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在肾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端粒酶 PCR ELISA法检测 3 1例肾恶性肿瘤、3 1例肿瘤旁组织和 6例正常肾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 ,按不同的临床病理参数分组分析。 结果  3 1例肾恶性肿瘤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率 80 .6% ,肿瘤旁组织及正常肾组织端粒酶表达均阴性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病理分级Ⅰ级者端粒酶表达阳性率 58.3 %(7/ 12 ) ,Ⅱ级者阳性率 91.7% (11/ 12 ) ,Ⅲ~Ⅳ级者阳性率 10 0 .0 % (7/ 7) ,Ⅱ~Ⅳ级者端粒酶表达明显高于Ⅰ级者 (P <0 .0 5) ;RobsonⅠ期阳性率 77.8% (14 / 18) ,Ⅱ期阳性率 81.8% (9/ 11) ,Ⅲ~Ⅳ期 2例均阳性 ;T1N0 M0 期 3例均阳性 ,T2 N0 M0 期阳性率 79.2 % (19/ 2 4) ,T3N0 M0 期阳性率 66.7% (2 / 3 ) ,T2 N2 M0期 1例阳性 ,端粒酶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活性检测结合病理检查对肾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CD44v6和PCNA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4 4v6和PCNA与肾透明细胞癌 (CCRCC)分级、分期和预后的关系 ,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5 8例CCRCC标本中CD4 4v6和PCNA的表达 ,比较两者同Fuhrman分级、病理分期和预后的关系 ,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 CD4 4v6表达阳性率为 4 4 .8% (2 6 / 5 8) ,为细胞膜染色 ;PCNA表达阳性率为 5 6 .9% (33/ 5 8) ,为细胞核染色。两者表达与分级 (P <0 .0 0 1)和患者生存率 (P <0 .0 1和P <0 .0 5 )均显著相关 ,与病理分期无关 (P >0 .0 5 )。两者相互之间亦无关 (P >0 .0 5 )。结论 CD4 4v6和PCNA表达可能在CCRCC进展中发挥作用 ,并为判断预后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 2 (EPAS1/HIF 2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6 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 [Ⅰ级 2 8例 ,Ⅱ级 12例 ,Ⅲ级 2 0例 ;浅表性膀胱癌 (Tis~T1) 2 9例 ,浸润性 (T2 ~T4) 31例 ]和 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EPAS1/HIF 2α和VEGF的表达情况 ,χ2 检验分析其表达与膀胱癌分级和分期间的关系。 结果 EPAS1/HIF 2α和VEGF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不表达 ,而在膀胱癌组织表达较强。 6 0例膀胱癌标本中EPAS1/HIF 2α阳性表达 34例 ,阴性 2 6例。病理分级Ⅰ级标本阳性表达 4例 (14 .3% ) ,Ⅱ级 11例 (91.7% ) ,Ⅲ级 19例(95 .0 % )。浅表性癌中阳性 5例 (17.2 % ) ,浸润性癌中阳性 2 9例 (93.5 % )。EPAS1/HIF 2α与肿瘤的病理分级 (r =0 .86 2 ,P <0 .0 0 1)和临床分期 (r=0 .80 5 ,P <0 .0 0 1)密切相关。 6 0例膀胱癌标本中VEGF阳性表达 4 4例。病理分级Ⅰ级标本阳性表达 12例 (42 .8% ) ,Ⅱ级 12例、Ⅲ级 19例均阳性表达。浅表性膀胱癌中阳性表达 14例 (48.3% ) ,浸润性癌中阳性表达 30例 (96 .8% ) ,VEGF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 (r=0 .84 1,P <0 .0 0 1)和临床分期 (r =0 .819,P <0 .0 0 1)密切相关。EPAS1/HIF 2α表达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 (r=  相似文献   

4.
