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大骨节病的防治及科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甘肃省抽取华亭县历史上大骨节病重病区的8个村,依据《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16003-1995)监测7~13岁在校学生临床及右手X线病情,18岁及以上居民户临床。结果18岁及以上居民户病情调查1 646人,查出Ⅰ度以上病人189人,Ⅰ度以上检出率11.48%;7~13岁在校学生临床检查753人,临床未检出大骨节病人,X线检查439人,检出X线异常改变11例,X线检出率2.51%。结论华亭县大骨节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X线检出率,干骺端检出率、骨端检出率均在国家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陕西省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病情动态。方法选择榆林市榆阳区4个病区村,对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X线拍片及发硒检测。结果近3年榆阳区大骨节病临床患病率稳定在4.61%-6.25%,临床未检出Ⅰ度以上病例;X线阳性率在14.20%~18.89%设动,骨端改变检出率均大于干骺端改变检出率;儿童发硒由2000年的0.233mg/kg上升到2002年的0.316mg/kg。结论从1997年起,在榆阳区实施硒盐防治大骨节病后,虽然病情呈下降趋势,但仍在较高水平波动。建议在做好硒盐防治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特点,采取植树植草治沙、食用非病区粮食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掌握山东省大骨节病病情动态变化,给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收集自1996年以来至2010年的病情监测数据,分析我省7~12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与X线检出率变化。结果 15年来临床检查7~12岁儿童3358人次,未发现Ⅰ度及以上患儿;手腕部X线摄片3091人次,检出阳性病例41人次,平均检出率1.33%,其中干骺端29例,骨端12例。结论山东省大骨节病病情持续在基本控制标准以内,但多数监测年份仍有X线阳性病例检出,且以干骺端为主,因此应继续加强病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0年四川省大骨节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方案要求,于2000年3月对我省汉源、若尔盖、阿坝县等3个大骨节病监测点进行病情监测,现将病情监测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监测点的选择 按照新一轮监测方案要求,首先向各病区了解情况,然后根据反映的情况及我们近年来掌握的病情,经过筛选确定,阿坝、汉源、若尔盖为今年大骨节病监测点。1.2监测对象 7-12周岁学龄儿童。1.3监测内容 临床检出率、X线检出率、干骺端阳性检出率、骨端阳性检出率。1.4诊断标准 按照 GB 16003- 1995大骨节病诊断标准进行,X…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历年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结果和病情分布特征,2007年在陕西省选择病情较重的10市36县(区)80个村,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对病区7~13岁儿童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结果临床共检查7~13岁在校学生4 340人,检出5例I度病人,Ⅱ、Ⅲ度未检出,I度以上检出率0.12%。X线拍片检查7~13岁在校学生4 340人,检出阳性病人18例,X线检出率0.41%;干骺端检出12例,干骺端检出率0.28%,其中干骺端"++"与"+++"各1例;骨端检出8例,骨端检出率0.18%。结论陕西省大骨节病呈稳定下降之势,但应继续开展病情监测,加强健康教育,完善防治措施,杜绝新发,治疗现患。  相似文献   

6.
为及时掌握大骨节病情消长趋势,了解病情变化及动态规律,根据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对我省兴海县大骨节病病区进行了连续三年病情监测,结果表明三年X线检出病人168人,总检出率为41.28%,1998年,1999年,2000年X线检出率分别为31.61%,47.97%,和46.51%,病情呈上升趋势,2000年X线检出率跃居全国首位,说明大骨节病在兴海县唐乃亥乡流行仍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0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方案要求,于2000年3月末至4月初,对莫旗卧罗河的卧罗河村和丰收村进行了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兹将病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监测点的选择按照新一轮监测方案要求,首先向各病区了解情况,然后根据反映的情况及我们近年来所掌握的病情,经过筛选确定莫旗卧罗河乡为今年大骨节病监测点。1.2监测对象7~12周岁在校学生。1.3监测内容临床检出率、X线检出率、干骺端改变阳性率、骨端改变阳性率。1.4诊断标准按照全国统一临床及X线诊断标准判定[1],X线片由2人以上专…  相似文献   

8.
