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嘉定社区2 519名4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同时采血进行血尿酸、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检测,以及上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NAFLD的诊断依据高分辨率超声扫描结果。按照血尿酸水平四分位数将研究人群分为Q1、Q2、Q3、Q4四组,并对其各项代谢指标进行分析。结果:NAFLD组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非NAFLD组[(319.6±92.3)比(272.8±88.8)μmol/L,P<0.05)。结论:上海城镇中老年人群NAFLD患病风险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老年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对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街道1 664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空腹采血检测肝肾功能、血糖及血脂等生化指标.代谢综合征采用按照亚洲人特点改良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NCEP-ATP Ⅲ)诊断标准.结果 研究对象各主要代谢指标均随着ALT水平的升高而逐渐趋向恶化.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从第一个ALT四分位至第四个ALT四分位分别为29.2%、38.0%、44.9%和62.9%(组间趋势P<0.01).血清AL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多个组分的患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一反应关系.相比ALT水平在第一个四分位的研究对象,ALT水平在第四个四分位的研究对象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增加146%,中心性肥胖风险增加204%,高血压风险增加35%,高甘油三酯风险增加133%,高血糖风险增加72%.另外,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个数的增加,ALT水平显著上升(组间趋势P<0.01).结论 中老年人血清ALT水平升高增加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人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探讨其在冠心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收集的老年体检人群472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和颈动脉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作为评价亚临床As的指标,测定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析其于cIMT和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472例老年体检人群血清Cys C浓度呈偏态和正态分布(偏度2.23,峰度12.33),男性的Cys C水平[0.66 (0.51 ~0.80)mg/L]显著高于女性[0.58 (0.48~0.69) mg/L,P<0.001].高水平血清Cys C四分位数组较低水平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比例显著增加且呈量效关系(P<0.001),cIMT增厚组和斑块组的Cys 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血清Cys C水平与年龄、cIMT、BMI、TG、hs-CRP、尿素、尿酸和肌酐显著正相关(P<0.01),与TC、HDL-C和肌酐清除率显著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ys C不是老年人cIMT和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高血压和尿素水平升高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吸烟史和高血压是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血清Cys C升高可能是随着增龄而导致的肾功能下降、凝血、血压变化所致,并不直接影响亚临床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老年人群25-羟维生素D3[25 (OH) D3]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分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贵阳市宅吉小区50 ~70岁,且在本社区居住10年以上人群463名,男性190名,女性273名.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相关指标,抽血测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25(OH)D3浓度等指标.MS的诊断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结果 (1)血清25 (OH) D3水平为(21.98±8.32) ng/ml,MS的患病率为38.9%,MS在25 (OH) D3异常及正常组人群的患病率依次为82.8%、26.6%(P均<0.05).(2)25(OH) D3正常组男性比例、教育程度、钙剂补充高于25 (OH) D3异常组;腰围、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甘油三酯及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25 (OH) D3异常组(P<0.05).(3)25(OH)D3水平与MS的发生呈负相关[β=-0.667,优势比(OR)=0.513,P<0.05];与腰围、空腹血糖、甘油三酯、HOMA-IR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中老年人群低25(OH)D3水平更易发生MS,低25 (OH) D3水平可能增加MS及其各组分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中老年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3月至7月对上海市嘉定区菊园新区2504名40岁以上居民按照1999年WHO诊断标准分为糖调节正常组(1389名)、糖调节异常组(730例)及糖尿病组(38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身高、体重和血压等体格检查,进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和颈动脉B型超声检查,并检测血脂。结果 (1)从糖调节正常组到糖调节异常组,再到糖尿病组,CIMT逐渐增高,CIMT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均<0.05)。(2)与糖调节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CIMT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患病危险度均增高,在校正年龄、性别、BMI、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脂等混杂因素后,显著性依然存在,OR(95%CI)分别为1.17(1.02~1.34)和1.21(1.01~1.47)。结论上海市城镇40岁以上社区居民中,糖尿病与CIMT增厚及颈动脉斑块显著相关。在糖尿病人群中,定期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连市社区中老年人群夜间睡眠时间与IGT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7~12月≥40岁大连市社区常住居民6358名开展基线调查,其中2645名完成3年随访且资料完整。分析不同夜间睡眠时间(<7、7~9、≥9 h)3年后IGT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GT的影响因素,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不同夜间睡眠时间对IGT发生的影响。结果随访时新诊断IGT 396例(14.97%)。夜间睡眠时间<7、7~9、≥9 h的IGT发生率分别为18.25%、13.84%、15.5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多种因素后,与夜间睡眠时间7~9 h比较,<7 h是IGT发生的危险因素(OR 1.378,95%CI 1.063~1.786,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7 h的IGT发生风险显著增加(HR 1.303,95%CI 1.032~1.645,P<0.05)。按照年龄、BMI分层后,<7 h的超重/肥胖老年人群IGT发生风险进一步增加(HR 1.579,95%CI 1.032~2.414,P<0.05)。结论夜间睡眠时间不足是中老年人群IGT发生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的老年人群IGT发病风险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肾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肾病的相关因素,为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创造条件。方法以2007-01~2007-12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年龄为40~85岁的中老年人群3 000名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及健康体检资料进行资料搜集,调查肾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肾病患者及人群的知晓率,并分析中老年人群中发病情况、病因构成比、临床特点、治疗现况和各种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患者知晓率为3.29%,人群知晓率为0.70%。(2)患病率为5.07%,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明显增加;男性与女性之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高血压(83.56%)和肾功能减退(63.16%);主要合并症为冠心病(63.82%)、脑血管疾病(27.63%)、颈动脉粥样硬化(55.92%)、糖尿病(29.61%)、血脂代谢异常(53.29%)。结论肾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肾病患者及人群知晓率低;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明显增加;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收缩期高血压、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的初步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CQQ)评价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就诊的心血管患者共600例,使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价并进行比较。结果:两个问卷在所有患者、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以及心衰患者中均具有较好的信度(Cronbach’s α因子〉0.7),和较好的效度(r=0.278~0.674,P〈0.01)。结论:CCQQ在心血管患者中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初步效果较好,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分析中老年人群对14种食物不耐受情况。