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不同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配合。方法将238例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19例)。治疗组均经桡动脉插管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9例;对照组均经股动脉插管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0例。结果2组动静脉血栓例数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皮下血肿及出血、迷走神经反射、尿潴留发生例数对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2组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发生例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疗,具有容易压迫止血,出血少,不需卧床并发症少等优点,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严密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差别.方法 将156例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两组,对比观察其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桡动脉组在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低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并发症少、卧床时间短、舒适度高、住院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3.
李惠 《当代护士》2010,(1):20-21
目的比较经不同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11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桡动脉组59例,即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股动脉组56例,即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患者的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股动脉组患者低(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较股动脉穿刺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30例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桡动脉途径组62例和股动脉途径组68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经桡动脉途径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身体舒适及心理状态、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股动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诊治冠心病的利弊,以及针对不同的途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645例冠心病患者按介入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510例和股动脉组13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主观不适等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股动脉组,迷走神经反射、患者主观不适、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排便困难、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股动脉组。结论2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均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护理相对简单,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诊治冠心病的利弊,以及针对不同的途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645例冠心病患者按介入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510例和股动脉组13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主观不适等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股动脉组,迷走神经反射、患者主观不适、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排便困难、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股动脉组。结论 2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均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护理相对简单,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7.
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优缺点,以提供给医护人员及患者更好的选择.方法 随机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60例,其中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组)8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术中和术后局部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舒适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相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安全有效,疼痛小,更加舒适,术后不需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3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105例,观察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途径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穿刺部位出血情况、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一次动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出血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无一例发生死亡、紧急冠状动脉闭塞行旁路血管移植术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无局部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将130例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桡动脉途径组62例和股动脉途径组68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经桡动脉途径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身体舒适及心理状态、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股动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提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住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68例,其中经桡动脉途径100例(观察组),经股动脉途径16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PCI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出血和血肿、假性动脉瘤、血管闭塞、深静脉血栓)、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外周血管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明显低(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人治疗较经股动脉途径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性诊治冠心病的非外科性手术疗法。以往多选用股动脉途径,而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足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新技术,具有术后易止血、患者无需卧床,术后局部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因冠心病心绞痛入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且结果显示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并选择即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其中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即桡动脉组134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即股动脉组427例。分析和比较两组靶血管病变特征、介入治疗成功率、疗效和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男性患者和吸烟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股动脉组(P<0.01)。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3.3%,与股动脉组(9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桡动脉组病变血管的血运重建率为81.8%,低于股动脉组(93.4%),P<0.01。而且桡动脉组成功PCI者中慢性闭塞病变所占的比例(9.5%)也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7.3%),P<0.05。但桡动脉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且术后平均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1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与经股动脉穿刺相比,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近期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较少。对于复杂病变选择经股动脉PCI可能优于经桡动脉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穿刺途径常规经股动脉,但临床上不断有并发症出现,近年来,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证明较经股动脉介入治更具有可行性,此方法优点是:能去除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的痛苦,避免术后压迫股动脉止血的体力消耗及压迫过程中出现迷走反射的可能性,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我科自2004年以来,共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12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护理的优缺点。方法行急诊PCI治疗103例AMT,其中经桡动脉(TRI)介入组53例,经股动脉介入(TFI)49例。对比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护理量,术后患者心理躯体舒适度等进行统计学数据与分析。结果 2组病例基本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则经桡动脉组低于股动脉组,分别为3.8%和8.2%(P<0.05),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护理人员工作量也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患者的心理躯体舒适度评估明显高于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与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患者恢复快,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护理资源,不但有益于患者,亦有益于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不同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按照不同的介入途径将其分为A组(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和B组(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每组63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记录住院期间以及随访1年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A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比B组长,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B组短,介入途径更改率高于B组,P0.05;两组植入支架的长度以及数量、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使用量、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以及随访1年MACE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时,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率均较高,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穿刺时间要比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长,而且需要更改介入途径的几率比较高,但并发症发生率却明显低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行PCI的患者195例,分为桡动脉组(98例)和股动脉组(97例),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患者穿刺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护理优缺点、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分别对34例和30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CAG、PCI诊疗成功率为97.1%和1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和3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手术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较少、可行性高、安全有效、费用减少、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手腕部护理154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穿刺途径常规经股动脉,但临床上不断出现并发症。近年来,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已逐步被采用,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及术后长时间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但如果手腕部护理不当,可引起桡动脉永久性损伤。我院2002年12月~2005年10月对154例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取得显著效果,术后手腕部无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梁首勤  王茜  银艳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6):1492-1493
目的观察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不同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手术后24h并发症及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816例经桡动脉穿刺组(A组)和708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B组)行PCI术后24h病人的舒适程度、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 A组患者在烦躁不安、失眠、无食欲、肢体及腰背疼痛等副反应方面明显较B组出现少;A组患者在局部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及并发症方面明显比B组发生少。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较股动脉穿刺途径患者的舒适程度高、副反应及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并发症的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747例为研究对象,试验组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穿刺点出血、血栓形成、排尿困难、血压升高、睡眠形态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穿刺点出血、排尿困难、血压升高、睡眠形态紊乱等方面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患者便于临床观察,减轻患者术后卧床的痛苦及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