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南阳市10~15岁月经来潮与未来潮女生体成分的年龄变化特点,预测月经初潮时间,为及时开展青春期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于2020年8—12月及2021年3—10月,对南阳市13个县市区采取抽签法随机整群抽样抽取1 523名女生,先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然后利用日本百利达MC-180体成分分析仪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成分测定。  结果  南阳市10~15岁女生体质量指数(BMI)、脂肪率、躯干脂肪率、肌肉量、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体内水分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来潮女生的BMI、脂肪率、躯干脂肪率、肌肉量、骨量均高于未来潮女生,体内水分率低于未来潮女生。其中11~15岁已来潮女生与未来潮女生之间B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7,2.03,2.43,2.45,2.52,P值均 < 0.05);12~15岁已来潮女生与未来潮女生之间脂肪率、躯干脂肪率、肌肉量、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10,14,15岁未来潮女生与已来潮女生间体内水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5,2.35,2.37,P值均 < 0.05);10,11,14岁同年龄组农村女生和城市女生月经来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4,3.45,6.73,P值均 < 0.05)。  结论  女生月经初潮前后BMI、脂肪率、躯干脂肪率、肌肉量、骨量、体内水分率等体成分年龄变化特点有助于月经初潮的预判,月经初潮年龄与营养状况、BMI、体育锻炼、零食及饮料摄入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探索广西汉族、壮族、瑶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序列研究法,在广西3县分别抽取汉族、壮族、瑶族7,10,13岁女生,连续3年进行身高、体重等体格指标的测量,并询问月经来潮情况,最终选取3年连续监测的相同有效样本448例.使用生长发育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女生的月经初潮半数年龄为11.83(95%CI=11.69~ 11.96)岁,汉族、壮族、瑶族依次为11.87(95% CI=11.64~12.09)、11.44(95% CI=11.25~11.64)和12.42岁(95%CI=12.14~1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13岁组月经已来潮女生的身高、坐高、体重等均高于未来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经初潮年龄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坐高、胸围、海产品的摄入、夜间睡眠时长和在校运动时间(P值均<0.01).结论 广西女生月经初潮半数年龄有民族差异,与运动情况和膳食结构有关.应在小学四年级开始进行女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可侧重于健康生活模式的教育,培养学生均衡的膳食习惯和作息的规律,促进学生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3.
了解云南省女生月经初潮与形态发育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和开展青春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对云南省7个民族9~18岁女生月经来潮对身高、体重、胸围、维尔威克指数的影响进行统计检验.结果 2010年云南省女生半数月经初潮年龄最小为汉族(12.62岁)、纳西族(12.64岁),最大为佤族(13.06岁)、哈尼族(13.12岁).11~ 14岁各民族来潮组女生形态发育优于未来潮组(P<0.01).月经来潮早的汉族、纳西族各年龄段女生的身高、体重均值均高于其他民族女生,并一直持续到18岁成年期之后.结论 女生月经初潮与形态发育关系密切.初潮年龄与经济水平、营养状况有关,且受儿童期体格发育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014年中国9~14岁青春期女生月经初潮与睡眠时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9~14岁青春期女生的身高、体重、月经初潮情况和睡眠时间等数据。将研究对象分为睡眠充足组和睡眠不足组,月经初潮情况由女性内科医师询问,只询问“已”、“未”,不问具体日期。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水平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研究共纳入48 096名女生。其中,9~14岁女生的平均睡眠充足报告率为31.34%(15 074/48 096),平均月经初潮报告率为50.13%(24 112/48 096)。从总体上看,月经初潮报告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在睡眠充足女生组中,月经初潮报告率从9岁的0.97%(22/2 258)增长到14岁的95.87%(1 832/1 911);睡眠不足女生组中,月经初潮报告率从9岁的1.52%(52/3 423)增长到14岁的97.32%(6 720/6 905)。除9岁外,各年龄段中睡眠不足组的女生月经初潮的比例均高于睡眠充足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片区、身高、BMI等因素后,相对于睡眠不足组,睡眠充足组女生月经初潮发生较晚(OR=0.73,95%CI:0.69~0.77),在各年龄段(除9岁外)中,相对于睡眠不足组,睡眠充足组女生月经初潮发生较晚(OR<1,P<0.05)。