规则的肿瘤体积较大(P<0.001);肿瘤形态不规则形能预测ER阴性表达(P=0.035);环形强化是ER及PR阴性表达的预测因子(P=0.022,P=0.012);肿瘤信号增强率(SER)可以预测淋巴结状态(P=0.003),且SERmax值>133%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乳腺癌MRI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表现与病理、分子预后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根据乳腺癌MRI表现对乳腺癌病灶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肿瘤形态不规则、环形强化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质磁共振(MR)淋巴管造影与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相结合检测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30例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并招募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阴性组,给予MR间质淋巴造影检查,观察乳腺癌患者淋巴管及前哨淋巴结情况,对比分析2组淋巴管走行、管径情况和前哨淋巴结数目、大小、边缘、形态及弥散系数(ADC)值的指标。结果阳性组淋巴管走行、管径与阴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及阴性组前哨淋巴结平均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前哨淋巴结大小、边缘、形态及ADC值的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MR间质淋巴管造影与DWI序列相结合可以高分辨率的显示淋巴管和淋巴结的形态和功能,提高了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口腔鳞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7探测仪检测口腔鳞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可行性和预测能力,并确定前哨淋巴结的病理结果是否能正确反映整个颈部淋巴结的状态。方法 在20例口腔鳞癌患者瘤体周围的口腔黏膜下正常组织内注射^99mTc标记的右旋糖酐,应用7探测仪术中定位放射性浓聚的SLN再行根治性颈淋巴清扫,SLN的病理与其余颈清扫组织病理进行比较。结果 SLN检出灵敏度为93%(16/20),6例患者证实有颈淋巴结隐匿转移,5例SLN是惟一肿瘤转移的淋巴结,1例SLN和非SLN都有隐匿转移,SLN预测颈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为100%(6/6)。结论 应用γ探测仪术中定位口腔鳞癌的SLN是可行的,SLN可以预测口腔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有可能减少淋巴结转移阴性(CN0)患者颈清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X线摄影恶性钙化征象与其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X线摄影恶性钙化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相关基因(CerbB-2/HER-2/neu)表达、淋巴结转移及肿块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87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摄影胶片,记录乳腺癌钙化情况,记录术后标本肿瘤细胞ER、PR及CerbB-2表达的免疫组化结果、记录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块大小,分析乳腺癌恶性钙化灶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恶性钙化灶与ER、PR表达、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块大小无显著关联性(P>0.05),而乳腺癌恶性钙化灶与CerbB-2的表达有显著关联性(P<0.05).结论 乳腺癌恶性钙化征象与分子生物学指标CerbB-2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乳腺癌X线摄影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是乳腺癌淋巴转移通道中最先经历的第一级淋巴结。通过乳腺癌SLN预测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为乳腺癌的准确分期和外科手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根据示踪剂的不同,有两种方法可以探查乳腺癌SLN,其中使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物作为示踪剂探查乳腺癌SLN是目前较具优势的方法,且不同于传统的淋巴显像;乳腺癌SLN探查的成功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探查技术亦需进一步的研究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并验证动态增强MRI(DCE-MRI)影像组学模型能否于术前无创性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接受DCE-MRI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128例女性乳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病人平均年龄(45.94±10.08)岁;其中,前哨淋巴结(SLN)阳性者61例,阴性者67例;将病人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89例)和验证集(39例)。提取DCE-MRI第2期相的影像组学特征,应用最大最小值归一化算法将所有原始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采用最优特征筛选器及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Logistis回归(LR)算法依次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降维筛选,选择出7个对术前预测SLN转移有价值的最优特征,包括1个一阶统计特征、3个形状特征和3个纹理特征。应用支持向量机(SVM)、LR及决策树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模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SLN阳性组和阴性组、训练集和验证集间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3种模型的诊断效能,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并通过验证集进行验证。结果 SLN阳性组和阴性组、训练集和验证集组间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种机器学习模型中,决策树模型在训练集与验证集中的AUC均最高(分别为1.00和0.90),其次为LR模型和SVM模型;决策树模型在训练集与验证集中也均呈现最高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0%和89.50%;决策树模型在训练集中的准确度最高(100.00%),其次为LR模型和SVM模型。