大肠良恶性肿瘤PTEN/MMAC1/TEP1肿瘤抑制基因的蛋白表达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 PTEN/ MMAC1/ TEP1与大肠癌的发生 ,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 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2 3例正常大肠粘膜、 2 8例大肠腺瘤和 75例大肠癌组织中 PTEN/ MMAC1/ TE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 3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91.3% (2 1/ 2 3) ,2 8例大肠腺瘤组织中 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为 89.3% (2 5 / 2 8) ,75例大肠癌组织中 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6 8% (5 1/ 75 ) ,与正常大肠粘膜及大肠腺瘤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有淋巴结转移的2 8例大肠癌阳性率为 43% (12 / 2 8) ,无淋巴结转移的 47例大肠癌阳性率为 83% (39/ 47)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有远处器官转移的 2 3例大肠癌中阳性率为 43.5 % (10 / 2 3) ,无远处器官转移的 5 2例大肠癌阳性率为 78.8% (4 1/ 5 2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1) ;6 0例大肠腺癌中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81.2 % (4 9/ 6 0 ) ,15例粘液癌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13.3% (2 / 15 )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6 0例大肠腺癌中高 /中分化大肠腺癌 37例表达阳性率为 97.3% (36 / 37) ,低分化大肠腺癌 2 3例中表达阳性率为 5 6 .5 % (13/ 2 3)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PTEN/ MMAC1/ TEP1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相关  相似文献   

5.
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膀胱癌分级与复发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计数 (MVC)、分级、复发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显示膀胱癌中HIF 1α表达 ,并用计数定量血管形成 ,回顾性分析HIF 1α表达与MVC、肿瘤分级、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 :HIF 1α表达 19例正常膀胱黏膜均为阴性 ,在Ⅰ、Ⅱ、Ⅲ级膀胱肿瘤中HIF 1α阳性率分别为 2 4 %、4 1%和 73% ,Ⅰ级与Ⅲ级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19例正常膀胱黏膜MVC为 0 ,在Ⅰ、Ⅱ、Ⅲ级膀胱肿瘤中MVC分别为 (39.71± 11.6 2 )、(44 .70± 11.5 2 )和 (5 2 .36± 16 .83)。其中Ⅰ级与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根据肿瘤属于初发或复发分组 ,初发组 5 1例 ,复发组 19例 ,HIF 1α阳性率分别为 35 %和 7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MVC初发组和复发组分别为 (42 .6 8± 13.73)和(5 3.4 7± 12 .5 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HIF 1α的表达与膀胱肿瘤MVC、分级以及复发呈正相关关系 ,提示HIF 1α表达与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可作为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周东  李龄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73-73,T005
我们通过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探讨胶质瘤血管形成的调节途径 ,具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 :4 0例脑胶质瘤患者手术标本 ,其中男性 2 6例 ,女性 14例 ;平均年龄 3 8岁。肿瘤实体部分经10 %中性甲醛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全部标本诊断明确 ,其中星形细胞瘤 3 3例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7例 ;按Kernohan病理分级 ,Ⅰ级 8例 ,Ⅱ级 8例 ,Ⅲ级 12例 ,Ⅳ级 12例。对照组为 10例胶质增生或内减压时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采用LSAB免疫组…  相似文献   

7.
ΔNp63蛋白在膀胱移行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 p5 3基因家族新成员截短型p6 3(△Np6 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4 0例膀胱移行上皮癌 (TCC)、6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和 8例正常膀胱移行上皮中△Np6 3的表达 ,并分析△Np6 3表达与膀胱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关系。 结果 :正常膀胱移行上皮、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TCC中△Np6 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7.5 % (3/ 8)、6 6 .7% (4/ 6 )、10 0 % (40 / 4 0 )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TCCG3 级与G2 级△Np6 3的强阳性、中度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G1级 (P <0 .0 1)。Ta~T1期以△Np6 3弱阳性为主 (6 6 .7% ) ,随TCC浸润程度的增加 ,△Np6 3染色强度逐渐增强。T2 期△Np6 3强阳性表达率为 35 .3% ,T3 ~T4期增至 6 3.6 %。结论 :△Np6 3在TCC中高表达 ,与T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Np6 3可能参与TCC的发生、发展 ,是评估TCC预后的潜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E 钙粘素 (E cad)和 β 连环素 (β cat)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E cad和 β cat的表达。 结果 :5 8例中E cad和 β cat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 0 .0 %和 5 3.5 % ,二者同时正常或异常表达者为 79.3% ,二者表达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并且二者中至少有一个异常表达者为 6 5 .5 %。E cad和 β cat在Ⅰ、Ⅱ、Ⅲ级肿瘤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 11.1%、5 2 .9%、78.3%和 2 7.7%、4 1.2 %、82 .6 % ,上述的异常表达率在病理分级间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E cad和 β cat在浅表组、浸润组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2 0 .8%、70 .6 %和 33.3%、76 .5 %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E cad和 β cat正常表达组与异常表达组之间 2年生存率差异分别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 (P <0 .0 1,P <0 .0 5 )。结论 :E cad和 β cat异常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可以作为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分期、分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反义寡核苷酸 (AODN )对胶质瘤血管形成的影响 ,探讨胶质瘤治疗的新策略。