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了解医学生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及两者的关系,为新形势下医学教育者开展健康管理及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理论借鉴.方法 采用高校学生电子媒介健康素养量表和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修订版,对整群抽取的山东省3所高校1 442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总分为(73.62±14.95)分,健康生活方式总分为(122.39±18.73)分.不同性别、年级、自评身体健康状况、祖父母照顾经历的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84,33.33,21.17,-3.26,P值均<0.05);医学生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生活方式之间存在正相关(r=0.13~0.57,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电子健康素养能够预测健康生活方式(B=0.65,P<0.01).结论 高校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医学生查找获取及识别电子健康资源的能力,并引导医学生将健康知识转化和应用到自身行动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健康自我管理、适应及感知应激的情况及其相关性, 以期为实习护生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选取内蒙古地区3所医学院校进入实习期的本专科护生263名, 采用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及感知应激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实习护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总得分为(138.31±20.13)分, 不同学历、不同户籍地护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值分别为3.51, 2.46, P值均<0.05);适应总分为(3.17±0.72)分; 感知应激总分为(11.52±2.79)分, 不同学历护生感知应激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 P<0.05)。Pearson分析显示, 疫情期间实习护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总分、适应总分与感知应激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 -0.35, P值均<0.01)。  结论  护生感知应激和健康自我管理、适应之间有密切关系; 医学院校教育者应积极探索实习护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及适应水平的提高策略, 以维持其良好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9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深圳市10个区抽取7 42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健康素养及各维度得分的因素。  结果  被试学生健康素养总得分为(107.39±22.31)分,其中体力活动(16.81±5.28)分、人际关系(20.69±4.10)分、压力管理(21.64±5.53)分、精神成长(14.93±3.96)分、健康意识(15.61±4.96)分和营养(17.71±4.65)分。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生、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非住校生与中学生健康素养呈负相关(B值分别为-3.04,-7.72,-9.99,-3.85),父、母亲受教育程度高与中学生健康素养得分呈正相关(B值分别为1.56,2.78)(P值均 < 0.05)。  结论  深圳市中学生具有较高的健康素养水平,与学校类型、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有关。建议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中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调查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济南市6所高校的1 866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及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济南市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30.40±6.01)分,合格率为32.6%;其中网络健康信息与服务应用能力、评判能力和决策能力平均得分分别为(18.99±3.95)(7.62±1.74)(3.79±1.00)分.电子健康素养得分城市大学生高于农村,医学专业高于非医学专业,大一学生高于大二及大三学生,自评健康状况较好者高于一般及较差者,家庭经济状况好、较好者高于一般、较差及差者,中学时无留守经历者高于有留守经历者,原生家庭学生高于单亲家庭、重组家庭者,学习压力小者高于一般及较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86,-2.77,26.81,15.65,2.60,-4.09,5.47,11.13,P值均<0.05).电子健康素养与网络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36,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网络社会支持、年级、健康状况、留守经历、生源地、专业、学习压力、家庭经济情况是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0.16,-1.26,-1.48,1.29,0.92,0.73,-0.79,0.51,P值均<0.05).结论 济南市大学生的电子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要从家庭环境、网络社会支持和学习引导等方面进行综合干预,提升大学生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了解吉林省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现状,为提高其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使用电子健康素养问卷以无记名自填方式对吉林省5所初高中共3 06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吉林省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总均分是(28.34±8.44)分,各个条目的平均分为(3.54±1.06)分,其电子健康素养的3个维度平均分分别为网络信息与服务应用能力(3.54±1.10)分、评判能力(3.53±1.14)分和决策能力(3.62±1.22)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居住地、性别、学段、母亲文化程度、是否为住宿生、自评成绩、是否喜欢健康教育内容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13.202,6.105,22.275,4.517,9.407,10.270,15.098,P值均<0.05).结论 吉林省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尚可;应针对薄弱环节和特征人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钟苗  许小雅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2):1787-1790