验证集中3种模型的准确度相等(89.74%)。 结论 基于DCE-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SLN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为乳腺癌病人术前预测SLN转移提供一种无创而简便的方法,有助于临床个体化精准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MRI的影像学征象与细胞分子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前MRI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RI影像学征象与乳腺癌分子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二步法观察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CerbB-2)的表达水平.结果 动态增强MRI诊断乳腺癌病理类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0%和80.0%,诊断其分化程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94.8%和71.4%.肿瘤的形态和边缘与其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相关(x2值分别为6.21和5.88,P均<0.05),肿瘤形态和环形强化均与ER和PR的阴性表达相关(P<0.05),环形强化和肿瘤内部坏死与CerbB-2的阳性表达相关(P<0.05),而肿瘤边缘与ER、PR和CerbB-2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肿瘤不规则形态可以预测ER的阴性表达,而环形强化是ER、PR阴性预测因子(P<0.05),肿瘤内部坏死是CerbB-2阳性表达的预测因子(P<0.05).结论 乳腺癌MRI的影像学特征对判断肿瘤类型和组织学分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预测乳腺癌的分子表型表达情况,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MRI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SLN)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学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比较MRI检查和美兰示踪法检出SLB的数目、采用Spearman分析两种方法检出SLB的相关性,评估MRI诊断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85例患者,MRI检查定位145枚M-SLN,美兰示踪定位167枚D-SLN,两种方法检出的SLB的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方法存在明显相关性(Rs=0.773,P<0.05)。MRI诊断M-SLN阳性92枚,阴性53枚,良恶性淋巴结的形态大小(长/短径)、淋巴门是否存在、周围脂肪间隙、DWI信号和ADC值、强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5.8%(91/95),特异度为98.0%(49/50),准确度为96.6%(140/145)。结论:MRI具有无辐射、软组织对比好、安全性高等优点,诊断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较高,可成为临床专科医师术前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乳腺癌MRI特征建立可以无创性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诺模图。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20年8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394例,均行MRI检查并在1个月内获得淋巴结病理结果。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描述病变的MRI表现,分析乳腺癌原发肿瘤的MRI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建立诺模图。结果 乳腺癌原发肿瘤的最大径及ADC值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相关性,其次,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特征还有肿瘤位置、肿瘤边缘及肿瘤形状(P <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后纳入肿瘤最大径、ADC值、肿瘤形状及腋窝有无可疑淋巴结建立对淋巴结预测的诺模图AUC值为0.890。结论 基于乳腺癌MRI特征的诺模图可以预测ALNM。这种非侵入性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很有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造影(CEUS)对乳腺癌术前前哨淋巴结(SLN)的定性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乳腺癌患者术前经皮下CEUS识别并行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146枚SLN的增强模式。将增强模式分为4型:Ⅰ型,完全均匀增强型;Ⅱ型,周边及髓质均匀增强型;Ⅲ型,周边和(或)髓质不均匀增强型;Ⅳ型,完全无增强型。分析良性与转移性SLN的增强模式特点,评估增强模式对SLN的诊断效能。结果146枚SLN中,良性102枚,转移性44枚。Ⅰ型增强模式100.0%(58/58)为良性,Ⅱ型87.1%(27/31)为良性,Ⅲ型59.5%(22/37)为转移性,Ⅳ型90.0%(18/20)为转移性。SLN的增强模式与其病理性质有关(rs=0.704,P<0.05)。经皮CEUS诊断SLN性质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0.9%、83.3%、70.2%、95.5%、85.6%。结论经皮CEUS对乳腺癌术前SLN的定性评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胃癌单个转移淋巴结的分布规律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胃癌前哨淋巴结(SLN)的分布规律及其临床意义,给进一步用示踪法前瞻性检测胃癌SLN提供参考,作者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只有单个淋巴结转移的75例胃癌,将此转移淋巴结视为胃癌SLN,研究SLN的出现部位及与原发癌灶的关系。结果显示,单个转移淋巴结约55%(4l/75)发生在临近原发癌灶(N1),约28%(2l/75)分布在相对远离原发癌灶处(N1),17%(13/75)出现在N2-N3;发生“跳跃性”转移的13例胃癌中除l例癌浸润限于粘膜层(M),余12例均浸润粘膜下或以上。