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法 (SP法 ) ,分析 48例脑胶质瘤中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YD)的关系 ;并将传代培养的C6细胞接种于大鼠皮下 ,局部注射VEGF反义寡核苷酸和等量的生理盐水 ,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 在低、高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中 ,VEGF阳性率分别为 2 6 .0 9% ( 6 /2 3)、6 4.0 0 % ( 16 /2 5 ) ;MVD分别为 6 .6 9± 4.81、2 3 .6 2± 6 .78;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且VEGF蛋白表达与MVD间明显相关。反义寡核苷酸局部注射后大鼠皮下C6胶质瘤的微血管密度降低 ( 10 .13±0 .85 ) ,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VEGF可促进胶质瘤血管形成和恶性进展 ,其反义寡核苷酸可作为胶质瘤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及其超家族肽类的细胞内转导分子Smad4和Smad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经过石蜡包埋的 3 0例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标本进行定位和定性检测。结果 TGF β1,Smad4和Smad7蛋白在胶质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Smad4的表达水平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 ,且在正常脑组织、低、高级别胶质瘤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TGF β1,Smad7在正常脑组织中几乎不表达 ,在低级别胶质瘤 (Ⅰ Ⅱ级 )中表达较少 ,在高级别胶质瘤 (Ⅲ Ⅳ级 )中表达较多 ,两者在正常脑组织及高、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且TGF β1与Smad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r =0 .78,P <0 .0 1) ;TGF β1与Smad4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 =-0 .67,P <0 .0 1)。结论 TGF β1,Smad7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 ,它们参与了在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恶性转化 ,而Smad4对胶质瘤的进展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Nestin、Musashi-1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人脑胶质瘤发生及进展的关系.方法 50例人脑胶质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estin、Musashi-1蛋白的表达.结果 50例胶质瘤标本中Nestin、Musashi-1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6%和68%,Nestin和Musashi-1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Nestin、Musashi-1蛋白在低恶性组和高恶性组脑胶质瘤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14/23)、88.9%(24/27);52.2%(12/23)、81.5%(22/27),以上两组间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stin、Musashi-1蛋白的表达增高可能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其表达还可能与脑胶质瘤的预后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Nestin and Musashi-1 in human glioma tissues and its clinicopathog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Nestin and Musashi-1 was examined in 50 human glioma samples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Results The expression rate of Nestin and Musashi-1 in glioma tissues was 76% and 68%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Nestin and Musashi-1 in glioma tissues.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Nestin and Musashi-1 in low and high grade malignant gliomas was 60.9% (14/23), 88.9% (24/27); 52.2% (12/23), 81.5% (22/27) respectively (P<0.05).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Nestin and Musashi-1 may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lioma and may be correlated with cthe prognosis of glioma.  相似文献   

12.
拓扑异构酶Ⅱα,P糖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细胞分子水平对胆囊癌化疗的耐药性进行研究,为临床化疗药物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并获得更有效的临床化疗效果。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胆囊癌中的主要耐药基因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Ⅱα,TopoⅡα)、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进行研究。结果 TopoⅡα在胆囊癌中的表达(91.7%)明显高于对照组(10%)(P<0.05)。P糖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58.3%)高于对照组(25%)(P<0.05)。TopoⅡα在低分化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癌,但与肿瘤的TNM分期无关。P糖蛋白的表达与胆囊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均无关。结论 TopoⅡα在胆囊癌中明显高表达,选择TopoⅡα抑制剂进行化疗有助于提高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并肝动脉结扎和门静脉化疗对复发肝癌多药耐药(multi drug resistance-1,MDR-1)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1,MRP-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23例复发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手术切除的石腊包埋标本切片进行P-gp和MRP-1的蛋白表达测定,以自身原发灶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gp在HCC复发前后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2%和52.2%(P>0.05),MRP-1在HCC复发前后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8%和69.6%(P<0.05)。结论肝癌切除并肝动脉结扎和门静脉定期化疗后复发肝癌MDR-1的表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成员2(ABCG2)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分级和神经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关系.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BCG2在52例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中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ABCG2和nestin的蛋白表达.结果 ABCG2在脑胶质瘤中的mRNA表达与正常脑组织比较呈过表达(P<0.05),且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BCG2在52例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7%(17/52),并与病理级别明显相关(x2=4.62,P<0.05),主要呈亲血管分布;ABCG2的表达与nestin的表达明显相关(x2=7.60,P<0.05).