多水平模型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睡眠时间越长,月经初潮的发生越晚(OR=0.90,95%CI:0.87~0.92)。同时,月经初潮与睡眠时间的关系在省份水平不具有组内聚集性(ICC<0.01),在年龄水平具有较明显的组内聚集性(ICC=0.61)。 结论 青春期女生的睡眠情况与月经初潮是否发生有着密切联系,进一步影响女生青春期的发育与性成熟。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儿童青少年的正常睡眠时间,保证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查通辽市女性月经初潮年龄,建立蒙古族地区汉族和蒙古族女性发育基础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规范调查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下于2015年9~12月对本地区3所高中1728名在校女生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采集母女月经初潮年龄相关数据,以农村蒙古族、农村汉族、城镇蒙古族、城镇汉族4组进行分析。结果:问卷回收率97.97%,合格率96.16%;女学生月经初潮发生在调查前2~5年者占92.39%,母女记忆明确率均94.01%。女儿和母亲的月经初潮年龄分别为12.6±1.2(9~16)岁和14.8±1.7(11~18)岁,女儿比母亲平均提前了2.14岁(P0.0001),且城镇早于农村(P0.05、P0.001)。蒙古族与汉族间未见差异。女儿月经初潮发生发生在11、12、13、14岁的比例分别为6.45%、46.11%、81.57%、94.60%,母亲分别为0.42%、18.50%、38.98%、61.46%。月经初潮发生率按季节从高到低在母女均表现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的顺序。女生月经初潮发生在小学阶段者占50.28%,在初中1、2年级时分别达到了80.44%、96.22%。结论:通辽地区属于蒙古族聚集地,其女性月经初潮年龄有逐渐提前趋势,建议对该地区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应从小学4年级开始。  相似文献   

6.
夏亮  聂少萍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7):1059-1062
探讨广东省青春期汉族女生营养状况、体脂含量与月经初潮发生的关系,为制定促进女生青春期性发育的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湛江和韶关4 782名9~ 16岁女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发育测量,评价其营养状况,了解月经初潮情况.结果 调查对象月经初潮发生率城市地区为63.0%,农村地区为59.0%;城、乡营养不良比例分别为8.8%,12.6%,营养过剩比例分别为11.5%,7.2%.控制城乡、年龄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正常体重女生相比,营养不良女生发生月经初潮可能性较小(OR=0.32,P<0.05);另外,女生皮下脂肪积累越多,发生月经初潮的可能性越大(OR=1.03,P<0.05);睡眠时间与月经初潮的发生呈负相关(OR=0.77,P<0.05).结论 青春期女生营养状况水平、体脂含量与月经初潮的发生呈正相关,应制定相关干预措施促进女生青春期性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重庆市某区青少年各青春发育指标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时的抑郁现况,为改善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对重庆市九龙坡区1 001名随访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采用自编问卷和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 CDI)进行调查,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调查对象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得分和影响因素等。  结果  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7.3%,抑郁量表总得分为(12.02±6.72)分,外生殖器、阴毛、腋毛和胡须处于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是否发生首次遗精的男生效率低下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7.08,5.46,5.18,4.21,5.84),乳房、阴毛和腋毛处于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是否发生月经初潮的女生快感缺乏、效率低下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19.43,4.92,3.98,7.35,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未出现首次遗精和女生未发生月经初潮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OR=0.60,95%CI=0.36~0.98;OR=0.46, 95%CI=0.22~1.00),女生阴毛处于发育期与检出抑郁症状呈正相关(OR=9.58,95%CI=1.28~71.71)。  结论  青春早中期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处于较低水平,已发生首次遗精的男生、阴毛发育较为成熟的女生和已发生月经初潮的女生更易出现抑郁情绪和症状。  相似文献   

8.
