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情况,为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所辖幼儿园4288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705名儿童存在屈光异常问题,检出率为16.44%.其中单纯散光占70.49%,单纯远视占5.95%,复合性远视散光占19.71%,单纯近视占0.43%,复合性近视散光占1.84%;女童屈光异常患病率为17.12%,高于男童的15.94%;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屈光异常率下降. 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屈光异常问题较严重,应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天津市东丽区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分析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4所幼儿园1 459名3~5岁学龄前儿童,使用Sure 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检查屈光状态。根据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屈光状态分类,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1 459名学龄前儿童视力低下发生率为21.59%,主要的屈光不正类型是轻度远视(82.56%)。3个年龄组儿童轻度远视和单纯性散光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P0.05;χ2=19.06,P0.05)。屈光异常的影响因素包括早产、低体重、屈光不正家族史、长时间看电子产品、偏食、参加户外活动时间短(P0.05)。结论天津市东丽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主要类型为轻度远视和散光。早产、低体重、屈光不正家族史、长时间看电子产品、偏食、参加户外活动时间短是儿童屈光不正的独立危险因素。学龄前期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定期做好视力及屈光筛查工作,预防和治疗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成都高新区4~18岁儿童青少年的屈光状态,分析屈光参数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于2021年8—9月对成都市高新区4~18岁共82 024名儿童青少年进行调查,分析筛查性近视检出、视力不良、高度近视、屈光状态及眼轴发育情况。结果 筛查性近视检出率为40.42%,其中低度近视率为24.51%,中度近视率为13.05%,高度近视率为2.86%。幼儿园筛查性近视检出率为1.81%(233/12 848),小学为34.44%(17 095/49 644),初中为79.73%(9 738/12 214),高中为83.25%(6 092/7 318)。4岁开始视力不良率逐年增加,6~15岁为近视检出率增长最快的时间段;高度近视检出率相邻年龄组间两两比较,9~15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35 7);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比较,5岁、7~17岁男女生筛查性近视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岁时总体屈光度中位数为0.40 D,到18岁时发展为-2.90 D,8~15岁女生的屈光度比男生更高(Z值分别为-2.53,-4.09,-5.67,-8.64,-5.56...  相似文献   

4.
吴燕  杜持新 《浙江预防医学》2003,15(3):37-37,44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在眼科门诊中占有一定比例。为了进一步探讨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一般规律,作者对2001年在我院就诊的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181例362只眼的屈光状态以及合并弱视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学龄前儿童屈光现状,我院对本市25所幼儿园4787名4~6岁儿童眼屈光度进行了检测,并按年龄进行屈光状况分析。  相似文献   

6.
539名学龄前儿童屈光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及屈光情况,对德惠市部分幼儿园的539名4~6岁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斌  顾东英  黄彩霞 《中国校医》2012,26(9):668-669,671
目的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其屈光状态,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6岁学龄前儿童2 650名进行调查,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采用美国伟伦公司Sure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结果男、女童弱视检出率分别为85.3%和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P>0.05),且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5)。屈光状态类型以混合散光、单纯远视和复性远视散光为主,分别占66.7%、18.6%、12.9%。随着年龄增加,混合散光人数逐渐减少,而单纯远视人数逐渐增加。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是儿童眼保健的重要指标,了解各年龄视力及屈光状况很有必要,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学龄前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特点,探讨不同程度弱视与屈光程度的关系。方法:对752例3~6岁屈光性弱视患儿经阿托品散瞳后检影验光,记录并统计屈光度及弱视情况。结果:弱视眼屈光类型以远视性屈光不正为主,屈光程度以轻、中度屈光不正为主,散光普遍存在,轴位以顺规散光为主;随屈光度增大,弱视程度加重。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与弱视形成密切相关,及时矫正屈光不正是防治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患病率,分析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以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其视力健康发育。方法 选取2016年2-7月上海市城区在园学龄前儿童,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家托幼机构的641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进行屈光筛查,并对儿童日常生活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各种屈光不正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表641份,收回有效问卷604份。