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临床资料,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后2周内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两组产妇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生活质量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知识和技能等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促进产妇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技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海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
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3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选派专科知识丰富、母婴护理业务能力强、素质高、善于沟通的高级护理人员经过标准化职业培训后承担此项工作.新生儿的一切护理均在母亲床旁进行,责任护士对产妇及家属一对一的进行讲述和操作演示,邀请产妇及家属参与共同操作并及时给予指导,对未掌握内容者进行强化训练,直至产妇及家属基本掌握.比较2组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它有利于产妇早日恢复健康,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有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母婴180对,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进行母婴护理,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产妇及其家属的新生儿护理方法、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服务后,实验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正确护理方法的掌握和母婴健康知识的熟悉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非常满意65对,满意20对,不满意5对,满意率为94.4%,对照组非常满意41对,满意23对,不满意26对,满意率为71.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产科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能使产妇迅速牢固地掌握正确的育儿方式,形成了和谐的护患关系,且得到了产妇及其家属的高度认可,应该在产科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410例住院产妇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将2010年5月410例住院产妇作为观察组,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新生儿护理方法的掌握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改善护患关系,增强产妇育儿信心,更适应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967-969
将来我院产科分娩的12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产妇为2014年1月~12月间来我院分娩的产妇,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其余68例产妇为2015年1月~12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设为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83.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且观察组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效果确切,有助于增进产妇与新生儿之间的情感联系,提高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母乳喂养率,并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值得在产科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广泛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旨在"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满意服务",目前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4]。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深化,临床护理服务模式也在不断转变。发展中的产科护理也要以病人的健康为导向,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是在母婴同室内为分娩后的产妇及婴儿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包括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3~9月在该院分娩的162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母婴分离护理模式,观察新生儿和产妇的状况,并如实记录,从新生儿哭闹频次、产妇育儿技能、新生儿和产妇发生感染的概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喂养方式、产妇情绪稳定性等多方面进行比较两组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哭闹频度低,发生腹泻、呼吸道感染的概率低,产妇育儿技能更高,发生切口感染概率低,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母乳喂养比例大,情绪稳定产后抑郁率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产妇中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新生儿和产妇而言,都是科学而人性化的,可以促使产妇早日恢复,适应母亲角色,可以降低新生儿患病概率,是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寻求人性化、个体化、家庭化的产科服务模式。方法将160对母婴分为两组,试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及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由母婴专科护士在床旁进行,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调查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促进产妇和家属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育儿技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与管理办法。方法对1338对母婴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模式,比较其服务效果。结果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后,产妇满意度明显上升,母乳喂养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产妇投诉和纠纷率显著减少。结论母婴床旁护理适应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转变,不仅提高了产妇满意度和母婴护理质量,还提高了护理人员自律性,更促进了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1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试验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并调查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及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增强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王祝梅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3):82-83
目的: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在研究对象上,选取100例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进入本院妇产科的产妇。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这1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并且这两个组的人数相等,各为50例。两组的处理方式不同,其中对照组的产妇进行传统的产后护理模式,而观察组的产妇应用当下较为先进新颖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最后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婴儿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产妇不仅健康恢复状况更佳,而且产妇在对产后和新生婴儿的护理的各方面知识掌握情况都比对照组的好,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实际的产后护理中,相较于传统的产后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产妇和其家属对产后及婴儿的相关护理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研究进展,主要从床旁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中应用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认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实际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00对母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对,观察组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母婴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产妇安全感、母婴护理知识技术掌握情况及护士工作满意度、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后产妇满意度提高、对母婴护理知识技术掌握程度提高,产妇更有安全感,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使产妇享受到家庭化、个性化优质服务,提高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是提高产科质量的新型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分析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产妇抑郁情绪发生率及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总分低于对照组,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产妇及家属对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活动过程中,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符合现代产科护理发展的需求,充分体现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新模式,使护理工作更贴近临床,让产妇及家属在医院就能够掌握产后护理相关知识及技能,大大缩小了产妇及家属与医护人员的距离,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得以降低,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得以提升,有效减少或防范医患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0名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0名,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性质量管理,对照组实施传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对健康教育的满意人数为92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11,P<0.05),观察组其他项目满意人数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优点、乳房护理方法、产后营养活动等方面健康知识各项目的掌握正确率分别为95%,97%,96%,明显优于对照组86%,88%,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10,5.837,5.207,2.445;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沐浴、抚触、脐部护理的掌握率分别为90%,92%,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2%,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37,8.59,7.02;P<0.01)。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性质量管理,可提高产妇的满意度,有利于产妇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育儿技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剖宫产初产妇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入院的160例行剖宫产初产妇,按是否愿意接受母婴床旁护理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加施母婴床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相关知识掌握与心理状态、新生儿护理能力与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产妇干预后剖宫产知识水平与 SDS 评分组间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产妇母婴喂养能力、为婴儿洗澡能力、抚触婴儿能力、辅助活动能力与臀部护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1);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在剖宫产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床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00对母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对,观察组实施新生儿床旁护理,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均有母婴专科护士在床旁进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新生儿护理技能及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床旁护理可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促其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享受到家庭化、个性化的产科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