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和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109-3110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为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4例经急性期的临床治疗后,留有肢体功能障碍,即将出院的患者,分为家庭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2例。出院时用上田12级评价两组的上下肢体功能.对照组按常规给予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家庭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由康复护师给患者及家属进行规范化康复指导.开通热线电话,定期巡诊等。6个月后两组用上田12级评价上下肢功能。结果:两组出院时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 0.05),6个月后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家庭康复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2.
家庭访视在胸腰椎骨折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在胸腰椎骨折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住院序号分为干预组60例,对照组55例。干预组在患者出院之日起至6个月内,实施家庭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比较家庭访视后两组患者知识知晓度、技能掌握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家庭访视后干预组患者的知识知晓度和技能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期家庭访视和康复指导,促进了胸腰椎骨折患者肢体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对提高胸腰椎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对提高胸腰椎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胸腰椎骨折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嘱定期回医院复诊;干预组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自患者出院之日起至出院后6个月,由访视小组成员定期预约,于每周六下午主动上门进行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分析每个阶段患者出现的相关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结果 通过家庭访视护理干预指导.干预组在遵医状况、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康复相关技能掌握情况、功能康复效果及总体生活质量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医护人员定期行家庭访视护理干预,不但促进了患者康复.而且使患者遵医行为不断增强,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30例出院后施以康复干预(干预组),与其余30例出院后不给予干预的惠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家庭康复干预能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家庭访视及护理干预对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住院序号随机分成研究组60例,对照组55例.研究组在患者出院之日起至6个月内,医生护士定期预约主动上门服务及家庭现场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嘱患者不适随诊.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在功能康复情况、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关技能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明显.结论 通过医护人员定期家庭访视和护理干预,不但教会了患者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 ,促进了患者肢体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家庭跟进护理干预对肢体偏瘫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出院且伴肢体功能障碍的5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25例.观察组给予家庭跟进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择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 specific of life,SS-QOL)[1]调查问卷,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出院后2个月、3个月对两组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在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后2个月、3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跟进护理干预对提高偏瘫病人生活质量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及护理干预对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住院序号随机分成研究组60例,对照组55例。研究组在患者出院之日起至6个月内,医生护士定期预约主动上门服务及家庭现场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嘱患者不适随诊。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在功能康复隋况、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关技能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明显。结论通过医护人员定期家庭访视和护理干预,不但教会了患者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促进了患者肢体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康复医疗机构质量认证委员会(CARF)理念指导下的个性化家庭康复方案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出院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家庭康复,试验组接受CARF理念指导下的个性化家庭康复方案。2组患者的家庭康复干预时间均为8周。干预前及干预后8周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干预8周后,2组FIM评分、F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干预8周后FIM评分及FMA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 0. 05);对照组干预后FIM评分及FMA评分相较干预前也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ARF理念指导下的个性化家庭康复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定期家庭访视方式对脑梗死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估脑卒中后三级康复干预的实用性。方法:将2001-10/2003-1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60例出院脑梗死患者按出院顺序随机分成家庭访视组与对照组各80例。定期家庭访视内容包括对家庭康复环境的布置和改造指导、康复训练指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心理康复指导和疾病康复相关知识的认知教育,对照组不作家庭访视。访视频度前3个月每周1次,3个月后每半个月1次,每次一两个小时,共访视1年。治疗前后采用Fugl-Mever运动功能评分方法(FMA)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前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FMA总分相差不明显(P均&;gt;0.05),1年后两组上述3种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访视组治疗后各项FMA(上肢因子、下肢因子、总分)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lt;0.01~0.05);两组治疗前ADL分项评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gt;0.05)。治疗后两组ADL在排尿、排便、修饰、用厕、进食、转移、活动(步行)、穿衣、上下楼梯、洗澡等分项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lt;0.05)。同时家庭访视组治疗后ADL(修饰、用厕、进食、转移、活动步行、洗澡等)分项评分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lt;0.01~0.05)。结论:定期家庭访视是脑卒中病后三级康复干预的有效方法,可明确提高脑梗死出院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益于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定期家庭访视方式对脑梗死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估脑卒中后三级康复干预的实用性。方法:将2001-10/2003-1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60例出院脑梗死患者按出院顺序随机分成家庭访视组与对照组各80例。定期家庭访视内容包括对家庭康复环境的布置和改造指导、康复训练指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心理康复指导和疾病康复相关知识的认知教育,对照组不作家庭访视。访视频度前3个月每周1次,3个月后每半个月1次,每次一两个小时,共访视1年。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法(FMA)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前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FMA总分相差不明显(P均>0.05),1年后两组上述3种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访视组治疗后各项FMA(上肢因子、下肢因子、总分)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0.05);两组治疗前ADL分项评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ADL在排尿、排便、修饰、用厕、进食、转移、活动(步行)、穿衣、上下楼梯、洗澡等分项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同时家庭访视组治疗后ADL(修饰、用厕、进食、转移、活动步行、洗澡等)分项评分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照出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出院后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和电话访视及随诊,观察组在常规出院随访基础上分别在出院后1、3、6、12个月进行家庭访视,实施个体化的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及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家庭访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个体化的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康复训练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随访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出院时接受常规的服药、功能锻炼、复诊等出院指导.观察组除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外,针对患者具体病情由专业护士、医生进行家庭随访,接受系统的随访教育.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对患者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出院3个月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家庭随访教育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清云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1):2094-209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时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于发病48h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于2周后采取与观察组相同的康复护理干预,6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志愿护理对社区脑卒中康复患者运动功能与心理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将50例出院居家康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按出院指导实行常规家庭护理,干预组实行延续社区志愿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焦虑度。结果:干预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3个月干预组患者焦虑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续志愿护理有利于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和情绪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常规出院康复指导,出院后不给任何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家庭康复护理干预,于出院时和8周后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出院8周后观察组上下肢肌力和生活能力(ADL)与对照组、与出院时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系统化的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最大限度地恢复瘫痪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对出院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医疗护理,出院后,对照组按常规定期复查,实验组由责任护士以电话随访和定期复诊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Brunnsrom分级、Fugl—Meyer积分和Barthel积分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增强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对提高出院后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意义.家庭护理干预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治疗好转出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每月上门随访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家庭疗养,不施加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出院时两组评分无差异性.6个月后干预组FIM及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护理延续了康复期脑卒中患者从医院到家庭支持护理,有效地促进了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程立 《中国康复》2003,18(3):195-196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ADL)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 12 8例随机分成 2组各 6 4例 ,2组住院期间进行药物和康复治疗 ,出院后康复组仍坚持正规家庭康复指导 ,对照组仅进行自我锻炼。出院时及出院 8周后进行Brunnstorm运动功能测评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8周后 2组Barthel指数及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均有改善 ,其改善幅度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仍进行正规的家庭康复指导 ,能明显提高ADL及肢体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龚小琦  曾梅珍  许小青  王小平 《护理研究》2008,22(24):2251-2252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社区脑卒中病人后遗症康复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2006年1月-2006年12月经住院治疗出院的30例病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出院指导,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定期随访;2007年1月-2007年12月经住院治疗出院的30例为干预组,采用社区护士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的护理.[结果]对照组病人传统指导前后患肢及语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护理前后患肢及语言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护理后患肢及语言功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干预对脑卒中病人后遗症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予常规出院指导,并定期回医院复诊;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自患者出院之日起至6个月,医生护士定期主动上门服务及家庭现场康复指导。结果:两组患者在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康复相关技能掌握率、是否存在心理障碍、遵医行为方面、功能康复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医护人员定期家庭访视,不但教会了患者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促进了患者功能康复,减少了负性心理,而且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