发现异常人数63名,异常率为10.4%。3~、4~、5~、6~<7 岁四个年龄组的异常率分别为7.5%、8.9%、 11.6%、12.5%。屈光不正单因素分析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患病率与孕期保胎治疗、新生儿异常情况、母亲学历、膳食因素、每日户外运动时间、每日总睡眠时间等因素有关(P<0.05),将以上影响因素均纳入两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母孕期无保胎治疗、儿童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及儿童每天总睡眠时间≥8 h是儿童屈光不正的保护因素。结论 上海市区学龄前儿童的屈光不正情况受到多种因素包括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应引起社会重视,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保护儿童视力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芜湖县学龄前儿童视觉屈光不正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婴幼儿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托幼机构在园儿童屈光状态的筛查,掌握学龄前儿童视觉屈光不正发生情况,选取12所具有代表性的托幼机构开展问卷调查,研究影响学龄前儿童视觉屈光不正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芜湖县2 776名学龄前儿童视觉屈光不正检出率15.5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用眼时间、不良饮食习惯、家长文化程度、遗传因素、早产出生史等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结论芜湖县3~6岁儿童屈光不正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了解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和屈光状况特点,为儿童眼保健工作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随机抽查海口20所幼儿园共3 654例(7 308眼)3~6岁儿童的视力和屈光状况.年龄<4岁采用图形视力表检查,≥4岁采用对数视力表,以5分记录法记录视力检查结果,用美国伟伦公司的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检查屈光状态,通知异常者到眼科门诊再次详细复查.结果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检出率为16.58%,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75,P<0.05).随着年龄增长,异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x2=28.97,P<0.05).弱视146例,患病率为4.3%.学龄前儿童中主要以单纯远视和复合远视散光类型为主,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结论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视力检出率较高;应早期发现问题,为开展干预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3~6岁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探讨不同屈光类型与弱视发生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描述性研究,收集2014-2018年1 644名(3 288眼)3~6岁视力低常儿童,并进行视力检查和阿托品散瞳后验光检查。分析不同年龄段屈光状态、屈光参差分布、散光分布及弱视发生状况。结果各年龄组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类型均以远视为主,在远视类型中又以复性远视散光比例最高,为60.04%。随年龄增长远视比例降低,近视比例明显上升。屈光参差发生率为14.05%,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χ^2=37.31,P<0.01)。屈光参差程度越高,高屈光参差患者发生率相对越低(χ^2=79.181,P<0.01)。各年龄组散光程度及散光轴向分布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19、150.79,P<0.01)。弱视的发生率为12.77%,双眼等效球镜度差值≥1D时容易引起屈光参差性弱视,并且弱视发生率随屈光参差程度增加而升高(χ^2=379.15,P<0.01)。结论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以远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散光、屈光参差等屈光异常更容易引起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2008年苏州高新区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干预活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慢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超重与肥胖作为影响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正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笔者于2008年9—12月期间,对苏州高新区8个干预点的居民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同时进行2次调查比较,评估健康教育对干预对象的干预程度,比较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简称121活动)开展前后,居民对合理膳食和身体活动知识的知晓率,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泰州市姜堰城区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4至5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姜堰城区共4 310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运用视力问卷调查表调查视力发育状况,用美国伟伦视力筛选仪筛查屈光状况,分析屈光异常发生率和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屈光异常检出率为11.32%,屈光异常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52,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的危险因素包括儿童出生时吸氧、生活采光暗、睡觉开灯、入园前居住城市(x2值分别为3.893、4.913、8.614、7.667,均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婴儿出生时吸氧、房屋采光暗、睡觉开灯、不同年龄组视力发育的差异及入园前居住地等因素相关,早期检查可预防或矫治视觉发育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远视储备影响因素,为开展预防儿童近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9—12月对苏州市高新区5 087名4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并对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学龄前儿童远视储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中远视储备不足人数为997人,检出率为19.