早发月经初潮女生体格发育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丽华  岳俊秋 《中国校医》1997,11(4):251-252
本文通过对39名11岁前早发月经初潮女生身高、体重、胸围发育状况的连续观察,证实她们在初潮前36~24个月已进入青春期,为早熟型,其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平均9.8岁,与平均月经初潮年龄相距0.88岁。本观察组初潮为高均值150.8cm,初潮体重均值41.5kg。月经初潮后身高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但仍可见比国内对普通类型女生调查来潮后的生长潜力大。  相似文献   

9.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女生月经初潮现状,探讨女生月经来潮时间早晚与体力活动和睡眠时间的关系,为开展女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和健康效应研究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女生5 393名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共有1 848名女生经历了月经初潮,月经来潮女生平均月经初潮年龄为(12.5±1.1)岁.控制体质量指数和年龄等协变量后,月经初潮年龄提前组的女生平均每周进行≥5d的高、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分别是非提前组的1.35(1.07~ 1.70)和1.38(1.06~ 1.66)倍;月经初潮年龄提前组女生平均每天静态行为时间≥2h是非提前组0.76(0.59~ 0.97)倍;女生月经初潮提前组与非提前组在睡眠时间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61.P<0.05).结论 月经初潮时间的早晚会影响女生的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时间,且月经初潮提前组睡眠时间长于非提前组.学校和家庭应该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青春期女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调查天津地区中小学女生月经初潮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指导青春期女生生理发育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天津地区4 127名中小学女生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有1 383名女生经历月经初潮,平均初潮年龄为(12.68±1.19)岁;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家庭收入较高、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的女生,初潮年龄较小(F值分别为4.97,9.52,10.64,P值均<0.05).体育锻炼频率越高的女生平均初潮年龄越小(F=4.20,P<0.05).不同看电子产品时间及睡眠时长的女生初潮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Kruskal Wallis H检验,母亲初潮年龄越小,女生初潮年龄的中位数越小(H=82.94,P<0.05).将各年龄组女生分为已潮组及未潮组,来潮组女生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及皮褶厚度的均值均高于未来潮组(t=2.18.10.93,P值均<0.05);将不同年龄组女生根据BMl分为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经z2检验,各年龄组月经来潮率肥胖组及超重组>正常组>消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4.66,13.37,11.09,12.60,P值均<0.05).结论 天津地区女中小学生月经初潮年龄与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母亲初潮年龄、肥胖、体育锻炼频率等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女性大学生月经初潮年龄与高血压前期的关系,为大学生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式,选取江汉大学558名在校女大学生,收集月经初潮年龄信息,测量体重、身高及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比较不同月经初潮年龄受试者的血压状态,探讨月经初潮年龄对血压的影响.结果 大学女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初潮前膳食总脂肪及不同类型脂肪酸摄入对女童初潮发生的前瞻性影响,为预防中国儿童青春期发育提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选取1997—2015年有初潮信息且具有基线膳食调查数据并至少参与了一次随访调查的1 240名6~13岁女童为研究对象,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初潮前膳食总脂肪及脂肪酸摄入对女童初潮发生的前瞻性影响。  结果  调查对象的平均基线年龄为(8.3±1.8)岁。调整出生年代、居住地、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膳食能量摄入量及体质量指数Z评分(BMI SDS)后,膳食总脂肪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摄入量最高组女童出现初潮提前的风险分别比最低组高30% 和34%[HR值(HR值95%CI)分别为1.30(1.01~1.68)、1.34(1.05~1.70)];未发现膳食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摄入量与初潮发生的关联[HR值(HR值95%CI)分别为1.24(0.98~1.58)、1.25(0.97~1.62), P值均>0.05]。  结论  初潮前较高的膳食总脂肪及PUFA摄入可能导致女童初潮发生提前;未发现SFA及MUFA摄入与初潮发生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春期对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的影响及其与户外活动、近距离用眼和电子产品使用的交互作用,为近视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从上海市某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选取776名7~13岁的儿童青少年参与研究,随访周期为2年(2015—2017年)。所有参与者每年进行1次睫状肌麻痹下屈光检查和眼轴测量,通过问卷调查和问询获取青春发育表征、日均户外时长、近距离用眼时长、电子产品使用时长等信息。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不同青春期阶段屈光参数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效应。  