了解大学生个体因素、电子健康素养及信息利用的关系,为高校开展电子健康信息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电子健康素养和健康信息利用量表,运用方便整群抽样法对广州市1 5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电子健康信息利用总均分为(9.50±6.60)分.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中纳入模型相关值由高到低的变量分别为电子健康素养、年级、专业、生源地与性别(Beta值分别为-0.15,0.12,0.06,-0.06,0.05,P值均<0.05).中介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电子健康素养在生源地、专业与性别对电子健康信息利用的影响起部分中介作用(Sobel检验值分别为-2.80,3.01,3.01,JP值均<0.01).大学生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媒体(52.9%),最期待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是互联网在线医生咨询(25.1%).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电子健康信息利用总分偏低.可通过提升其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策略,同时要考虑个体因素的影响,提高大学生对电子健康信息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济南市高职院校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与疾病行为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完善高职院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9年12月,抽取济南市4所高职院校1157名大学生进行电子健康素养和疾病行为调查.结果 高职院校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得分为(29.92±8.36)分,疾病行为得分为(52.82±18.04)分;疾病行为得分男生低于女生,城镇高于农村,独生子女低于非独生子女,未担任学生干部者低于担任者,父亲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者低于高中及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82,2.29,-3.85,-3.99,-4.89,P值均<0.05).电子健康素养得分男生低于女生,城镇高于农村,独生子女低于非独生子女,未担任学生干部者低于担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6,2.87,-3.32,-2.91,P值均<0.05).电子健康素养总分及各维度与疾病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r=0.09~0.27,P值均<0.01),电子健康素养正向预测疾病行为(β=0.15,P<0.01).结论 电子健康素养是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疾病行为的重要因素,应重视高职院校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的培养,改善其疾病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银川市中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本地区中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9年5月,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银川市3个区的2 00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特征、健康素养状况和视屏状况等。  结果  银川市中学生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总得分为(101.3±17.5)分,健康素养水平高、中、低的比例分别为25.0%,51.2%和23.9%;中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比例为52.5%;初中生、父亲或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视屏时间正常的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均高于对应组的学生(χ2值分别为49.90,14.59,16.53,46.73,P值均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段、年级、父亲或母亲文化程度、视屏时间过长是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银川市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层次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云南省6~22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结果,为制定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措施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从2019年云南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库中选取调研学生的民族、性别、年级、身体形态、肺活量、运动素质等信息,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计算体质健康评价综合得分和不同等级学生分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等比较不同民族、性别、学段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情况及不同类别学生各项目得分情况。  结果  云南省7个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综合得分为(70.02±9.69)分,平均及格率为88.91%,不同评价等级学生比例分别为优秀0.93%、良好17.90%、及格70.09%、不及格11.09%,各项目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体质量指数(94.99分)、50 m跑(74.13分)、坐位体前屈(72.63分)、耐力跑(70.43分)、立定跳远(67.77分)、仰卧起坐(65.71分)、1 min跳绳(65.25分)、肺活量(62.97分)、引体向上(29.04分),综合得分情况、合格率及评价等级构成的民族和学段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93.53,452.85;χ2/χ趋势2值分别为466.65,412.57;1 553.22,1 045.36,P值均 < 0.01)。  结论  云南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优良率较低。需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质状况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10.
董舒齐  郑娴  李雪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8):1174-1178
  目的  分析大学生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的相关性,为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体质管理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8—1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辽宁省3所高校(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大学、辽东学院)的1 621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应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量表及美国心脏病协会提出的心血管健康行为指标为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的相关性。  结果  吸烟处于差的状态比例在男生(20.7%)、艺体类学生(27.3%)中偏高(χ2值分别为184.99,79.43,P值均 < 0.05);体质量指数(BMI)处于差的状态在男生(4.7%)、医学类学生(3.6%)中偏高(χ2值分别为64.11,15.38,P值均 < 0.05);体育锻炼处于差的状态在女生(39.6%)、医学专业(45.2%)、有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家族史学生(33.4%)中偏高(χ2值分别为145.40,189.91,15.89,P值均 < 0.05);健康膳食处于差的状态在医学专业、无CVD家族史学生中(45.8%,43.1%)偏高(χ2值分别为33.13,15.57,P值均 < 0.05);不同性别、专业、CVD家族史大学生中医体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1.22,82.38,90.42,P值均 < 0.01)。