研究表明,胃癌首先转移的淋巴结(SLN)分布呈随机性和多向性,“跳跃性”转移发生率远高于预期,虽不能就此否定SLN概念于胃癌的适用性,但提示只在临近癌灶处检测胃癌SLN是不可靠的,需要联合两种示踪法检测胃癌SL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常规超声特征与腋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95例小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常规超声特征资料,将腋下淋巴结分为转移组(31例)及未转移组(64例),先对小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常规超声检查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腋下淋巴结转移31例,无转移64例,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病理特征中病理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PR),常规超声检查中小乳腺癌肿块呈垂直位、内部有微钙化、血流分级为Ⅱ-Ⅲ级是腋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小乳腺癌的部分临床病理及超声特征与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对于预测小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MRI影像特征与ER、PR、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单发乳腺癌50例,术前均行乳腺MRI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所有病例的ER、PR、HER-2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0个乳腺癌灶中,癌肿不规则形态、毛刺状边缘与ER、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毛刺状边缘与HER-2阴性表达呈正相关,早期环形强化与ER、PR阴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的MRI增强表现与乳腺癌生物学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乳腺癌淋巴转移通道中最先经历的第一级淋巴结。通过乳腺癌SLN预测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为乳腺癌的准确分期和外科手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根据示踪剂的不同,有两种方法可以探查乳腺癌SLN,其中使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物作为示踪剂探查乳腺癌SLN是目前较具优势的方法,且不同于传统的淋巴显像;乳腺癌SLN探查的成功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探查技术亦需进一步的研究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应用γ探测仪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γ探测仪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LNB)的临床价值。方法 53例乳腺癌患者,在肿块或活组织检查腔周围的乳腺实质内注射^99Tc^m-硫胶体,应用γ探测仪术中定位切除放射性浓聚的前哨淋巴结(SLN),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SLN与腋窝淋巴结(ALN)同时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以及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CK19 mRNA的表达,观察SLN的检出率和用SLN预测ALN转移的准确性,评价SLN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用SLNB代替ALND的可行性。结果 SLN检出灵敏度为91%(48/53例),共检出SLN91枚,平均1.9枚。SLN预测ALN转移准确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0。结论 术中用γ探测仪进行乳腺癌SLNB是可行的,SLN可预测腋窝其余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并可作为早期乳癌患者用SLNB代替ALND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病理及病灶MRI特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相关性及其辅助提高ALN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42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特征,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ALN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病理及MRI特征方面的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A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842例患者中ALN转移组307例,无转移组535例;病理分级、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及是否合并脉管癌栓在两组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I特征中病灶大小、数目、强化类型及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在两组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MRI上ALN形态学标准诊断ALN转移,本研究共检出可疑ALN转移患者390例(46.3%),无转移者452例(53.7%),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1%、74.2%和77.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低表达、HER-2阳性、合并脉管癌栓、病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的影像组学在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并行DCE-MRI检查的浸润性乳腺癌164例(训练组124例,验证组40例)。在DCE-MRI图像上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计算DCE参数,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筛选。分别建立单纯影像组学模型、单纯DCE参数模型及联合模型。采用ROC的AUC评价不同模型的鉴别预测效能,并对模型的ROC曲线行DeLong检验;在验证队列中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共提取396个影像组学特征,经筛选得到28个特征,联合DCE参数分别建模。对于术前预测SLN转移的效能,在训练组中单纯影像组学模型AUC的95%CI为0.81(0.72,0.89),单纯DCE参数模型AUC的95%CI为0.77(0.68,0.86),联合预测模型AUC的95%CI为0.80(0.72,0.89);在验证组中单纯影像组学模型AUC的95%CI为0.74(0.59,0.89),单纯DCE参数模型AUC的95%CI为0.74(0.59,0.90),联合预测模型AUC的95%CI为0.76(0.61,0.91),Delong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模型的效能可能稍高。结论:基于DCE-MRI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及DCE参数建立预测模型,作为一种无创性预测乳腺癌SLN转移的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