结果  基线时有634名儿童青少年参与散瞳验光,其中350名近视(55.2%)。不同青春发育阶段眼轴长度进展、日均户外时长、近距离用眼时长和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10,4.25,5.54,9.20,P值均 < 0.05)。青春期阶段与日均户外时长对眼轴长度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β=0.133,P<0.05),与近距离用眼时长、电子产品使用时长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青春期可能在中国儿童青少年户外时间与屈光发育之间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初潮前蛋白质及动物性食物摄入对中国女童初潮年龄的前瞻性影响,为预防中国女童初潮年龄提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1997-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的数据,选取初潮年龄、身高、体重、家庭人均年收入、母亲文化程度信息完整且初潮前1~4年内至少具有1次完整膳食调查数据的683名≥6岁女童作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中国女童初潮前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摄入与初潮年龄的关系,为预防儿童性早熟提供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由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获取750名中国女童初潮前膳食信息及初潮年龄,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及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女童初潮前膳食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摄入量对初潮年龄的影响,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替代碳水化合物摄人量进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围青春期膳食质量对青春期发育的前瞻性影响,为预防中国儿童青春期发育提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西南地区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队列数据,以1 588名6~8岁儿童(女童976名,男童612名)为研究对象,通过食物频率问卷收集儿童的膳食摄入信息,采用修订版中国儿童膳食指数(Chinese Children Dieta...  相似文献   

17.
章涵  赵玉霞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7):1080-1082
  目的  探讨尿液中大豆异黄酮代谢物与青春期女生性发育的关系, 为女生青春期发育影响因素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信阳市1所小学随机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50名五年级女生为研究对象, 进行性发育评价及尿液中大豆异黄酮代谢物的测定。尿液中大豆异黄酮代谢物的测定运用超高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UPLC-MS/MS)。  结果  不同性发育组女生(发育提前、发育正常和发育延迟)的染料木黄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3, P < 0.05), 发育提前组尿液染料木黄酮水平较高; 已来潮组和未来潮组染料木黄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 P < 0.05), 已来潮组尿液染料木黄酮水平较高。  结论  尿液染料木黄酮水平高可能与青春期女生性发育提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睡眠期间卧室夜灯暴露与儿童情绪症状的关联,为后续开展有效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1年12月在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2所小学招募的1 926名四至六年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统计学信息、夜灯和窗帘使用情况、情绪症状等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夜灯使用情况与儿童情绪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儿童抑郁症状、广泛性焦虑症状、社交恐惧、强迫症状报告率分别为2.5%,2.6%,3.4%和2.5%。有12.6%的儿童睡眠期间经常开夜灯,22.0%的儿童睡眠期间不关窗帘。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常开夜灯睡觉与儿童抑郁症状(OR=2.29,95%CI=1.04~5.03)、社交恐惧(OR=1.93,95%CI=1.02~3.64)、强迫症状(OR=3.44,95%CI=1.72~6.88)风险增加有关(P值均<0.05)。结论 睡眠期间卧室夜灯暴露与儿童情绪症状报告率存在正向关联。应重视儿童睡眠期间卧室光环境,减轻夜间光暴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青少年青春早中期心理应激对后续情绪行为问题的预测作用,为青春后期情绪行为问题的及早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重庆市中小学的911名男女童组成青春发育队列,于青春早中期测量心理应激水平,并在1年后随访情绪行为问题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春早中期心理应激对后续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  结果  所有对象青春早中期的心理应激平均得分为(27.96±24.95)分,1年后的内、外化行为问题和整体问题平均得分分别为(8.21±8.46)(6.21±5.87)和(37.90±24.68)分。女生在焦虑抑郁、退缩、身体不适、思想问题、内化问题和整体问题的得分和情绪行为检出率均高于男生(t/Z值分别为-6.38,-5.63,-6.06,-3.74,-6.80,-5.47,χ2值分别为15.88,12.01,3.92,6.64,24.67,15.88,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应激量表得分与内、外化行为问题和整体问题检出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青春早中期心理应激水平对随后1年的情绪行为问题的检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