方法: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中老年人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浓度。结果:总的食物不耐受率为76.0%,由高到低分别为:螃蟹40.8%,鸡蛋39.4%,虾29.2%,牛奶18.2%,鳕鱼8.6%,大豆4.6%,玉米4.3%,西红柿2.9%,大米2.4%,牛肉1.5%,蘑菇1.5%,鸡肉1.4%,小麦1.2%,猪肉0.2%。总体阳性率男性为79.9%,女性为74.2%,另外,玉米和虾2种食物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中老年人对其中13种食物的不耐受强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均以轻度不耐受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牛奶、玉米的不耐受增加(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普遍存在食物不耐受,男性高于女性。以螃蟹、鸡蛋、虾、牛奶等动物性食物不耐受为主,轻度不耐受比例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国地区间中老年人群脊椎骨折患病危险因素 ,为脊椎骨折的社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 5 1 0 3例 5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胸腰椎侧位平片 ,骨密度测量和问卷调查 ,对 1 4 0余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 ,得出各危险因素的比数比 (OR)。结果 五地区资料分别为 :年龄因素 (OR=1 .0 4 1 2 - 1 .1 1 58,男女 ) ,背疼史 (OR=1 .4544- 3.40 68,男 )和坐立试验困难 (OR=1 .2 2 0 0 - 1 8.561 0 ,女 )为较共同危险因素 ,骨密度 (OR=0 .0 0 2 3- 0 .0 2 0 7,男女 ) ,第一次右手握力 (OR=0 .71 70 - 0 .8474,女 )为较共同的保护性因素 ;长期卧床 (男 ) ,母亲骨质疏松史 (男 ) ,肝脏病史 (女 ) ,长期卧床年龄 (女 )等危险因素分别在不同地区出现 ;而常吃鱼类、肉类(男 ) ,垂直跳高能力 (女 ) ,居室阳光充足 (女 ) ,年轻时身高 (女 )等多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我国五地区脊椎骨折患病危险因素中有共同的暴露因素 ,同时 ,不同地区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又有一定差异。为今后脊椎骨折的防治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临床研究显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通常伴有血脂异常、高凝状态、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减低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显著相关.另一方面,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心房颤动发生风险显著相关,但与心血管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尚不清楚.对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进行治疗是否能够带来心血管获益,目前尚无确切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超声评价中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AT)与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及其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1年6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且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CHD的中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31例)、双支(36例)和三支病变组(33例);另选取同期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无CHD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四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以及超声检测参数。通过Pearson分析EAT与右侧颈总动脉弹性、CIMT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AT、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和CIMT预测CHD的价值。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的血管僵硬度(β)、弹性模量(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CIMT和EAT均显著增加(均P<0.05),顺应性(AC)显著降低(均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EAT与β、Ep、PWV-β及CIMT均呈正相关(P<0.05),与AC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AT、CIMT以及右侧颈总动脉弹性三者联合预测CHD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分别为89%、82%和71%。 [结论]中老年CHD患者的EAT与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变化、CIMT均具有良好相关性;EAT与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变化以及CIMT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预测CHD提供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中老年男性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老年男性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及按年龄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河北省阜城县707位城乡中老年男性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城乡中老年男性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0.15%。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1.36%和80.98%;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仅为35.93%;对艾滋病错误认识的正确回答率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确定的5个关键问题的知晓率分别为50.64%和56.89%;均存在明显的城乡、文化程度、年龄和职业差异(P〈0.01)。81.3%的人对艾滋病存在恐惧,许多人介意与艾滋病及感染者接触。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结论农村中老年男性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城市中老年男性低,且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和排斥态度较严重。仍需要加大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及普及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老年不典型胸痛患者经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96例中老年患者分为不典型胸痛50例(A组)和典型胸痛46例(B组),均接受经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与经食管心房渊搏负荷试验阳性并伴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A组冠心病(18.0%)明显低于B组(91.3%)(P〈0.01)。A组中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发病率均低于B组(P〈0.05).以经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阳性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诊断冠心病,A组敏感性(63.6%)低于B组(92.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特异性及准确性(97.5%和90%)与B组(100%和91.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89.0%),显著高于B组(43.0%)(P〈0.05)。两组累及血管顺序均为左前降支(40.0%和43.1%)、右冠状动脉(40.0%和36.5%)、左回旋支(20.0%和17.6%)(P〉0.05)。两组病变分型均以A型多见(70.0%和67.6%,P〉0.05),其次为B型(20.0%和25.6%,P〉0.05),C型少见。结论对中老年不典型胸痛根据经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阳性伴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明确诊断尽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辽宁农村中老年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ICHS)和脉压(PP)之间的关系,并对PP的影响因素加以研究,为动脉硬化的防治提供证据。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农村年龄在50~80岁之间的当地居民共95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描述性研究。采用标准化调查问卷采集受试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生活方式、既往疾病史、用药史等资料。对受试者的身高、体质量和血压等进行测量,检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FBG)等生物化学指标。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ICHS评分。将研究对象按照PP高低分为PP正常组(n=521)和PP升高组(n=431),统计分析各变量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再对样本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使两组受试者具有可比性,分析两组间各变量的差异及PP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PP正常组相比,PP升高组的ICHS较低,心血管健康水平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血压(P<0.001)和FBG(P=0.033)也与PP密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CHS为PP的独立影响因素,理想的ICHS是PP的保护因素(OR=0.55,95%CI:0.37~0.82...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his meta-analysis sought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 flow-mediated dilation (FMD) and periodontitis (PD) an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periodontal treatment on c-IMT and FMD.