2000-2007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掌握全国大骨节病病情变化,为制订大骨节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方法,收集2000-2007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数据,分析2000-2007年我国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变化,比较东、两部大骨节病病情.结果 2000-2007年全国14个省(区、市)共上报了189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拍摄儿童右手X线片21 287张;2000-2007年全国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西部病情重于东部,西部平均X线检出率水平由2000年的21.75%下降到了2007年的7.30%;除青海、西藏和内蒙古等个别省(区)外,其他省(区)病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其他各省X线检出率均已在5%以下.结论 按X线诊断,已有90%的病区达到控制水平;按病区类型划分,以轻病区为主,中等病区为10%左右,重病区不到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全市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在病区县各选4个当前病情最重的村作为监测点,调查7~16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患病情况,7~12岁儿童大骨节病X线阳性检出情况及13~16岁儿童临床诊断I度及以上病人X线符合情况。按大骨节病诊断标准,X线片由省级专家组集体阅读,阳性X线片由国家专家组复核并作出最终诊断,统计检出率。收集相关村屯人口、饮水、粮食供给等方面的基本资料。结果 3个县12个监测点临床I度及以上患者平均检出率为1.67%,长岭县检出率0.8%,前郭县检出率3.4%,乾安县检出率2.82%。7~12岁儿童X线阳性平均检出率为1.08%。长岭县检出率1.81%,前郭县检出率0.91%,乾安县未检出。结论通过改水换粮,X线检出率均很低,儿童X线改变为干骺端和骨端型,大骨节病病情处于稳步下降的趋势。长岭、前郭二县在监测中都有X线阳性检出,而所有病区全部建井并持续使用的乾安县监测中未有X线阳性检出。提示我们饮浅井水与病情有一定关系,生活条件的改善并不能完全排除致病因子的作用,需坚持落实大骨节病的防治措施,尽早控制大骨节病发生。继续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力度,加大大骨节病区换粮力度,并且重新在病区修建深水井,更加深入地开展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全国大骨节病病情变化,为制订大骨节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方法,收集2000-2007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数据,分析2000-2007年我国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变化,比较东、两部大骨节病病情.结果 2000-2007年全国14个省(区、市)共上报了189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拍摄儿童右手X线片21 287张;2000-2007年全国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西部病情重于东部,西部平均X线检出率水平由2000年的21.75%下降到了2007年的7.30%;除青海、西藏和内蒙古等个别省(区)外,其他省(区)病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其他各省X线检出率均已在5%以下.结论 按X线诊断,已有90%的病区达到控制水平;按病区类型划分,以轻病区为主,中等病区为10%左右,重病区不到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山西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及防治效果,为实现大骨节病消除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5年对全省35个大骨节病区县开展2次病情调查,每个县随机抽取5个病区乡(镇,不足5个则全部抽取),每个乡(镇)随机抽取3个病区村(不足3个则全部抽取),所调查病区村的7~12岁儿童全部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并了解调查村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按照《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评价大骨节病防治技术和管理指标。结果第一次共调查了318个病区村、10 872名7~12周岁儿童,X线检出5例干骺端阳性、阳性检出率0.046%;第二次共调查了293个病区村、10 510名7~12周岁儿童,X线未检出阳性病例;X线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67,P0.05);所有调查的病区村7~12周岁儿童未检出大骨节病临床病例,以村为单位的X线阳性检出率在3%以下,且绝大多数村为零检出,无手部骨端改变病例;大骨节病防治工作组织管理得分均在85分及以上。结论山西省35个大骨节病病区县均达到消除标准;应继续加强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2.
兴海县唐乃亥乡上、下鹿圈村是青海省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1989年被定为大骨节病病区,1995年纳入国家监测点。为了解兴海县唐乃亥乡上、下鹿圈村大骨节病患病情况,2009年3-4月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作者对青海省兴海县国家级大骨节病监测点(唐乃亥乡的上、下鹿圈村)的7~ 12岁在校学生进行了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监测对象和监测指标:对上、下鹿圈村所有7~ 12岁在校儿童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和右手X线拍片检查,统计Ⅰ度以上临床检出率、X线检出率、干骺端检出率、骨端检出率、三联症检出率。同时采集发样进行发硒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陕西省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病情动态 ,评价硒盐防治效果 ,指导防治工作。方法 选择榆林市榆阳区 6个病村为调查点 ,每年 9~ 10月份对 7~ 12岁儿童进行病情监测及发硒检测 ,并了解硒盐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结果  4年来榆阳区大骨节病临床患病率在 4 .12 %~ 7.16 %之间波动 ,典型临床病例已少见 ;X线阳性率在 18.4 0 %~ 2 8.5 7%之间波动 ,历年骨端改变检出率均大于干骺端改变检出率。实施六万分之一硒盐防治后 ,儿童发硒由 1997年 0 .1193μg/ g上升到 2 0 0 0年 0 .2 332μg/ g,发硒升高与 X线病情变化无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榆阳区仍属大骨节病中等病区 ,是陕西省大骨节病防治和科研的重点地区。