结论 ABCG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且与nestin的表达呈正相关;脑肿瘤干细胞可能与神经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恶性胶质瘤在体外的药敏指导下的超选择动脉内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25例脑恶性胶质瘤患者术后进行了体外药敏试验,并进行个体化超选择动脉内化疗。结果用顺铂(DDP)、盐酸司莫司汀(ACNU)、长春新碱(VCR)、威猛(VM-26)、足叶乙甙(VP-16)以MTT法进行体外药敏实验。25例患者中共有19例肿瘤有敏感药物,其中敏感11例,低度敏感8例;不敏感(耐药)6例。23例化疗后随访6个月~2年,客观有效率(CR+PR)为69.6%,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8.3%。化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与34例行手术+放疗恶性胶质瘤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药敏指导下的脑恶性胶质瘤超选择动脉内化疗能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多药耐药相关因子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p53、survivin、bcl-2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4例胃癌和大肠癌的转移淋巴结、原发灶中上述5种多药耐药相关因子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其表达的差异.结果 转移灶与原发灶相比,P-gp、GST-π在二者间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53、bcl-2表达在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r=0.7248、0.5524;P均<0.05).在转移淋巴结,P-gP分别与GST-π及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0.4062、0.6169,P均<0.05),GST-π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0.4027,P<0.05);而在原发灶,bel-2与P-gP及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0.3986、0.2937,P均<0.05)、GST-π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0.4481,P<0.01),仅GST-π与survivin正相关表达同时出现在转移灶和原发灶内.结论 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存在多药耐药相关因子表达的异质性,肿瘤切除术后辅助化疗的靶目标应针对淋巴结转移灶.  相似文献   

17.
CD_(15)和P_(-g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CD_(15)表达的意义及其与P-gp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微波-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对95例胃癌组织进行CD_(15)和P-gp检测。结果:CD_(15)和P-g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3%和70.7%。CD_(15)和P-gp均与肿瘤浸润、转移相关。CD_(15)阳性表达率在胃癌浸润至肌层和浆膜层者明显高于浸润至粘膜层及粘膜下层(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P-gp阳性表达率在胃癌浸润至浆膜层者明显高于浸润至肌层和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者(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CD_(16)表达与P-gp表达有一定关联。结论:CD_(15)与P-gp在胃癌表达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与CerbB-2、层黏连蛋白受体(LN-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膀胱癌的临床与病历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膀胱异性细胞癌中P-gp、GST-π和CerbB-2、LN-R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P-gp、GST-π、Ce...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P)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表达情况与临床化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术后接受化疗的2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石蜡块,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P—gP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P—gP蛋白表达强弱分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P—gP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75.86%(22/29)。中位无瘤生存期在耐药组(20例)与非耐药组(9例)间有显著差别。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印表达情况为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P—gP的强表达是导致肝癌耐药、化疗效果欠佳的原因之一,P—gP有可能作为临床筛选化疗患者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As part of an on-going clinical trial of immunotherapy for recurrent malignant gliomas, using alkaline phosphatase-anti-alkaline phosphatase method with monoclonal antibodies, we investig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xpression of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and the subpopulation of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s) in 38 glioma specimens (20 grade IV, 11 grade III, and 7 grade II) from 33 patients. Thirty specimens (78.9%) were positive to class I MHC antigen and 20 (52.6%) were positive to class II MHC antigen.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class I MHC antigen expression and the number of infiltrating T8 (p less than 0.01), and also between class II MHC antigen expression and the number of infiltrating T4 (p less than 0.05) were significant. We conclude that TILs are the result of immunoreaction (host-defense mechanism). 31.6% of specimens had perivascular infiltration of T cells. The main infiltrating lymphocyte subset in moderate to marked perivascular cuffing was T4. Our results may indicate that lack of MHC antigen on the glioma cell surface has a share in the poor immunogenicity in glioma-bearing patients. In addition, considering the effector/target ratio, the number of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against glioma cells was too small, so the immunological intervention seems to be essential in glioma therapy. Previous radiation 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including steroid therapy, did not influence lymphocyte and macrophage infilt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