Methods

Electronic database searching, hand searching of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of included papers, related reviews, and journals in relation to oral, cardiovascular and ultrasound imaging field was carried out. Random effects meta-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co-existence of increased c-IMT, impaired FMD and PD with potential changes in these variables following periodontal intervention.

Results

2009 citations and 101 full text articles were screened, with 35 meeting the review inclusion criteria of which 22 suitable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a-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agnosis of PD was associated with a mean increase in c-IMT of 0.08 mm (95% C.I. = 0.07–0.09) and a mean difference in FMD of 5.1% compared to controls (95% C.I. = 2.08–8.11%). 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periodontal treatment on FMD showed a mean improvement of 6.64% between test and control (95% C.I. = 2.83–10.44%).

Conclusions

This review demonstrated an association between increased c-IMT, impaired FMD and PD. Data from intervention studies suggested a beneficial effect of periodontal treatment on FMD indicating an improvement in endothelial function. The findings support investigation of periodontitis treatment on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and aimsThe increased serum uric acid (SUA) level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risks. Aortic arch calcification (AAC) reflects subclinical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and is linked to subsequent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isks closely.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ole of SUA on arteriosclerosis and CVD, we aim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UA and the presence of AAC.Methods and resultsA total of 5920 individuals aged >45 years old without prior CVD disease were included. The prevalence rate of AAC was 14.4% in all participants and a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rend for AAC prevalence rate was found across the SUA tertiles (p < 0.001 for trend). Subsequent subgroup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is positive association trend was only significant in female subjects. After adjusting for confounders, SUA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for the presence of AAC in overall participants and in women.ConclusionSUA i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AAC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opulation, especially in the women. More research needs to determine whether lower thresholds for CVD risk screening for thos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women with higher SUA tertile even without hyperuricemia are warrant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渝地区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于2013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成渝城乡地区40~79岁中老年人7807例,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脂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等检测。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标准。结果成渝地区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3.8%。男性患病率为13.3%,女性患病率为14.1%,两性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城区患病率为14.6%,农村患病率为10.6%,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40~69岁研究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逐渐升高。年龄、腹型肥胖、缺乏体育锻炼是成渝地区中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主要的危险因素;年龄、一级亲属高血压病史、腹型肥胖是成渝地区中老年女性代谢综合征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成渝地区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控制合理的腰围,对于人群代谢综合征的预防、干预以及阻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和比较中老年Kimura病患者与青年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经病理确诊的Kimura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不同分为中老年组(≥45岁)和青年组(18~44岁).比较2组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及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