硒盐防治措施未取得预期效果 ,建议根据榆阳区病区特点 ,采取植树植草治沙 ,食用非病区粮食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内蒙古自治区1991年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结果。结果表明:伊盟乌审旗纳林河乡堵嘎湾村监测点大骨节病情较1990年有所加重,7—12岁儿童 X 线检出率由1990年的30%上升为44%;呼盟鄂伦春旗诺敏镇7—12岁儿童 X 线检出率虽然较1990年有所下降,但与全国其它监测点比较病情仍然很严重,属活跃重病区;赤峰喀喇沁旗旺业甸镇大骨节病区与去年比较变化不明显,病情趋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大骨节病国家监测点19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定点连续监测,掌握大骨节病的流行特征,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对监测点7~12岁儿童100名进行临床检查及X线拍片,并进行发硒含量测定。结果麟游、临潼7~12岁儿童临床Ⅰ度以上检出率由1990年8.57%、22.86%至1998、1994年分别降为0,榆阳区7~12岁儿童I度以上检出率由2000年0.87%至2001年降为0;麟游、临潼7~12岁儿童X线检出率由1990年44.76%、54.29%至1999年分别降为11.27%、6.67%,榆阳区7~12岁儿童X线检出率由2000年34.96%降至2008年的1.82%;麟游、临潼、榆阳区儿童发硒分别由0.0932μg/g、0.1667μg/g、0.1178μg/g上升到0.2911μg/g、0.2464μg/g、0.3700μg/g。结论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呈稳定下降态势,达到国家大骨节病控制区标准。食用合格硒盐及非病区粮食,群众经济收入增加,生活、卫生水平提高是病情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汇总分析全国大骨节病重点监测结果,为国家和政府制定防治大骨节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1990~2007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结果,将相应的数据合计,计算算术均数,然后进行省区之间的横向比较,说明全国最重病区的分布和严重程度,绘制流行严重程度和活跃程度曲线,进行长期趋势的判定和描述,分析全国宏观病情,预测未来流行趋势。结果中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定点监测,监测结果可概括为4种情况:(1)开始时检出率在10%以下,观测期间基本未见波动,稳定在2%~3%;(2)开始时检出率在10%~30%的病区,在稍有波动中一路下降,到1996年即稳定在10%以下,达到基本控制的水平;(3)开始时检出率〉30%的病区监测之初相当严重;这一类的病情在监测中陡然下降,直到1997年达到20%以下或更低;(4)青海省病区是中国大骨节病病区中的一个特例,X线检出率与干骺端检出率都在一个水平上,没有明显变化。第二阶段为动点监测,监测结果仍可概括为4种情况:(1)监测开始时检出率在10%以下的病区没有变化,仍然保持在控制水平。(2)监测开始时的中、重病区,如甘肃、陕西、内蒙、黑龙江在一路下迭中达到了控制水平。(3)90年代末的中国重病区青海和2000年新增加的西藏病区,也在2005年由重病区变为中等病区。(4)全国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区间分布,控制病区由31.25%增加到82.61%、轻病区由18.75%下降到8.70%、中等病区由6.25%下降到4.35%、重病区由43.75%下降到4.35%,这说明中国的大骨节病的流行状况已经被遏制。结论中国的大骨节病在一段时间内应是以散发为主,2020年以后中国应该能够全面控制乃至消除大骨节病。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大骨节病国家监测点10年病情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掌握陕西省榆阳区大骨节病病情及防治现状,评估防治效果,指导防治工作。方法每年对监测点100名7~12岁儿童进行临床、X线检查及发硒检测,按国家诊断标准(GB)确诊病例,对10年间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年间榆阳区儿童大骨节病临床及X线检出率显著下降,2006年临床及X线检出率均为0,达到国家控制标准;儿童发硒水平显著上升,由1997年的0.118mg/kg上升到2005年的0.370mg/kg。结论食用合格硒盐及非病区粮食,群众经济收入增加,生活、卫生水平提高是大骨节病病情下降的主要原因,应继续加强病情监测工作,加强病区群众健康教育及成人大骨节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山东省儿童大骨节病的病情现状,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选择青州市历史上病情较重的病区村,对每个监测点的7~ 16岁在校学生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并对其中7~ 12岁在校学生进行X线检查;临床和X线诊断按照《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 16003-1995)。结果 1996-2010年,共调查53个病区村,临床检查7~ 16岁学生共3318名,未检出Ⅰ度及以上大骨节病患儿。X线摄片检查7~12岁儿童共3091名,共检出阳性患儿40例,X线总阳性检出率为1.29%(40/3091)。2002年阳性检出率最高,为3.49%( 13/372);1996和2008年检出率为0。各年度的X线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54,P< 0.01)。结论 青州市的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已基本控制,处于持续稳定状态。由于大骨节病病因未明,仍需继续加强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总结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掌握2006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及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在病区省、自治区各选1-2个当前病情最重的村作为监测点,每个点拍摄约100名7-13岁儿童右手X线片,按大骨节病诊断标准,集体读片,核定诊断,统计检出率。结果东部7省、市共13个监测点的X线阳性检出率均≤6.00%:西部5省、区11个监测点中X线检出率有4个〉10.00%,最高的是青海省上下鹿圈村,达到26.14%。监测点阳性检出率四川省为1.00%、3.00%与4.71%;陕西省为7.63%、0;内蒙古为16.00%、4.50%;甘肃省为14.85%、2.91%;青海省为26.14%、23.28%。东西部各监测点的平均检出率为5.53%。结论与2005年比较,全国大骨节病病情(检出率)高点略有上升,平均检出率变化不大。西部一些病区病情仍然较重,如青海省和甘肃省等。需坚持落实大骨节病的防治措施.尽早控制大骨节病发生。  相似文献   

20.
贵德县大骨节病病区10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掌握大骨节病病情消长趋势,了解病情变化及动态规律。方法:按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贵德病区7-12岁儿童进行病学、临床检查及X线右手拍片。结果:10年临床患病率0-7.46%,X线检出率在11.67%-34.43%之间,表明病情缓慢下降,且有一定程度的波动。结论:通过10年防治,贵德县大骨节病区病情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