健康膳食(理想)、体育锻炼(理想、一般)与气虚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48,0.19,0.63),体育锻炼(理想、一般)与阳虚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43,0.68),BMI(理想)、体育锻炼(理想)与痰湿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21,0.37),体育锻炼(理想)与湿热质、血瘀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34,0.20),体育锻炼(理想、一般)与气郁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34,0.51)(P值均 < 0.05)。  结论  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具有相关性,且心血管健康行为各指标对不同中医体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根据不同偏颇体质采取个体化的心血管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焦晓霞  纪红  陈静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9):1323-1327
  目的  探析传统五禽戏对女大学生体智能与心理健康改善效果,为女大学生寻找有效的促进身心健康的健身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3月随机选取蚌埠学院2018级80名在校女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40名,实验组进行为期16周的传统五禽戏干预习练,对照组保持同步非固定其他运动项目习练。  结果  实验后,实验组体重由(52.45±7.35)kg下降至(50.05±6.89)kg,与实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体质量指数、腰围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台阶实验指数由(45.28±4.27)上升至(50.38±4.26),与实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仰卧起坐体重指数与实验前相比也显著提高(P值均 < 0.01)。实验组闭眼单足立由实验前(28.84±9.42)s提高到(30.61±10.2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立定跳远和800 m跑与实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实验组的各项心理健康指标均呈现降低趋势,且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6项指标与实验前相比呈现显著降低(P值均 < 0.01)。对照组除800 m跑在实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 < 0.01),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传统五禽戏对女大学生体能健康和心理健康均有积极提升作用,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健身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运动伤害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为降低运动伤害的发生提供可参照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文科类、理科类、体育类(非体育生)3类院校1 237名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功能和身体素质3类体质测试成绩,通过自我报告法调查学生近1年内运动伤害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以及两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数据。  结果  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为12.5%(155名)。体质健康得分与发生运动伤害事件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体质健康得分 < 70分时,体质健康得分与运动伤害发生风险呈负相关(OR=0.88,95%CI=0.85~0.91,P < 0.05);体质健康得分≥70时,不同得分间发生运动伤害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8,95%CI=0.95~1.02,P>0.05)。  结论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运动伤害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建议大学生体质健康得分至少达到70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目标导向管理的运动APP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的应用效果,为指导大学生选择科学有效的锻炼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7-12月无运动APP使用经历的17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均为86例).对照组给予大学生运动APP常规管理,试验组采用基于目标导向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提供参考。  方法  方便抽取北京市6所高校1 132名大学生利用问卷星进行体育锻炼行为与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1 033名(91.25%)大学生居家参与体育锻炼,每周锻炼频次为(3.33±1.99)次,每次锻炼时长为(39.24±13.23)min,锻炼强度主观感觉值为(2.61±0.99)。不同性别大学生锻炼频次、时长和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和居住地大学生锻炼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不同性别、居住地大学生锻炼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不同锻炼动机大学生锻炼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缺乏锻炼兴趣、场地受限、器械不全、家庭运动氛围、学校要求是大学生居家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现状有待改善,应结合大学生锻炼动机和锻炼项目特征,基于学校体育教学,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网络互动平台,形成有效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居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开展大学生使用健身APP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为推进全民科学健身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三阶段复合抽样方法选取中国2 171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使用健身软件的相关因素。  结果  大学生健身APP使用报告率为61.9%,不同年级、身体健康认知、健身观念、健身目的和运动频率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8.01,37.15,214.12,31.23,316.21,P值均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所属年级(β=-0.31)、健身观念(β=0.46)、健身目的(提升健康:β=0.52,减肥塑形:β=0.65)、软件友善度(β=0.34)和部分运动项目(跑步类:β=1.24,持械练习:β=0.80)是健身APP使用的主要相关因素(P值均 < 0.05);性别(β=0.30)、专业(β=0.01)、运动频率(β=-0.29)等因素与大学生健身APP的使用无相关关系(P值均>0.05)。  结论  大学生对于健身APP使用程度高,年级、健身观念、健身目的、运动项目和软件设计是大学生软件使用的相关因素。