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童[OR(95%CI)=0.81(0.70~0.93)]、无食物性过敏原[OR(95%CI)=0.78(0.63~0.96)]与学龄前儿童远视储备不足检出呈负相关;父亲屈光异常[OR(95%CI)=1.20(1.03~1.39)]、母亲屈光异常[OR(95%CI)=1.17(1.01~1.36)]、学龄前儿童夜间睡觉使用小夜灯<1 h[OR(95%CI)=1.53(1.21~1.92)]和1~3 h[OR(95%CI)=1.48(1.09~2.00)]、蔬菜摄入不足[OR(95%CI)=1.26(1.07~1.46)]与学龄前儿童远视储备不足检出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父母屈光异常、夜间睡眠环境、饮食因素与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了解苏州市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以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方法借助苏州市托幼保健管理信息平台中儿童的体检信息,从中随机抽取肥胖儿童和正常体重儿童共223例,采集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应用TaqMan-MGB技术进行单核苷酸(SNP)多态性检测,包括瘦素(LEP)基因G132A位点、脂蛋白脂酶(LPL)基因Hind位点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PARG)基因Pro12A1a位点。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儿童及其父母的基本情况、身高体重、饮食行为习惯等信息。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肥胖组儿童父母的体重指数(BMI)明显大于正常组儿童父母的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9、-3.977,均P0.05)。LEP基因G132A位点、LPL基因Hind位点和PPARG基因Pro12A1a位点的基因分型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11,9.496、6.053,均P0.05)。正常组的父母饮食行为习惯较肥胖组的健康,总评分及行为习惯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4.079,均P0.05)。儿童饮食行为习惯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和肥胖组儿童在是否与家长同桌共餐,是否运动以及进餐持续时间这3种习惯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9、7.150、13.551,均P0.05),在其他饮食行为习惯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82、0.012、0.303、0.570、0.000、0.000、3.572、0.450、0.028、1.140,均P0.05)。结论 LEP基因G132A位点、LPL基因Hind位点和PPARG基因Pro12A1a位点为儿童肥胖症的风险基因,针对提高和改善儿童及其父母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是预防儿童肥胖症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西安市城乡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身高、体重二项指标,按WHO推荐的参照标准,分别计算每一儿童的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的Z分.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身体营养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各项Z分均值均以城市男童为最高,乡村女童最低,而生长迟缓和低体重发生率则是乡村女童最高,城市男童最低,乡村男童和城市女童居中.城市男童长期和近期营养状况良好,城女和乡男长期营养状况稍差,而乡村女童长期和近期营养状况均欠佳.城市儿童尚存在营养过剩趋势.除了上述类似结果外,多因素分析还显示,父亲职业、母亲文化程度对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结论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应重视改善乡村女童的营养状况,同时还需注意城市儿童肥胖的预防.提高父母的文化素养对儿童营养有着十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西安市城乡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选取身高、体重二项指标 ,按 WHO推荐的参照标准 ,分别计算每一儿童的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的 Z分。运用 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身体营养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 ,各项 Z分均值均以城市男童为最高 ,乡村女童最低 ,而生长迟缓和低体重发生率则是乡村女童最高 ,城市男童最低 ,乡村男童和城市女童居中。城市男童长期和近期营养状况良好 ,城女和乡男长期营养状况稍差 ,而乡村女童长期和近期营养状况均欠佳。城市儿童尚存在营养过剩趋势。除了上述类似结果外 ,多因素分析还显示 ,父亲职业、母亲文化程度对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结论 :在儿童保健工作中 ,应重视改善乡村女童的营养状况 ,同时还需注意城市儿童肥胖的预防。提高父母的文化素养对儿童营养有着十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我国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现状,在1992年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我国9市和NCHS/WHO推荐的标准对我国0~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我国近十年来学龄前儿童的体格发育有了明显的改善,体重不足率和生长迟缓率已接近2000年的全球性目标,但发育不良儿童仍占有较大比例,而且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为此作者提出几点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