健身APP需改进训练模块的个性化需求设计,以提升大学生用户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户外身体活动及失眠症状与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关联,为预防和改善大学生抑郁症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21年11—12月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湖北省、江西省和重庆市3个省(市)长江大学、赣南师范大学、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所高校9 34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和户外身体活动调查问卷评估大学生的抑郁症状、失眠症状、户外身体活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户外身体活动时间和失眠症状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联,使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大学生户外身体活动时间和失眠症状交互效应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结果  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7.4%。不同专业、民族、学历、家庭居住地、家庭类型、家庭经济条件、学习负担、朋友数量、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与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户外身体活动(OR=0.51~0.69)及失眠症状(OR=6.15~21.30)与抑郁症状关联(P值均 < 0.01)。广义线性模型显示,失眠症状(B=0.57)、户外身体活动(B=-0.15)及其交互项(B=-0.02)均与大学生抑郁症关联(P值均 < 0.05)。  结论  户外身体活动时间不足和失眠可能增加大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的风险,户外身体活动时间不足且有失眠症状的大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做好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松江大学城5所高校1 369名大学生,使用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者占31.99%,大学生短视频依赖者与非依赖者在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者在心理健康如“焦虑”(1.73±0.67)等负向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依赖组(1.64±0.42),在吸烟、饮酒、吃甜食(1.88±0.40,1.91±0.32,2.15±0.51)等生理健康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依赖组(1.70±0.33,1.79±0.29,1.54±0.47)(P值均<0.05)。结论 过多使用短视频社交媒体与大学生身心健康负性相关。应增强大学生的短视频媒介批判能力,健全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使用运动类APP的数据记录和社会互动功能进行健身锻炼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为利用APP参与健身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招募96名西安外国语大学和西北大学学生,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5名)、记录组(29名)和互动组(32名),记录组和互动组采用Keep APP进行12周运动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保持原有活动,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进行体质测试。  结果  干预后记录组女生坐位体前屈(19.36±4.55)cm、肺活量(2 929.93±422.52)mL、1 min仰卧起坐(39.71±8.32)次、立定跳远(165.14±14.73)cm与干预前[(16.39±6.15)cm、(2 690.93±380.45)mL、(36.14±9.53)次、(157.64±14.93)cm]相比均提高(t值分别为-3.34,-2.82,-3.52,-4.55,P值均 < 0.05),男生体质量指数(BMI)[(22.79±2.18)(22.19±2.22)kg/m2]显著下降,引体向上成绩[3.50(2.00,4.75),4.50(3.25,9.25)次]显著提高(t/Z值分别为3.90,-2.04,P值均 < 0.05)。干预后互动组男生坐位体前屈(13.08±2.23)cm和引体向上[6.00(0.00,12.00)次],女生坐位体前屈(21.43±5.14)cm、肺活量(3 259.33±562.70)mL、立定跳远(171.83±19.17)cm与干预前[(9.78±3.96)cm、1.00(0.00,7.50)次、(18.86±6.26)cm、(2 870.94±429.62)mL、(162.78±17.20)cm]相比显著升高(t/Z值分别为-4.22,-2.02,-3.43,-2.68,-3.84,P值均 < 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记录组男生肺活量和立定跳远成绩显著提高,女生1 min仰卧起坐成绩显著提高;互动组男生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成绩显著升高,女生坐位体前屈和肺活量成绩显著提高;与记录组相比,互动组男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显著提高(P值均 < 0.05)。  结论  使用运动类APP进行运动锻炼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其与身体素质的关系,为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2019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计算身体素质指数(PFI)、体质量指数(BMI)等相关指标,描述体育锻炼相关情况,利用方差分析比较体育锻炼的男女、城乡差异,利用相关系数分析是否运动与PFI、BMI的相关性。  结果  学生在校期间每周2节体育课(41.9%)、每天1次课间操(44.5%)、每学年1次运动会(46.8%)、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在0.5~1 h(50.1%)的占比最高。学生运动时间周末和总时长男生高于女生,上学日和总时长乡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父母在课余时间支持和非常支持进行体育锻炼的占比最高(75.8%),父母都喜欢运动的占比最高(47.3%)。PFI和运动得分呈正相关,与不运动得分呈负相关;BMI和运动得分呈负相关,与不运动得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0.13,-0.20,0.14,P值均 < 0.01)。  结论  河南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较合理。可通过提高学生运动积极性降低其超重肥胖发病率,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体质量指数(BMI)、性别因素对青少年功能动作筛查(function movement screens, FMS)的影响,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和运动损伤预防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选取北京某中学初二年级11~14岁中学生676名,按性别分组进行FMS总分比较;男女生分别按照BMI分组进行FMS总分比较;FMS的7个动作分别进行性别间比较及分析。探讨性别对FMS的影响、BMI与FMS关系,寻求青少年FMS特点。  结果  男女生BMI标准组FMS评分均高于超重组(P值均 < 0.01),而标准组与低体重组间F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和FMS评分呈负相关(男生r值为-0.27,女生为-0.18,P值均 < 0.05);FMS总分男生组低于女生组(t=-5.31,P < 0.01);FMS各单项测试的男女比较中,除了躯干旋转稳定性外,其他各项性别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青少年FMS总评分及单项评分存在性别差异性。结合BMI指标,FMS评分能较为客观地反映青少年的整体运动能力,可作为中学生体质测试的补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